一 早期希腊
地理环境与居民来源
希腊半岛、爱琴海岛屿同西亚与北非在地理上没有交通阻隔,所以是欧洲最早接受西亚农业革命成果与青铜文化的地区。但希腊半岛适于农耕的平原并不多,只占整个半岛面积的大约百分之二十,其余皆是山地。这使得古希腊人一方面尽可能利用一切可耕地,如近海小平原、河谷间的冲击小平原以及坡地,种植大麦、小麦、橄榄、葡萄、蔬菜等作物。与旧大陆其他地区一样,农业是古希腊人的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古希腊文明也是农业文明。
但古希腊农业文明有自身的特点,这就是古希腊人经常遇到人多地少的挑战,这迫使他们一方面向海外不断殖民,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利用山区盛产大理石、陶土、铜矿、铁矿、银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建筑、美术、日用陶器等手工艺生产,开发采矿业、冶金业和商业。此外,半岛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尤其在通向西亚的爱琴海航路上遍布岛屿,这对没有罗盘的古代航海家极为有利,促进了希腊以手工艺产品和原料为主的对外贸易,因此希腊文明中的工商业成分较其他古老文明地区要多一些。
古希腊人自称“海伦人”,称自己生长于斯的半岛为“海拉斯”(Hellas),中文“希腊”一词的音译便出于此。
根据考古材料,希腊半岛上最早的人类遗迹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尼安德特人。约9000年前,希腊进入新石器时代,半岛东北部出现一些定居点,有的定居点规模较大,被设防的防御墙围绕,墙内居民人数多达三四千人,已是小城镇。农作物和村镇布局以及房屋结构,同安纳托利亚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定居点与农作物类似,表明希腊农业文化来自安纳托利亚等临近亚洲的地区,居民多半是西亚移民。此时希腊人的语言同后来成文史上记载的希腊人的语言迥然有别。
约公元前2100年,操印欧语的希腊人从北部和东部迁入半岛,后来以南希腊的迈锡尼为中心,发展出“迈锡尼文明”,创造这一文明的族群被称作“亚该亚人”。
约公元前1200—前1000年,同样操印欧语的“多利安”人入侵希腊半岛,进而侵占克里特等海岛,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多利安人入侵后,古希腊人的分布状况大体确定;根据方言和亲缘关系,亚该亚人居住在南希腊北部,伊奥利亚人居住在北希腊和中希腊大部分地区;爱奥尼亚人住在中希腊阿提卡地区与部分爱琴岛屿,多利安人住在南希腊大部与克里特岛。在希腊半岛北部还有古希腊人的一个分支马其顿人。所有希腊人均崇拜以宙斯为首的众神,方言之间差异不大,可以顺利交流,他们是古希腊历史的主要创造者。另外,爱琴海区域还有一些更古老的居民后裔,如皮拉斯基人、勒勒吉人等。
昔克拉底文明与克里特文明
昔克拉底群岛是爱琴海西南部的一组群岛,由3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早在公元前6000年,纳克索斯、迈罗斯、安提帕罗斯等岛屿便有人居住。至公元前4000年,在岛屿的村落遗址中发现居民种植大麦、小麦,饲养猪、山羊和绵羊等家畜。约公元前3300年,早期昔克拉底文明出现,其特征是出现了冶金业、设防的大型城堡和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大理石雕塑。前者意味着青铜时代降临这一群岛,这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城堡被发现于米洛斯岛和希罗斯岛,意味发生过战争并产生了国家政权。精致的大理石雕塑则显示社会文化的相对成熟,也具有社会分化的指向意义。
昔克拉底早期雕塑作品包括大理石人物像和器皿两种类型,均为殉葬品。在不同墓葬中,它们的数量与质量差别明显,有的只是粗略地雕琢出人形,有的则精雕细琢,并最终经过小心研磨,具有合适的比例与形状,表面涂有铜蓝、朱红等染料。器皿主要是碗和不同形状的石瓶,制作材料除大理石外,还有陶土与青铜。这些器皿造型复杂,有的工艺难度很大,可谓精湛。坟墓中殉葬品量多质好,显然属较富有的社会成员,反之,则属穷人。这是文明及国家形成的社会前提。约公元前2000年,昔克拉底文明衰落,让位于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是爱琴海最大的岛屿,新石器时代开始有人迁入,定居在沿海地带。公元前3000年代初叶,克里特进入青铜时代,青铜工具和武器取代了石器,农业、手工业、商业较快发展,新兴居民点增多,表明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并有所剩余,发现不少储粮的器皿。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该岛的政治、经济地位在爱琴海诸岛中凸显出来,至少形成了四个王国: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和卡多—扎克罗。这些王国均出自考古发现,它们在古代的名称今人并不知晓。
据考古材料,以王宫为中心的克里特文明分为两个时期:早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这是小国分立时期;晚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前1400年),统一的克里特王国时期。整个克里特文明存在约600年,都属青铜时代。
早王宫时期农业、手工业明显分离开来。农作物仍以地中海区域三位一体(大小麦、橄榄、葡萄)的作物组合为主。手工业进步显著,反映在青铜器、金银器、陶器的器形和复杂的工艺上,如彩陶瓶能做到薄如蛋壳,还绘有生动的植物与几何图案。另外建筑技术提高,能够建造大型王宫。王宫表明形成了脱离社会的公共权力,宫中的王者拥有象牙、金银制品,并使用文字,目前未能破译。宫室的宽敞、奢侈与周边平民房舍废墟所显示的简陋形成鲜明对照。
公元前1700年左右,各处王宫不知何因被毁。在旧王宫废墟上又建起新的王宫,但规模与奢华程度胜过先前。最大的王宫是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20世纪初于克诺索斯发现的米诺斯宫。米诺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曾是爱琴海霸主。历史上是否有米诺斯王无从求证,伊文思用这个名字来划定考古分期。
米诺斯宫总面积16000平方米,依丘而建,中央有一长方形大庭院,铺有石板。周围是有廊道相连的约300个房间。宫内除王室成员的豪华住室,还有手工作坊和许多库房。王室用房的走廊、住室墙壁上绘满彩色壁画,题材多为花鸟草虫和鱼类。也有一些人物彩绘,男性黑发宽肩,体态苗条,腰部纤细;女性身着衣裙,乳房高耸,头发卷曲飘逸,腰肢同样纤细,反映时人的审美偏向。壁画中有一幅斗牛表演,如现代马戏演出:一头公牛在奔跑,表演者在牛身上做些高妙的跳跃动作。旁边有带护腿的女子,显然是表演的参与者。同古埃及壁画相比,克里特画师笔触活泼,人物富有动感,画面充满快活、和平的气息。米诺斯宫没有高大的防御墙,似乎暗示整个克里特岛缺乏战争的威胁。
米诺斯宫也是君主国的象征。宫内有国王办公的大厅,有监狱之类附属的国家暴力设施。宫殿是社会剩余产品的集中地,西部长廊排满了巨大的陶瓮,瓮中的粮食足够宫内居住者食用多年。宫内还发现众多精致的器皿、珠宝首饰、印章,彰显王家的富足与奢侈。结合古代传说,可以认为晚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盛期,荷马史诗中的米诺斯王多半统一了全岛,岛上其他地点的宫殿可能是他的行宫或地方领导人的官邸。他还可能在爱琴海建立了海上霸权,雅典传说中关于自己的祖先受米诺斯欺辱的故事可能是克里特霸权的回声。
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里特岛遭到浩劫,米诺斯宫和其他城市的宫殿彻底崩塌,再没有重建。这一灾难的造因者可能是入侵克里特的亚该亚人。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位于希腊半岛的南部。约公元前1500年,希腊兴起了一些具有同类文化特征的小王国,除迈锡尼外,南希腊还有提林斯、派罗斯、斯巴达(非古典时代的斯巴达)等,中希腊有雅典、底比斯等国。19世纪,德国业余考古学家施里曼先发现了迈锡尼城堡并展开发掘,之后所有同期与同类型文化便统称迈锡尼文化或文明。
与克里特文明的不同之处在于,迈锡尼文明诸城市都有大石块垒砌的巨大城堡,有的石块重达12吨。城堡内还有内城防卫墙、宫殿和王陵,壁画与雕塑均有强烈的尚武色彩,表明迈锡尼列国面临自身与国家的安全问题。
复原迈锡尼文明的概貌得益于对迈锡尼时期的线形文字B的成功释读,证明其属印欧语系。根据派罗斯和克诺索斯出土的线字B泥板,迈锡尼诸国的政体是君主制,国王称作“瓦纳克斯”。国王下属有“拉瓦盖塔斯”“科来塔”“巴赛勒斯”,可能是军事将领和行政官员的称谓。派罗斯有16个税区,每区的科来塔负责征实物税(青铜、黄金、农产品)。看来这时的希腊已形成一套官僚体制。令人费解的是,铭文中的国王、官吏都无姓名,只有职称,所以今人无法重建迈锡尼时期的王朝世系。
从保存状况良好的派罗斯宫殿遗址的规模与奢侈看,迈锡尼文明时代的贵族与百姓的生活条件存在巨大落差。
派罗斯宫是长方形的庞大建筑群,占地15300平方米,有城墙围绕。城内建筑物多为两层,有国王处理朝政的长方形大厅,正中设圆形祭坛,四壁装饰彩色壁画。大厅连通两个长廊,与住室、仓房、作坊、浴室等房间连在一起。仓房中有上千个储存粮食、橄榄油、葡萄酒的大小不等的陶制器皿,显示国王的富足。由于经济规模很大,王室建立了专门的财会统计部门和档案室。考古学家在宫内的一间房屋中发现约1000块泥板表报,它们是在希腊半岛发现的第一批档案史料,弥足珍贵。
显然,以国王为首的贵族与村社农民、手工业者构成迈锡尼文明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即贵族与平民。在平民阶级之下,还有人数众多的奴隶,主要集中在王室和贵族家中充当仆役和工匠。如派罗斯宫内仅女奴与奴童便有1500人。女奴的活计包括缝纫、纺织、脱粒等,也有浴室的服务员。男奴在泥板文书中数量不多,但被驱使集体劳动可以确定。迈锡尼文明诸国显然已形成农耕社会普遍经历的金字塔型阶级—等级结构。
公元前13世纪是迈锡尼文明的繁盛期,向外展开一系列扩张行动。如可能同海上民族一道攻灭赫梯王国,并以迈锡尼王国为首组成希腊联军,征讨小亚细亚的特洛伊王国,成为后来荷马史诗的主题。
公元前13世纪与公元前12世纪之交,希腊受到新的入侵浪潮的冲击。入侵者多利安人可能原居住在希腊半岛西北部,在南下过程中占据北希腊的伊庇鲁斯、中希腊少部分地区和南希腊大部,以及爱琴海一些岛屿,如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亡。
黑暗时代
多利安入侵后的公元前11—前9世纪是古希腊史的黑暗时代。入侵是一场灾变,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主要成果——繁荣的城市、宏伟的王宫、王政的国家、兴旺的手工业商业、线字B荡然无存。希腊半岛和爱琴岛屿人口减少,居民贫穷。原迈锡尼的宫殿、城堡完全废弃,出土的定居遗址丧失了先前大量使用石块的做法,只是木头与砖坯构建的简陋房屋,因此几百年里没有任何像样的建筑遗留下来。
已发现的这一时期的墓葬也远不能同迈锡尼文明时期相比。精美的工艺品,尤其是过去王公贵族陵墓中常见的出自近东的贵重陪葬物业已绝迹,取而代之的仅是一些质量低下的瓦罐、粗糙的首饰和武器。由于多利安人入侵后的300年没有文字史料,实物史料的类型与数量不多,对这一时期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因此史学界通常把这个阶段称作黑暗时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复原这个阶段的历史只能依赖后来成文的荷马史诗以及个别传说。也有学者称这个时期为荷马时代。
根据有限的考古材料,黑暗时代的希腊人看来也不是从零开始。他们失去了文明,但继承了过去文明的少数成果,如工具与某些技能,陶轮技术、大小麦与橄榄的栽培技术等。也获得了新的工具与武器,如铁器。这就为文明的再次出现准备了最基本的物质和文化条件。
至于黑暗时代的社会状况,主要依赖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提供的信息重构的社会关系图是不可靠的。推测此时发生了历史倒退,社会制度回到史前社会末期的氏族部落时代。部落首领继承了迈锡尼时期的官职名“巴赛勒斯”,在从首领转化为国王后又成为国王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