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历史系列(套装共6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t1

第二节
唐前期的昌盛

唐朝的建立者李渊也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担任过隋的中央和地方高官,后来奉炀帝之命镇守太原,617年起兵反隋,占领长安。618年李渊称帝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此时全国各地建有大小政权十余个。李渊父子先西后东,北战南征,先后平定或镇压了薛举、薛仁杲(gǎo)的“秦”、李密的“魏”、窦建德的“夏”、王世充的“郑”等,到武德四年(621),大体统一全国。

唐高祖在位时,废隋苛政,定律令、建官制、置学校、组建十二军统领府兵、颁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行“开元通宝”钱,初步完善各项制度,为唐王朝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图6—1)。

图6—1 唐时期全图(669年前后)

一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武德九年六月,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伏兵于玄武门,发动军事政变,射杀太子李建成与弟齐王李元吉。高祖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随即传位,称太上皇,史称“玄武门之变”。第二年,李世民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627—649年在位)(图6—2)。

图6—2 唐太宗像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一位善于吸取历史经验,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识的帝王。即位后,经常与大臣讨论历代王朝盛衰的教训和治国方针政策。他意识到皇帝如果暴虐无道就处境危险,“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贞观政要》卷1《政体第二》。;他继承历代民本思想,总结出一条重要的统治经验,即“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卷1《君道第一》。;认为国家政事要尽量委任群臣去办,皇帝不要独断;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居安思危,慎终如始。大臣虞世南献《圣德论》歌功颂德,唐太宗对他说:你把我拔得太高,我不敢当,而且你只看到“始”,没有看到“终”。如果我能慎终如始,则你的文章可以流传,如果不是这样,恐怕只会让后世嘲笑你了。

即位之初,唐太宗制定了“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资治通鉴》卷192,高祖武德九年十一月。的政策,将中央文武官员减至643员。他重视立法和守法,要求断狱须依据律文;注意“纳谏”并主动“求谏”,希望臣下能“谏上”也能“受谏”,对大臣们说:“(朕)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贞观政要》卷2《求谏第四》。他充分信任“以谏诤为己任”的魏徵,当魏徵死时他动情地感叹:“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卷196,太宗贞观十七年正月。在用人上,唐太宗不论地域,不讲出身,知人善任,选拔、使用了一批杰出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李等,保证了政治稳定和各项政策的施行。对少数民族,唐太宗采取相对平等的态度,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卷198,太宗贞观二十一年五月。,被北边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

经过唐初,特别是贞观年间的治理,唐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版图广大,东极于海,西逾葱岭,北越大漠,南抵林邑,东西九千五百余里,南北一万零九百余里;人口增多,经济初步繁荣。加之多年丰收,物价低廉,风俗素朴,生活安宁。这一经济较快恢复和政治、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被史书称为“贞观之治”。

但是唐太宗在统治后期逐渐骄矜,征发百姓劳役增多,贞观十九年(645)还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太子地位不稳问题依然存在。贞观十七年废太子李承乾,同时幽禁谋求太子位的魏王李泰,立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53岁的唐太宗病逝于长安。

 

二 女皇帝武则天

晋王是唐太宗第九子,即位次年改元“永徽”,是为唐高宗(650—683年在位),立士族出身的王氏为皇后。武则天,称帝后名“曌”(zhào)“武则天”是“姓”加“尊号”,并非姓名。她在称帝前名字为何,不明。,出身非士族,14岁时被唐太宗纳入后宫,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永徽初年被唐高宗召入宫中,得到高宗宠信。永徽六年(655),高宗不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反对,在李、许敬宗等支持下,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这场斗争具有打破士族集团在政权中的优势、削弱其势力的意义。

由于高宗性格软弱、身体多病,而武则天明睿机敏,兼通文史,处事得当,因此从显庆五年(660)左右就开始参与政事。到麟德初年(664)武则天已经完全掌握了权力,与高宗被臣下共称为“二圣”。自此时到她退位,统治天下长达半个世纪。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病死,中宗李显立,武则天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随即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其弟李旦。这之后的几年间,先后有扬州徐敬业、宗室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等起兵,都被武则天派兵平定。叛乱被迅速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叛乱发生后,“海内晏然,纤尘不动”(唐)陈子昂:《陈拾遗集》卷9《谏用刑书》。,即得不到民众支持。

宗室叛乱直接导致了武则天对唐宗室大臣的清洗,也为她称帝铺平了道路。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年号“天授”,自称大周“圣神皇帝”。称帝后,在朝廷内外压力下,不得已将李显从流放地召回,立为太子。称帝15年后,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等联合禁军将领,发动宫廷政变,迫使武则天让位于李显。同年末,81岁的武则天病逝于洛阳。死前下诏去帝号,复称皇后。

武则天当皇后时,就提出十二条施政意见,包括劝农桑、薄赋徭;减省功费力役;息兵;提升才高位卑的官吏;广开言路等。在她统治期间,下令限制王公以下蓄养奴婢的数目,改革徭役和户籍制度,允许逃亡农民在一定条件下编附户籍。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家控制的人口从贞观末永徽初的380万户增加到650万户。

武则天具有驾驭臣下的能力。她为培植自己的势力,鼓励士人自荐,又开殿试、设“试官”,大量破格选用和升迁官吏。虽有录用过多、升迁过快的弊病,但一旦发现不称职者就立即贬黜。她慧眼识人,明察善断,赏罚分明,培养了一批有才干的官员。像唐休璟、狄仁杰,以及开元名臣姚崇、宋璟等,都是武则天发现并提拔起来的。非士族阶层的广泛参政,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基础,抑制了士族势力,对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武则天统治期间又坚持重设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巩固西部边防;抵抗北边突厥侵扰;平定东北契丹叛乱。这些举措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一定贡献。

武则天统治最黑暗处是鼓励告密和任用酷吏。她在朝堂上设置铜匦(guǐ),接受告密文书。告密失实无罪,致使朝廷内外告密成风。又重用索元礼、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对大臣肆意罗织罪状,严刑逼供,相继诛杀唐宗室数百人、文武大臣数百家。直到武则天称帝、政权相对稳定后,这种极恐怖的政治才告一段落。

 

三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中宗李显复位后,朝政被韦皇后、安乐公主、武三思等操纵。他们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日夜宴游,淫逸无度。景龙元年(707),非韦后亲生的太子李重俊政变,杀死武三思等,欲除掉韦后而未遂。景龙四年,韦皇后伙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小皇帝,自己临朝称制,甚至想学武则天改唐称帝。此时中宗之弟李旦为相王,被排斥在最高权力外,地位岌岌可危。在这种形势下,相王三子李隆基与相王之妹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废李重茂,拥李旦即位,改元“景云”,是为睿宗睿宗李旦曾先后两次即位为帝。第一次在684—690年,但其间实由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睿宗无权干政,第二次在710—712年。。以李隆基为太子。

睿宗也比较昏庸,朝政依然腐败。太平公主因拥立之功,势力变大,宰相七人中有五人因她得位,文武大臣也多半依附于她。这就与太子李隆基发生了尖锐矛盾。景云三年(712)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即帝位,是为玄宗唐玄宗于712—756年在位为皇帝,756—762年为太上皇。。先天二年(713)玄宗率先下手,一举消灭太平公主集团,改元“开元”。自武则天以来的皇后、公主干预政事的局面至此结束,自中宗即位八年以来的混乱政局也至此稳定下来。

唐玄宗在位45年,基本上可说是唐王朝的鼎盛时期。

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姚崇、宋璟等一批熟悉吏治、富有才能的宰相,选择良吏、建立制度,同时下令除奢从简,注意租税的均平征敛。面对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他适度进行改革:放松对逃亡编户(客户)的限制;施行新的兵役制度;在加强中央权力的同时对大行政区放权;提高执掌贡举官员的等级;用《循资格》指按资格逐级限年晋升的官员升迁方式,由吏部尚书裴光庭于开元十八年(730)制定。稳定官僚队伍;全面修订法律;设“常平仓本”调剂贫富;立“劝农社”促进农事。

这些政策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成为一个国力昌盛、文化灿烂的强大王朝,吸引着周边政权向它学习、与它交往。到开元末年,国家富庶,物价低廉,社会秩序良好,行旅千里不绝。杜甫用《忆昔》诗称赞这个时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但到天宝时期(742—756),唐玄宗逐渐追求奢欲、倦于政事。天宝四载天宝三年改“年”为“载”。(745),册封杨贵妃后,玄宗沉溺声色。这时宰相李林甫专权。李林甫虽然精于吏事,但“口蜜腹剑”,打击政敌不遗余力。天宝元年又在边境地区设置十节度使。节度使多由胡人担任,逐渐形成几个大的军阀势力。

虽然政治趋于腐败,社会风气日益奢靡,但天宝年间经济仍有发展。天宝十二载,自长安向西万余里,仍是人户相望、桑麻遍野。天宝十四载,全国统计户口有900余万户,5200余万口,达到唐朝统计户口的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