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历史系列(套装共6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t1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六国,结束战国分裂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立都咸阳(今陕西咸阳)。秦朝历经二世,公元前206年灭亡,仅存续15年。此后经历4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立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刘邦即帝位于氾水之阳,初定都洛阳,旋釆娄敬议,改都长安。。西汉12帝,历时210年。公元8年,外戚王莽代汉自立,建立新朝,于公元23年被绿林农民军推翻。在经历了短暂的刘玄更始政权(23—25)后,西汉刘氏皇族后裔刘秀重新统一中国,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王朝,立都洛阳。东汉14帝,历时195年,公元220年为曹魏政权所取代。

在秦汉时期的四百四十余年间,秦王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时期进一步完善,成为此后中国历代王朝沿袭的基本模式。“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本节未出注者均引自本卷及注。,书同文,行同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自此形成国家统一为众心所向、分裂为历史逆流的大一统历史传统。秦皇汉武开疆拓土,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中国从此以东方大国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以重农(本)抑商(末)为国策,确立了以封建地主私有制经济为主体、耕织结合的个体小农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秦朝依靠法家治国,两汉自武帝开始,兼用“霸”、“王”二道《汉书》卷9《元帝纪》载汉宣帝说:汉“霸、王道杂之”。儒家提倡“王道”,主张“以德服人”,即践行“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等柔性手段教化天下;法家鼓吹“霸道”,主张“以力服人”,即运用武力、刑罚等刚性手段统治天下。汉朝兼用刚柔两手,以维护封建统治,处理对外关系。,而以儒术为主导;儒学上入朝堂,下进闾里,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和传统文化的轴心。华夏族群,经过自身发展和不断融合,形成为以“汉”命名、成员人数居世界之最的民族共同体。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在公元前2世纪就沟通了东方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体制设计和机制建构的开创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基并初具规模的时期,也是新兴封建社会充满生机活力、蓬勃发展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
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王朝

一 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体制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剪灭六国,“平一宇内”。为了适应统一国家的需要,秦王朝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建立起以皇帝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王”是西周时周王的称号,战国时随着周王地位的衰微,各国国君相继僭越称王。秦统一后,秦王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自认为功高五帝,拟于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于是从中各取一字,称“皇帝”。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分别称“制”、“诏”,印称“玺”。同时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皇帝称号以数字为序,自己为始皇帝,后世子孙相沿为二世、三世,希望“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历史上因此称其为秦始皇。此外,他还制定了一系列尊君的规定,如对皇帝的名字要行避讳;文书中提到皇帝,必须换行顶格书写,等等。秦始皇所建立的皇帝制度,除谥法外,基本上被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秦始皇在中央建立了一套以公卿为首的庞大官僚机构。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分左、右,辅佐皇帝,典领百官,总揽全国政务。太尉为最高武官,掌管军事,但秦时尚未见有人担任此职。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协理国政,主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近卫侍从,卫尉掌宫门屯兵守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廷尉掌司法监狱,典客掌诸侯及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掌皇室宗族,治粟内史掌粮食、货币等国家财政,少府掌山海池泽等资源税的征收和皇室财政,中尉掌京师卫戍。诸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部门长官一般称令。国家军政大事,由公卿大臣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断。

秦统一当年,针对统一帝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地方行政体制,大臣们进行了激烈辩论。以丞相王绾为代表的多数大臣,拘于周制,主张对原燕、齐、楚等边远地区实行分封制,封王子为诸侯进行统治。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全面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展,特别是北伐匈奴和统一南方后,又调整和增设了若干郡(一说共设置54郡)。

郡县制为两级行政体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司法、财政等事务,秩二千石,副职称丞。设郡尉负责军事、治安,边郡称长史。郡下设县,有少数民族的地区设道。万户以上的县行政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县下设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主民政,游徼负责缉拿盗贼。乡下设里,里置里正或里典。里民五家编制为“伍”,设伍长,伍人相保连坐。县下还设亭,负责地方治安和邮驿,长官称亭长。国家行政机构到乡、亭一级,里为受国家控制的基层组织。

中央通过上计和监察制度,对地方治政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当年户口、垦田、赋役、刑狱、盗贼、选举等情况的计簿(或称计书)。朝廷据此定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为“殿”,上等为“最”。,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也称郡监)监察郡政,郡、县也派官吏分别监察县、乡,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秦王朝中央和地方均设军队。为了有效控制军权,采用虎符发兵制。虎符一剖两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中央或地方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

秦王朝通过上述一系列制度,建立起一个上自朝廷下至乡亭的庞大的封建专制国家机器。县以上主管官员均由中央任免,职务不世袭。秦王朝通过层层控制,将全国的行政、司法、军事大权全部集中到皇帝手中,有效地保证了中央王朝对广大疆域和人民的统治。“百代皆行秦政事”,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官僚制度紧密结合,三位一体,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二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为了打击残存的分封割据势力,巩固统一局面,消除各地区制度、文化上的差异,在广阔的疆域内实现有效统治,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战国后期,阴阳五行家倡导的“五德终始说”开始盛行。这个学说认为,世界由土、木、金、火、水五种元素组成,称做五德,历史上的朝代按五德相生相克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周为火德,水克火,因此取代周朝的应为水德。为了证明秦统一天下为上天意志,秦始皇便根据这一学说设计制度。水德属冬季,颜色尚黑,数字对应“六”。秦始皇为此将黄河改名为“德水”,以冬季的第一个月十月为岁首,衣服、旄节、旌旗都用黑色,百姓称“黔首”(“黔”意为黑)。“数以六为纪,符(信符)、法冠(御史、使节等所戴之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水德属阴,主刑杀,所以,统治思想推崇法家,严刑峻法。

秦始皇将大一统理论中的巡狩和封禅制度付诸实践。自统一的第二年起,先后五次巡行天下。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第二次出巡时,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随行群臣先后在峄山、泰山、琅邪(今山东胶南琅琊镇)等地刻石立碑,歌颂皇帝的功德。

商鞅变法时,在魏国李悝编纂的《法经》基础上,创立了秦律,秦律六篇之外还有许多民政、行政方面的律条。此外,还通过颁“令”,因时制宜制定新的法规。秦统一后,在秦国律、令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修订,制定了适合统一王朝的法律,颁行于全国。秦律很早已失传。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一批秦简,其中包含大量秦始皇统治时期行用的法律文书,揭示了秦律的部分内容和形式。

秦始皇废止六国货币,同时禁止珠玉龟贝银锡再作为货币流通。法定货币为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yì, 20两,一说24两)为单位;重12铢的“半两”铜钱为下币。货币由国家铸造,严禁私铸。秦始皇还统一度量衡,将商鞅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推行全国。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是全国实行统一的赋税征收、财政管理和经济贸易往来的必要前提。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基本结构虽然大体相同,但字体的繁简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即所谓“文字异形”许慎:《说文解字叙》,《全后汉文》卷49。。秦始皇命李斯以秦地通用的籀(zhòu)文(大篆)为基础,加以简化规范,创建了“小篆”,在全国推行。但当时更流行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书写更简便的隶书。睡虎地秦简即用隶书书写,表明当时官方文书已使用隶书。统一文字,有助于国家政教的推行和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长期保持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始皇继续奉行商鞅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扶持小农。秦始皇三十一年,下令“使黔首自实田”,让百姓申报所占有的土地,确认已登记在册的土地权属的合法性,安定民心,并以此作为国家征收租税的依据。他主张严格尊卑贵贱等级,重视父子、夫妻人伦,致力于整饬风俗,如在会稽刻石中宣称“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洁诚”。这些主张应当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伦理观。

为了打击六国残存势力,秦始皇下令收缴民间武器,运到首都咸阳集中销毁,铸成悬挂乐钟的铜架和12座重达千石的铜人;拆毁原六国地区的城池壁垒,强制将富豪强宗迁徙到咸阳、巴蜀等地区,仅迁到咸阳的就有12万户。

统一的第二年,秦始皇开始修建由咸阳通往各地的驰道,东通往今河北、山东地区,直至海滨,南抵达今江浙、两湖地区。驰道宽50步(约合69米),中间为皇帝的专用道,道路两旁每隔三丈(约合7米)种植一棵松树。北伐匈奴后,又修建了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凿山填谷,长约750公里。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今四川宜宾通往云南曲靖(一说昭通)的道路,由于地形险峻,道路狭窄,故称“五尺道”(约合1.16米)。各地还修建了大量区域性道路。此外,攻打百越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在今广西兴安境内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秦王朝有效控制辽阔疆域提供了交通保障。

秦始皇三十四年,一次朝宴上,博士淳于越批评郡县制,主张重行分封。丞相李斯认为诸生各持私学,以古非今,制造思想混乱,对专制统治不利。建议禁绝私学,除秦国史、博士官所藏和医药、卜筮、农书之外,私人所藏“诗、书、百家语”全部烧毁。敢有谈论百家之说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想学习法令者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大行焚书,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典籍遭到焚毁。

秦始皇为追求长生不老,听信方士,以各种方法求仙方灵药。曾派徐巿(fú)带领数千童男童女入海远航,寻找仙人。但十多年过去,一无所获。焚书的次年,方士侯生、卢生害怕秦始皇怪罪,相约逃亡。秦始皇大怒,以诸生诽谤朝廷、妖言惑众为名,下令将违法触禁的四百六十多名诸生在咸阳活埋,史称“坑儒”。但被坑杀者不限于儒生,还包括方士和其他学派诸生。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钳制思想、统制文化、实现集权专制的两个极端举措,严重地摧残了文化,扼杀了春秋战国以来发展起来的自由思想和精神,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

 

三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战国时期,蒙古高原上生活着许多游牧民族。公元前3世纪,匈奴逐渐崛起,常侵入中原进行掠夺,并于战国后期夺取河套地区(史称“河南地”),对秦北部边疆构成重大威胁。秦始皇三十二年,派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次年,夺回阴山以南地区,设立44县(一说34县)。并将战国时燕、赵、秦三国长城修葺连接起来,西起临洮(táo)(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绵延5000多公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基本上沿着草原游牧区与农耕区的自然分界线修筑,对保卫农耕民族不受游牧部族的侵扰起了重要作用。此后历代不断修缮、加固,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人类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战国时期,长江下游至珠江流域一带生活着种姓繁多的越人,称做“百越”。其中,今浙江南部为东瓯(ōu),福建为闽越,广东至越南北部为南越,广西至云南东南部为西瓯。秦统一后不久,就派郡尉屠睢率50万大军,分兵五路,进攻越人。秦军先后击败闽越、南越,设置闽中郡(治今福建福州),但西线遭遇惨败。秦始皇三十三年,谪(zhé)发曾经逃亡的人、赘婿、商人进行增援,征服西瓯,在两广地区设置桂林(治今广西桂平)、象(治今广西崇左)、南海(治今广东广州)三郡,并征发内地百姓前往戍守,与越人杂居。

战国末,燕国向东北发展,势力已达鸭绿江以南。秦统一后,在燕国故地东部置辽西郡(治今辽宁义县西)、辽东郡(治今辽宁辽阳),包括了今朝鲜半岛部分地区。

今四川、云南、贵州一带分布着众多民族,时称“西南夷”。秦始皇派兵攻降今川、滇地区部分部族,修筑“五尺道”,设官吏进行管理。

至此,秦始皇建立起一个东自海及朝鲜半岛北部,西至今甘肃东部,南至今越南中部,北迄黄河、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疆域内除人口众多的华夏族外,还有许多其他民族。自此中国形成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居的统一国家(图4—1)。

图4-1 秦王朝疆域简图

四 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覆亡

秦始皇为政勤勉,精力过人。他每天亲自处理大量奏章文书,不完成规定的数量就不休息。但为人刚愎自用,冷酷无情,特别是统一天下后,更加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统治也更加残暴。

秦始皇自即位起便开始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修建陵墓。据史书记载,陵墓中满是“宫观百官奇器珍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为防备盗掘,令工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据考古勘探,秦始皇陵总面积达56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帝陵园。1974年在陕西临潼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目前已发掘3座。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发掘出6000个陶俑(见彩图十三)。

统一战争开始后,秦每灭一个国家,便在咸阳仿建这个国家的宫殿。秦始皇三十五年,又开始在渭南上林苑营造规模更大的朝宫,规划面积达300余里(约合50多平方公里)。先建前殿阿房宫,占地8万多平方米,据说上可以容纳万人,下可以竖五丈旗。周围修建阁道,直抵终南山。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的刑徒曾达70万之众。

秦统一后,连年不断的战争、庞大的国防建设和浩大的土木工程,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战士暴尸于疆场,刑徒惨死于工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书》卷24《食货志上》。,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动摇了秦的统治基础。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遗诏在北方监军的长子扶苏回京即位。中车府令赵高勾结丞相李斯,伪造遗命,令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是为秦二世(公元前209—前207年在位)。秦二世昏庸无能,在赵高的操纵下,倒行逆施,诛杀宗室大臣,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史记》卷87《李斯列传》。。并继续营造阿房宫,征发戍卒,严刑峻法,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戍边的900名戍卒,行进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时遭遇大雨,无法如期抵达。秦律规定,失期要处斩。屯长陈胜、吴广号召戍卒杀死秦军官,揭竿而起,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义军“伐无道,诛暴秦”《史记》卷48《陈涉世家》。的口号下,各地纷纷响应。旧楚贵族项燕之子项梁和其侄子项羽在吴县(今江苏苏州)举事,平民刘邦在沛县(今江苏沛县)起兵。

陈胜攻下陈县(今河南淮阳)后称王,建立政权,国号“张楚”,分兵数路攻打秦。周文一路长驱直入,攻至距咸阳仅几十里的戏(今陕西临潼东)。秦二世大为震恐,命少府章邯领兵镇压,连败义军。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战斗失利,被叛徒杀害。项梁叔侄立楚怀王孙子熊心为楚怀王,号令各路义军。

项梁接连大败秦军,产生骄傲轻敌思想。章邯趁机偷袭,项梁兵败被杀。章邯渡河北上,包围义军政权赵国据守的巨鹿城(今河北平乡)。楚怀王命宋义、项羽北上救赵,刘邦西攻咸阳。秦二世三年十月,宋义逗留不前。项羽杀死宋义,渡过漳河,破釜沉舟,激励将士,大败秦军。章邯率20万秦军投降,项羽将秦军大部活埋。巨鹿之战打垮了秦军主力,也奠定了项羽在诸侯中的领袖地位。

西线刘邦军一路攻城略地,招降纳叛,八月顺利抵达武关(今陕西商南西北)。赵高胁迫秦二世自杀,立公子婴,贬去帝号,称秦王。子婴谋杀赵高。秦王子婴元年(公元前206)十月,刘邦进驻灞上(今陕西西安东郊),即位仅46天的秦王子婴投降,秦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