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理财,是一门科学
隔壁老王的投资故事
这一章中,我们先帮助大家扫清一些投资理念上的既有障碍,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将进到方法论的环节,从四步法开始,带领大家打牢基础,开启科学理财的第一步。
在开始这一章之前,我先来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可能有点长,但我相信看完之后,你会有很多的感触。
在2000年以前,理财市场上可投资的品种是非常有限的。那时虽然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发展了十余年,也经历了几轮涨跌行情,但对于怀揣着自己辛苦积攒的血汗钱的普通百姓来说,大多数人都没有纵身一跃、投身股海的勇气,而更愿意将钱相对保守地放在银行,存上个“死期”(定期存款),想着不管怎样,只要守住本金,还能白赚点利息,已经算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最佳选择了。
而在当时,一些早几年做外贸生意起家的投资者,借助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的红利”,已经积累下了不小的财富,其中亦不乏大量的外币资产,老王就是其中之一。在那个人民币投资产品都欠丰富的年代,外币资产的投资选择就更加有限了。老王和很多跟他一样,先一步接触了“外面的世界”的弄潮儿们,都不满足于定期存款的微薄收益,向当时的银行提出了想要通过理财产品,获取更高回报的投资需求。
大约在2004年前后,银行顺应老王们的需求,推出过一款美元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5年,到期保本,同时保证15%的总收益。算下来平均每年有3%的稳妥回报,已经比当时连1%都不到的美元定期存款利率吸引人多了。但其实优势还远不止于此。
这款产品有着不同于定期存款的收益计算方式:第一年会直接付给客户8%的收益,从第二年开始,按照7%减去两倍Libor的计算公式,支付每年的当期利息。如果合同中承诺的15%的总收益提前获满,那么产品就可以提前终止,客户将更早地拿回全部本金及利息(见表2-1)。
表2-1 老王投资某美元结构性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
在产品发行的2004年,当时的Libor不到2%,所以老王简单地认为:第一年我先妥妥地拿到8%;然后第二年,用7%减去不到2%的两倍,保守算我还可以拿到3%多;如果第三年还如此,那么我15%的收益在第三年有望全拿够,然后像合同中写的那样,产品就会提前结束。我相当于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拿到了15%的总收益,年化收益率高达5%,这简直太划算了!
于是,手握美元资产,一直苦于投资无路的老王,就这样怀揣着三年保本保收益,每年回报5%的美好憧憬,草草地签订了理财产品认购协议,幻想着坐等三年,回来取钱。可谁知……
从2005年开始,随着通胀预期和美国地产泡沫的越吹越大,Libor利率从2%左右一路飙涨至5%以上,并一直维持5%左右的水平,直至2008年才略有下降(见图2-1)。
图2-1 2005~2011年,Libor美元同业拆借三个月利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老王,完全没有料到市场的变化是这样的。投资的第一年,他确实拿到了8%的收益;而第二年,随着Libor上涨,他只拿到了不到2%的收益;到了第三年,7%已经不够减2倍的Libor了,当年老王账户上颗粒无收……三年拿回15%的目标,就这样变为了一场路漫漫的等待(见表2-2)。
表2-2 老王投资某美元结构性产品的实际回报
与此同时,随着2005年开始的汇率改革,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开始一路下跌(见图2-2),这使得老王原本就被“锁住”的美金资产,每天都在默默地缩水,无疑让他本就懊恼的情绪又增添了许多焦虑。
图2-2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
而就在老王心烦意乱、懊悔不已的时候,中国股市忽然拔地而起,开始了一轮从1000点到6000点,波澜壮阔的大行情(见图2-3)。
图2-3 2003~2016年,上证综指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
也就是说,从2006年开始,老王一边看着自己的美元天天缩水而无能为力,另一边还要看着那些远不如自己有钱的普通人,随随便便就能在股市里赚得盆满钵满。此间的反差,终于使得暴脾气的老王坐不住了,开始向银行“讨要说法”,要求提前赎回他的美元产品。
虽然产品合同中明确标明了投资期限和不可提前赎回条款,迫于压力,银行还是接受了他的提前赎回申请,同时也明确告知,赎回金额无法保证他的投资本金。即便如此,看着别人在A股市场赚钱已经急红眼了的老王,为了不再错失投资良机,还是认亏赎回了自己的美元,并火速将其换成了人民币,在6000点附近,全仓杀进了A股……
之后发生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再看一下图2-3的上证走势图吧。
到了2008年年初,经历了A股的浩劫,当年忍不住杀进去的老王终于幡然醒悟——不行,还是得把钱存在银行。虽然收益不高,但好歹保本啊!懊恼不已的他拿着所剩不多的人民币又返回了银行,明确提出:你们的理财产品太坑人了,我只做存款!
本着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银行也“不计前嫌”地接受了当年跟自己撕破脸的老王。同时面对老王“存哪种定期利息高”的问询,银行工作人员很负责地告诉他:澳元定期收益高,现在有活动,可以做到年利率9%。
毕竟老王也算是折腾过外汇、见过世面的生意人,心想虽然可能短期用不上澳元,但保本保收益,一年赚个9%,年底再换回来,即使澳元跌了一点儿(见图2-4),剩的怎么着也比傻存人民币要强吧。于是二话不说,在2008年3月份的时候,把兜里所剩不多的人民币都换成了澳元,做了一年的定期存款。
图2-4 2008年3月~2009年3月,澳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
图2-4是老王做澳元定期存款的一年间,澳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老王换澳元时候的价格,是1澳元可以换6.3元人民币。一年过去之后,老王虽然稳妥地拿到了9%的收益,澳元对人民币已经跌到1澳元只能换4.3元人民币了……
这下老王终于服气了——我就不是投资的料,还是专心去做生意吧。万念俱灰之下,他把资金存了个五年定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动过这笔钱。
直到2015年,老王在出差的高铁上看到了某融资租赁公司的广告,发现产品收益不错,于是取出了在银行趴了五年刚刚到期的资金,转战互联网金融。半年之后,传出了该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被立案调查的消息。
做完了投资受害人报案登记,老王回顾了过去这十多年来从有到无的投资路,不禁有些迷茫——当年那款美元的理财产品是不是专门设计出来坑人的?中国A股真的就只是散户收割机而赚不到钱么?定期存款也能亏损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又到底是不是骗局呢?纵横商海20年的老王,从来没有如此悲观地怀疑自己的投资眼光(见表2-3)……
表2-3 老王十年投资盈亏总结
看到这里,相信你跟我一样,都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没错,问题不在于老王选择的那些产品本身,而在于老王投资的方式——只追求收益而忽略了风险,永远孤注一掷而不懂得分散,不了解自己需求就贸然投资,没有看懂产品运作模式就盲目跟风。这些毛病,不止老王在投资的时候会犯,你、我,任何一个普通的投资者,都可能随时成为老王的“病友”,将自己辛苦积攒的钱,变成了投资路上有去无回的学费。
第6天总结
或许你并没有老王这么凄惨的经历,没有像他这样如此“准确”地踩到每一次投资失败的雷上,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老王的投资选择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如何避免老王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想要学会科学理财,究竟要怎么做,又需要了解哪些基本常识呢?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带来科学理财的四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