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维度论的零维
从一开始我们就对维度论进行了回顾,那么如果零维是一个点,投资的零维又是什么呢?
下面这些名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徐小平老师说过,创业是九死一生,要有敢死团队;徐老师又说过,创业不悲壮,创业只是找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去做,并从中找到克服种种困难并实现目标的乐趣。那创业到底是要拼了老命还是要举重若轻,也是让人想破脑袋。
沈南鹏老师说过,投资没有标准答案,相信直觉;同时他也说过,投资最重要的是看人,精神比能力更重要。沈老师的直觉论非常个人化,对于一般投资人而言这种经验变得无法复制和参考。而看人这件事就更加复杂,人是一种极端变量,很难标准化。这种个人化、非标准化的投资见解玄妙至极、难以言明。
下面这位,大家也很熟悉,他的名言被奉为创业者的指路明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这些如雷贯耳的“雷布斯”名言,一再被人们咀嚼,直到被嚼到渣滓都不剩,同时又演绎出各种经典的解释。大家都在推测到底什么是羊,什么是猪,什么是狗。当然了,也有人把这种言论批判到体无完肤,认为这纯属是胡扯,浪费时间。
雷军说话妙就妙在善用比喻,但很容易被人“断章取义”“完形填空”。外行只会越看越热闹,却很难参透围棋高手雷军名言之下的真实含义,而这也正是他希望看到的。你讨论得越欢乐,“雷布斯”的IP就会越出名,小米的热度也会越热。“我做什么不一定需要大众明白。”换句话说,你要是明白了,我还怎么赚钱?
我们再来看一下另一种典型分享式的投资指导,不少人也会觉得非常眼熟,因为这种投资课程在知名的活动发布平台天天见。“卓越投资人的成长之路”“用创业的心态做投资”“天使投资的天时、地利、人和”“好的企业家一定是好的融资家”“投资人的社群思维”等,与这种课程打包的服务一般还有游学,硅谷7日、以色列5天、名企名校访问,最不济也要去个创业大街、创业咖啡馆。
满满都是投资的鸡汤,而且还是味精+盐+水的勾兑鸡汤。
如果有时间、有钱我们还是去深造一个MBA吧。
MBA必修课有如下种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管理经济学”“商业伦理”“组织行为学”“数据建模与决策”“会计学”“领导力”“企业战略”……每门课程学下来都感觉是鸿篇巨著、体系庞大、中心明确,但又各执一词。
熊晓鸽老师曾经评价过MBA这个事,特别经典。
他说:“三年以前我送一个同事去读MBA,我跟他说,如果毕业以后你忘了所学的东西,那你已经毕业了。如果你天天还想着所学的东西,那你就还没有毕业。”
传统金融课程就更有意思了,我们参考一下某著名大学企业家金融投资班里“金融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扩张机制回顾”“从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看基础货币”“我国的货币层次和货币构成”“各货币层次的使用”“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修订思路”“我国的货币特征——近五年各层次货币总量”“我国基础货币来源结构”“中央银行的起源与作用”“操作工具、传导和政策效应”“金融系统风险与宏观政策”,凡此种种,不知道这样的课程是培养投资家还是学术研究人才。
我们根本不关心是否大佬们真的说过所谓的“吉光片羽”,而这些单点课程就像是投资维度中的零维,也就是投资的点。而这些点状的知识,如果你以点概面,烹鸡汤炖名家,就会看起来是一派主观之词,脱离真相九霄之外。
我们并不是说大佬只在零维世界,也不是说MBA只在零维世界。大佬绝对不是在零维世界,而是当我们不具有维度概念的时候,只能抓住这些支离破碎的点,而这些点也无法串联成线,更无法组装成面。
这些点状投资知识相互之间可能产生关联性,可能建立系统性,但只拥有这些点,从低垒高,是无法成就一个出色的投资人的,也无法成就一个伟大的创业者。大佬们分享出来的这些点,只有当你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上,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深意,投资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线性、有机、系统。
就像只有爬到山顶才能一览众山小,否则就像一叶障目,如同管中窥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