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深思随笔(6)
后来,我时常因专于学习,有过“废寝忘食”之经历,却常遭当父母的反对,对我的态度一贯保持的像美伊战争一样——非打即骂,炮轰我的“大本营”。几乎没有耐心地劝导,也没有悉心的关切。
这样一来,我对日记的兴趣也日渐消磨了。四年级时,记日记从我的生活中褪去了。我又重回到潜心学习的忙碌生活。有一天语文课上,张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和沉浸于学习交流的我,说了一个消息:“张威同学在广播电视报上发表了一篇作文。张威,你上来领取你的稿费单吧!”在宣告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看见了张老师的眼里闪闪发亮,好似天上掉宝般的高兴。
我有些触动了:原来,写作文也可以挣得一点儿零花钱啊?!
正巧,没过几天,是接近放暑假的时候了。张老师问我们有没有人想培养兴趣的呢?反正暑假在家里也是闲来无事,除了写作业、看书,就只剩下看动画片和玩儿了。再不然,我也就沉于电视剧的作品中了。
在征求一家之主的同意后,我高高兴兴地交了报名费。同时,我也如期而至,来到自己的学校上作文班了。我还依晰记得,教我们作文班同学学习作文的老师是二班的语文老师。他长得和祥,体形是胖实,纯正的中年男子,宽宽的大嘴边留有满腮的胡屑,一头乌黑的密发衬显出他帅气、气质高雅——我被他“迷倒”了。
在写出第一篇作文之前,他拿出一本语文教科书,选取了一篇童话作文,还给我们说了有逻辑顺序的虚幻作文,大多是鬼故事,好像是关于鬼屋的故事。他讲叙得津津有味,我们也倾听得全神贯注——尤其是我最认真听他讲故事。
尔后,我写出了题为《文房四宝的故事》的童话作文,还得到他的高分评价。在兴奋之余,我希望能尝试着给刊物投稿。在父亲和大伯的帮助下,提供给我了一个晚报投稿地址。于是,我怀着试着看的心情让父亲帮我投稿了。
大抵过了一个多月,我收到了晚报的稿费单——张老师满脸堆笑地将邮局送来的汇款领取凭证递给了我。
回到家后,我把单据交给父亲,让他去邮局兑现。不知怎地,那十元钱的稿费就收入父亲的囊袋里了。
此后,我不断努力,一逮到空闲时间便写作、看书。不曾为自己留一丝时间闲置,过着充盈无余的生活。
过了几年,经历中考挫折洗礼后的我,意识到写作可作我日后发展的手段,文学可为我发展的目标。不久,我又发觉自己喜欢了一个女孩子,就以她为努力目标。一边坚持学习(因为学习是成功的最快的捷径),一边努力写作。
也就在公元二零一零年,我加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主管学术团体——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开始利用课外生活,进行对校园文学短时间的研究与创作。
没过多久,我就以刻苦的钻研与热衷的心摘取了“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被省社科院文学所的李老师和多家刊物的编辑约稿,也和一位主编预约了多个选题的主编工作。
或许,此刻的我已处于同龄人未达到的高峰之处罢。站在这里,我有些浮躁,渴望半年内的课外时间做出卓越成绩——有些贪心了。可是,在心爱的女孩体贴的叮嘱和父母初现的关爱里,我渐渐地淡出了浮躁,像儿时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前进一般地重归,重归到慢可积淀的道路上,为勇攀更高处而沉蓄力量。
机遇·把握·井蛙
机遇是每个人都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碰到过。观词见义,它不过是能够提供一次个人发展或展现的自身能力、才华的免费机会或平台。机遇的相随,往往是人见人惧的风险。风险犹如贴身保安,时刻保护着机遇的安全,若机遇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伸出奋力许久的大小手,风险就会跳出来迷惑你,以致对你产生或大或小的破坏影响,从而保护了机遇安全地经你身边而过。
可是,我们当中有些人会选择与机遇过而无视。这些人通常将“规避风险,平平安安”奉为自己对待任何事(包囊了梦寐以求的“天饼”),而忽略了平庸一生对自己的生命意义何在?如此一来,这些人与路过茶楼而不进楼品茶的路人又有何区别呢?也许,有的人是受父母亲戚的“教育”影响,亲人的一两次失败导致自甘平庸,又“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不要“重返老路”,要“平淡人生”;有的人是自己年轻时努力朝目标奋斗过两三次,屡战屡败,竟究还是自弃努力,度过余后所谓“平淡人生”;有的人是未曾努力,也未曾坚持,只是听父从母,任其“安排”,终竟是碌碌无为,“平淡一生”。
那么,这些人的思想也不是不正确,可也多少偏向某人方面一些。一些刊物上也刊载过些许励志美文以激发我们的斗志,坚定我们的自信心。然而,我的身旁就有过活生生的事情,就发生在我的家里。
大约是在公元二零零八年,大伯和伯母在一次炒股中收获了整整一百万元人民币——他们在赚获如此巨大的股钱之前,我就听家里人说起过他们经常炒股的事儿了。更何况我在他们家里度假期间的一回,无意中看到他们正在利用computer炒股——他们在看股市行情、分析、买卖股票。
那时,我见父母和外婆他们听过炒股这一回事,也是看到大伯一家在炒股罢。他们却不怎地相信炒股能暴富飞铁一般的事实,要么勤勤恳恳地上班、务农,要么老老实实地下岗呆家荒度余生。他们这样的对事待物之态度正确吗?
我不敢断论其观念正确与否,大伯他们的勇于尝试验证了父母他们的想法落后了、其思想不利于自身及其家庭的发展。这如同做实验一般,大伯他们既是试验品,亦为成功者。实验的成功有助于试验品本身的获取价值瞬猛剧增,尽情享受成功带来的作用与喜悦。
是啊!大伯一家人因那一次炒出一百万元股票之后,及时转换成现金,开户存款,计划并已移居到濒海城市——广东一带。
之后,我有两次暑假、寒假时期,在父母与大伯的同意下,去过大伯家玩栖过。在大伯家里,我感受到机遇不能等至,而应该在努力奋进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机遇,并且能主动及时地把握住机遇,牢牢地攥着它,使用它带给抓住者的机会,迅速发展或精彩展现出自己蓄日已久的才能,创造出比没有抓牢机遇的同等人更多财富,或争取从而实现自己相适应的目标。
诚然,机遇一旦出现在某人身边是不会逗留许久,容易稍纵即逝;不敢冒险捕捉它的胆小者,大概不会实现自己心中酝酿良久的目标。
还记得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井底之蛙”的典故吗?错失良机与这个典故几近没有多少差异吧!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我们,就能情愿放弃将会来到的机遇吗?难道我们愿意成为那只“井蛙”,安坐井底,仰望人人夸好的青天却不敢跳出井口吗?
不,我的态度是不要,也不会。放弃者,懦夫也;盲目放失者,愚蠢之至矣。至于你们会不会放弃机遇以平安度过畏惧的风险呢?反正,我不会!
也许他们亲眼目睹实验的成功,也许他们恍悟“勇敢”的需要,也许他们不再甘堕当一只成日无所事事的“井蛙”,他们也勇于炒股,托请大伯代帮炒股——毕竟他们学历相对太低了。
你还会甘心坐在自己熟悉得腐臭的“井底”吗?你还是一只默默无闻的“井蛙”吗?让我们勇敢地踏出围困机遇的第一步,审时度势,用自己的不弱智的头脑与风险惊过一番吧!成功,就在你惊险的一跳之后静静地等着你。
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的“犯错”概率与日剧增,我们的耳目闻观到了几近是大人们时常挂于口中的“现实”——现实是残酷、恐惧的(大人们灌输给我们的对现实之理解)。正因如此罢,“人性的光辉”对我们是十分重要,它指引我们以“善良、仁慈、怜悯”。
——题记
一个生于异乡的孩童在知识浅薄的懵懂的青年父母的打骂声中正逐渐长大。慢慢地,时光在一天天流逝,那个孩童也长到生气意发的少年的年纪,是一个饱满壮志的男生。或他没有超人的智慧,或他没有常人的心态,或他没有成功的毅力。然而,他有一颗心,一颗爱人之心,一颗善良之心,一颗有天山羊奶一样纯洁的心。这颗“心”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上初中二年级的一天,显而易见的是它还鲜为人知罢。
回溯到上初二的那天中午,刚刚吃饱午饭的他,看了看摆放在客厅的钟,只见钟摆摇摇晃晃,指针约摸停留在一点四十分,便匆匆背起上学的书包,朝学校的方向走去了。
“唉呀,今天怎么这么晚啦!要早知会赶着上学,干脆全心写作业,就不看动画片了。”他一边走着,一边心里焦虑道。
他走到一条窄窄的羊肠小道,忽见离自己不远处的侧前方有一位老人。他看到那位老人的白发里找不出几根灰发,那一杠一杠的皱纹像鱼鳞似的布满在瘦而红润的脸上。再一看,那位老人正在用自己年迈的双手费劲儿地推拉着三轮平车。突然,在他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想:“他真可怜啊!他的年纪都近过半百,还出来做活挣钱。我……我是不是应该去帮一下他呢?”
可是,他碍于面子,不便去帮那位推车的老人。更何况那位老人与他素未相识,不清楚上前帮忙推车会不会惹祸?
正当男生在犹豫不绝的时候,老人向他发出殷切地恳求:“小伙子,能不能麻烦你帮我推一下这车啊?”
他听到老人的相求,究归还是放下了疑虑,笑呵呵地去帮老人推车了。这时,老人在三轮平车的车前把持着车头,男生则在车尾小心翼翼地推着车。
不一会儿,他帮老人将那笨重的三轮平车推过斜陡的小路,推到平缓的小区路间。
“谢谢你了。”老人朴实地言谢道。
“不用那么客气!爷爷,您要是没事的话,那我去上学了?!”男生礼貌地回应道。
那老人面对着男生,颤颤地露出了微笑,男生也笑着匆忙地跑往学校了。
也许有人会以为这短暂的故事是虚构的,是不可信服的。那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失去了太多,太多……不仅是竞争,就连平时生活,有很多人也丧失了本该具备的基本道德——人性。但然,他确是能坦然而明确地告诉你们,这个故事是实实切切地发生了,就发生在他初二的那个时期,发生在他的生活里。
这个男生就是我,而我只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只是一个有着爱好和执著的学生,只是一个不为少女倾倒的普通男生。
每每合闭双目,回想社会上发生的事——我所看到的听过的身边的大小事或新闻以反思,思索着其中蕴含的道理。我总会感受到太多的无道理、无文明、无伦理,便差点儿作呕,痛心。譬如新闻追究的“郭美美”事件、上饶一文学少年袭文事件、孔庆东批判计划生育事件、江西官员贪污强奸案、叶挺祖坟强拆事件,等等。它们在时刻警醒我:“我们生活在一个‘藏污纳垢’的世界的一角,我们在堕落,我们在安逸现状啊!”它也在警醒着你,还有他和她。
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位需要帮助的老人,看到的是一个陌生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学生敢于走上前去帮忙推车的瞬间。在那瞬间,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金光熠熠,照亮了他和老人推车的道路,也照示着国家的希望还在新一代的肩上。
但愿,光辉的人性不只在极少数人的身上蕴存。
用分数换取汗水
——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建议
自古以来,教育往往伴随着分数,宛如两个浓情绵绵的情人,紧密相依。只不过古时单考汉文化,在教育下的学子用汗水自然是相对较少;而现时不仅要学深汉文化,还有涉猎英文、天文地理、政治物化……它的范围广了,现代学子所流淌的汗水是要比古人多得多,怎能不是智商高的“神童”呢?
何为教育
从翻阅的《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中,字典对“教育”一词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教导和培养,二是教育事业。这两种解释看似笼统不详,其中却是明显反映出现代的教育环境。
在当今社会,各地学校几乎无不是跟随所谓大流,或无奈或管者无能,认认真真地执行“改革”后的教育:全校学生必须补课,多做练习题,多考试,尽量多安排“文化课”,压缩排挤“体育课”,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要用足十六到十八个小时来上课,其余时间用于家庭作业、复习……
这些确为当下“教改”后之现象,究根探源,学校无非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拉升升学率,扩大知名度。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者余力,则以学文。”
孔言之义在于“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貌似在现行教育制度中,孝、敬、谨、信、爱、亲,这六字被孔老先生摆在学习之前的要求都做到了。学校确实也要求学生对父母尽孝,也发动过活动,讲解过其文。条件好的学校还将其作为区分优差生的学分之依据之一,要求学生去完成。
可是,这六行须在学习之后去做。从而延长了“学习”的时间,增流了精力的汗水。
难道,这,这是无法改变的当今教育吗?
用时少的教育
在2011年6月22日的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江西卫视播出的《杂志天下》新闻栏目的新鲜之闻。其中,有一则新闻报道:“有一中学当真是只上午上课,下午停课,其结果是这所中学的升学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我们都知道,新闻讲究的是真实性。而在这则新闻中,连校名、校址都报道出来,能有作假之嫌吗?我的回答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