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真抓实干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任务都十分繁重,我们既要通观全局、统筹兼顾,又要把握关键,着力抓好重点工作。
一、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在巩固已有成果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第一,关于去产能。2017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随着钢铁、煤炭等价格回升,去产能难度加大,但不管多难,必须确保完成任务。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去产能关键是要安置好下岗分流职工。2017年这方面的压力很大,既要安置2016年去产能中部分仍处于待业状态的职工,还要安置好新增的几十万下岗分流职工。中央奖补资金要按照各地安置职工进度及时拨付,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多渠道筹集配套资金,切实做到职工转岗不下岗。现在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这边产能减了,那边又有新上产能或关闭停产的又复产了。各级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控制新上产能,坚决查处违规违法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第二,关于去库存。现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解决这个问题,要两手发力。一方面要拓需求,支持城镇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农民工市民化配套政策,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逐步消化房地产库存。另一方面要控供给,严格控制新增房地产土地供应,对未建项目用地进行必要调整,对违约、烂尾项目进行专项整治,对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尽可能采取货币化方式安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要因城施策加强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目前城镇还有几千万人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棚户区,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是政府的责任。2017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第三,关于去杠杆。当前我国债务结构不太均衡,政府、居民和金融部门杠杆率并不高,突出的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其中又主要是国有企业杠杆率偏高。这与我国储蓄率高、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密切相关。我们要控制总杠杆率的上升势头,重点是降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负债水平。要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加快处置“僵尸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激活土地、厂房、设备等闲置资产,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拖欠问题。调整现有债务结构,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指导银行、资产管理机构和企业通过自主协商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地方政府可以适当方式予以支持。根据资本市场情况,适时适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为企业扩大股权融资创造条件。
第四,关于降成本。我国宏观税负总体上并不重,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但非税负担比较重,名目繁多的收费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要在落实《报告》提出的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任务的同时,采取有力举措,降低其他方面的成本。要深化简政放权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序放开发电用电计划,扩大电力多方直接交易,理顺油气价格形成机制,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长期以来,我国物流成本较高,目前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5个百分点。要多措并举降低物流成本。延长2016年底到期的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推动降低铁路货运涉企经营性收费,推进公路收费制度改革,治理整顿乱收费和变相延长收费期。加快健全智能化、全链条交通物流体系,打造资源共享的物流平台,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
第五,关于补短板。针对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要精准加力补短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报告》提出2017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教育和健康扶贫,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在扶贫中存在的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问题,《报告》强调,要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使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报告》对一些重大基础性、关键性改革进行了部署。
——深化“放管服”改革。要围绕解决群众办事创业难问题,更大力度地放权,更加有效地监管,更为高效地服务。一要健全清单管理制度,以清单减权限权。“放管服”改革进行到现在,减权限权数量不少,也有显著成效。但目前一些领域的审批事项仍然不少,一些部门自行设置的事项还有很多,有的前面减了后面又以各种名目增加了。釜底抽薪之策就是全面实行清单管理,把各级政府和部门所有权责事项都详尽地列入清单。清单之内政府部门必须履职尽责,清单之外禁止擅自设权扩权,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防止政府的“有形之手”乱点“鸳鸯谱”。在省、市、县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基本完成基础上,抓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对投资核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及收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和企业设立后经营许可等,都要实施清单管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需要强调的是,清单不能搞得太长太繁琐,要“简”字当头,能简尽简。从已公布的省级政府权责清单看,有的省级部门权力事项达到6000多项,有的只有1000多项,主要原因是标准不一。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相关标准,提高清单编制的科学性、严肃性,既防止以清单形式固化权力,又防止借机推卸责任。二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围绕创造公平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实现监管全覆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加强智能监管、信用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全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三要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公共信息资源有序开放。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对各种证明和手续,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合并的一律合并。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我们要用政府一时的痛换来人民长远的利,使群众和企业办事更为便利、社会创业创新潜能更好释放。
——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重点要抓好落实完善营改增政策和公共财政建设。世界上实行增值税的国家,税率大多为一档,也有少量是两档的。我们国家的增值税率是四档。为了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报告》提出要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2017年先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加快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定收入划分总体方案,健全地方税体系。很多方面对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比较关注。截至2016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预计执行数为15.3万亿元,比前些年有所降低,也比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低1.87万亿元。地方举债主要是进行投资,70%左右的债务都是有收益、有回报的,风险总体可控,但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隐患也不容忽视。要改善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有效防范财政风险。为了让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出实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报告》要求深入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倒逼沉淀资金盘活。
——抓好金融体制改革。要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两大任务,推动金融改革。当前货币池子里的水已经不少,但企业仍反映融资难融资贵,主要是由于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不畅,“脱实向虚”问题突出。解决这一问题,要多措并举,深化相关领域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报告》指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这是从机制上保障金融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的重大举措。《报告》还对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增强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作出了部署。关于金融风险问题,有些人担忧较多,国外有的媒体也不断渲染和炒作。《报告》指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并有针对性提出了防控金融风险的政策举措。《报告》强调,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有能力和办法。这样讲是有充分的客观依据的。首先,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储备的政策工具较多,特别是企业效益回升、还贷能力增强。其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16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比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初步改变了连续13个季度上升的态势。再次,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较强,针对信用风险计提的减值准备较为充足。2016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6676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6.4%,较上季末上升0.88个百分点,高于我国150%的监管标准,即如果产生1元不良贷款损失,商业银行已经提取了1.76元作为冲抵、核销准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盈利状况、可持续性等,都处于国际同业良好水平。
——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针对国企活力不足、效益下降等突出问题,《报告》提出,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2017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企瘦身健体和提质增效、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改善和加强国资监管等方面迈出新步伐。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加强科学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效益持续增长、资产保值增值。
——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扩大就业、增加投资的主力军。2016年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1.2%,比上年有所下降。2017年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用。针对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问题,《报告》分门别类明确解决措施,并提出了三条要求,即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无商不活、无商不兴。有商就会有政商交往。但一些干部思想顾虑较多,往往对企业家“敬而远之”,或脸好看、事难办,或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背对背”。对此,《报告》强调,要积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各级干部要主动为企业服务,“亲”在行动上、“清”在骨子里,廓清边界、干净办事,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保护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对于侵害企业和公民产权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有错必纠。这有利于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也有利于调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研究落实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方案,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等改革。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和政策统一。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体制机制保障。《报告》对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等作出了部署。
三、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内需。只有立足扩大内需,才能使我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报告》从消费、投资、区域、城镇化等方面对此进行了部署。
第一,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壮大服务消费,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服务。发展全域旅游,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提供更丰富的旅游项目选择。扩大信息消费,满足数字生活新需求。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严肃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
第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还有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同时推动技术进步、产业改造升级也离不开投资,有效投资需求有很大潜力。我国总储蓄率高,社会资金充裕,扩大有效投资也有条件。《报告》提出,2017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和通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民间投资占投资的大头,扩大有效投资,必须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报告》强调,要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在国家重点建设领域,只要民间资本愿意干的,都要放手让他们干;对民间资本想干而有困难的,政府要采取支持措施;对民间资本难以单独干的,要创新方式一起干。要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相关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政府要诚信履约,解决民间投资的后顾之忧。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和模式创新。比如,交通等基础设施有稳定的现金流,有的地方搞了资产证券化;有的城际铁路搞股份制建设、商业化运营,效果都不错。对这些有益探索,各地可以相互借鉴。
第三,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有一个新的特点,就是区域走势分化。过去一个时期是东部和中西部差距拉大,现在又出现了南北分化,南方地区经济比较活跃,北方由于传统包袱比较重等原因,经济转型困难。要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和活力,形成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实施好相关规划,研究制定新举措。我国已建设大量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这些新区多是政府主导型的开发体制,过多地依赖行政力量,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要素集聚能力弱、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报告》要求推动国家级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创新发展,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增强内生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第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既可带动居民增加消费,又可扩大有效投资,是扩大内需的综合大平台和最大潜力所在。《报告》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2017年实现城镇外来人口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报告》强调,要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我国人多地少,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现在我国城市地上空间的承载能力已经有限,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还很大。比如,发达国家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向地下100米发展,而且不少城市地下形成了一个交通大网络,甚至是地上一个城市群、地下也成为一个城市。而我国目前只开发利用到地下20米左右。据测算,兴建六层以上建筑物配套建设3—4层地下室,城市建筑总容积量可增加30%以上。我国城镇数量多,如果把可利用的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国土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向地下要空间、要效益。《报告》要求,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治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四、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关键是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对此,《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要完善支持机制,让研究人员心无旁骛地探索。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科研决策权。要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完善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激发科技人员持久创造动力。深化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切实改变不合理的财务报销制度,砍掉繁文缛节,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自由探索。深化科研评价、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加大引技引才引智力度。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科技队伍,把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活力足、成长性好、带动力强,正在迅速崛起,要因势利导,使其更好更快成长。《报告》对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等作出了部署。需要指出的是,新的产业、业态和模式等与传统的有很大不同,有的远远超出已有的认知能力,不能简单套用老办法来监管。如何对之进行合理有效监管,既支持创新发展又防止出现偏差,或者说既不能管死又要防范风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报告》指出,要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引领和促进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那些看得准的新生事物,比如对基于“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新业态,要量身定制监管模式,不能削足适履。对有些一时看不准的,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不要一上来就把它管死。对于那些潜在风险很大、有可能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后果的,要严格加强监管,发现问题果断出手。对那些打着创新之名行非法经营之实的,要坚决予以取缔。总之,要通过审慎而有效的监管,去芜存菁、修枝壮干,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报告》还直击实体经济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痛点”,在网络提速降费方面推出了“大动作”。当今时代互联网无处不在,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信息网络。但我国宽带不宽、资费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报告》提出,2017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这不仅使群众普遍受惠,更为重要的是让企业广泛受益,有利于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意义重大。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调培育新动能,既包括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骨架和支撑,也是我国的传统优势。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使之焕发新的生机。要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中国制造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支撑体系,加大重大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支持力度,扩大加速折旧政策适用范围,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创新最重要的资源。实践证明,“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创业投资领域募集资金量,2016年是上年的1.79倍;目前我国早期创业活动指数为12.84,在全球主要国家当中位于前列。要营造更好环境,打造更大平台,努力让人人有创业创新机会、处处是创业创新沃土,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提高社会整体创新效率。《报告》提出了把“双创”引向深入的政策措施,推动大中小微企业、科研机构、个人创客协同创新,使千千万万市场主体“双创”的“微行为”汇聚成推动科学发展的“众力量”。
《报告》还对全面提升质量水平作出了部署,强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五、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几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为稳定物价、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对此,《报告》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
《报告》强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户均经营土地只有半公顷多一些,在世界上属于超小规模。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这种小规模经营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无论是先进科技成果应用、金融服务提供,还是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提升,都遇到很大困难。农业要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对发展规模经营这个基本方向,基层和农民群众看得很清楚、体会很深切、行动也很积极,已经探索出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企业加农户等发展迅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已经超过270万个,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超过30%。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自然风险防范。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一旦遇到严重自然灾害,规模经营农户损失就会很大。这几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速度很快,农业保费规模居全球第二,大田作物都覆盖到了,但大灾保险是一个薄弱环节。《报告》提出,2017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覆盖面和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这不仅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救灾机制的重大创新。
六、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报告》提出,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一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大批早期收获项目落地开花。2017年5月,我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
二是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落实和完善进出口政策,支持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三是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为进一步吸引外资投资中国、扎根中国,《报告》从放宽外资准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上市发债、允许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享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针对不少国企对外投资存在盲目性,《报告》强调,要引导对外投资健康规范发展,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四是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全球经济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信,国之宝也。”“入世”15年来,我国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认真履行应尽义务,为推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一些国家没有如期终止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搞双重标准,“合则用,不合则弃”,严重失信背信。《报告》强调,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作出的承诺一直认真履行,应有的权益将坚决捍卫。这表明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
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生态环境虽有所好转,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已成为民生之痛、心肺之患。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新账不再欠、老账加快还,推动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并做了周密部署。2017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一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目前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超过60%,燃煤污染是主要污染源之一。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高集中供热比例,淘汰排放高的燃煤小锅炉,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在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展扶持政策,优先保障清洁能源发电上网,增加天然气供应,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二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加快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火电、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是污染排放大户,要对这些重点行业开展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同时要对量大面广、超标排放的“小散乱污”企业加强治理。三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柴油运输车等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依法查处不达标车辆及生产企业。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提高燃油品质,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研究表明,公路货运单位运输量的污染物排放量是铁路运输的13倍。现在一些地区铁路及水路运能尚未充分利用,要优化区域运输结构,提升铁路及水路货运比例。四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重污染天气,要作为污染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对重污染天气形成、污染物转化和传输等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要加强科学研究。要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的精准度,完善预警和应急措施,增强应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扩大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范围,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大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力度,向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大、工作任务重的省份和城市倾斜。五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长期以来,很多地方重经济增长、轻污染治理,对环境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以至于违法者得利、守法者吃亏,形成了逆向激励机制。这种状况必须坚决加以改变。要按照《报告》要求,对偷排、造假的,必须依法惩治,使其付出更大代价,以儆效尤。对执法不力、姑息纵容的,要严肃追究,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必须严格问责。《报告》还部署了水、土壤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实现根本好转也非一日之功。治理生态环境既要有紧迫感、责任感,也要有历史耐心;既要坚决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我国作为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治理、在保护治理中发展,找到平衡点、结合点,努力实现双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绿色发展之路。
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报告》强调,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一是促进就业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要做好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二是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要通过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扩大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增强基层服务能力。要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坚决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四是保障民生底线。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要切实做好民生托底工作,使困难群众能有机会追逐自己的“诗和远方”。对农民工工资拖欠这个“老大难”问题,《报告》强调,决不允许他们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应有回报。此外,《报告》还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以及安全生产等作出了部署。
九、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经济社会越发展,国内外环境越复杂,对政府自身建设的要求就越高。当前,政府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些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实不到位,涉企收费多、群众办事难等问题仍较突出,行政执法中存在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现象,少数干部懒政怠政、推诿扯皮,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等等。为此,《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更好为人民服务。《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依法全面履职,始终保持廉洁本色,勤勉尽责干事创业。毛泽东同志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广大干部带领群众实干出来的。应对当前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得靠实干。《报告》强调,要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不能简单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报告》要求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就是要从机制上改变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逆向激励,保护想干事、多干事的热情,鼓励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动真碰硬,争做“实干家”和“行动派”,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报告》还对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和对台工作、外交工作等作了阐述,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
2017年是农历鸡年。“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努力完成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