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人生(2)
适度的压力,不仅能让人保持清醒和活力,还能让人产生自我认同的心理。
拿拳击比赛来说,有经验的教练都会帮选手挑选实力差不多、刚好可以刺激选手斗志的陪练进行训练,让选手可以在每一次比试中慢慢地进步。因为有外来的刺激,选手们不会有停滞不前的困惑,也不会盲目自信,如此他们才能通过不断克服压力,逐渐提升自己的实力。
既然压力人人都有,无法完全消除,那么,我们不妨利用压力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诗人歌德说:“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
20世纪最伟大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出生于演员世家,父母因感情不和而离异。当卓别林身体虚弱的母亲在一次演唱时遭到观众喝倒彩,即将失去她唯一的经济来源时,小卓别林却意外地被带到台上代替母亲继续演出。
没有想到,卓别林虽然是初次表演,却十分冷静。他故意装出和母亲一样的沙哑歌喉来演唱,最后竟意外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赢得热烈的掌声。
虽然这个压力来得很突然,但卓别林却能及时解除,这次的表演,无疑是他成功的第一个信号。拿破仑曾说:“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从那以后,尽管生活还是无比艰难,但卓别林却认识到自己在舞台上的魅力,他忘记了那些贫苦、抱怨,一次次认真学习表演的技巧。
1925年,卓别林完成了描写19世纪末美国发生的淘金狂潮长片《淘金记》,奠定了他在艺术界的地位。但是压力并不因为成功的到来而却步,由于有声电影兴起,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默片,卓别林的日子又逐渐变得非常难熬。不仅要面对事业的没落,还要承受母亲去世的悲伤,还有和妻子沸沸扬扬的离婚案,以及电影《城市之光》的停停拍拍和放映权的谈判……重重压力下,让一贯以喜剧角色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卓别林仿佛苍老了20岁,一缕缕白发悄悄渗出。
当有一天卓别林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颓丧于事无补时,他决定放下压力,横渡大西洋展开一次欧亚之旅,既是散心,又可以趁机为新片做宣传和吸收新知。
卓别林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让自己在压力中恢复了工作激情,最后他终于重拾风采,带着《摩登时代》出现在人们面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每个人时时都会碰到压力。压力来临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退缩、回避,而是应该认真地接受它,找到改善的方法,如此才能把因为情绪所产生的不必要压力统统释放!
用勇气和智慧去正视压力,压力就会变小,事态也会渐渐朝好的方向变换,这就是眼前的大成功。
【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的一生,得到中总会失去些什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在文章中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
想想确实如此:除了苏东坡先生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外,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等等。由此可知,人自从一生下来,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就注定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完美的。
所以,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而不是苛求完美。
01.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虚无的完美之中
你还在事事追求完美?你有没有想过你生命的长度?你真的以为世界上有完美的爱人?有完美的朋友?有完美的工作、老板?你只是在浪费你的时间,那点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时间。你确定还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唏嘘感叹上,感叹完美真的好难?
放弃完美主义吧,不要把你有限的生命浪费在虚无的完美之中。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一次画毕,他将画拿到市场上去展出。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作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一切曾被指责的败笔,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让世上的人都肯定自己,那又何必因为别人的言论而否定自己?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不要希望自己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别老是叹息你很穷,只要你健康,只要你年轻,这就是财富,这就是本钱。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天,他无意中遇到了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便问他:“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这从何说起?”
“假如今天斩掉你一根手指头,给你一千元,你愿意吗?”老人没有回答,反问道。
“不……”年轻人回答道。
“斩掉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愿意吗?”老人继续问到。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道。
“让你马上变成八十岁的老人,给你一百万,你愿意吗?”
“不愿意!”
“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你愿意吗?”
“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一千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
年轻人恍然大悟。
追求完美即是不完美。生活中多少失落、痛苦和不幸正是源于它。
俗话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若过于执着且不肯变通,必然陷入完美主义的心理误区。
只有在不完美中,人们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不完美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醒,而完美往往是“高处不胜寒”的迷惘。
杨绛曾说,她愿有一件凡间的隐形衣,而这隐形衣就是身处卑微。权力、财富上的不完美,使一个人隔绝于世,更能清楚地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认清世间百态。
有人甚至说,身体上的不完美成就了霍金。暂且不论此话妥贴与否,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不完美,使他意识到只有靠超越常人的思维才能立足于社会。类似于此的事例不胜枚举,正是这些不完美使一个人能清楚地看到前方道路的曲折,路旁的荆棘刺草,也才找到了定位。
过失与缺憾本就是人生的一大组成部分,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的过失与缺憾,才能在风雨之后看到彩虹。
接受不完美,是生存的智慧,是营造快乐人生的技巧。善于接受不完美者,必定会随处有缘,拥有幸福人生。
02.换个念头去面对错误——它可能是成功的另类入场券
错误,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它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一种宝贵的经验。有时候,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机会。换个念头去面对错误,可能是另一个圆满的结果。
古埃及国王有一次举行盛大的国宴,厨工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一名小厨工不慎将一盆羊油打翻,吓得他急忙用手把混有羊油的炭灰捧起来往外扔。扔完后去洗手,他发现手滑溜溜的,特别干净。
小厨工发现这个秘密后,悄悄地把扔掉的炭灰捡回来,供大家使用。
后来,国王发现厨工们的手和脸都变得洁白干净,便好奇地询问原因。
小厨工便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了国王。国王试了试,效果非常好。
很快,这个发现便在全国推广开来,并且传到希腊、罗马。没多久,有人根据这个原理研制出流行世界的肥皂。
我们谁都不愿意失败,因为失败意味着以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意味着一次机会的丧失。不过,一生平顺,没遇到失败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的。所有人都存在谈败色变的心理,然而,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失败其实是一种必要的过程,而且也是一种必要的投资。数学家习惯称失败为“或然率”,科学家则称之为“实验”,如果没有前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哪里有后面所谓的“成功”?
全世界著名的快递公司DIL创办人之一的李奇先生,对曾经有过失败经历的员工情有独钟。每次李奇在面试即将走进公司的人时,必定会先问对方过去是否有失败的例子,如果对方回答“不曾失败过”,李奇直觉认为对方不是在说谎,就是不愿意冒险尝试挑战。
李奇说:“失败是人之常情,而且我深信它是成功的一部分,有很多的成功都是由于失败的累积而产生的。”
李奇深信,人不犯点错,就永远不会有机会,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在成功中学到的多得多。
另一家被誉为全美最有革新精神的3M公司也非常赞成并鼓励员工冒险,只要有任何新的创意都可以尝试,即使在尝试后是失败的。每次失败的发生率是预料中的60%,3M公司仍视此为员工不断尝试与学习的最佳机会。
3M坚持的理由很简单,失败可以帮助人再思考、再判断与重新修正计划,而且经验显示,通常重新检讨过的意见会比原来的更好。
美国人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发现在所有企业家中平均有三次破产的记录。即使是世界顶尖的一流选手,失败的次数丝毫不比成功的次数“逊色”。例如,著名的全垒打王贝比路斯,同时也是被三振最多的纪录保持人。
其实,失败并不可耻,不失败才是反常。重要的是面对失败的态度,是能反败为胜,还是就此一蹶不振。杰出的企业领导者绝不会因为失败而怀忧丧志,而是回过头来分析、检讨、改正,并从中发掘重生的契机。
沮特·菲力说:“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许多人之所以获得最后的胜利,是受惠于他们的屡败屡战。对于没有遇见过大失败的人,他有时反而不知道什么是大胜利。其实,若能把失败当成人生必修的功课,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失败都会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呢!
失败给成功创造了机会,当你再度回到起点时,谨慎为之,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过程上。利用这一方法,可使自己得到训练,当你再次出发时,就能有长足的进步。
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完。
犹太人为什么不怕豆子卖不完?
假如他们的豆子卖不完,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浆,再拿出来卖给行人。如果豆浆卖不完,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变硬了,就当作豆腐干来卖。而豆腐干卖不出去的话,就把这些豆腐干腌起来,变成腐乳。
还有一种选择是: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让豆子发芽,几天后就可改卖豆芽。豆芽如果卖不动,就让它长大些,变成豆苗。如豆苗还是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上百颗豆子,想想那是多划算的事!
一颗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时候,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选择,一个人更是如此。
人生总免不了要遭遇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败。确切地说,我们每天都在经受和体验各种失败。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在毫不经意和不知不觉之间与失败不期而遇。面对失败,我们又往往会采取习惯的措施和办法——或以紧急救火的方式扑救,或以被动补漏的办法延缓,或以收拾残局的方法打扫,或以引以为戒的思维总结……条条道路通罗马。当我们失败时,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坦然面对,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那么在我们从另一个出口走出去时,就有可能看到另一番天地。
李铁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人,他在一家销售公司跟着老板一做就是5年,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直做到了分公司的总经理职位。在这5年里,公司逐渐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李铁也为公司付出了许多,他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企业带入一个更加成功的境地。然而就在他兢兢业业拼命工作的时候,李铁发现老板变了,变得不思进取、“牛”气十足,对自己渐渐地不信任,许多做法都让人难以理解。而李铁自己也找不到昔日拼事业的感觉。
同样,老板也看李铁不顺眼,说李铁的举动使公司的工作进展不顺利,有点碍手碍脚。不久,老板把李铁解雇了。
从公司出来后,李铁并没有气馁,他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充满了信心。不久,李铁发现有一家大型企业正在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于是将自己的简历寄给了这家企业。没过几天他就接到面试通知,然后便是和经理面谈,最终顺利得到这份工作。
工作了大约一个月后,李铁十分欣赏该公司总经理的气魄和工作能力;同时,他也感到总经理同样十分赏识他的才华与能力。在工作之余,总经理经常约他一起去游泳、打保龄球或者参加一些商务酒会。
在工作中,李铁发现公司的企业图标设计相当烦琐,虽然有美感,但却缺乏应有的视觉冲击力,便大胆地向总经理提出更换图标的建议。没想到其实总经理也早有此意,就把这件事交代给他去完成。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李铁亲自请教图标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士,从他们设计的作品中选出了比较满意的一件。当他把设计方案交给总经理的时候,总经理大加赞赏,当即升李铁为公司副总,薪水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