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牛“草根”皇帝的16堂逆袭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夹缝中求生,整合资源赢天下

在朱元璋生出改朝换代的念头时,他所面临的局势非常复杂。一方面,元朝依然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各地的红巾军风起云涌、各自为政,很多人俨然已成为割据一方的寡头。因此,朱元璋每吃掉一股力量,都会尽可能地整合资源,收归己用,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1.整合资源是任何企业的不二之选

很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因为没有背景、没有资金、没有可作信誉担保的财产,所以他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朱元璋之所以能从一无所有到统治四方,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具有过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

在朱元璋萌生出改朝换代的念头时,他所面临的局势非常复杂。一方面,元朝依然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各地的红巾军风起云涌、各自为政,很多人俨然已成了割据一方的寡头,比如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方国珍等,他们互相攻伐,并吞并那些比自己弱小的红巾军势力。因此,朱元璋每吃掉一股力量,都会尽可能地整合资源,收归己用,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什么叫整合资源的能力?具体地说,整合资源的能力就是对各种资源的总体把握、引导协调、优化配置以及有效利用等方面能力的总和。比如,从深圳到北京,你可以步行、骑自行车、开汽车、坐火车,你也可以乘飞机,这些方法都能达到目的地。但是,要想轻松快速地达到目标,乘飞机是最好的选择。资源整合就是企业运营中的“飞机”,适宜于所有想快速达成目标的人。

跟资源整合所产生的威力比起来,“飞机”显然只是个一般的比喻。可以说,资源整合是现代商战中的原子弹。运用好这个核武器便可以产生百分之几百,甚至百分之几千的能量。这也是资源整合与其他企业经营策略的区别。只要掌握了资源整合的方法,就等于拥有了企业高速发展的密码。

在街边的报亭中,我们经常看见那种针对女性读者的时尚杂志,会随书绑上一管高档的护手霜,或随书赠送的书签背面,印着某培训机构的宣传语和联系方式。这些营销方式里面都潜藏着资源整合的理念。

资源整合对个人也尤为重要。在你计划做成某件事的时候,没有成本、没有经验、没有技术……都不要紧,只要你认识拥有这些资源的朋友,同时又有高屋建瓴的头脑,那么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资源整合就是一项领导者或潜在的领导者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想成功,不仅要增强自身的实力,还要学会用人,将身边的资源通过合适的人脉关系整合到一起,进行优化配置,这才是让自己在人生中更加游刃有余的最佳策略。

在今天,我们面临的创业环境非常复杂,而且变化不定。创业者应该多从朱元璋善于整合资源的史实中获得某些启示,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资源为自己的创业目标服务。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有一句经典名言:“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标杆式的一句话。同样,不管是企业或者其他任何组织,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毕其全力的努力就是在整合它自创业阶段就缺乏的资源。

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初创的企业,资源不足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管你有什么样规模的企业,总会在前行的路上遇到障碍,此时你最需要的就是借助别人的手帮你把障碍清除,整合各方资源一定是不二之选。

中信集团之所以收购德国汽车有色合金铸件供应商KSM公司,看中的不仅仅是德国企业的品质,更是德国制造企业的人才;品牌不足就整合品牌,作为世界三大计算机生产企业,联想有市场但是一直没被中高端用户认同,就是因为品牌价值过低,收购IBMPC部门获得thinkpad品牌是他们整合的最直接目的;资金不足就整合资金,富士康入股夏普就是此例;规模不足就整合规模,分众传媒和聚众传媒就是此例。

由此可知,做企业就是在寻找资金,寻找项目,寻找渠道,寻找客户,寻找合作伙伴,有的时候还要寻找杰出的人才。这一切的资源整合才构成了企业的经营。

老板并非是万能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就算你是一个拥有几千万或者几亿资金的老总、董事长,你也不可能是万能的,你仍然需要副总、人力资源总监、行政主管等人,你需要他们所掌握的专业资源。学会整合,可以把50年的梦想在5年内实现;不会整合,5年的目标,就算努力了50年,最终也未必能实现。

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领导者是这个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者,同时也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者。有句话说“家和万事兴”,企业也是如此。和谐的企业文化和高度认同的价值观是维系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前人的智慧和光芒总能指引我们走上更为宽阔的大道。世界营销大师杰·亚布拉罕说:“假如只留下一个策略来经营下半生,那就是资源整合。”

其实,整合资源并不是伟人名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而且,对资源的整合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和复杂,有时只需要稍微动一动脑筋,就能给人们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张毕业工作了三年多之后,时常为自己的现状感到苦恼。目前的公司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每天几乎都是做着重复性的工作,他觉得自己的时间有被“贱卖”的危机。然而,拥有较大家庭经济压力的他一方面舍不得此处的高薪,另一方面也承担不起换工作或自己创业带来的高风险。无奈的小张只能继续原地踏步。

有一次,小张通过他的一个远房亲戚认识了一个有钱人。这个中年人家里有一定的资产,但是不知道该怎样投资,见过小张几次之后,他觉得小张是一个有想法、为人又踏实稳重的人。他们经常在一起聊天,后来,他表示如果小张愿意自己做一项事业的话,他愿意出一定的资金。小张一开始并没有往心里去,但就在他在排着长队,等着买栗子、薯片时,他突然灵光一闪,觉得自己可以尝试零食店。于是,他找到了一家最有名的连锁小吃店的老板,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加盟的意愿。

半年之后,小张的零食店开张了。他并没有辞掉工作,那位有钱人为他出资几万元,虽然不多,但是经营一个小成本的买卖绰绰有余了。他雇了几个人,把远在外地的岳父请来帮忙看管,一年下来,也赚了不少钱。

也许这并不是一项大事业,距离他的宏图大志还很远。但是通过这个小本创业的经历,小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手里有了更多的积蓄。经济上宽裕了,他便安心地跳槽到另一家知名企业。刚开始时,对方承诺的薪水并不高,但他还是接受了,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更看好这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此以后,小张的事业之路越走越宽了。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这就是我们所常常疑惑的,为什么有的家庭,两个人的工资都不高,他们却可以买得起大房子,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因为他们不纠结于一处,能从更多的角度看自己的人生,能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在他们手里有一点钱的时候,就投给朋友开办的小公司,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他们运用朋友的关系搞一些“副业”,正说明他们是头脑灵活的人,一定不会受穷。这些还只限于在你的人生刚刚起步的阶段,随着你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也许三人五人在谈笑间就构思了一个好的想法,并可以较快地付诸实践。

2.人力资源整合的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毛佩琦,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里讲到朱元璋成功的原因时说:“……他有知人之明。他能够把天下贤才吸引到他的身边为他所用,你看,不论家乡的同伴,还是汤和、徐达、常遇春,这些人,能征善战;也不论是刘基、朱升这些饱学之士,都为他服务!”

朱元璋确实是个有着雄才伟略、过人胆识的人,但若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万万不能握天下于手掌之中的。可以说,朱元璋文不如刘伯温,武不如常遇春,在综合能力的体现中,也不一定比他的那些幕僚们强到哪去,可为什么偏偏是他在各路英雄并起时先声夺人,赢得江山呢?关键就在于他的用人之道。朱元璋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何去招募人才,更知道怎样合理利用人才。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征战、登基、治理江山时,如鱼得水,万事顺通。

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对人才的重视是朱元璋有别于其他起义军将领的显著之处。朱元璋率军途经妙山时,冯国用兄弟“着儒服”来见,朱元璋对他们进行了考察,他对冯国用说:“你是读书人,不妨为我谋划天下大计,我现在该怎样做呢?”

冯国用回答说:“建康(今南京市)龙盘虎踞,有帝王之气,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建康城的守将懦弱不堪,不懂军事,应该赶紧攻下此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号召四方。同时,以‘仁义’为旗帜,招纳天下英才,使其乐于效命,不要像那些不思进取的人那样贪图女色和钱财,这样,天下就不难平定了。”此话一出,正合朱元璋心意。于是,朱元璋留下冯氏兄弟,让他们担任幕府参谋,随时指点自己。

不久,李善长也来到朱元璋的军营毛遂自荐。李善长这个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他第一次与朱元璋见面时,就开诚布公地对朱元璋说:“秦乱,汉高祖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朱元璋的殷切期盼之情。朱元璋对李善长也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幕府掌书记。此后,朱元璋“所克城池,得元朝官吏及儒士尽用之”。朱元璋将战争的实践与用人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地取得了成功,逐渐从初入红巾军的无名小卒迅速成长为割据一方的军事统帅,并最终开创了大明王朝的帝业。

如何将企业治理好,一直是管理者管理企业的一大症结。当然,你对用人之道的研究有素,也就治理有方;你的研究无得,必将直接导致企业穷途末路。要治理好企业,你就必须懂得整合人才。

在招聘时,我们通常希望找到能完全胜任岗位的人才,至少是在同等职位上进行平移,这样做其实是有利有弊的。完全胜任型人才一方面要求的薪酬更高,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可发展的空间有限,比如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遇到了职业发展瓶颈,从而影响工作稳定性。而类胜任(接近胜任)或基本胜任型人才,如果其综合素质优秀、潜质较好、能展现出更强的创新力,那么他进入公司后发挥与提升的空间就相对较大,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工作稳定性也可能会优于前者。

地产企业集团在人才选用方面非常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后续成长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开拓能力。对于中层管理职位的招聘,他们从不猎挖那些一线品牌地产企业中的成熟性人才,而是选用二线品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才,这些人才经过高层职位的历练,思维开阔,创造力强,综合业务能力也不错,他们需要的只是进一步提升在规范化企业工作的经验。

当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出来后,应首先考虑是否可从内部调配,给内部的员工创造机会。比如提拔内部员工到更高一级的职位,原职位对外招聘,既增强了对内部员工的激励性,又降低了人工成本与新员工培训成本,因为职位越高,需要付出的薪酬与培训成本就越高。

再如,某企业集团建立了总部、大区、分公司三层次的人才输送通道,总部与区域、分公司之间可纵向挂职锻炼,分公司之间也经常横向轮岗。这其实形成了内部的人才市场,各个业务单位可以提出人才需求,根据该需求在集团范围内盘点人才供给、调动与整合人才资源,及时满足该需求,从而大大降低了人才招聘的时间与经济成本。该企业的管理层逐渐形成一种大局观,即有义务地为集团培养输送人才,这也成为对管理者工作的一项绩效考核指标。另外,公司还鼓励人才回流,原来公司的员工只要不是因为品德问题离开的,都可以回来,离职员工的回流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招聘与培训成本。

对于阶段性的人才需求,可向外部中介机构租借临时员工。有些高级人才通过担任外部顾问或者虚拟办公的方式,以节约公司用人成本。所以,开发共用性人才是较好的降低成本的策略。

“招聘你,但未必要到我公司上班,只需完成交办的科研项目即可。”这种新型的聘用高科技人才方式,为企业集团广纳海内外英才,促进企业科研开发,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由于国内目前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同时不少外籍专家因家庭、语言、生活习惯等客观原因,一时无法来当地工作。面对这种情况,企业集团以项目招聘的“借脑”办法,灵活机动地利用海内外高水平人才,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增倍效果

朱元璋在他留下的文字中归纳了他成就帝业的几方面因素,而知人善用恰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实际上,陈友谅、张士诚的手下也有不少的人才,可为什么就被朱元璋一个个挑落马下了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合理运用手中的人才。而朱元璋心里非常清楚,要想把这伙自由惯了的人才打造成一支独领风骚的队伍,就得让他们各司其职,让他们能明确自己的身份和义务。因此,他制订了一系列文成武将的职责和义务,明确他们应做到的事情,让他们各斯其职。这样才保证了一个团队的稳中有进。

其实,在精明的领导者眼里,没有废人,关键看如何用人。未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形态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组建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领导者都必须学会如组织团队、掌握及管理团队。领导者应以每个员工的专长为思考点,给其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员工的优缺点,灵活地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他庙里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总是丢三落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总是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来他庙里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领导者的任务在于知人善任,为企业组建一个平衡、密合的工作团队。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说说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让您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在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技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在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但最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都呈V型。这些大雁在飞行时会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大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大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飞出12%的距离。

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2/3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中,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

分工合作正成为一种企业中工作方式的潮流,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提倡。如果我们能把容易做的事情变得简单,把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很容易做,我们做事的效率就会倍增。合作是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一个关键。世界正逐步向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于是,合作的方式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个时代的产物。

为了使员工能很好地合作,发挥其最大效能,领导者光知道每个下属的优劣还不行,你还得行使作为一个主管的职责,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最好做什么。

美国“时装大王”史瓦兹是时装界的领军人物,其公司享誉全球。他的成功,一方面有赖于他的经营才能,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他求贤若渴,善于任用比自己更出色的人才。

要想在时装界立足,全凭拥有优秀的设计师。可是,史瓦兹在创业之初,由于资金有限,无力聘请有名气的设计师。这个难题让史瓦兹大伤脑筋,茶饭不思。

有一次,史瓦兹去一家服装店推销衣服。不料店老板一眼就发现了衣服的毛病,并且毫不客气地指出:“这种衣服就连三流设计师的水平也达不到,或许你的公司里根本就没有设计师。”店老板的一句话令史瓦兹感到十分羞愧,可是同时,他惊喜地发现,眼前这位老板眼光独到,对服装设计有自己专业的见解。于是,他主动同店老板攀谈起来。

店老板当时十分傲气地说:“别看我只是服装店的小店主,可说实在的,我还真对你们这些服装界的大老板不看好。毫不客气地说,你们除了固执之外,有几个真懂设计?恐怕你们连美感的触角也没长出来呢?”

史瓦兹被说到了要害之处,有些难过,但他并不介意店老板的傲慢,因为他明白,自负的人往往都有些真本事。其实,这位店老板真是一位设计高手,在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曾在三家服装公司工作过,离开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都是因那些不懂设计的老板对他提出的设计方案非但不给以嘉许,反而挑三拣四,甚至对他横加斥责。他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忍无可忍之下,干脆一走了之。到后来,他也就无心再从事服装设计,转行做起了买卖。难怪他对服装公司老板的成见这么深。

史瓦兹当时非常诚恳地请店老板到他的公司工作,但是心存偏见的店老板一口就回绝了他。史瓦兹没有办法,只好另找机会。

经过一番深入了解,史瓦兹知道这位店老板叫杜敏夫,正值而立之年,是位名副其实的设计天才,只是由于怀才不遇,脾气暴躁而被埋没。这让他将杜敏夫请来的决心更强烈了。于是,他三番五次登门求才,最后,杜敏夫终于被感动,接受了史瓦兹的邀请。

史瓦兹知道自己在设计上的才干远不及杜敏夫,所以吸取了杜敏夫前三个老板的教训,始终尊重杜敏夫的设计方案。在史瓦兹的大力支持下,杜敏夫建议史瓦兹大胆采用当时最新的衣料——人造丝,并且设计出了好几套服装新款式。

史瓦兹是当时第一个采用人造丝做衣料的人。这抢先的一步,一下子为史瓦兹的公司创造了巨大的收益,史瓦兹在服装界也是名声大噪。

在这个群英荟萃的时代,优秀的人才无处不在。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全才”。所以,企业的经营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靠个人卓越的经营才能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为人才在企业中的凝聚创造条件,做到知人善任,善于发挥团队的力量。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意思就是说,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留下来;能力不够者则要让位给有能力者。而在一个企业团队中,团队领导者是通过他人来取得利益的人,所以,对于那些比自己出色的人才,即使不能让位,也应该大胆任用,绝不能让人才埋没,或者任其外流,甚至刻意压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为企业、为团队带来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