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寻找遗失的自己——她是另一个你(2)
“你不了解,”女人望着医生摇了摇头,“我从小就是个好学生,爸妈以我为荣,老师为我骄傲,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可是现在,我让所有的人失望,连他们的眼睛我都不敢看。”听到这里,医生说:“从你进门到现在,你一直在强调别人对你如何失望、如何伤心,那你呢?你对自己怎么看呢?”“我?我是一个令所有人失望的人。”女人沮丧地说。
“不对,这仍然是别人的看法,‘所有人失望’是别人的感受,而不是你对自己的看法,我想知道你对自己是如何看的。”
“这有什么不同?我令人失望,这就是我对自己的看法。”女人一脸茫然,想不清楚这其中的区别。
医生微笑着看着她说:“好了,我们暂时不去讨论这个问题,现在你告诉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这种糟糕的情况好转?比如恢复你的事业、重建你的信心。”
女人皱着眉想了想,然后摇摇头说:“没有了,我现在除了身上的这套穿戴之外已经再没有一点值钱的东西,连车子也已经卖了抵债,谁愿意帮助一个这样落魄的女人呢?大家唯恐我向他们借钱,躲都躲不及。天哪,谁能帮帮我?人们常常说遇事有贵人相助,可是我的贵人在哪儿呢?”
女人这样说的时候,情绪十分激动,好像马上就要崩溃了。医生听到这里,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切实地给你什么帮助,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见一个人,她可以帮助你还清债务,东山再起,让所有人对你刮目相看。”
“真的吗?”女人听了这话眼前一亮,但她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用疑惑又期待的眼神看着医生。
“当然是真的,跟我来!”医生站起身来,带着这个女人走出了诊室,穿过走廊,来到另一间屋子。
这是一间空屋子,除了墙上挂了一面大镜子外什么也没有。女人疑惑地问:“您说的那个能帮助我的人在哪儿呢?”医生请女人站到墙上挂的那面镜子前,镜子中立刻映出了女人憔悴的身影。他指了指镜子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让你重整旗鼓,就是她!当然,在她帮助你之前,你必须要彻底地了解她,就当做你以前从未见过她一样。你必须知道她真正在想什么、要得到什么、能做些什么。如果你不能对这个人作充分而彻底的认识,那么很抱歉,真的再没有人能够帮助你了。”
女人听了这话有些愣住了,她缓缓地朝着镜子走了几步,慢慢地伸出手,试图去触摸镜子里的脸,并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仔细地打量起来。几分钟后她缩回手,摸了摸自己的脸,然后后退了几步,突然大哭起来。
医生不去管她,任由她痛哭着,发泄着。
当女人痛哭完毕,走出心理咨询诊所的大门时,虽然仍旧难掩憔悴,但精神显然振奋了很多,她对医生说:“谢谢您介绍我认识了那个可以帮助我的人,我想我会了解她的。”
一转眼半年过去了,那个女人又一次来到这家心理咨询诊所,仍然找到了那位医生。
医生已经不认得她了,因为她的样子完全变了:衣着虽然没有以前华丽,但是整洁干净,搭配巧妙,最重要的是她的精神状态大不一样了。原来那种茫然、憔悴、失落的神情已经丝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女人微笑着对医生说:“今天来是谢谢您,您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独立性。我已经重新振作起来了,现在的事业虽然还没有恢复到最理想的状态,但基本已经还完了债务,我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医生也很为她高兴,但又问:“你真的彻底认识了自己吗?”
女人想了想回答说:“我不敢说彻底地认识,只是每一天我都去审视自己,聆听自己的心声,重视自己的想法,我想我不会再强调别人重要,而忽视自己的力量了。”
医生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先有了‘我’,才有你和他!”
这并不是一个虚构的小说情节,每个人在这个故事中都或多或少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好比这个女人,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别人期望的事、做别人喜欢的人,却没有问过自己真正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她遇到失败后,又向外寻求别人的帮助,企图依靠外界的力量站起来。
这种想法是很多女人都会有的,或许也的确可以获得别人的帮助,但这种帮助是暂时的,无法给予女人真正的力量,若有朝一日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依然无法独自解决。
当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时,先有了自己这个个体,然后才能通过身体和大脑去认识这个世界,与他人沟通交往。
这个顺序决定了自我的重要性,也决定了一切都要建立在“我”的基础上,先认识自我、管理好自我,才能顺利地与他人交往,积极、开朗、自信地生活,不消极、不悲观、不绝望。
如果将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在还没有认识自己之前就先想去认识他人,那么你对他人的认识也不会很全面、很客观;在还没有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立生存能力的个体时,就先去强求别人或寻求别人帮助,即使别人想要帮助你,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给予你真正所需要的。
女人们,如果你还在把全部身心都放在别人身上,请从这一刻开始,掉转目光看看自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因为有“我”而更加美丽。
3.做自己的美丽偶像,不要用一生的光阴,追寻他人期望的成功
女人大多是心地善良又注重他人感受的,总是希望带给更多的人快乐,让更多的人满意。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女人形成了一种既定的思维模式:做他人喜欢的事。尤其是对待亲人、恋人和好友,更是以他们的喜好为出发点做事,哪怕这件事是自己不愿意做的。
不要用一生的光阴追寻他人的意见
生活中总是有些人不符合“大众标准”,于是就招来了许多非议。如果你就是这样一个“另类人”,请你不要随波逐流,轻易就将自己改成大众形象。因为,也许你会因此错失成功的机会,成为别人意见中可悲的牺牲品。
这是一个关于新西兰女作家简奈特·弗兰的真实故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简奈特·弗兰出生在乡下。也许是生活艰苦的缘故,村里每一个人都显得十分强悍而有生命力。只有她恰恰相反,从小在家里就极端怯懦,有时宁可被别人嘲笑也不肯轻易出门。比如,小时候,4个兄弟姐妹一听到爸爸下班回来的脚踏车声,就会兴高采烈地跑到院子里缠着爸爸要一些糖果。只是,有时不够分,站在后面那个伸出手来却总是落空了的,肯定是她。她的状况很让父母担心,他们也经常在她面前叹气,唠叨说这孩子如何如何不正常。
“不正常?”她从小听着长大,也渐渐相信自己是不正常了。入学年龄到了,她又被送去学校这个更陌生的环境。其他的同学很容易就成为可以聊天的朋友了,而她也很想交朋友,可就不知道怎么开口。为了帮她调整心态,父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给她转换学校,但始终没有太大改观。
大家都觉得她是个奇怪的人,家人听不懂她的想法,同学也搞不清楚她的意图。
为此,父母也没少带她去看医生。最开始的时候,医生给她的诊断是自闭症,也有诊断为忧郁症的。再后来,她脆弱的神经终于崩溃了,她住进了疗养院,又多了一个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她惶恐着、逃避着,默默地接受各种奇奇怪怪的治疗。
入院伊始,父母还每月千里迢迢地来探望,后来连半年也不来一次了,似乎忘记了她的存在。别人就更不用说了,谁愿意经常来探望一个奇怪的“精神病人”呢?
医院的日子是落寞而空虚的,好在医院里摆设着一些过期的杂志,是社会上善心人士捐赠的。有的是教人如何烹饪裁缝,有的谈一些好莱坞影星的幸福生活,有的则是写一些深奥的诗词或小说。她没事的时候就翻着看看,有些文字自己也很喜欢。在医院里过着茫然而无聊生活的她,索性就提笔写稿投稿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没想到那些在家里、在学校或在医院里,总是被视为不知所云的文字,竟然在一流的文学杂志发表并获奖了。
医院的医师有些尴尬,赶快取消了一些有侵犯性的治疗方法,开始竖起耳朵听她讲话,仔细分辨是否错过了任何的暗喻或象征。家人觉得有些惊讶,也忽然才发现自己家里原来还有这样一位女儿。甚至旧日小镇的邻居都不可置信地问:难道得了这个伟大的文学奖的作家,就是当年那个古怪的小女孩?
她出院了,并且凭着奖学金出国了。
她来到英国,带着自己的医疗病历,主动到精神医学最著名的Maudsly医院报到。就这样,在固定的会谈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过了两年,英国精神科医师才慎重地开了一张证明她没病的诊断书。
那一年,她已经34岁了。
一个从小被认为“不正常”的小女孩,被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经历了几乎半生的苦难后,终于挣脱了别人言论的樊笼,成为了众所公认的当今新西兰最伟大的作家。
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用别人的标准给自己贴上标签。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成为自己想做的人,无论成败与否,你都会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和自我归属感。正如但丁的那句豪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你是不是怕与别人不一样?你是不是怕成为众矢之的?一般情况下,这种怕并不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坏处。但是也正因为这种怕,使得许多人才华横溢的人不敢坚持自己,随波逐流,成为和众人一样的“俗人”。
不要用一生的光阴寻求他人期望的成功
当女人还是女孩时,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生活:上父母为自己选择的兴趣班,读父母为自己挑选的专业。当她们长大后,按照父母的意愿找工作、挑男朋友,甚至连婚礼的方式都要父母来做主。
如果问她们为什么不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时,多半会得到这样的回答:“父母希望我是这样的,否则的话他们会不高兴。”
真是个听话懂事的乖乖女!可是这样的生活能够让你感到真正的快乐吗?能够使你感到满足吗?能够抑制住你的想法及爱好吗?能够使你心甘情愿地终此一生吗?
面对这些直触心底的问题,恐怕很多女人都无法信誓旦旦地回答“能”。
潇潇是个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女”,她自小不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大学毕业后,她考上了国家机关公务员,进入了税务局工作。而后她和一位富家公子恋爱了。
想想看,一个才20多岁的女人,拥有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和白马王子出双入对,这简直是神仙般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啊。可是突然有一天,发生了一个爆炸性的事件:潇潇自杀了!
万幸的是,潇潇没有死,被医生救活了。当朋友们听说这件事后,谁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样一个被光环包围着的女人怎么会自杀呢?
就在潇潇还躺在病床上没有清醒过来的时候,她的父母一边哭着一边读了她的遗书和她从小到大都记着的日记。
潇潇的遗书是这样写的:
“也许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成功的、幸福的女人,但我却从未感到过快乐,哪怕仅是一天的快乐。在别人面前,我漂亮、自信、果断、成熟,可有谁知道我其实很孤独、很无助、很茫然……男朋友和我分手了,理由是性格不合。他说我太没有主见,什么事都听他的,他不喜欢这样的女人。
是的,我的确是这样的。从小到大,我都活在父母的要求中,他们想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长大后,我仍然按照他们的期望选择自己的工作和恋人。面对心爱的男朋友,我仍然习惯事事征求他的意见……如果要我给自己的一生写句评语,我想只能写:‘别人想要的我都有,可我想要的却一样都没有。’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活在别人的期望何种,没做过一天自己。”
而在潇潇的日记中,父母看到了这样几篇:
“某月某日 艳阳天
真令人沮丧!学校开展兴趣辅导班,我兴冲冲地报了图画班,没想到爸妈不同意,还瞒着我去学校帮我改成了钢琴班。他们说学画画有什么好,钢琴才能陶冶情操。可我只喜欢画画,我想将来当一名设计师。唉,别想那个了,他们不会同意的。我又没能争取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
“某月某日 小雨
今天是高考填志愿的日子,又和爸妈大吵了一架。我想报考美术系,可是他们一定要我学会计或金融,说那样才有前途,学个破美术将来能干什么?没准要流落街头给人画像。算了,让他们去填吧,我不争了。十几年来一直是这样,我永远只能做他们期望的事。”
“某月某日 多云
今天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天,有一家设计公司肯让我去做设计助理,虽然我学的不是相关专业,但总算离自己的梦想近了一步。可是爸爸知道后生气得拍了桌子,他说我没有上进心,还说如果我去上班就再也不要进家门一步。我早该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我真傻,竟然以为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
“某月某日 晴
今天爸妈很开心,因为我考上了国家公务员,顺利地进入税务局工作。这对于千军万马独过独木桥的“国考大军”来说,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爸爸得意地说,要不是当初他执意要我考国考,我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我真的应该高兴,可真的高兴不起来,这是我想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