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遇见你:仓央嘉措的10堂人生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生命,是一个产品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于公元1683年正月十六出生于藏南门隅地区的乌坚林村,相传,在经过一系列的验证后,当时的当权者们认为,他就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于是,他们说服了仓央嘉措的母亲,将他送入寺庙学习。

从此,仓央嘉措告别了他的家人,跟着几位僧人来到措那宗的寺院里居住。6岁时,有6位学问高深的僧人担任他的老师,自此,他开始了枯燥的学经生活。而因为当时的某些政治需要,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没有人知道。

我们无从得知仓央嘉措的母亲对于自己的儿子是“转世灵童”一事是欢喜还是惶恐,但我们可以想象,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他从此将终日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不能和同龄人一样到广袤的草原上策马扬鞭,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嬉戏玩耍,每天面对的就是面无表情的师父们和永远读不完的经书……

这或许就是他苦难的开始,而这一切,却由不得他选择。

所以,有人说:“对人生无常的体验,大概未有超过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者!”

 

千百年后,他的故事依旧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感叹——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和感叹。若一世为人,就为了看破、放下,明明生来有情有欲,偏偏要努力修为,达到无欲无求、无悲无喜、四大皆空的境界,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活着和死去,岂不是同样的状态?

其实,从佛法角度来看,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的一生,色身从小到大,由盛而衰,其间种种变化,就像时光的脚步,不曾少息。世人都很关注相貌和身体的美,其实,那种美是非常短暂的。所谓红颜易老,青春难驻,永葆青春不过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梦,因为那是在和自然规律抗争。几千年来,多少人为驻颜有术而费尽心机,但迄今所取得的最大成功,不过是延缓衰老速度而已。而现代人内心躁动,这种浮躁之气不仅影响到内心,当它表现出来时,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外在气质乃至相貌。

相对外在身相来说,内在美才是历久不衰的。它不会因年龄渐增而失去,相反,内在的美需要通过长期积累才能绽放光芒。就像璞玉那样,经过无数雕琢打磨之后,方能展现它所蕴含的明洁之美、纯净之美。这种内在美,就是人格的美、心灵的美、生命品质的美。

那么,我们如何来美化生命、庄严生命呢?

首先,需要了解生命。其实,生命也是一个产品,是无明制造的一个产品。对这个五蕴和合的生命体来说,最本质的就是人心和人性,并显现为善和不善两方面。儒家思想认为,人可以成贤成圣,但也可以成为衣冠禽兽。西方宗教也有类似观点,认为人有神性,但同时也有兽性,这都说明了人的两面性。佛法所作的归纳是,人有佛性,也有众生性。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就发现,每个生命内在都具备与佛菩萨相同的潜质。所以,虽然我们现在只是充满困惑的苦恼凡夫,但还是有希望的。

仓央嘉措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生,是一种苦,但不是遭罪,生活中的种种都可以用来观想,用来了悟,世间一切都是“无常”,但不是消极——这就是佛家说的“人生是苦”。而这个所谓的“苦”,并非指生活的艰苦、艰难。那么,这个苦是指什么呢?

在佛家的说法里,有“无常之苦”,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佛以无常变化的意思说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虽有喜乐,但不永久,没有彻底,当变化时,苦痛就来了。

所以,佛说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没有彻底的意思。

佛说的“娑婆世界”,意为能忍受许多缺憾的世界。众生禅佛悟道的最终目的,是想要在“忍”受种种苦难的同时参悟、修行,并以慈悲之心、智勇之谋、明静之志以感化自身、教化他人,在净化自己心灵的同时解脱俗世间各种困扰,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获得心境的平和、人生的喜乐,是为相对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