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升华情爱,从红颜到白发
仓央嘉措的诗里不乏很有哲理性的爱情思想闪现,而承载这些思想的诗句,又是那样的朴素和直白。
第一不见最好,
免得神魂颠倒。
第二不熟最好,
免得相思萦绕。
这四句诗是仓央嘉措情诗的精髓。不见一个人就不会有思念的痛苦,但这已经不可能实现,好多思念着的人不是这样想的吗?早知今日,当初不认识多好啊!
但是,年轻人不懂感情的痛苦本质,以为它是人生中最美好、快乐、永恒和具有意义的,其实不然。很多人无法忍受它带来的悲伤、沮丧和绝望,最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楞严经》云:“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果不断淫欲,即使修行,最终,也必定落入魔道之中,不可能解脱。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不仅在现世,人们会感受它的痛苦,未来,它还会带给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之苦。
它是心的幻象。当分别心的执著越来越严重时,本来是虚幻之法,却被视为真实不虚;本来不美,却被视为美好;本来是遗憾和缺漏的,却被视为完美;本来没有任何意义,在我们的眼里,却意义非凡。
所以,它是我们心中所现的虚假、颠倒的幻象,是我们的心念一手缔造的产物。所谓的感情,完全是心的一种幻化,而心的真实本性,犹如虚空一样,远离了一切概念。我们分别念捏造的情感,乃至整个世界都不在心的光明本性中存在。
在《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中,叙述了一个密咒士和月亮童子的故事。密咒士偶遇一位年轻美女,对她的贪爱之心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烧。后来,美女与人私奔,他心里的痛苦和嫉恨无以言表。此时,文殊菩萨化身为月亮童子,出现在其前,带给他无比的荫凉。
月亮童子让他了解,感情是无常的,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最初的甜蜜注定会腐烂变质;任何一种情感带来的只有痛苦,而非欢乐;并且,它只是自心的一种执著,而非真实。
所以,仓央嘉措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热衷于修心。他认为,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作为康熙年代有名的情僧,他隐姓埋名,四处游历,在红尘辗转中活出了内心的圆满。经筒摇起,尘埃起处,不修来世,也能触到指尖的美感。
那种美,无声无息,却告诉我们,什么是大爱无言。
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一切密宗的教主、国王恩扎布德也是如此。当释迦牟尼佛告诉恩扎布德:“国王,如果你要成佛,就要舍弃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学,行持六度。”
国王回答说:“赡部花园极惬意,宁可我成为狐狸,释迦佛位永不欲,愿具妙欲共解脱。”
爱的另一个作用,如佛经中所说:“增上贪欲者,不知利非利。”
贪欲炽盛之人,即使是在三宝面前发的誓愿,他也会抛之脑后;世间基本的伦理道德,他也会置之不理;自己的生活规律和准则,他也会彻底改变。在爱的驱使下,有些人如梦如醉,浑浑噩噩,不辨是非,不知方向。
佛陀在《长阿含经》里说:“恩爱无常,会合有离。”但世人没有无常的观念,总觉得你原先对我很好,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样?
从前你青春红颜,为什么现在不复从前的模样?
从前新车出炉价值昂贵,现在为什么不值那么多钱了?
佛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佛陀在因地时,为度化众生化身为一个嫖客。第一天,他赐予一位名妓无价之宝;第二天,他付给黄金饰品;第三天,他仅付白银。妓女不服,向国王告状。
佛陀说:“她出卖的娇躯,在一天天衰败,价值当然要一跌再跌。如同鲜花已经凋零,蜜蜂不再汇聚。人们的爱恋之情也是如此,哪一个人不是喜新厌旧?一切因缘所生法都是刹那生灭的本性。年少翩翩,会被衰老磨蚀,最终,寿命也会被死亡侵夺。万法无常,那些不知生老病死之痛苦、徒然毁坏自己肉身的愚者,所迷人的身躯,无非是筋络下一堆骨架而已。有智之人,谁不知晓贪恋女人身体的过失和愚痴?”
听了这番话,国王赞叹不已,妓女也自此终止了卖笑生涯。
著名摇滚乐歌星猫王说过:“我经历过世间的一切,到最后,一切都不过是仅此而已。”
歌星李娜出家之时也说:“该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我拥有过爱情,谈过恋爱,只是没有结婚生子而已。”
的确如此,人到了四五十岁时,才可能基本了解爱的真相;六七十岁时,已经非常明白了;到了八九十岁,已经彻底洞穿了它的本性。但那时,他已将离开人世。回顾人生,想起他二三十岁时,曾经那么癫狂、那么愚痴,对他年轻时的心行,他可能会深深地悔恨并呵斥。
其实,佛教并不反对正当的男女之爱、夫妻之情。只是,现在社会上一些男女青年谈恋爱,已经成了胡乱之爱——从可贵的男女之爱演变成惹事生非的乱爱,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
有人说,情爱一场,在法国是一出喜剧,在英国是一出悲剧,在意大利则是一出歌剧;如果在美国,现在的情爱已经成为一场闹剧;而情爱如果在中国,以我从旁观察,则是一场丑剧。
为什么说现代社会的情爱是一场丑剧?大家从报纸上可以看到许多怵目惊心的报导,情爱的结果不是毁容就是伤害、毒杀,制造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丑陋事端。看到这许多丑陋的事情发生,总不禁慨叹:唉!众生实在不懂得情爱。
所谓情爱,我们姑且不说牺牲、奉献,但在情爱里面,至少不能伤害彼此。
《战国策》里,乐毅说了句话:“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一个君子,如果与人绝交了,不会说对方的坏话;忠贞之臣离开了国家,亦不解释自己的高洁之名。同样地,有情人能成眷属,固然很好,如果不能,也要像君子一样,好聚好散,不必翻脸成仇。情感破裂时,彼此和和气气地离开,不是很好吗?何必极尽所能地去丑化、伤害那个自己曾经一度那么热爱过的人呢?
有人说,青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中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在身上、在手上;老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放在心上,刻骨铭心。
由此可知,对爱的体会会随着年岁的增加而日趋成熟。一般说来,凡夫的情爱是从红颜到白发,从花开到花谢,比较贪恋于男女之欢。如果情爱能够随着我们人格的递增而日益提升,随着道德的长进而日臻纯净,那么凡夫的情爱也会越来越升华,从爱自己,乃至自己的父母眷属,进而爱世界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