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1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自此,后世便对墨子的身世争论不休,有说是宋人,有说是鲁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
墨子出身低微,“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墨子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的是“跋跷”。
墨子“好学而博”。据《史记》记载:“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除创立与儒学并称为显学的墨家学派外,墨子在科学技术领域,如宇宙论、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哲学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的成就。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也很精湛,与鲁班齐名,其制成的“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
墨子因墨学而成为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子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使命,“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
墨子的思想、事迹活动主要记载在《墨子》一书中。《墨子》内容广博,涉及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2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他与众多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他从不是一个单纯的思想者,在先秦诸子普遍轻视下层体力劳动者的情况下,他却始终不脱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他突破了大多数思想家局限于人文科学的思考范式,将社会意识与自然规律作综合一体的观照,因而,他的政治观点和学术思想,打上了深深的下层劳动者的印记;同时,也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智能结构和人格魅力。
在墨子生活的时代,像他那样拥有如此广博的知识、多方面的建树和熟练的手工技艺的人,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用现代的话说,墨子是一个集思想家和科学家于一体的全能型人才。
3
20世纪中国上半叶,当时社会上最具影响的政治精英和文化巨擘,在对墨子的兴趣和地位评价上,章太炎与梁启超,胡适与鲁迅,蒋介石与毛泽东,并没什么不同。
鲁迅在《故事新编》里,直接赞颂过墨子的言行。将墨子视为中国的脊梁。蒋介石在“西安事变”期间,“阅墨子自遣”,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政治秘书的陈伯达,在1939年写成《墨子哲学思想》一书,毛泽东以略见欣喜和肯定的语气,对陈说,“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
本书采撷《墨子》中的语录,发掘墨家思想中的精华,使之与已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带领读者顿悟生命中的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获得对自身及周围世界别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