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条件供给与科创中心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t1

第二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内涵

一、内涵

目前,国际上关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尚缺乏统一的界定和描述,与之类似的提法包括技术成长中心、国际研发中心和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等。

2000年,美国《连线》杂志提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Global Hub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的概念,并通过咨询政府、企业界、媒体等人士评出了硅谷、波士顿等46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2001年,联合国《世界发展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成长中心”(Technology Growth Hubs)的概念,用来指称将众多研究机构、创新型企业和风险投资集聚起来的地区。2004年,北京工业大学黄鲁成教授提出了“国际研发中心”(R&D hub)的概念,意指国际研发资源与活动的聚集区域。这种国际研发中心可以集聚大量的高成长公司,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克服周边资源贫乏、市场规模小的发展“瓶颈”,从而有利于吸引人才、获取科技信息、发展服务业、促进所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杜德斌教授提出了“国际产业研发中心”概念,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集聚众多的跨国公司、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研发机构,因而成为世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创新源地。

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世界科技中心、世界科学中心等概念。这些概念和提法,对定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主体看,全球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成长中心、国际研发中心和国际产业研发中心通常是指一个城市或区域,如日本东京、美国硅谷、我国台湾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罗尔等;而世界科技中心、世界科学中心则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如14至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8至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法国和德国,以及20世纪以来的美国等。也有学者预计,21世纪的世界科学中心将转移到中国。

从内涵看,全球技术创新中心主要关注技术创新和创新氛围;技术成长中心、国际研发中心、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则较多地关注技术发展和产业创新;世界科学中心、世界科技中心则更加侧重新思想、新理念,比较关注科学研究层面。

在借鉴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可将“科技创新中心”定义为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大,从而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价值增值功能并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的城市或地区。当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波及全球,成为引领世界科技产业范式变革的源头时,这座城市就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作为世界创新空间的极化区域,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不仅是世界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创新源地,而且是全球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的先行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综上,我们可以初步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定义为: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创新人才汇聚、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氛围浓郁、辐射能力强大,并具有相当程度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或区域,是全球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策源地和产生中心之一,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处于关键性的节点位置。

根据这一定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是集成性。随着全球创新中心的发展,其吸引力不断增加,包括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人员、研发辅助配套设施及服务等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创新资源向该区域集中。

二是系统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不仅是由各种创新资源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要素组合,同时也是由众多的创新主体协同联动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

三是成长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并非一下子就出现的,它有一个不断壮大的成长过程。在初级阶段,创新主体倾向于在一定的区域和城市集中,随着创新资源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向此区域集聚,从而使得这一区域不断发展壮大。

二、指标

美国《连线》杂志在提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时认为,构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要素至少包括了四个衡量指标:①科研机构——地方高校及研究机构培训熟练技术人员或开发新技术的能力;②重要企业——对专业知识技术和经济稳定影响重大的知名公司及跨国企业的存在状况;③创业情况——人们创业的积极性;④风险投资——获得风险资本的可能性。

美国费城地区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对一些智库和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之后提出,一个城市或区域要成为所谓的“世界级创新中心”,需要具备五大关键要素:①要有强大的科学研究机构,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类学术和科学研究机构;②要有产业集聚区,能够为产业集群研发和办公等提供便利的服务、可承受的土地和空间,打造和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成为一流品牌展示聚集的舞台;③要聚集和培养一批世界级企业领军人才,成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④要有创业文化和氛围,吸引和培植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桥头堡;⑤要形成协同创新机制,从而能够让产学研紧密合作、让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形成广泛的合作。

从美国硅谷的情况来看,全球创新中心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指标。

一是掌握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和标准,成为国际领先高科技成果的策源地。自20世纪中期以来,硅谷不断涌现出对世界经济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比如微处理器将全球带入计算机时代;大型通用数据库使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搜索引擎推动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清洁技术产业近年来在硅谷迅速崛起,吸纳风险投资的增速位居各产业之首。如今硅谷每年专利授权数量在1万件左右,在美国专利授权排名前十位城市当中,位于硅谷的城市占了一半左右。

二是拥有若干在世界范围之内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硅谷每五年就会出现一家成长为全球500强的企业,像惠普、IBM、苹果、英特尔、IMA、甲骨文、思科、雅虎、谷歌等影响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的领军型企业,微软、东芝、松下等一批世界级企业都在硅谷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这使硅谷处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三是形成以高技术为主导的经济结构。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技术产业逐步成为硅谷的主导产业,硅谷信息产品及服务产业的密集程度是美国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

综上,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构成要素和指标至少包括:①拥有一批顶尖而活跃的科技创新机构,包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尤其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企业;②汇聚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科技创新人才;③拥有高效的创新服务体系、完备的科研基础设施、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软环境;④形成运行良好、规范有序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尤其是政、产、学、研、用之间协同联动的合作机制。

三、构成要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是各种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良性互动的结果。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构成要素十分丰富。从创新主体看,主要有三个。一是科技“引擎”企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组织者和活动平台。大型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发动机,世界级的创新中心需要一大批世界级的科技“引擎”企业。二是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阵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需要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撑。三是风险投资者。风险资本是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新思想、新点子的市场化和新企业的成长需要风险资本的催化,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有赖于风险资本市场的健康发育。四是创新创业人才。知识和财富的创造最终要回归人本身,创新中心的形成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创新人才,包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

图1-5 创新中心的构成要素

在创新环境方面,主要是五个要素。一是宽容的文化氛围。文化是催生创新的土壤,只有在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下才能确保科技型企业不断衍生、成长和壮大。二是高效的制度体系。好的制度能有效协调与激励科技创新,符合国际惯例和创新规律的制度安排是全球创新中心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三是奋发有为的政府。作为推动创新的三螺旋之一,政府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直接投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等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四是优质的配套服务。科技创新离不开相关专业服务设施和机构的支撑,如高科技产业孵化器、与高科技产业有关的律师、会计师、行业协会等。五是优良的生活环境。宜居是宜商的前提,拥有能够吸引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的高品质生活环境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一般而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有三个典型特点。一是影响的全球性,拥有世界级科技领袖企业和世界一流大学,居于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和枢纽地区,对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力。二是文化的包容性,拥有宽容失败、崇尚冒险、包容异质思维、激励草根精神的创新创业文化。三是空间的共生性,受技术和知识溢出的地理临近性规律支配,在城市层面,科技企业的空间分布具有集聚倾向;在区域层面,存在多个科技创新城市彼此共生的现象。

四、功能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四大基本功能。一是科学研究功能,集聚众多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集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为一体,是世界新知识产生的重要源地。二是技术创新功能,集聚大量世界级的科技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公司,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产生大量新技术,并通过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带动世界产业变革。三是产业驱动功能,新技术的发明和市场化不仅会催生新的产业,同时能推动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和国家实体经济竞争力。四是文化引领功能,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会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塑造新的商业文化,从而引领全人类的文化发展。上述四大功能在逻辑关系上,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推进和升华。科学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引领则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中心的两大基本功能,产业驱动和文化引领是科技创新中心的两大派生功能。产业驱动功能是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最根本目的。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石,而制造业强大的根本就在于科技创新。文化引领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也是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最高境界。

(一)研发创新功能

这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最重要的功能,它集聚了智力、技术、人才、信息、资金以及沟通社会支撑服务渠道等资源要素,在众多跨国公司以及本地创新企业的推动下,成为创新产业的孵化器和基地。

(二)资源配置功能

在规模效益递增效应下,国际创新中心形成了资源要素积累的良性循环,并通过各种资源要素不断的流动,实现了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三)辐射带动功能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功能不仅体现在创新资源的集聚上,更应体现其创新活动的扩散能力与影响力。通过辐射、渗透、转移和扩散,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将其自身开发和研制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先进工艺、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向其他地区推广和扩散,使整个区域在科技协作、生产配套、信息及咨询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

(四)示范引领功能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对国家发展、城市功能、全球网络和科技创新应具有引领、示范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机制的示范,二是政策、措施和制度的示范,三是企业运行机制的示范。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可能也不应该一蹴而就,而必然是一个逐步发展、阶段演进的连续过程。根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我国科技创新态势以及上海自身特色优势,上海到2050年基本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可遵循三维立体发展路径。

在发展动力(驱动力)维度,要从政府驱动型逐步向大学驱动型和企业驱动型转变,最终形成以创新“引擎”企业驱动为主导的创新格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规划导向、环境营造和条件保障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育若干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补充,夯实创新“引擎”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创新根基,以此带动城市整体创新实力的提升。

在创新机构来源维度,要实现从外源型向混合型再到内生型的演进。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全国对外开放桥头堡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放优势,大力引进和集聚全球高端人才、一流大学、顶级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先进技术成果等全球创新资源,同时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引进资源真正融入上海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加速引进资源与本土资源发生“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不断衍生出新技术、新知识、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加速提升上海配置,提升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提升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在产业维度,要始终坚持综合型的产业发展方向,既要面向全球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围绕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推进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与突破,以新技术带动新服务,以新服务促进新产业;也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强化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加快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加速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宏大的产业体系和深厚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