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微反应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眼神反应:FBI教你从眼睛里识别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1 眨眼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现实中的每个人都会眨眼。在FBI前犯罪学专家罗伯特·雷斯勒上校看来,眨眼和心理活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一个人眨眼的速度有快有慢,而且有时表现得目不转睛,有时又会快速扑闪。虽然眨眼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小动作,但它有时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心理秘密。

“从一个人眨眼的动作中可以真切地看出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信息。”这是罗伯特·雷斯勒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一直认为,虽然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无意的,但正是无意间的一举一动,才显露出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而使他人得以窥探到这个人的内心,而从眨眼动作中就可以看出不少的心理玄机。

眨眼频率是由人的潜意识控制的行为,当一个人和别人谈话时,如果出现了厌烦、不安等情绪,这个人每次眨眼时会闭上2秒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这就意味着这个人在潜意识里希望尽快结束谈话,更希望对方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如果一个人在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眼睛一直处于闭合状态,那么就说明这个人对谈话的内容表现出了不耐烦,与此人进行谈话的人可以就此停止与他的谈话。

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人在正常且放松的情况下,眼睛每分钟会眨10次左右,而每次眨眼时眼睛闭上的时间也只有1毫秒。当人们撒谎时,眨眼的频率就会明显提高,而且闭上眼睛的时间也会比正常状态下要长。

关于眨眼动作的研究和分析,包括罗伯特·雷斯勒在内的很多进行心理研究的人都做过相关的实验。早在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雷斯勒就做过这样一个测试:他将接受测试的人分为两组,第一组人自由活动15分钟,并且活动内容要尽量简单一些,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测试者在短时间内不会做出任何需要用说谎来掩盖真相的事情;第二组测试者没有自由活动的十五分钟,而是被告知要马上对他们进行提问。之后,罗伯特·雷斯勒让接受测试的人戴上了可以测试眨眼频率的专业仪器设备。结果发现,说真话的测试者,眨眼频率要比一般情况要高,这是因为这些人由于担心自己回答不好问题心里产生了焦虑不安的情绪;而那些说谎者,他们的眨眼频率变化则十分明显,首先他们表现出的是眨眼频率放慢的情况,这表明他们在思考如何回答被提问到的问题,以便用撒谎掩饰真相,可当他们将谎话说出口后,眨眼频率就开始明显上升。由于此时他们眨眼的行为根本不受自己大脑的控制,所以他们这一前一后眨眼动作的明显变化也将他们的谎言暴露无遗。

罗伯特·雷斯勒甚至开玩笑地说:“一个人眼睛的变化中蕴藏着很多信息,如果这个人在说谎时,你能读懂这些信息,你所判定的结果的准确率会丝毫不比测谎仪低,这就好比把测谎仪随时带在身边。”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眼神会飘忽不定,眼珠转个不停,或者一直眨眼睛,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视线往往会转移到其他的方位,甚至还会脸红。确实,一个普通人在说谎的时候是会有这样的表现形式的,但是FBI认为,当一个人和对方在说话的时候敢于直视对方的眼睛,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没有撒谎,因为有些说谎的人与上述的情况恰恰相反,在说谎的时候,会直视对方的眼睛,并且丝毫没有紧张和慌乱的感觉。

FBI的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说谎的“技术”也自然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就不能不再单纯地把“在说话的时候是否敢正视对方的眼睛”作为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的依据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骗子的说谎“技能”在不断提高,随着他们行骗技能的不断提高,他们在说谎的时候也非常注意对方的心思。他们敢于正视对方的眼神,而且还会加上从容的或者带有感情的表情,因为,这样会使对方更加容易相信他们,而他们也就更加轻而易举地进行行骗。最终的事实也证明这样的人是对的,因为现实中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眼神会出卖这个人,但实际上仅仅凭借一个人的眼神是不完全能够判定出一个人是否是在说谎的,还必须根据对方的其他的动作或者行为,再加上对其眼睛的凝视,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FBI认为,现在虽然说谎者的“技术”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这些人在说谎的时候会直视对方的眼睛,而且有时候直视的时间还会较长。在这样的情景下,这个人可能会存有三种情况:其一是这个人可能企图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采用这种长时间直视对方的方式来暗示对方;其二是这个人可能对对方充满了敌意和挑衅;其三便是这个人有可能在撒谎。而在这三种情况中,一般撒谎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2 眼部特征和动作所对应的心理状态

在人类的整个面部器官中,眼睛的活动最为复杂多变,因此,眼睛活动所携带的信息也是最为丰富和难以捕捉的。心理专家通过对比发现,无论一个人的性格是温和还是暴躁,是冷淡还是热情,是睿智还是愚钝,他的面部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眼睛正是面部特征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器官。可以说,眼睛是辅助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而眼神对于想法和感情的表达,则是未经过任何人为加工的,所以,眼神才是人类思想感情的最直接表现。

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人类进行眼神交流和眼睛中的眼白部分关系很大,因为眼白可以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眼神的波动,从而接收到对方发送的信息。而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只有人类拥有眼白,也就是说,只有人类可以通过眼神进行交流。同时研究表明,女性的眼白往往比男性多,所以相对来说,女性更容易多愁善感。

心理学家的最新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交流双方的眼神接触时间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信息。在两个人的交谈过程中,以眼神接触时间占交谈时间的比例来说,如果小于30%,那么说明两人的交流基本属于无效交流,这也就是说,双方对彼此的信息根本不感兴趣,只是出于客观原因才不得不进行交流;而如果这个比例在30%到60%之间,则说明双方对彼此的信息已产生兴趣,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预期结果的几率会大幅提升,他们之间也是因为主观需要才进行的交流;如果比例大于60%,则说明双方的兴趣很可能已经超出谈话内容,而转移到了说话的人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不仅可以非常容易地达成预期结果,而且还有可能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礼节性的注视宜在3秒钟左右,过短可能让对方觉得无理,过长则有可能使对方感到不适。

当然,与人交流时要学会坦然面对,对视时间不宜过长,并且不宜四处张望。否则,即使交谈一方仅仅是因为不习惯或者害羞,对方也有可能误读为自己的表述受到轻视或者质疑,从而使谈话陷入僵局。经过长时间的分析总结,心理学家得出了一系列可以作为判定依据的眼部动作特征。

(1)凝视眼神和内心活动的关联。

如果是单方面的痴情凝视,那么行为人一定十分尊重、敬佩甚至崇拜对方,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对老师、长辈、上级和社会名流等人群的身上;如果是双方的凝视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况。双方的凝视,确切地说是对视,除了情侣之间的脉脉私语外,这种情况通常是一种潜在的交锋,而最终回避的一方往往处于弱势;如果是占据主动或优势的一方采用凝视动作,则很有可能是陷入了某种思考当中。此外,一个人眼珠的移动速度也会暴露他的心境。如果眼珠移动平缓,那么此人一定心境平和;而如果一个人的眼珠移动迅速,那么他的内心世界一定处于不安和焦躁之中。

(2)回避眼神和内心活动的联系。

耷下眼皮,眼睛望着地面是回避眼神的标志性动作,这是一种类似于采用逃避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如果其中一方采用了回避的眼神,那么表明行为人已经选择了屈从。当然,选择回避实际上也是一种潜在的自我保护。无论回避动作得到的结果如何,行为人都是为了化解矛盾,而不是想要激化矛盾。但如果占据主动的一方变本加厉,则可能迫使屈服的一方发起绝地反击,最终使双方矛盾激化甚至发生冲突。此外,行为人在回避对方眼神的同时也可能是在东张西望,但它表现更多的却是不屑甚至挑衅。

(3)瞳孔变化与心理活动的联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瞳孔的大小变化,除了会受到光线的影响之外,和情绪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当一个人的心情处于舒畅或者兴奋状态时,瞳孔会自动放大;而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低落或者郁闷状态时,他的瞳孔则会渐渐缩小。当然,进入眼睛的情景也会使瞳孔发生变化。例如,一些容易让人感到恶心、痛苦的场面,会让人的瞳孔缩小;而一些美好的场景又会使人的瞳孔放大。可见,瞳孔的变化是一个人情绪的外在体现,并且瞳孔的变化属于生理范畴,无法通过后天的训练主观控制,所以,瞳孔的变化经常会暴露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此外,瞳孔本身还具有一定的传导性,当一个人的瞳孔放大被另一个人看到后,对方的瞳孔也会随之放大,这就使瞳孔较大的人更具魅力。

(4)眨眼和心理活动的联系。

眨眼同样属于一种难以控制的生理反应,即使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刺激,眨眼动作也会自主进行。这是因为眼睛具有自我保护功能,随时会对眼部组织进行清理和消毒。但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眨眼的次数每分钟都会在10次左右,每次眨眼的时间也不会超过0.3秒。所以,当行为人在正常环境中的眨眼次数超出这个范围,那么他的眨眼动作就已经和心理活动产生关联。通常情况下,焦躁、紧张、忧虑等负面情绪会使眨眼次数增多,而平和、欣慰、兴奋等正面情绪会使眨眼的次数减少。

在研究过程中,心理学家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眼睛和心理之间的关联,还对眼睛的外形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除了眼神变化和心理活动息息相关之外,眼睛的外形特征也与性格信息密不可分。

眼形细长的人通常性格比较内敛,聪明睿智,富于创造力,乐于帮助别人。另外,这类人的意志也比较坚定,一旦认定的事情便不会轻易改变,而且深谋远虑和统筹全局的能力也是这类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眼睛细长的同时又十分明亮,则说明此人忠实本分,值得朋友信赖。不过,这类人对朋友的选择十分挑剔,也只有在对待自己真正认可的朋友时,他们才会毫无保留。

圆形眼睛的人一般比较外向,热情奔放、不拘小节,常常为别人带来欢声笑语。此外,富于爱心是这类人的另一性格特征,他们心地纯净、感情丰富,甚至悲天悯人。如果被人冒犯甚至伤害,只要别人是无心之过,他们都不会计较。即使受到故意的伤害,这类人也下定决心与之绝交甚至报复,但只要伤害他们的人真心悔过,他们最终还是会不争气地原谅对方。可以说,这是这类人的优点,同时也是弱点。

眼睛比较大的人在心态上比较趋向乐观。他们在接触内向性格的人时,自身性格也会趋于内向;如果接触的人都是外向型性格,他们的性格又会趋于外向。因此,这类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也能在一定情况下保持积极心态,但他们受外界影响的几率比较大,经常会更改已经做出的决断。因此,犹豫不决是这类人致命的性格缺陷。

眼睛比较小的人偏于外向,但他们会很好地把握尺度,常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一面,且富于智慧。对此,心理学家指出,实际上这是一类比较现实的人群,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往往能够在人群中先于别人做出反应,获得成功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不过,这类人通常气量不大甚至心胸狭隘,所以,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总是畏首畏尾、犹豫不决。

除了对眼形特征的研究,心理学家还同时进行着另一项课题,即对人类视野的研究。视野研究的对象有性别之分,一般来讲,男性的视野比较狭窄,但观察的距离会比较远,对于远方存在的事物,男性往往先于女性发觉;而女性的视野则比较宽广,相同的距离,尤其是近距离的事物,女性的目光会更加独到。据相关数据显示,男性的视野距离大体为女性的三倍,而女性的视野范围则约为男性的六倍。

对此,心理学家表示,男性和女性的视野差距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在原始社会,人们依靠体力和笨拙的武器捕获猎物,身体强壮的男性就有了优势。因为常常需要紧盯猎物,所以男性的视野焦距就越来越集中并越来越远;而女性则多从事一些采集和整理的工作,比如寻找野果、野草,修理农具、武器等,这就使得她们的视野越来越近并越来越宽广。这种细微的差别经过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积累衍化,到了现代人身体上,差距实际上已经很明显了。比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对于近距离的小物品,如钥匙、火机、纽扣等,即使近在眼前,男性也经常无法发现,而是望着远处乱找;而女性则容易发现这些小物品。这其中,除了细心的成分之外,视野的差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行为人对异性关注的差别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心理学家指出,男女双方对异性的需求程度是基本相等的,也就是说,他们对异性的关注程度也大体相近。但心理学家观察发现,在实际生活当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男性因为关注女性而忽视其他事物,甚至在路上有撞到垃圾桶、路灯杆的情况。而对异性有同样渴求的女性却鲜有这种状况发生,原因就是她们的视野更加宽广,如果有感兴趣的事物出现,她们往往只要转动一下眼球就可以看到了,完全不必把整张脸都对准目标。

3 跟随对方的视线来移动你的目光

在现实中,一个人的视线也是一种探视他人心理的信号。通过视线探测对方的内心世界,也是FBI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因为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发现,一个人的视线往往能够反映其内心的变化,而他们也往往能够通过观察疑犯视线的变化来洞悉其内心世界,从而为破获案件提升几率。

FBI的行为心理分析专家认为,人的视线方向能反映出其心理状态,而当人的内心发生变化的时候,其视线也必然会有所变化。在与人交谈时,斜视的目光就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含义。

通常来说,斜视可能表示感兴趣,也可能是表示猜疑和不确定,甚至是表示轻蔑或者敌意。那么,斜视到底表示拒绝、轻蔑,还是猜疑对方呢?

曾经担任过FBI代理局长的路易·帕特里克·格雷通过多年的实战经验,掌握了一些通过视线读懂别人心理特征的心得。在他看来,当你与别人谈话时,如果对方斜视你,往往意味着他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他并不重视你甚至是想远离你。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斜视意味着不屑一顾,甚至是鄙视;如果别人在斜视你的同时,眉毛微微上扬或者面带笑容,那可能就表示他对你很有兴趣,而如果发生在异性之间,那很有可能是一种求爱的信号;相反,如果对方斜视你的同时伴随眉毛向下压低或眉头紧皱,嘴巴下拉等表情,那多半表示猜疑、敌意、反对等态度。

路易·帕特里克·格雷在长期的实践中还发现,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那些喜欢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的人通常比较诚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盯着对方不放。很多时候,路易·帕特里克·格雷在与疑犯周旋的过程中,就十分注重对疑犯视线变化的观察,而且,在观察中他发现,相当一部分嫌疑人往往会在特工的注视下移开视线,而这恰好说明疑犯多半因为心中存在愧疚感等,才快速将视线移开,试图掩盖自己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比如,路易·帕特里克·格雷曾经将画有一双皱着眉头的眼睛的图纸贴在一家珠宝店巨大而透明的玻璃柜上,玻璃柜里面放着一些珠宝,之后他对进入商店的人进行了观察。观察中他发现,当一些人来到珠宝店玻璃前的时候,被眼前的珠宝深深吸引,将手放在玻璃上想要去摸珠宝,可当他们看到玻璃上放着的眼睛后,手就快速地缩了回来,并匆忙离开了。原来,他利用了人们做贼心虚的心理,虽然不是真的眼睛,但却能在心理上对那些偷盗者构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而那些试图偷盗珠宝的人为了避开这种视线,自然不敢进入商店行窃了。

路易·帕特里克·格雷认为,在观察对方视线的时候,要注意几个细节:首先,观察对方是否在注视自己。那些想掩盖事实的人,多半会将视线移开;其次,观察对方视线移动的情况,是目不转睛地注视,还是刚一接触就移开,甚至是飘忽不定地看其他的地方,是自下而上的移动,还是自上而下的移动;最后,不要忘记观察对方是在正视你,还是侧视或者斜视你。因为不同的情况,视线的移动变化能反映出不同的心理。比如,当领导和下属讨论工作时,领导的视线一定是从高处出发,并且很自然地投射下来;而作为下属,即便没有做错事,视线也往往会由下而上,显得软弱无力。显然,这与职位和权限有关。职位高的人自然希望在下属面前保持其威严,而下属通常对领导也怀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另外,初次见面时,如果对方在你身上上下打量,不要认为对方对你不尊重,这只是出于一种本能,你完全可以表现得大度、从容一些。

实际上,路易·帕特里克·格雷在研究中还发现,人的视线变化与人们的性格有很大的关联。通常在人们的交往中,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无法自始至终都注视对方,他们往往频繁地移动视线。相反,那些初次见面时,先将视线移开的人往往性格较为主动。而在交谈的过程中,能否很快占据优势地位往往取决于最初的30秒。也就是说,先移开视线的人多半是胜利者。此时,你可能会因为对方先移开视线而感到不适,以为对方不喜欢自己,甚至于对此耿耿于怀,而正是因此在无形中你已经完全受制于对方。所以,在日常交往中,与人初次见面时,在没有其他特殊的情况下,先将视线移开而不能集中视线与你交谈的人,你要小心应付。

除此之外,当人们面对异性时,如果对异性瞄上一眼,然后有意匆忙移开视线,多半说明这个人对对方有好感。比如,走在大街上,如果迎面走来一位年轻貌美,穿着时尚的女性,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会投向她,但这时,年轻的男性通常匆忙地看上一眼便很快地会将视线移开,把脸转向一旁,而这基本可以认定他们对这样的女性非常感兴趣。如果他们的兴趣或者欲望表现得极为强烈,他们很可能会通过斜视来偷看女性。

总之,视线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不同的心理状态。路易·帕特里克·格雷提醒FBI特工,实战中要学会留意对方视线的变化,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心理,并洞悉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做到这些才能为获胜赢得十足的把握。所以,FBI将观察别人的视线变化作为实战中获胜所必备的一堂课程,而且他们坚信学好这门课程可以有效地分析别人的心理。

4 交流过程中的目光转移

目光是人类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种身体语言。眼睛能生动地表达出一个人的情感情绪,而目光的相互接触则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控制交流的氛围。目光是如此神奇,当演讲者踏上讲台时会先用目光扫视一下整个会场,这种扫视有一种掌控的作用。这时,台下的听众马上就会集中精神进入到听讲状态,而演讲者也有一种掌握全局的自信。因此,有经验的演讲者会用自己的目光掌控整个现场,使整个演讲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人们的目光通常会停留在对方的脸上以示尊重。目光不仅是引起注意、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它所传达的信息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人们初次接触时所产生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由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决定的。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你用目光望着对方时,却发现对方将目光转到了别处。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另一方要将目光投向别处呢?每一个碰到过这样情景的人恐怕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奥秘。

FBI表示,当你与他人交谈时,如果对方将目光投向远方,表明对方对你的说话内容毫无兴趣或者是大脑被其他的事情所占据。比如,一名男士和自己的女友沟通结婚事宜时,她却将眼睛望向远处,这表示她心中正在考虑其他事情或者根本就无意与男友结婚,也或许是她心中有了别人,但不知如何对男友开口。另外,如果对方是很重要的谈判对手,当他的目光凝视于某一点或者两眼的聚焦点不变时,这表明他正在思考别的事情。如果生意对象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再重新考虑与对方的合作,以防对方支付不了货款或者货物有问题等。

一个人斜视的目光是在表达蔑视、疑惑、拒绝的心理。生意上的竞争对手或者其他方面的对手难免会正面交锋,这时双方就会用这种轻蔑的眼神盯着对方。另外,当一个人与他人交流时,如果对对方的言语感到疑惑,或者是对自己将要付诸的行动犹豫不决时,通常他就会用斜视的目光看着对方,同时还会皱着眉头问:“这是真的吗?”又或者是在告诉对方:“我现在还做不了决定!”但是,FBI又指出那种斜而带笑的眼神有时也在表达一种兴趣,尤其是在初次见面的年轻男女之间,如果双方有兴趣就会用斜视的眼光悄悄打量彼此,这往往被看作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意的信号。

人们在交谈过程中,视线接触的时间应该占到交谈时间的30%至60%。如果超过60%,则表明彼此对对方的兴趣可能大于交谈的内容;如果低于30%时,则表明彼此对交谈不感兴趣。两个人的视线接触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灵活掌握分寸,不仅会使对方感觉到尊重与重视,而且还不会让气氛变得尴尬。

另外,如果有人是因为受到关注才转移视线,FBI认为,这种形势下的目光转移往往是在表示屈服。在动物界中也可以碰到这种情况,如果一只猩猩要对另一只相对弱小的猩猩发起攻击,它就会将自己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对方,为了避免受到攻击,弱小的猩猩就会将目光迅速转移,并蜷缩起来让自己显得更加柔弱。

研究表明,由于动物的求生本能,一些灵长类动物在遭遇攻击时,都会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身体缩紧,并将目光移到一旁。这种行为会减弱攻击者想要攻击的意识,于是被攻击者就很有可能免遭厄运。当人们由于犯错而遭到他人的指责时,就可以采取此种屈服的姿态来博取对方的同情。但是,如果遇到歹徒,这种屈服的姿态反而更会放任对方肆无忌惮的行为。比如你在路上独自行走,正面走过来一群小混混,如果这时你表现出惊慌的样子,更会激起他们的攻击欲望。如果你目不斜视,旁若无人地大步向前走,则会表现出很强的威慑力,那么这些人就会对你产生警诫心理,不敢随便攻击你了。

总之,当你发觉交谈对象的目光不断地在进行转移的时候,其背后定隐藏着某种心理。通常情况下,说谎者都会尽量避开人们的眼光,他们害怕自己的内心被人看穿,不敢正视他人。但并不是所有转移视线的人都在说谎,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不舒服,转移视线仅仅是一种自卫方式。这类人很可能缺乏自信,所以将眼光移向别处,以免被他人看透。殊不知,正是这种躲避行为出卖了他们的内心。

5 谎言被拆穿了?很可能是眼球出卖了你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是人类身体语言的焦点。FBI认为,眼睛是人的面部最重要的部位,它将人的性格、情绪、学识等暴露无遗。无论一个人是善还是恶,都能够通过他的眼睛辨别出来。据FBI观察,一个善良诚实的人,通常眼神平和、坦荡;而那些心怀鬼胎、行为不轨的人,总是眼光闪烁、飘忽不定。一个人的眼神如何,眼光是否端正,都能有效地反映出他的品性、情绪、心态等。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当两个人视线接触时,双方会陷入一个矛盾的心理状况,他们会认为这种对视会让对方感觉不快;但若将视线转移,则有可能让对方察觉到自己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变得非常焦急,这种状况主要产生于他们的不自信。据FBI分析,这种人习惯从他人的眼中来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

心理学家表示:当你与一个人进行交谈时,对方的眼神总是飘忽不定,而且一旦与你的视线接触就会快速地将自己的眼神移开。这时,这个人心中可能隐藏着秘密,或者是做了什么有愧于心的事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视线回避的行为,通常是因为对方不想让他人看到自己的心理变化。所以,这时你就可以判断出对方极有可能隐瞒了不想让你知道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格瑞德和班德勒研究表明,人们眼球的转动可以表现出内心的感想。所以,人们可以通过他人眼光的动向,来判断他们正在想象或者思考着什么东西。在侦查案件时,FBI的工作人员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所以练就了通过目光来解读对方内心的本领。

一天早上,FBI探员卢卡斯接到一个案子,在一家公寓内发生了一起抢劫案。探员们马上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这家被抢的公寓主人的名字叫劳拉,据劳拉陈述,大约在凌晨2点,一个蒙面的盗贼潜入了她的家里,并将她捆绑了起来,然后将屋中值钱的物件洗劫一空。直到今天早上,她的朋友过来拜访,才发现她被人捆绑着躺在地板上。劳拉一边哭诉着自己的不幸,一边不断地将眼光望向右上方,好像在思考什么事情。劳拉的朋友也向卢卡斯证实,的确是自己解救了被捆绑的劳拉。不过,FBI探员卢卡斯却判断出了劳拉在说谎。经过几番的审讯,劳拉最终承认是自己伪造了这起案件,目的是骗得财产保险金。那么,FBI探员卢卡斯是如何得知劳拉在说谎呢?

负责此案的探员表示,是劳拉向右上方转动的眼球出卖了她自己。人们眼球的转动表示大脑正在思考,FBI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出,一个人在回忆自己曾经看见过的东西时,眼光会投向左上方;如果是在回忆听过的声音会将眼神投向侧面,还会将头倾斜做出聆听状。总之,如果人们在回忆真实发生的事情时,会将眼神投向左上方。然而如果一个人正在进行逻辑思维,构建一种声音或者图像时,会将眼球转到右上方。这种眼神转动是一种条件反射动作,没有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是装不出来的。

一个人的眼神变化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同时还伴随着其他的行为动作,所以人们很难快速掌握这些身体信号。不过,通过录像我们就能很容易发现人们的心口不一。

在审讯犯人时,FBI通常都会注意犯人回答问题时眼神的变化,从而把握对方讲真话时的眼球运动的规律,然后再问一些他们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并观察对方的眼球是向同一方向运动,还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如果方向相反,则表明犯人在捏造事件的真相。可见,从一个人的眼神变化中,可以得到很多实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人们的心理活动。

一个人的眼球运动,还可以表现出他的个性特征。一个人的眼球经常左右转动,通常可以说明这个人内心缺乏安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非常不自信,甚至还有被害妄想症。FBI指出,这些人内心对某一件事感到异常惧怕,因此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常常无规则地乱转,通常会让人感觉此人是一个不怀好意的危险人物。FBI表示,这种人极有可能在心中密谋着对你的恶作剧,甚至正密谋利用、陷害你。大量事实表明,那些在交谈中不敢正视你的人,大多都是心怀不轨,或者是已经犯下了有愧于你的罪行。如果发现有人在交谈中不敢接触你的眼神,那么你就要对他的言行举止加倍注意了。

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交谈时,经常将目光不断地望向上方,或者是投向身外之物,这表明他对你的说话内容毫无兴趣,但是又出于礼貌不好拒绝。如果他突然将目光锁定在你眼睛上的时候,或许是你此时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又或者是他已经对你的话产生了成见,甚至说他根本就不认同你说话的内容。这时,你需要格外谨慎了。但如果对方突然将自己的眼神向上翻或者是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你,或者是用尖锐的眼神望着你,这表示他反对你说话的内容。

另外,一些性格古怪的人习惯斜视或者用眼角扫视他人,通常这样的人心胸狭隘、斤斤计较,或者居心不良、心怀叵测,他们的眼神表示他们鄙视一切。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约翰·布鲁德斯提出,如果一个人眼神总是游移不定,不敢正视交谈对象,这极有可能表明他向对方隐瞒了某些事情的真相,或者是对交谈内容或者交谈人本身抱有不满情绪。一个人的眼神变化是极其丰富的,通常能够有效地表达他的情绪和心理活动等,所以从对方的眼神入手,通过观察其眼神变化,眼球运动状态,可以掌握对方真实的想法,然后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就能做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