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看病不疑惑:实习中医师快速入门指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Part 14:解表往往有奇效

李涛(李):最近读了李可老中医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始对“善治者治皮毛”有了深刻的认识。

何宽其博士(何):是啊,李老先生在张巧爱“风心病合并冠心病”一案中,即以一味黑芥穗深入血分,加入得生丹、小柴胡汤内,益气扶正,活血通经,和解表里,使10年伏邪得以外透,从而使痼疾得愈。

李:以前,我只认为解表药,只是在有表证时才使用,没想到解表法竟然还有如此的妙用!

何:对于此,我以前也没有太多体会,直到后来看了李可老先生的书,以及刘毅医生(网名一三生)的验案,方才有更深的认识。如李可老先生在他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指出:“余临证经验,凡久治不效、反复发作的重病、顽症、痼疾,或交节病作类疾病,必有六淫外邪深伏。”真可谓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好好玩味。

李:您推荐我看的一三生博客,上面有几篇“解表往往有奇效”的系列文章,也是很有味道!

何:据我了解,一三生博客的主人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的刘毅医生,这个博客上有不少很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和医案,“解表往往有奇效”的系列文章是其中的一部分。

李:那我们引用其中的一两篇以飨读者吧。

何:好的。

1. 解表往往有奇效(一)

解表是中医用来治疗外感病的方法,但在内伤病中如果有表证,用解表的方法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疗效——不论这个病有多长时间。中医治病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有表先解表——现在往往被人忽视。下面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

病案一:2010年3月11日。某某某,女,68岁,心下堵闷4个月。4个月前,因家事不顺忽感胸闷憋气,头晕,眠差,嗳气,纳呆,现在还伴有头痛夜重,非常怕凉,大便不成形,一日三行,肛门下坠,早晨一起床小腹痛即泻。

此病乍一看是一个肝郁证,前医也是按肝郁治疗,调理1个多月效果不明显。

这位患者确实有肝郁症状,但是也有表证。处方:麻黄15g,附子30g,细辛15g,干姜30g,炙甘草20g,白芍30g,白术15g,防风15g,陈皮15g,肉桂15g,茯苓30g,两剂。嘱服药后,温服发汗,并告知一旦得汗两剂后病情就会大减。果然,两天后患者很高兴地告知医者诸症均大减。

此方用麻附辛解表,四逆汤温脾肾,痛泻要方泻肝补脾。

2. 解表往往有奇效(二)

病例二:2009年3月10日。张某某,女,72岁,主诉:纳呆近一年。不思饮食,稍进食胃就胀满不舒,消瘦,无力,经常头痛,肩膀痛怕风,颈紧不适,大便3~4天一行、偏干,脉浮紧。

患者先是请西医治疗了很久没效,后来又找中医治疗,最后在当地中医院住院1个多月,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无效。

患者现在虽然急切想治疗胃病,以解决不能吃饭的问题,但直接治胃效果不会好,前面治疗的失败也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的关键问题还是表不解,表一解胃自然就会见好,处方: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大枣、炙甘草各6g,细辛10g,制附子10g,白术10g,茯苓10g,人参10g。3剂药后,胃纳明显好转,人也精神了,也有力气了。

李:通过刘毅医生的这两个病案,可以看出,解表法对很多顽症、痼疾确有意想不到的疗效,但其很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

何:解表法只用于外感病、有表证时——这成了临床医生的思维定势!忘记了“善治者治皮毛”的经典名言。

李:理解透了《内经》的一句话,就能解决好多临床难题,看来《内经》不愧为经典!

何:是啊。像《内经》《伤寒》和《金匮》这些经典著作,是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