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带人心,后带团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成功的沟通就是让下属自主工作(3)

4.完成自我反省,促进团队建设

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长期以来,很多有修养的中国人一直将这句话当作修心、修身和修性的座右铭。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其下属,也应该具备“三省吾身”的意识,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和认识,才能提高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时刻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因为市场是变化的,时代是变化的,只有懂得顺应潮流的团队才能不断进步,而这进步的动因就是不断地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就要及时纠正,拿出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在日常工作中,偶尔遇到难题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舍弃了反省能力和反省精神才是最可怕的。心理学上有一对名词叫“内归因”和“外归因”,它指出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分水岭:内归因者习惯将问题归结到自身,外归因者习惯将问题归结到环境。虽然单纯的内归因或外归因都是错误的,然而对于成长中的团队成员来说,偏向内归因的思维方式更有利于能力培养,更容易让他们聚焦内心,从心出发去认识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管理者对他们进行引导。正如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身为管理者,应当不断启发下属自我反省的意识,让他们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将失败推给外部原因。

某公司有一位新来的下属,是个名校毕业生,但是按照规矩需要从基层做起,后来他和同事聊天时抱怨道:“像我这种天之骄子为什么要从基层做起呢?简直就是浪费人才。”在这种情绪下,这位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逐渐减弱,他认为做这种平凡的工作不能大展宏图,开始筹划着跳槽。他的上司发现这个情况后找到了他,拿出了一份被遮挡住名字的工作简历,下属看了以后发现这个人的初始岗位和自己一样,然而最终却成为高层管理者。这时,上司将手挪开,下属才看清原来这个神秘的员工正是管理者本人。管理者对下属说:“你认为无聊的、平凡的工作,其实都是在为将来有趣的、有价值的工作做铺垫。”下属若有所思,后来上司一有空就给他讲当年积累工作经验的经历,下属终于意识到:没有一个摸爬滚打的过程就想谋求高职是不现实的。从那以后,他每次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都会认真记录,请教团队中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经过一年的磨炼,这位下属终于掌握了团队很多业务的窍门。

在这个案例里,管理者启发下属进行自我反省的方式很巧妙,他没有直接进行批评和否定,而是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对他进行了开导。反过来看,这位下属也很快意识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可怜的,会在漫长的奋斗道路上迷失方向。

一个优秀的员工,必定要具有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的心态,这不仅是工作态度,也是人生态度。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才能更迅速、更全面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提升自我。

沃伦·巴菲特曾说:“在犯新的错误前回顾一下过去的错误倒是个好主意。”巴菲特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也犯过投资错误,然而他能够正确面对这些错误,并能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和总结不断完善他的投资策略,最终创造出了更辉煌的投资业绩。

曾经有一位北美的大公司副总裁说过:“停止这种埋头苦干的做法,花点时间来自我反思。”的确,现在很多管理者为了追求业绩,一门心思将精力放在工作上,却忽略了思维的培养和清理,忽视了反省的重要性。现在,国内已经开创了很多关于“反思思维”的培训课程,针对的就是一些中高层的管理者,要让他们认清自我反省的必要性。作为管理者不能是懒惰的,要随时放下手头的工作进行反省并不忘记帮助下属进行反省。

现代管理学有一个观点是:管理者必须是行动者和思想者的有机结合。高效的管理注定要植根于实际行动和抽象思考之间,只行动不反省会不断犯错,只反省不行动也许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可能会一事无成。那么,管理者该如何在沟通中帮助下属进行自我反省呢?

第一,打造个人反省和集体反省的同步模式。

作为一个团队来说,应当有个人反省和集体反省两方面的工作。

个人反省,是针对单个下属的反省工作,最好要远离工作时间或者是工作闲暇时间,管理者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和下属谈论一些已经完成的项目,因为完结的项目不会给下属带来压力,管理者不妨尝试这样的开头:“上个月咱们那个项目在××酒店做的签约仪式,环境不错,你觉得呢?”下属在这种话术的诱导下会谈一谈自己对该酒店的感受,管理者可以顺着这个话题聊下去,然后话锋一转:“如果这个项目成了,下个月还去那里。”这样就将话题转移到了当前进行的项目中,下属也会意识到“如果这个项目成了”背后的深意,管理者可以通过总结上个项目的不足和教训,督促下属尽心竭力地完成当前的项目。另外,管理者也可以更直白的方式开场:“你觉得我们是不是还有很多实力没有发挥出来?”或者“我们这次也可能太顺利了,有些问题没有被暴露出来”。通过类似的询问式沟通,管理者有机会了解下属更多的想法,能够窥探到他们是否也意识到需要反省的某些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集体反省,是针对全体下属或者某个小团队的下属的反省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召开一些项目复盘会进行,由于涉及的人员较多,不必太过在意大家的感受,可以单刀直入地讨论某个项目的失策、失败的原因,让大家畅所欲言。

归根到底,个人反省不是目的,集体反省才具有最终意义。任何一个想要带好团队的管理者,都应该清楚只有完成集体反省才能优化团队。一个团队必须认识到当遭遇挫折时该做出怎样的判断和思考。

第二,不定期召开反省会。

既然管理者可以通过课程培训来学习反思思维,那么也可以将课堂上的某些内容移植到团队内部的会议上,并寻找鲜活的案例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让大家通过情景还原、角色扮演的方式反思完结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拓宽团队成员的眼界,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另外,管理者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团队成员对复盘的项目撰写经验提炼和教训总结,并对那些有独特看法的建议进行奖励,帮助大家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有些管理者会觉得反省会单独召开没必要,可以穿插在其他会议中,这种想法很片面。因为在很多集体讨论的会议上,不管参会人员有多少,大家都喜欢围绕一个中心、遵循一条主线并在几个重要发言者的带领下进行讨论,这种模式适合集中解决问题,并不适合提出问题,而自我反省的首要目标就是提出问题,因此是存在着矛盾的。所以,反省会一定要单独找时间召开,不要介入其他主题。而且,在管理者引导团队进行集体反省时,一定要让所有人都成为发言者而非倾听者,要让大家共同参与到讨论中,这需要管理者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及每一个部门和岗位,要让团队成员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频率上,并且鼓励不同意见的存在,也可以适当进行讨论。

第三,传授自我反省的“小方法”。

自我反省应该是一个团队要长期呈现的状态,不能只开几次反省会、项目复盘会做样子,所以管理者可以培养下属通过一些小方法、小手段随时进行反省。比如管理者可以发给每个团队成员一个小本子,取名叫“反省手册”,让大家每天都记录几条自我反省的心得,然后收集上来进行汇总分析,对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反省心得进行讨论,帮助团队成员共同进步。另外,还可以让下属在每天清晨进行反省。相关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很多深刻见解都是在早晨产生的,因为这是人们一天压力到来之前最安静的时刻。如果下属在清晨过于忙碌没有足够的时间,也可以改在周末或者节假日进行,既不会占用太多私人时间,也不会影响正常休息。

反省是一个知易行难的工作,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不能回避的话题。管理者只有率先进行自我反省才能积累更多的反省经验,在督促下属反省时会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更高明的沟通方法。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只针对管理者本人或者某个下属的反省是无效反省,必须让整个团队形成“反思思维”,才能确保团队的战斗力拥有永不枯竭的源泉。

5.明确战略方向,活跃团队积极性

有人说,市场的决战是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决战,这话不假。不过具体到团队管理的环节上,很多人又摸不清方向:企业管理的概念十分宽泛,到底怎么做才算是掌握技巧了呢?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企业管理是一条没有航标的河道,稍有不慎就会在里面沉没,而唯一能保证不沉的就是战略。企业的战略是灯塔,是领航员,是航海地图,是最清晰可见的。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曾说:“一些CEO声称世界变得太快,他们的公司难以有长期战略。但我说,恰是这样的世界,战略比以往更显重要。”的确,没有战略方向的团队和没有远大理想的人一样,都会在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迷茫。然而什么是团队战略,很多管理者一直存在着误区,在他们眼中,经济效益、产品口碑、社会知名度这些是战略,却恰恰忽视了实现战略的重要元素——团队成员。

试想一下,一个整天只知道将数字挂在嘴边的管理者,能让下属感到幸福吗?能让他们将团队的战略成败和自身命运的走向结合在一起吗?当然不能,甚至会拉大他们和团队的心理距离,引发团队震荡。因此,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明确团队的战略方向,让下属获得归属感。当下属不再为丢掉饭碗而发愁时,才能产生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才能对幸福指数的要求越来越高。

日本经营学专家坂本光司认为,经营公司是为了履行“对五个人的使命与责任”。这五个人的使命是:让员工和员工的家人幸福,让下游厂商的员工幸福,让客户幸福,让当地社会幸福,让股东幸福。现在这种观点已经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认可,也成为经营和管理团队的秘诀。从这个角度来看,团队的战略方向决定了团队成员的幸福感。只有当下属感受到来自管理者和团队的温暖和人情之后,他们内心的对立情绪才能渐渐化解,才能和管理者连成一心。

香港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曾经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2000余家港资企业中,70%的员工在离职时提到了三个原因:薪资待遇、晋升机会和企业战略与工作环境的不协调。前两项原因对于管理者来说,或许通过加薪和升职就能满足,但是最后一个企业战略该如何满足呢?由此可见,团队的战略事关成员的幸福指数,也决定了团队的稳定性。只有当你的下属对团队战略认可之后,才会主动付出,为实现战略而不计一切地工作。作为管理者,要采取五种手段帮助下属明确团队战略。

第一,明确下属在团队发展战略中的角色。

管理者想要提升下属在团队中的幸福感,就要以人为本。现在很多企业的战略方向都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除了业绩指标能否达成之外对其他的都漠不关心,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没错,但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企业获得的利润是否和员工的利益相挂钩?如果没有,那么员工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在脑海中为下属规划出一张战略发展的蓝图,更要通过实际行动让下属明白这是团队奋斗的方向。幸福感植根于下属的内心,满足了他们的幸福感就是给团队创造凝聚力和向心力。具体的沟通策略是,可以多搞一些气氛轻松的务虚会,将战略思路描述清晰,为团队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勾画出美好的未来。在和下属交流时,要多谈细节,少谈框架,千万不要“画大饼”。比如,你可以说在团队达到某个阶段之后为下属们配备独立的办公室、高端的笔记本电脑,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也要锁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提升午饭的伙食标准和带薪年假,这会让下属意识到团队战略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是合为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