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给客户想要的:慢下来,挖掘客户的深层需求(3)
这并非我这个人矫情,而是对方犯了销售大忌——只知表达自己,而不懂得倾听。美国汽车销售员乔·吉拉德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谈及自己的成功秘诀时,他也着重提到了这一点——“销售员只知道噼噼啪啪地说个不停,向客户不停地进行游说,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他们的业绩总是平平。相反,销售员对客户倾听得越久时,客户就越是愿意接近我们。”
为什么如此强调倾听呢?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欲望,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受到别人的重视。而倾听所传达的正是一种肯定、信任、关心乃至鼓励的信息,可以说倾听是对客户最好的恭维。当销售员耐心倾听客户说话时,客户自然会喜欢你、信赖你,那么成交的机会就大了。
这个道理很明显,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你和我也都会了解这种情况。当你在说话的时候,是不是希望别人能够认真听你说话?当有人全神贯注地倾听你所要表达的内容时,即便对方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实际的指点或帮助,你是不是也会感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对对方产生好感,愿意与之交往下去?
更何况,任何工作都是建立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认真聆听客户的话,才知道客户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80%的成交靠耳朵完成。所以,销售时一定不要一见到客户就急着讲解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甚至令客户无从插嘴,而是要慢下来,先认真学会倾听。
有人或许会问,倾听不是很简单吗?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学呢?然而,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一个是卖家,一个是买家。一个爱要价,一个爱砍价。从一定程度上说,销售与客户之间是一种对立关系。面对销售员,客户不一定完全是反感的,但他们往往会隐藏自己的想法,不愿意被人获知,这就很难了。而很多销售人员,基本上倾听都是处在表层,没有认真分析客户的言下之意。
那么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着重听些什么呢?
(一)听需求
必须记住:你是来了解客户信息、满足客户需求的,倾听时要全神贯注,精力集中,思维紧跟对方走,尽量不要让其他的人或事分散注意力,并及时给予对方呼应。比如,明白了对方诉说的内容,要不时地点头示意;如果没有听懂对方的重点表达,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复对方所说的内容;还可以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这能够向客户传达这样的信号:我在真诚、仔细地听你说话。
一定要让客户畅所欲言,我们听得越多,才能越清楚地摸清对方的底。我之所以说真正的销售高手都是安静的,这里的安静并不是说他们不同人交流、沟通,而是他们知道应该更多地倾听客户的声音,在充分地倾听之后,掌握客户的信息越多,提供的解决方案就越有针对性,往往只需简练叙述就能打动客户。
就语言来说,当客户对你说“这东西多少钱?有没有其他颜色?”“如果我买的话,你们什么时候能够安排送货?能周三之前送到吗?”等类似这样的语言时,基本说明,客户已经决定要和你成交了。如果销售员在这时候没有听出客户的真实意思,没能及时满足客户相应的需求,可能就会失去成交机会。
(二)听情绪
客户讲话的态度能够表现自身情绪,是开心还是不开心的状态,决定着我们回应的方式。当客户感觉到愉快或不满,通常在对话中会通过一些字、词表现出来,如“太好了”“真棒”“不可能”“为什么”等,这些字眼都表现了客户的深层看法。
一次,一个客户给公司市场部售后中心打来电话:“你看你们这么好的公司,全球知名企业,结果呢?产品买回去才几天时间就坏了,不可能吧。”当时售后是一个新来的姑娘,她一听是投诉电话,赶忙回道:“我们的产品质量不可能不好……”结果客户不高兴了,电话又直接打给了我,我给他的回应是:“实在对不起,可能当时我们确实没有做对,让您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这样,您把产品送过来,我看看哪里出了问题。”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客户的话听起来是批评,但表达出来的情绪是一种失望:我是信任你们的产品质量的,现在我有些吃惊了它居然坏了,究竟怎么回事?他希望得到的是解释,是配合以及及时的处理,这是一个内心的深层次的需求。
(三)听问题
销售是做什么的?有人说是把产品卖给客户,有人说是为客户服务,有人说是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不论答案是什么,销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产品或服务可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在实际的销售对话中,客户的问题多种多样,真假难辨,无法预料,而我们的任务是听出客户真正的问题所在。当一些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客户不愿意向我们坦白时,我们要配合提问来引导。
比如,我们问客户对价格怎么看,他说还行吧,虽然他嘴上说的是还行吧,但其实他没有表达出来的,可能还是有问题,如价格比别人高,难以做决定;价格比预想的低,担心质量问题,再考虑考虑等。一些善于倾听的销售代表此时会听到对方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继续往下深入挖掘:“听上去好像您还有其他的疑问,不妨说一下?”然后再深入探究其需求,最终达成成交目标。
我欣赏那些在销售时懂得停下来倾听的人,因为这些人尊重客户、有头脑,并善于思考,做事会更加妥当。如果你是,恭喜你!你做得不错!
为什么都听客户的,客户却不满意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计划向客户推销某一产品时,你已经先了解客户的需求,当客户提供了具体需求后,你辛辛苦苦按照客户的要求做了,并万分坚信客户会对你提供的产品给予高度的认可,你觉得客户很快就要“买单”了,最后得到的却是绵绵无绝期的等待,甚至是客户的不满意。
为什么我们听客户的,客户却不满意?
在这里,大家需要搞清楚两个概念:客户需求与客户要求。你的客户说他想要星星,这个叫客户要求,但是客户要求是不是就等同于客户需求呢?不一定,你一定得了解,他为什么要星星?星星的用途是什么?他想要什么样的星星?诸如此类,从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一家图文设计公司,对方声称自家的设计团队一流,价格实惠,真诚想和我们合作。恰巧公司近期有一场促销活动,需要定制一批杯子,我便说:“你们先帮我们设计一款带LOGO的杯子吧。”两天后,对方发来一个“杯子”图片,除了印有我们公司LOGO外,和市场上常见的杯子并没有两样。我有些失望,强调说我们需要的是新颖、有创意,两天后对方又发来一个“杯子”图片,这次创意是有了,个性却不太符合我们公司的高端客户定位。当我再次无奈地表示失望时,对方说我们都是诚心诚意按你的要求做的,你怎么三番五次变换要求呢……
是我变换要求吗?我认为真的不是,因为他们看似是按我的要求做了,却没有考虑杯子的用途。看似他们诚心诚意做了,却总是做不到位。当我说要一个“杯子”时,我要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杯子”,而是一个动态的场景,一个当客户使用杯子时的场景,这个场景要让客户能联想到我们公司,并获得一种愉悦的体验。你想想,商务人士喝茶的杯子和“单身狗”要用的杯子能一样吗?
说到这,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实验。
一家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每天给固定的猴群发一箱香蕉,一段时间后,改为每天加一个香蕉,但突然有一天,研究人员把添加的香蕉给去掉了,猴群顿时喧闹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显然是猴群的预期没有达到。当研究人员恢复以往的做法后,猴群的心情马上得到了平复,而当研究人员把香蕉加倍时,猴群又开始喧闹起来。当然,这次的喧闹不同于上次,这次是因高兴而喧闹。研究人员的做法超越了它们的预期,结果受到它们的热烈拥护。
在消费过程中,任何客户都会通过个人认知对所要购买的产品有一个心理预期,比如所期待的性能、能承受的价格等。每分每秒,你的客户总在积累自己的感觉,而且很快会对你以及产品下结论。在客户与你的互动中,如果他们收到的待遇比预期好,他们将对你产生正面的感觉,那么成交就会变得容易。反之,如果客户感受到的待遇普通或糟糕透了,他自然不会买你的账。
举个现实中常见的例子,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