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哲学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Chapter 03 理性主义:足不出户,靠数学尽知天下事

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其重要推广者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在17~18世纪,理性主义非常流行,它主张理性高于感知。这里的“理性”就是指能够识别、判断和评估人类行为的智慧,理性通过论点与论据发现真理,然后通过逻辑推理获得最终结论,获得各种理论或行为的理由。

理性主义的主要对手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起源于英国,认为人的思想来源于实际经验,因此,知识除了数学以外都是从客观世界获得。经验主义还认为感官系统是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它围绕认识的来源,与理性主义展开了争论。

1.柔性or刚毅:我们的哲学观由气质决定

哲学的历史,其实就是不同气质的人发生某种思维碰撞的历史。当然,我哲学界的很多朋友都认为我的这个表达不够严谨。但为了使大多数人都明白,我还是要利用这个不够严谨的表述,对我认为的这种思维碰撞进行详细说明,并用它来解释哲学史上的诸多分歧。

每一个职业哲学家都具备某种气质,但他在给大家讲哲学课或发布某个新理论时,都会极力避免被人发现,即将自己的气质隐藏起来。气质是每一个人都不愿意承认的,否则就相当于证明了自己的偏向性。因此,哲学家在证明自己的理论时,总是尽力阐述一些一般性的非个人观点的理由,以形成一种完全遵守客观的假象。

实际上,哲学家的气质已经使他们对真理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偏见,就像某个现象或某个事实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证据一样。而哲学家本身的气质也以各种方式为他们提供证据,这能使一个人获得富于感情色彩的理论和世界观。每个人都信赖自己的气质,并希望生活在一个符合自己气质的世界,他们认为,那些与自己气质相反的人是片面的,而且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即使有专家在哲学辩论上能超过他们,他们也不可能信服,因为他们心里始终相信的是自己的气质。

在讲堂上,不可能有人可以仅仅依靠气质就使别人信服,从而获得权威。因此,很多哲学家在讨论问题时都不诚实,具体来说,就是从来不提对自己的理论没有帮助的常识。这一点是非常不好的。一个人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那他就永远不会进步,他的哲学理论也必将变得片面。所以,我决定在我的演讲中打破这个怪圈,用一种更加客观的角度来论述哲学,因为这样有助于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具有强烈气质的哲学家一般都具有超凡的才智,他们在哲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和独特的形象。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经验论哲学家洛克、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以及专注于进化论的哲学家斯宾塞都属于这类人,他们的气质是独特的,和同时代的其他人有很大不同。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没有比较明确的气质类型,我们就像是一个体内具有相反气质类型的矛盾混合体,对很多理论的态度都都模棱两可。

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种气质看上去都非常普通,我们也很难知道自己对哪一个抽象的事物有所偏好。这导致了绝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或者无条件地信奉某个最著名的哲学理论,从而导致自己思想越来越片面。其实,一个对哲学怀有严谨态度的人喜欢独立观察事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只不过,过于专注也意味着另一种偏执。自从哲学出现以来,这种灌注气质观察事物的方法一直都存在。

目前,我所说的人与人气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哲学、文学、政治和艺术等方面。在礼仪方面,我发现了一种人不修边幅,对礼节也丝毫不在意;而另一种人则循规蹈矩,特别看重条条框框。在政治方面,有一种人对权威特别看重,总想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来管理一切、约束一切;而另一种人则倡导无政府主义,呼吁绝对的自由与民主。

在文学上,有一种人是纯粹主义,不希望文学作品掺杂任何其他任何成分,渴望看到事物的本质。而另一种人则是未来主义,不满足于现实,从而更愿意展望未来。在艺术上,有一种人是古典主义者,他们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风格高度认同;而另一种人则是浪漫主义者,他们只是对内心多彩斑斓的世界感兴趣。

在哲学上,更是有无数个鲜明的对比,最具代表意义的当属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

经验主义者对纯粹的事实特别感兴趣,而理性主义者却喜欢那些抽象的不好理解的事物,并相信某种实际存在的永恒规则。其实,任何人都不能离开事实,也不能离开规则。因此,两个观念只是各有侧重点。可是,每个人的气质不同,这导致了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这也就是不同学派之间最尖锐的对立所产生的根源。因此,我们可以用“经验主义气质”和“理性主义气质”来区分人们对这个世界不同的看法。

这两个名词的出现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

比这两个词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概念所代表的人,因为人的心理特别复杂,可能有多种联系与组合。因此,如果我想清楚地表达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究竟是怎么划分的,就需要给这两个概念加一些特征的界定。这虽然看似随意,也并不一定绝对正确,但却是最普遍的。我选择它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可以帮助我更加深刻地描述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众所周知,哲学史上的理智和感觉分别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前身。

从本质上说,理性主义通常都是唯心和乐观的。一方面,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认为事实不一定要亲眼看见、亲耳听到,还可以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之中。由于对客观世界研究的匮乏,他们对人生充满了希望,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内心完全可以战胜强大的大自然。另一方面,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

理性主义通常都是一元论的,认为事物都是从普遍性和整体性出发,因此,理性主义非常看重事物的统一性。经验主义已感官系统为基准,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结合产生的,因此,它并不反对自己为多元论。理性主义者认为自己具有强大的精神,而耻笑经验主义者没有自己的原则。一般情况下,理性主义者常常被认为是富有强烈感情的人,而经验主义者被认为是冷静和从不感情用事。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不妥,也正因为如此,理性主义遵从意志自由,而经验主义成了典型的宿命论者。

最后我做出总结,理性主义者呈现出一种独断专行的气质,而经验主义者则常常对很多事物抱有怀疑的态度,并且愿意将各种未知的事物放在一起讨论。为了使大家便于理解,我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按照特点分成两组,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相互联系和一致的,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只要我们稍微思考片刻就可以知道,即便不然,我们也可以知道自己身边有不少柔性气质和刚毅气质的人,这就已经足够了。我们要知道,这两种类型的人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相互蔑视的,他们的个性和气质越强烈,这两种对立情绪就越会自发形成一定的哲学氛围。

对于刚毅气质的人来说,柔性气质的人性格懦弱,遇到一点小事就萎靡不振,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探索精神。而柔性气质的人认为刚毅气质的人粗鲁蛮横,不懂得变通,没有情感。这种情况就像一个来自波士顿的衣衫褴褛的旅行者遇到了克里普尔城的矿工一样,他们互相瞧不起,却又在轻蔑对方的同时,产生了一点害怕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