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希默兰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颁奖辞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 安德修·奥斯特林

今天,约翰内斯·延森先生亲临现场,接受了194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自20世纪初以来,这位伟大的丹麦作家可谓文坛的一棵常青树,也一直饱受文学界争议。他的作品生命力充沛,广受世人的赞誉。我为今日能向这位伟大作家致辞而深感荣幸,这个从日德兰骄阳炙烤的荒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华横溢,让世人诧异不已,他堪称北欧最具创造力的作家之一,他文采灿然,作品包罗万象。而且在他漫漫科学研究的旅途中,还在历史、哲学等领域写出了不少作品。这些创作不仅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还将想象与现实交织,题材丰富多彩。

约翰内斯·延森对哲学和生物学有着狂热的爱好,而且研究得非常深入,就连他本人也难以相信。他人生的动力就在于那份不断征服的本能。他出生于日德兰半岛西部的希默兰,那里是一个非常干燥的地方,从小在那儿成长的他,对那里的民俗习惯都相当熟悉,故乡的一切已经融入他的血液里。年少时期在那里的经历,犹如心中的一泓清泉,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清凉的泉水滋养着他。对家庭生活的片片回忆,是他创作灵感的宝库。他的爸爸也在希默兰出生,之后成为法尔绪的一名兽医。他的爷爷则是葛莱亚的一位老织工。因此,这样说来,延森是一个农民世家的后代。他在《希默兰的故事》中塑造了一群群原始人,他们身上充满着恐怖的、野蛮的气息,好像是一幅长长的画着原始图画的画廊。在他的诗歌里我们看到,他对自己的故乡做了精彩的描写。

通过延森早期创作的一些作品,我们还可以发现他曾经是一个乡下的热血青年。在哥本哈根上学期间,他非常憎恶庸俗和狭隘,强烈支持在野党,热血沸腾,愿意用满腔的激情为理想奋斗。这个时候的他,显然是一个勤奋而又活跃的青年。

延森身上有着坚定的意志,内心情感十分丰富,表面上却比较冷漠,让人不易亲近。他在丹麦待了一段时间后,就看腻了那里的风景,对那里的事物也没了兴趣。于是,他貌似理智又似赌红了眼睛的赌徒,把自己的未来交托给了异国的风情之旅。他的第一次国外之旅,让他的视野极为开阔,脑中的想象力也犹如脱缰的野马般一发不可收。在他旅行的这段时间,科学技术和现代机械化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让他赞叹不已。他像安徒生那样,非常热爱乘坐火车旅行,但他却很可能是第一个把这些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人。安徒生只是个贫困的鞋匠工人的儿子,从小就梦想自己将来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明星,不过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却成了一位著名作家。延森曾经还对多少年后我们这如今的世界做了预言,他说,新时代将会有摩天大厦、电影和汽车出现。他1904年和1905年分别出版的《多拉夫人》和《车轮》,都是以美国社会为背景的,在其中对摩天大厦等事物反复赞扬。不过,在这之后,他又穿越到了另外一个领域里。简单来说,他不仅要穿越时间,还要跨越空间;他不仅要为这个迅速发展、机器轰鸣的现代社会唱赞歌,还要追溯到历史当中去,探索人类的本源,走进那渺茫的远古时代,专心致志地探究漫长岁月留下的痕迹。

从他的一部重要作品——《漫长的旅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延森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一共有六册,上溯冰河时代,下至克利斯朵夫·哥伦布时期。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民族大迁徙的事情,从北欧人南侵一直到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民族的世界责任。虽然延森并不承认哥伦布是他的老乡,但追本溯源,他也算得上是位于北欧的伦巴第人的后裔——日耳曼混合部落人。日耳曼混合部落在公元568年侵占了由拜占庭统管的意大利,并建立了兰哥巴王国,又于公元774年被法国打败吞并了,当时法国的国王是卡尔大帝。

在这部知名的小说里,他塑造了一个人物,就是传说中的诺亚纳·葛斯特。公元995年至公元1000年,欧拉夫·托利克瓦逊王挪威王在位,诺亚纳·葛斯特在当时丹麦和瑞典两国之间爆发的战争中战死。这位勇士还曾经在宫殿中对世人诉说了自己的身世。根据冰岛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他的寿命长达三百年。但是在延森的作品中,他却活得更久,并因为阿哈斯韦卢斯以“徘徊的犹太人”而为人们所知。佝偻着腰背着十字架的耶稣,虚弱地从阿哈斯韦卢斯家门前经过,他非常希望能够进去养伤,却被拒之门外。所以,阿哈斯韦卢斯遭到了惩罚,他永远只能够不断地徘徊流浪,居无定所。他身上代表着犹太民族,四处抛头露面,却又只能尴尬地夹杂在新老辈的人们之间。即使时光流逝,时代变迁,他却相貌不改,依旧年轻,因为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他是远古时代中人,是时代的源头。在延森看来,传统是有利的、正确的,所以他的作品中处处体现出服从传统的痕迹。有三个女性预言家,共同来到了诺亚纳的妈妈那里,向他的妈妈要求能够看一看她的孩子。其中一个预言家就开口道,这个孩子会在这支蜡烛燃尽后立刻死亡。妈妈葛洛听到这句话后,内心十分恐慌,立刻转身把蜡烛熄灭了,并小心翼翼收藏起来。在此之后,这支蜡烛就成了诺亚纳的护身符。之后,诺亚纳时常会在国外点燃这支蜡烛,当烛光燃起时,他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时光深渊,像大张着口,要把他吞没似的。瞬间,生命之爱的火花又被点燃,诺亚纳也被推入了碧波绿水的家乡。

我们无法考究这些故事传说是否可信,因为我们无法通过理性和经验来考证。诺亚纳在延森的诗歌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许,他不过是延森幻想的产物,也许他是一个具有祖先血脉、能够真切感触到在黑暗的天空中的北欧的灵魂。诺亚纳手执竖琴,一生漂泊,他这样一个人,和作者之间是否有着某些不为人知的联系呢?延森赋予了诺亚纳生和死,这和当下、和永存也是相关系着。走过无数的路,跨过无数的海,种种的丰富体验,结下了一颗珍贵无比的果实,那便是丰富充沛的思想。

在延森故乡的郊区,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高低不平的坟墓,使得地平线也随之起伏不定。延森就是在这种地方长大,从小看惯了生与死,自然会去探求现实和神话之间的不同,并希望可以找到一条融合过去的影像和现在的现实之间的康庄大道。在他的作品中,他把一切原始质朴的、诱惑的和感触丰富的人性都置于他的故乡中去熏陶。这样做的结果是,他身上狂躁的力量反而化为柔美动人的爱情。这种鲜明强烈的对比,把他的作品推到了艺术的巅峰。他的每部作品,不仅语言活泼形象,对人物也刻画得非常鲜明,字字珠玑,句句有声,让人读来神清气爽。他的声音,不仅代表着丹麦日德兰的声音,还使得北欧精神可以在历史上传承下去。由于延森的天赋才能,北欧民族又在文学上取得了一次胜利。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言论家,一点也不过分。

在座的延森先生在听了我的发言后,可能心里会想,我怎么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把他一生中的作品说完呢?而且还丝毫没有提及他的著名作品。对此,我想说的是,你的大作,想必在座的各位都已经如数家珍了,所以我在这里也不用多说。这一点,其实无论是对于你,还是对于我们,都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你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家族中的一员,也是享有很高声望的一个,所以,瑞典学院决定把这份荣誉颁给作为家族一员的你,现在,我们有请国王陛下亲自给延森先生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