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版序
这本《结构主义》,就着我所主编的《人文科学丛书》扩大成为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与台北远流出版公司联合出版事业的机会,再次与读者见面。这本书的内容,至今未发现有需要大加修改的地方,这是最值得我欣慰的。从1982年在香港初版以后,接着在香港本地连续再版了三次,在台北,除了有一段时间曾授权洞察出版社翻版过一次以外,另外还有几家出版社非法盗印过多次。总的来讲,每次再版时,都是一销而空。列维-斯特劳斯本人在多次与笔者的谈话中说,结构主义的思想同中国的传统思想,存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怪乎,结构主义在中国读者那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当列维-斯特劳斯在1985年出版新书《妒忌的女制陶人》(La potiere j alouse)的时候,对访问他的法国作家迪迪耶·埃里邦(Didie r Eribon)说:“论题仍然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感性的内容;或者,如果用康德意义的语词来说,是美学的内容。”(列维-斯特劳斯与迪迪耶·埃里邦对话录《从近处和从远处》, Claude Lévi-Strauss et Didier Eribon, De Pres et de loin, Editions Odile Jacob, Paris 1988, p.191)当结构主义由于“时髦”而被广泛滥用的时候,当哲学界和整个人文科学界,受益于结构主义却又不满足于它而创造出新的“后结构主义”思潮的时候,作为结构主义大师的列维-斯特劳斯仍然坚持他的基本原则,并以坚韧精神,继1975年发表《假面具的途径》(La voie des masques,1975/1979, Paris)之后,又在1983年、1984年和1985年,连续发表《遥远的眺望》(Leregardeloigne)、《讲演录》(Parolesdonnees)和《妒忌的女制陶人》三部巨著,表现出他前后一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989年我应台湾的聘请,在台北东吴大学为社会研究所讲授结构主义之后,又前后三次与列维-斯特劳斯会面,向他请教研究生们提出的理论问题。多次的交流意见,使我坚信,由列维-斯特劳斯所创建的结构主义理论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如果说,在这本书再版的时候,我对本书读者们负有未尽的责任的话,那就是将这几年与列维-斯特劳斯本人多次在他家中和在法兰西学院(College de France)的社会人类学实验室(Laboratoire D'anthropologie Sociale)内的交谈内容,以及我在东吴大学讲解列维-斯特劳斯新著的讲稿,整理成书加以出版,供大家讨论指正。但愿我能实践自己的诺言。
高宣扬
1990年3月20日于
东吴大学社会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