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译文修订说明
梅兰妮·克莱因的著作《儿童精神分析》的英文初版是由艾利克斯·斯特雷奇(Alix Strachey)翻译的,它几乎与德语原版(1932)同时出版。斯特雷奇夫人与克莱因夫人本人就本书的英文译本进行过详细探讨,在克莱因夫人的认可下,这个译文版本成为该书的官方译本。包括法语在内的其他语言版本,也是以该英文版为基础进行翻译的。
尽管如此,两个版本之间仍然存在诸多差异:
一、在英文版翻成之后,克莱因夫人对德语文本有一些修改,造成两个版本之间一些无法解释的差异。
二、除此之外,英文初版特意删除了德语版本中的一些特定章节。其中最重要的省略是第十二章中A先生的案例,以及B先生的部分案例史。在出版的时候,出于审慎的原因删除这些案例实属合理。但是,在后来直接译自德语的新版法语翻译中,却包含着A先生的案例。
三、德语版带着口语化的特征与风格。很显然,它即便不是克莱因夫人在伦敦的演讲稿原文,也是以演讲稿为基础撰文的。这便能解释文中的诸多重复,因为那在口语中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书中频繁出现详细冗长的脚注,这些脚注包含了一些不适合在演讲时陈述的内容。考虑到阅读方便,原始版本的翻译去除了重复的内容,但现今的版本出于准确性的需要,还是将它们收入了。作为演讲者的习惯,德语版使用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单数“我”,而在原始的翻译版本中,“我”被复数“我们”取代了。修订后的译文重新使用了单数形式,以保留口语演说的风格。
总之,新的译本尽可能忠实于德语原著,尽管可能牺牲了一些行文风格上的要求。
新的译本采用了旧译的段落划分方法,新的观点另起一段,因为这样比较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而德语的习惯则不同,新观点会在前一个段落的末尾就开始引入。另外在修订译本中,有关弗洛伊德的所有引言,都是依据英文标准版(Standard Edition)。
新的译本对专有名词也做了一些修正。例如,“Wisstrieb”在旧版中译为“epistemological instinct”(认识本能),现在被译为“instinct(or desire)for knowledge”(求知本能)。“Phase der H chstblüte des Sadismus”在旧版中译为“phase of maximal sadism”(最强施虐期),修订后,除了克莱因本人在第三版序言中仍采用此说法,新版本的其他部分均译为“phase when sadism is at its height”(施虐高峰期)。“Gegendst ndlich”早期译为“concrete”(具体),现在译为“presentational”(表征),以便与“具体思考”的“具体”相区别。
根据弗洛伊德著作的英文标准版惯例,所有外加的文字都用方括号标出。脚注并未根据德文版本进行标注。凡译者注都在脚注编号后添加了英文字符以示区别,如第三章本人添加的脚注1a和1b.
托纳(H.A.THORNER)
1974年4月于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