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成就优秀孩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生活中哪些话应该同孩子说

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都是很会对孩子说话的家长。这种家庭亲子关系密切,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比较顺畅,孩子有什么话基本上都愿意给父母说。因此,孩子的问题容易得到解决。所以,有些话家长要经常同孩子说。

(1)说表扬的话

表扬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表扬使人快乐;表扬使人满足;表扬产生力量;表扬能使一种良好行为发扬光大!

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你表扬了他,下次他还做。久而久之,做好事就成了他的习惯。习惯就是这样培养的。

医学研究证明,人在得到赞美、表扬时,脑内分泌出对人体有益的荷尔蒙,而听到批评时,体内分泌出对人体有害的荷尔蒙。一个人越表扬就越有自信、越灿烂、越有创意、心情也就越好,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人生也就越精彩。

但我们很多家长却很少表扬孩子或不会表扬孩子。

有个孩子对我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画画比赛中,他获得了第一名,当他把奖状拿回家时,他原以为父母会很高兴,会表扬他一番,因为他很少得到父母的表扬。可是,父母看了奖状后却冷冷地对他说:这有啥好祝贺的,又不是学习成绩得了第一名。他太失望了,他说他好不容易挣来一次表扬的机会,却没有得到表扬,他再也没有任何理由获得自豪和自信了!

有一部分家长,总是担心表扬孩子,孩子就会骄傲。一位家长对我说:“期中考试,孩子成绩考得不错,我们表扬了,可是你猜怎么着,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所以,不能表扬,一表扬就骄傲。

解决父母正确表扬孩子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父母对孩子的一个态度问题、关注点的问题。

“不是孩子没有优点,而是你没有发现孩子优点的目光”。

如果你是真爱你的孩子,你就一定会去表扬你的孩子、去夸奖你的孩子!家长要学会发现、培养、扩大、鼓励、欣赏、赞美、积累展示孩子的优点。

心理学家曾这样说过:“表扬、鼓励和赞美对于孩子就相当于阳光对于植物非常重要”。

表扬孩子并不是就不要批评。对孩子成长中的错误,我们要坚持多表扬、重在表扬,少批评、慎重批评的原则。

爱因斯坦说:“1次责骂造成的不良影响要11次表扬才能抵消”。如果你经常批评孩子,你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可能一辈子也还不清。

“不是优秀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能使孩子更优秀,不是愚笨的孩子被指责,而是指责能使孩子愚笨”。

表扬孩子是一门艺术。对不同的孩子,表扬的方式方法应不同。这里主要谈两点:

一是当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以强化其良好行为。

二是对一些“问题”比较多的孩子,父母也要有意制造一些事情让孩子去做,然后给予表扬。有这样一位家长,很善于利用表扬的手段来激励孩子。她说她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差,但她发现孩子阅读能力非常强,于是,她便想了一个办法:每天晚上让孩子为她念一个小故事,然后及时表扬他:“这个故事太动人了,你念得很有感情!”“听你读书是一种享受”,不到一个月,孩子的自信心就培养起来了。表扬是需要动脑的。

成功的家长从来就不吝啬表扬,“该出口时就出口”。哪怕孩子只有一点点进步,一点闪光点,都要给予表扬。从一定角度上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我在这里要提醒家长朋友的是:要学会正确地表扬孩子。

表扬孩子的天分不如表扬孩子的勤奋;多夸孩子勤奋,少夸孩子聪明。

孩子通过努力做到了,你一定要表扬,并且人越多越好。孩子没有通过努力就达到的不需要表扬。例如:“这孩子长得真漂亮!”这不是孩子努力的结果,是父母遗传得好。所以,不需要表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到了太多这样错误的表扬了。

(2)说肯定的话

我发现,过去我们对孩子的肯定大多是老师写在鉴定里,父母藏在心底里,很少说在嘴上。现在70、80后的父母已经好了很多。其实,爱需要表达,肯定也需要表达。

而我们很多父母却偏偏喜欢说否定的话,动不动就否定孩子。不管孩子要做什么事、正在做什么事,都“一票否决”“一口否定”,经常对孩子说“不”。

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对我说,他父母经常给他念“三字经”,我信以为真地说:念“三字经”好啊,教你怎样立身做人呀!他说,不是你说的那个“三字经”,是他们自己编的“三字经”,内容是:你不行、你不会、你不懂、你不成等。我说这叫“不字经”。父母念“不字经”,越念孩子成绩越差,越念孩子越不行。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负强化效应。

说否定的话,有两个结果:

一种是逆反心理。你说我不行,我偏要行,我就要争这口气。

有一位大学心理学老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比较好强的孩子。上初一学年的时候,一次,一位邻居叔叔拉着他的手看了看,对他说:“小伙子,你不是学习的料,你不像上大学的样子!”当时他不知道手与上大学有什么关系,也不知道上大学的人都是些什么样子。回到家问母亲,母亲说:有文化的人手很细很长,你的手又粗又短,所以他说你不是学习的料。他说:“我不信!”母亲说:对,不要信这些!当时他就“逆反”了,他就要做给邻居叔叔看看。后来他“逆反”成功:考上了大学。

一般来说,好强的孩子、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另一种是认可心理。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则容易产生认可心理。就是你说我不行,我就认可不行呗!于是干脆“将缺点进行到底!”。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经常被否定,孩子的好奇心、进取心、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长大后干什么都很自卑。

否定孩子,实际上是“不尊重孩子”“不理解孩子”“不信任孩子”,说到底是不真爱孩子。经常否定孩子,就否定了孩子的能力,就否定了孩子的希望和成功。

大量事实证明,肯定一个人的优点、品质,对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具有积极作用。

有一名十岁的男孩一直想当一个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不能唱歌,五音不全,你的歌简直就像风吹百叶窗一样。”回到家里,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母亲用手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的歌声比起昨天的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对唱歌又充满了信心。后来这个孩子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叫恩瑞歌·卡罗素。当他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道:“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一句肯定的话,就这样成就了一个世界级歌唱家。

(3)说接纳的话

我们常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一个人的全部,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爱孩子也要接纳孩子,既要接纳孩子的优点,也要接纳孩子的缺点。也就是说不管孩子有什么缺点和不足,父母都要无条件地接纳。

接纳体现了一种尊重,接纳体现了一种责任,接纳体现了一种爱的境界。有的孩子之所以离家出走,大多是因为家庭、父母不接纳孩子,或接纳不够造成的。比如,有的父母常对孩子说:如果这次你考不好就别回来见我;有的父母甚至对孩子说:你再这样,你就给我滚出去!

在朋友家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不想回家”的孩子。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回家呢?孩子说,他成绩差,爸爸经常揍他。妈妈整天唠叨,经常对他说,要不是因为你,也许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父母总是打架,并且都认为生他很倒霉,父母都不喜欢他,所以不是打就是骂。

孩子在家不被父母所接纳,孩子生活就没有快乐,学习没有兴趣,非常孤独无助。为了排遣孤独,他就会去找他的朋友,甚至离家出走,去寻找新的“乐土”,去寻找能接纳他的人,直到彻底失败为止。

只有真正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人生充满希望!

有一个小女孩,生下来就是先天性的唇腭裂。她一跨进学校,同学们就嘲笑她,为此,她很自卑,很烦恼,她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自己是这个模样?一次,有个同学问她:“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她撒谎说是小时候摔了一跤,被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她只有这样说心里才好受点。她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爱自己,没有人会喜欢自己。在小学二年级时,老师组织全班同学玩“耳语测验”游戏,这个游戏要求每个同学到讲台上来,用右手捂着右耳,左耳听老师说一句悄悄话,然后再把老师说的话复述给全班同学。她不知道老师会对她说什么话,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轮到她上台时,老师对她说了“八个字”,是哪八个字呢?老师说的是:“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老师的这八个字,仿佛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她的心房,当她激动地把这八个字复述给全班同学时,全班同学都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眼光。八个字,改变了同学们对她的看法,不再嘲笑她;八个字,也改变了她对人生的看法,不再自卑,不再怨天尤人,从此,她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快乐!

一个孩子与父亲在果园干活。孩子发现有一棵果树枯黄了,并顺手扳断了一个枝杈。他对父亲说:“爸爸,那棵树早已死了,把它砍了吧,我们再种一棵。”可是爸爸阻止了他。爸爸对他说:“孩子,也许它的确是不行了。但是,冬天过去之后它可能还会长出新芽的。记住,孩子,冬天不要砍树。”

果然不出父亲所料,第二年春天,那棵好像已经死去的果树居然真的重新长出了新芽,和其他树一样在春天里展露出生机。其实这棵树真正死去的只是几根枝杈,到了春天,整棵树,枝繁叶茂,绿荫宜人,和其他的树并没有什么差别。

这个昔日叫父亲砍树的孩子后来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在他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不止一次地遇到类似的情形。他接纳了班里说话结巴的孩子,后来这位孩子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律师;他接纳了班里那位最淘气、成绩一塌糊涂的孩子,后来这位孩子成为大学里的优等生,毕业后自己创办了一家红火的公司。

最值得称赞的是这位老师无条件地接纳了自己不幸的儿子。他的孩子幼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几乎成了废人。可是这位小学老师记住了爸爸的话:“冬天不要砍树”。他坚信:只要不轻易放弃,凡事都有转机。只要树还在,希望总是有的!在他的鼓励下,他的孩子顺利地完成了大学课程,后来担任了图书馆的管理员。要知道,他的孩子只有左手的3个手指能动弹,就是扶一扶鼻梁上的眼镜也十分困难。但就是这位父亲全身心地接纳了孩子。

家长朋友们,不管我们的孩子有多大的缺点和不足,也不管他身体有多大的缺陷,你都要记住:“冬天不要砍树!”

(4)说鼓励的话

在生活中,人人都需要鼓励,个个都渴望鼓励,孩子成长、成才更离不开鼓励。

在孩子要求做某事的时候,说鼓励的话,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没有要求时,鼓励孩子去做某事,就会增强孩子的探索勇气,丰富孩子的阅历;在孩子遭遇挫折和失误时,说鼓励的话,会使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帮助他树立起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可是有的家长却经常用语言打击孩子,把孩子的进取心、创造性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中。

父母的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加油站”。成长中的孩子,心理和意志都很脆弱,最希望得到大人的支持和鼓励。父母每一句激励的话都将成为孩子精神上的阳光,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比如,常对孩子说:“只要你努力,你一定比我强!”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有这样一位父亲,对孩子只说“三个字”,我叫他“三字父亲”。每当孩子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或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孩子说三个字:“不要怕!”孩子会鼓足勇气,继续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人生道路上的难题。他的孩子学习很勤奋,成绩也不错,后来却因为心理紧张,发挥失利,高考落榜了,孩子灰心丧气,看着孩子郁郁寡欢的样子,这时父亲又对他说了三个字:“不要悔!”孩子终于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学习中,第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

生活中,我们很多孩子都“怕过”:怕不会,怕失败。一旦失败,他们又陷入无尽的后悔中,怨恨自己的无能。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困难和挫折时时有。不经意的打击,有时会把孩子脆弱的尊严击得粉碎,甚至使他们从此一蹶不振!鼓励才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重整旗鼓,去获得人生的成功和灿烂。

(5)说宽容的话

宽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怀;宽容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宽容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而指责却是一种责任的推卸,个人情绪的发泄,是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孩子的一种不良行为。

指责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内疚心理和怨恨心理。指责过甚,容易激化矛盾,弄不好还会引发严重问题。

未成年人的错误是成长中的错误,我们当父母的要学会宽容,多说一些宽容的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大人不是也时常犯错误吗?我们大人在工作中有了错误,遭到别人的指责,你会感到很愉快吗?

所以,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失误和错误,我们要常说“一次没考好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了就行了”“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改了,还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等话语来宽容孩子。

一个宽容的父母,必是孩子最崇拜、最热爱的父母。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一个大学生,在回忆自己那段迷失的日子时说,如果当年不是父亲宽容的话,他的命运将不堪设想,他后悔自己走了一段曲折的路,但他更庆幸,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好父亲!

他说,他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上小学五年级时,他对异性的身体特别好奇。有一天,放学回家后便问爷爷:“爷爷,女孩为什么与男孩不一样?”爷爷说:“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尽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于是,他闭上了嘴,不敢再吱声。但这个问题却一直埋藏在他的心里,他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得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搞明白!

到了初中阶段,他带着这个“神秘”的问题,躺在床上偷偷地看完了生理卫生课上老师没有公开讲的关于男生女生“那部分知识”,在无聊中他从租来的碟子中无意地全方位的了解了女人和男人之间的“那些事”。在一次自习课后,他在帮助一位女同学辅导计算机题时,由于青春期的诱惑和骚动,他对女同学动了手脚,当时教室只剩下了他们两人。这位女同学恼怒地骂到“没想到你原来这么卑鄙下流!”第二天,这位女同学向老师反映了他昨天的行为。学校对他进行了处分:留校察看。校长找他谈话时说:“这种事以后可不能再发生了,知道吗?小时候就知道耍流氓,调戏女同学,长大了那还了得,那不就是新世纪的强奸犯吗?”因为这件事,同学们都疏远了他。事情传到了家里,受到了爷爷的严厉斥责和一顿毒打。但在他的万般祈求下,爷爷答应了他的要求,没有把此事告诉远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妈妈。但是有一个条件:下次必须每门课考90分以上。期末他兑现了爷爷的要求。

一天,爸爸从外地打电话给他说:“孩子,还记得吗?爸爸答应过你要带你去清华大学玩,可一直没有时间,这个‘五一’爸爸准备带你去玩。”孩子听后不知爸爸装的什么药。

“五一”节期间,爸爸果真兑现了他的承诺。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爸爸对他说:“我能进清华要感谢一个人——你的爷爷。小时候,我很顽皮,到处闯祸,你爷爷动不动就打我,我好怕你爷爷,只得用心读书,总算考上了清华大学。我很感谢你爷爷。不过我也恨他打我,有话好好说嘛,干吗要打人。从那时起我就发誓,等我当了父亲,绝不打人,不管孩子犯错,能不能成才,我都不会打孩子。”听到这里,这个孩子惭愧地对爸爸说:“爸爸,我错了”。并主动向爸爸坦白了自己的丑事。爸爸听后对他说:“孩子,我本不知道你这件事,你能够主动说出来,就表明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很可贵的。有了错误不要紧,及时回头,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最重要的,你懂了吗?”父亲没有指责孩子,更没有打孩子,孩子听后大松一口气,信誓旦旦地说:“爸爸,我知道了,我一定改正做个好孩子。清华大学比我想象得还要好,以后我也要读清华,我要做你的校友。”

“有了错误不要紧”,正是父亲这句宽容的话使孩子下定了痛改前非的决心,正是这句宽容的话使孩子更加发奋努力地学习,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孩子,会让孩子心生感激,并决心去改错以回报你的宽容。

对社会来说,宽容是一种文明和进步。对个人来说,宽容是一种境界。没有宽容的思想和精神就难以造就伟大的人格。

宽容孩子,而不纵容孩子,孩子才会宽容他周围的人,长大了才会宽容社会!

宽容孩子,孩子的心才“宽”,“心宽”出路才“更宽”!

(6)说引导的话

孩子的成长需要引导。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如果这时引导得好,孩子的成长就会比较顺利。引导不好,孩子的人格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社会太复杂,孩子不能太老实,太老实了在学校受欺负,长大后走上社会也会吃亏的。所以,有时便对孩子说一些错误的话。虽然有时是一句不经意的话,但可能就误导了孩子一辈子!

有名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打伤了脸,回到家里,被母亲看见了,母亲心疼地问:“你脸上怎么受伤了?”孩子说:“是同学打的。”妈妈疑惑地问:“为什么打你?”孩子说:“是我抢了他的东西。”妈妈生气地说:“他打你,你怎么不打他?!”孩子支支吾吾不说话,妈妈又问“老师知道吗?”孩子胆怯地说“知道。”妈妈又问“老师是怎么说的”,“老师批评了我们两个。”妈妈埋怨地说:“我总给你说:人家打你,你就打人家,可你就是不听,这下好啦,挨打了吧。今后一定要记住:别人打你,你就打他!知道了吗?”孩子说“老师说了不能打人”,妈妈说:“不管她,该出手时就出手!”

面对这种情况,孩子该怎么办呢?我们的父母把矛盾交给了孩子,同时也把困惑和负担交给了孩子,孩子上课都在想,为什么老师和妈妈说的不一样呢?我到底该听谁的呢?不但影响学习,还影响人格发展。

要建立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建立宽容、友爱、大度的和谐人际关系,社会要正确引导,父母更要正确引导。

(7)说理解的话

理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人需要理解,夫妻需要,孩子更需要理解。很多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紧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理解。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不理解父母。一些父母在督促孩子学习,遭到孩子反感时常说:“我管你吃,管你住,管你穿,管你学习,你怎么就不领情呢?”一些孩子也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有位高三学生对我说,他在学校学习很认真,也很努力,每次考试都在70、80分以上,可我母亲仍不满意。他说,他现在的成绩在他们班里,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他在尖子班,学校每次出题都很难,就连成绩最好的同学也只考个80分左右。我有时在学校学累了,回到家想看看电视,打打篮球,母亲都不让,她太不理解我了。孩子说:“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我父母仍不满意,我不知道他们到底要我怎么样?”孩子说完一脸的无奈。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个苦读书、死读书的孩子未来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放松,需要娱乐;在受了委屈之后,需要发泄,这些家长都要给予理解。

有位母亲做得就比较好。她的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回到家里便号啕大哭,她不是像有的母亲那样斥责、制止孩子。而是温和地、理解地对孩子说:“孩子,哭吧,把一切委屈都哭出来,哭出来就会好受些!”边说边用纸巾给孩子擦眼泪。孩子哭了一会儿心情就好多了,然后妈妈再进一步交流,问清缘由,商量出办法。这位母亲的做法就很好,她不但理解孩子,还懂得让孩子用哭来宣泄和释放情绪,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8)说道歉的话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也会有意无意地做错事,伤害孩子的感情,造成彼此间的不愉快,甚至产生感情上的隔阂和鸿沟。怎样解决因父母的失误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向孩子道歉。真诚的道歉常常能对自己的失误起到补救的作用,赢得孩子的谅解,增进亲子关系。

有一位家长和我说:一次,他的孩子放学后提出先看一会儿电视再做作业的要求,被他当场拒绝后,孩子一边生气一边往室外走,嘴里还说着什么。情急之下他抓住孩子便在走廊里打了一记耳光,把孩子拉回了屋子里。看着孩子委屈的眼泪,他后悔了。想了半天,他还是蹲下来向孩子道歉:“爸爸刚才是气糊涂了,才打了你,现在非常心疼后悔,你能原谅爸爸吗?”“爸爸保证今后再也不打你了”,孩子听了爸爸的话,边哭边说:“爸爸都是我不对,今后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了”,孩子原谅了爸爸。从此,父子俩的心贴得更紧了,孩子更崇敬父亲了,父亲也更爱孩子了,就是在“知错就改”这一点上父亲也成了孩子学习的榜样。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父母向孩子道歉,一方面是对他人格的尊重,对维护他们的自尊感,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是有好处的;同时,他们也会对父母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心理,在他们的心中,父母不再是可畏可惧的尊者,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

敢于向孩子道歉,敢于请求孩子原谅自己的过错,是真爱孩子的表现。如果我们错了,就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勇敢地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

(9)说减压的话

现在的孩子学习功课多,作业多。特别是面临中考、高考的孩子,到了冲刺阶段,可以说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学习很紧张,压力也很大,致使有的孩子晚上睡不好觉,担心考不好对不起父母,担心自己考不上好学校、好大学。孩子已经有这种担心了,可我们有的父母还在不断地给孩子施压:“还不好好复习,考不上,看你怎么办?”“孩子,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就看你的了!”等。加压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产生紧张、忙乱、无序感。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及时缓解或消除压力,就容易出问题。作为父母,要多说减压的话。比如,“只要你努力就行了”“人生的路千万条,总有一条路是属于你的。”等。

作为父母尽量不要给孩子规定学习上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和名次,告诉孩子尽力就行了。特别是中考或高考前,帮助孩子学会调节考前心理状态,比如,陪孩子逛逛公园、听听音乐、跑跑步等。如果孩子心理压力太大,父母无法调节的,则要向心理医生求助。

(10)说祝福的话

大人之间经常说一些祝福的话,特别是在亲人、朋友事业有成、逢年过节、生日聚会等重要时机,都要说一番祝福的话,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有的父母却对孩子很吝啬,很少说祝福的话。总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用不着说这些,似乎祝福的话只是成人的专利。殊不知祝福的话对孩子同样重要。它可以表明父母关心重视孩子,能产生激励效应,使孩子充满幸福感、愉快感、温暖感。

所以,作为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说一些祝福的话语,寄托家长美好的愿望,使孩子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比如,孩子生日时说:“祝你生日快乐,希望你快乐、幸福地生活!”,过节时说:“愿你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考试时说:“希望你发挥最佳水平!”等。说祝福的话,孩子听了高兴,又能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