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植物(2)
植物也有感情吗?
植物是有感情的,这是由一位名叫巴克斯特的美国专家首先发现的。
1966年2月的一天,巴克斯特为了测试水从根部到叶子的上升速度,把测谎仪的电极绑在一株天南星科植物的叶片上。结果他惊奇地发现:测谎仪显示出来的曲线图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很相似。于是,他大胆设想:植物可能有感情。
他为此做了大量的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了他的设想:植物在受到外界不同的刺激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或恐惧或欢悦或悲伤。而且,通过实验发现,植物还能体察人和动物的各种感情。因此,巴克斯特又指出:植物能够与其他生物进行交流。
巴克斯特的这一发现引起了植物学界的巨大震动。实验进一步得出:植物不只有感情,而且其“精神生活”非常活跃。
“冬虫夏草”究竟是动物还是植物?
冬虫夏草又叫“虫草”,究竟它是虫还是草?光是看它的名字,就已经被搞糊涂了。
原来,虫草既是虫又是草,因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真菌类的植物,寄生在一种昆虫上而得名的。这种虫是鳞翅目蝙蝠蛾科中一种叫“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而这种真菌,则和青霉菌类似,同属于真菌的子囊菌纲。
当这种菌类的子囊孢子成熟散落后,遇到栖息在土中的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就会钻到虫的体内,萌发为菌丝体,吸收虫体的养分。
从冬天到夏天,幼虫内部全被菌丝吃光,只剩幼虫的皮,里面包裹着密密实实并充满养料的菌丝体,也就是“菌核”。到了夏天,菌核还从幼虫头顶长出“草”,就是“菌座”。它露于土外,细长如棒,中间肥、两头尖,表面还有些小球体,里面全是孢子。
由此可知,冬虫夏草可以说是“在冬天吃了虫,到夏天来结果”的一种菌类。
灵芝真的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吗?
我们常在神话传说里,看到有人用千年灵芝来治百病,灵芝甚至还可以达到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神奇效果。究竟灵芝是什么东西?它的功效真的有这么强吗?
据古书记载,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灵芝。直到现在,经科学研究才知道,其实当初所发现的各种灵芝,都属于真菌的多孔菌科灵芝属植物,分类学上就叫“灵芝”。它们跟蘑菇一样,本体是菌丝,繁殖就用孢子,但因为没有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养分,所以只好寄生在腐朽的有机物体上,靠吸取现成的营养度日。
灵芝含有一些营养物质,也有一些药用成分,通常可用来缓解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症状。
灵芝的形状很特别,在特殊环境下,有些灵芝还会分支,并具有美丽色彩。它含有大量的角质,质地坚硬,久放不坏,所以常被人们拿来作观赏用。不过,它可绝不是什么神奇的灵丹妙药,而且吃了也不会使人长生不老。
人参为什么被当做补品用?
大家都知道人参是种名贵的药材,也是滋补养生的好东西,但是要再往深了说,恐怕就所知不多了吧。
中国人用人参来治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因为人参确实有“补益强壮”的作用,而人参采控又非常困难,所以它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近百年来,科学家从各个方面对人参进行研究,发现适当剂量的人参可以加强人体高级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并能增强心脏的舒缩作用;刺激造血器官,增加红细胞,增强白细胞;还能增进食欲、促进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可以说,人参的功效是非常全面的。
人参的成分非常复杂,它含有多种“配糖体”,多数人认为,这些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另外,人参还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他还有脂肪、挥发油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因此。古人把人参当做珍宝,是十分有道理的。
为什么会“藕断丝连”?
有个成语叫“藕断丝连”,姑且不论它所代表的含义,单从字面上来看,就知道折断的莲藕,一定会在断面间,出现许多相连的细丝。
事实上,不光是莲藕,就连荷梗里面,也有很多细丝。究竟这些丝是怎么产生的呢?又为何会连在一起?
植物都会有运养料的组织,这些组织是由许多空心的细管组成的,不过,每种植物的组成、组合方式并不一样。构成这些细管的细胞,有的是平面垂直排列,有的是一圈圈环绕围着,而莲藕却是呈螺旋状排列,称为“环状管壁”。如果我们把它放大,那么结构的形状就和拉力器的弹簧一样。
莲藕折断时,它那许多呈螺旋状的细管并没有断,只是像弹簧那样被拉长了,而成为许多丝状物质。不过,要拉断这些丝,可要费不少力气呢。
如果用刀切断莲藕或荷梗。我们就能在切口上看到这种细丝,因细胞间的连锁被破坏了,就跟弹簧被绞断一样。
香蕉有没有种子?
我们都吃过香蕉,香甜滑润的口感,真是好吃极了。不过,有谁看见过香蕉的种子呢?
香蕉不像苹果、西瓜、橘子等水果,果实里面有明显一粒粒的种子。在我们的印象中,香蕉好像生来就没有种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所有的有花植物,会开花然后结子,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而香蕉是有花植物的一种,所以它当然也会按规律来,开完花后就结子。不过,因为我们所吃的香蕉,都是经过人工长期培育、改良后的品种。这些香蕉在人工的栽培下,从原本野生的香蕉,逐渐朝向人们所希望的发展。就这样,时间一久,它们也改变了原先结下硬种子的习性,变成今天我们所吃的香蕉。
其实,平常我们吃香蕉时,会看到果肉里有一排褐色的小点,这些就是香蕉的种子,只是后来它们没有充分发育,最后就退化成这个样子。
为什么很多植物的根部都长满了“瘤子”?
很多植物的根部都长满了奇形怪状的“瘤子”,有人会担心植物是不是生病了。其实,这是因为一种细菌的侵入,不用担心,因为这些细菌不但不会损害植物,还会大大有益于植物生长和发育。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种叫做“氮”的元素。若是缺少了这种元素,植物就不可能健康生长。虽然大气中氮气的含量很多,但是植物却不能直接应用。而这些叫“根瘤菌”的细菌能帮助植物解决这个问题,它们可以把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住,供植物生长发育需要。不过根瘤菌也不是义务劳动者,它们依靠豆科植物提供水分和养料而存活,所以,这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在生物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共生”。由于有着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豆科植物里氮元素含量很高,所以很多豆科植物可以作为绿肥使用。如苜蓿、紫云英等。
为什么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蔬菜和水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经常食用对身体很有好处。但是一般情况下,水果的口感要比蔬菜好些,而且吃起来也更方便,所以许多人选择了水果而放弃了蔬菜。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水果的营养不如蔬菜。因为水果里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一般都比蔬菜少,而绿叶蔬菜中维生素和铁的含量很高,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蔬菜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清洁肠道。
水果所含的主要是果胶——可溶性纤维,它不容易被吸收。另外,水果的糖分多是单糖和双糖,可以很快地融于血液,引起血糖浓度的快速增高,不利于健康;而蔬菜多是淀粉类多糖,需要人体的分解,才能慢慢吸收,不会引起人体血糖的大幅波动。不过水果的功用也很重要,多数水果中含有各种有机酸,能刺激消化液分泌;许多水果还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所以,多吃水果、蔬菜对身体都是很有好处的。
水里的植物是怎样生活的?
生活在水里的植物,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悬浮在水中,有的用根或假根固定于水下某处,而身体则完全或者不完全地浸在水里,但是它们都是利用光合作用来为自己提供养料而生存的。
许多水生植物常年生活在水里,它们的叶子变成丝状,这样不仅增大了光照的面积,还可以让溶在水里的二氧化碳能更好地进入到叶片中去,同时还能减少水对叶片的压力。
水里的氧含量不足空气的1/20,为了得到更多的氧气,水生植物还有一个特性就是通气道特别多。例如莲,它的变态茎——藕中充满了气孔,而且荷叶的叶柄也是布满了通气道,而气孔和通气道是相通的,这样叶柄就可以把空气通过气孔传到莲藕上了。白睡莲是沉水植物的一种,它的习性很奇怪,一般喜欢生活在污浊的水里,因为它能溶解水中的有毒物质,吸收铅、汞等重金属,是一种很理想的水质改善植物。
冬天,植物的叶子都掉光了,我们呼吸的氧气从何而来?
事实上,落叶树木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比较有限,即使是在冬季,树叶全部落光了,也不会引起全球氧气供应的失衡。
因为全球的主要光合作用发生在大面积的热带雨林。那里四季温暖多雨,叶子一年到头都是绿色的,可以常年不间断地进行光合作用,为动物们提供足够的氧气。
除此之外,氧气还有一个重要的来源,那就是海洋。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积的3/4,在那里生活着大量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藻类释放出来的氧气,从海水渗入空气中,它们提供了全球1/2的氧气,所以,在光秃秃的冬天,我们也会有足够的氧气。
太阳光可以传播到海洋表面180米以下,这叫做透光层,这里生活着数量庞大的海洋植物,为我们提供充足的氧气。在180米以下没有阳光,也就没有植物。因为失去阳光,植物是不能生存的。
植物为什么会落叶?
当秋天来临的时候,很多树的叶子就会纷纷告别树梢,飘然而下。这是为什么呢?
植物的叶并不能永存树梢,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在一定的生活期终结时,叶就会枯死脱落。树木的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当寒冷或干旱季节到来时,全树的叶子同时枯死脱落,仅存秃枝,如悬铃木、桃、柳、水杉等;另一种是在春夏季,新叶发出后,老叶才逐渐枯落,如松、茶、广玉兰、黄杨等,这些树落叶不是集中在一个时期,就全树看,终年常绿,因而称为常绿树。
植物的落叶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叶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细胞积累大量的代谢产物,特别是一些矿物质的积累,引起叶细胞功能的衰退,渐渐衰老,终至死亡。外因是由于寒冷、水分供应不足等不良环境造成叶的枯落。
树木落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树木对低温、干旱等不良气候条件的一种适应性。秋天落叶后,树木便进入冬眠,使自己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
为什么落叶多发生在秋天呢?
仔细观察一下最为常见的行道树法国梧桐,你会发现,深秋时节。大多数的梧桐叶已落尽,而靠近路灯的树上,却总还有一些绿叶在寒风中艰难地挺立着。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影响植物落叶的条件是光而不是温度。实验证明,增加光照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和脱落,而且用红光照射效果特别明显;反过来,缩短光照时间则可以加速落叶。夏季一过,秋天来临,日照逐渐变短,是它在提醒植株——冬天来了。
经过艰苦的努力,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能控制叶子脱落的化学物质,它就是脱落酸。它的名字清楚地表明了它的作用。脱落酸能明显地促进落叶,这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棉花的机械化收割中,碎叶片和苞片掺进棉花后严重影响了棉花的质量,因此在收割以前,人们先用脱落酸进行喷洒,让叶片和苞片完全脱落,保证了棉花的质量。还有一些激素的作用却相反,赤霉素和细胞分裂则能延缓叶片的衰老和脱落。
植物为什么会“出汗”?
在潮湿、炎热的清晨,常常见到许多植物叶片的尖端或边缘,垂挂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如果说它是露水,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它是从植物叶片中分泌出的“汗水”,植物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吐水。
植物为什么要吐水呢?原来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现象。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总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到了夜晚,温度降低,湿度很大,叶片上的气孔又大都关闭,水分自然蒸腾不出去。而土壤水分充足,根部还在不停吸水,植物的“肚子”被水撑得吃不消了,就会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吐掉。植物吐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把体内过多的矿物质一起排泄出来。
那么,植物吐出的水珠与露水有什么区别呢?露水总盖满整张叶片表面,水滴很小;而吐出的水通常是大滴液珠,位置一般在叶尖和叶缘,只要两者一比较,就会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