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内贤外王,深谙用人之道(3)
精于用人之道的李嘉诚深知,不仅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胆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业发展的同一阶段注重发挥人才特长,恰当、合理运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团”里既有朝气蓬勃、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又有一批老谋深算的“客卿”。香港商界盛传李嘉诚左右手与“客卿”并重,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精明过人、集律师与会计师于一身的李业广和叱咤股坛的杜辉廉,后者为李嘉诚在股票发行、二级市场上的收购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1987年香港股灾之前,为李嘉诚的集团成功集资100亿港元。
在总结用人心得时,李嘉诚曾形象地说:“大部分的人都会有部分长处、部分短处,就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又像一部机器,假如主要机件需要用500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500匹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发挥一部分作用。”
李嘉诚这一番话极为透彻地点出了用人之道的关键所在。
博采天下之所长,为己所用
“决定大事的时候,我就算百分之一百清楚,我也一样召集一些人,汇合各人的资讯一齐研究。因为始终应该集思广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这样,当我得到他们的意见后,看错的机会就微乎其微。这样,当各人意见都差不多的时候,那就绝少有出错的机会了。”
李嘉诚有别于一般中国商人,他既胜在经营,也胜在管理。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确有他的独到之处。在用人上,李嘉诚的核心理念是“长江不择细流”,“有容乃大”。李嘉诚的用人哲学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具体体现在他的用人实践中。概括起来,他采用了三个结合,即“新老结合”、“中西结合”、“内外结合”。
在长江实业管理层的后起之秀中,最引人注目的算霍建宁。传媒称他是一个“浑身充满赚钱细胞的人”,长江实业全系的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债券兑换等,都是由霍建宁策划或参与抉择。霍建宁的年收入在1000万港元以上,而人们的评价是霍氏的点子“物有所值”。
李嘉诚广纳贤才是为了集思广益,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他说:“决定大事的时候,我就算百分之一百清楚,我也一样召集一些人,汇合各人的资讯一齐研究。因为始终应该集思广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这样,当我得到他们的意见后,看错的机会就微乎其微。这样,当各人意见都差不多的时候,那就绝少有出错的机会了。”
正如大海是汇集了所有的河川才成就了自己的伟大一样,想要成就大事,获得成功,就一定要能够虚心听取采纳别人的意见,融会众人的才智。李嘉诚为人虚心坦诚,不但善用身边的人,而且极会利用“外脑”的智慧。
李嘉诚曾郑重地对记者说:“你们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我有今天的成就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我身边有300员虎将,其中100人是外国人,200人是年富力强的中国香港人。”300员虎将,除李嘉诚的左膀右臂外,便是总部与分公司的负责人以及在长江系挂职或未挂职的“客卿”。“客卿”之中,就数大牌律师李业广与当红经纪杜辉廉两人的影响最大。
《明报》记者在一次采访中问李嘉诚:“您的智囊人物究竟有多少?”李嘉诚回答说:“有好多吧!凡是跟我合作过,打过交道的人,都是智囊,数都数不清。比如你们集团的广告公司就是。”这位记者大为惊奇,不知李嘉诚的话从何而来。
原来,当初李嘉诚在发售新界的高级别墅群时,曾委托《明报》旗下的广告公司做代理商。这家广告公司便派人去别墅现场察看。广告公司的人见到这些高级别墅已全部落成,确实十分漂亮,颇具欧洲的典雅风格,又不失中式的豪华。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四周的道路还没修好,而且恰好这天下大雨,道路泥泞不堪,影响通行。
李嘉诚这些日子很忙,自己根本也没去看过,知道已建成了就打算立刻发售。广告商到现场查看过之后,便向李嘉诚提议:能不能稍迟些日子,等路修好,装修好几幢示范单位之后再正式出售?这样不但售得快,售价也可标高。“对对对!”李嘉诚忙不迭地答道,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你们比我更聪明,我入行这么多年,本该想到这一点,结果还是忽略了。多谢你们的提醒,我们就照你们说的办。”
李嘉诚马上按照广告商的建议去办,效果果然不错。
后来在修建大坑九华花园时,李嘉诚接受了这一经验教训,在发售前就修好路,还在四周种植下了美丽的花木,楼卖得更是出奇地好。
广采博纳,融会众人的智慧,便是李嘉诚超人智慧之源泉。
即使是超人和天才,终究也是人,也有力所不及和大意疏忽的时候。李嘉诚以稳健著称,其超人之处在于他能够集思广益,力求圆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那些善于集众人之智慧于一身的人,更易于成就大事。一个人的强大不仅在于提升自身智慧,凝聚众人智慧更重要。我们要以海的心胸来容纳他人的智慧,抱着一颗坦诚谦虚之心,善纳忠言,广采博纳,虚心求教,终会成为真正的浩瀚大海。
“黄金”用人之道
“最重要的是了解你下属的希望是什么?第一,除了生活,他们一定要前途好;第二,除了前途好之外,到将来他们年纪大的时候,有什么保障,等等,很多方面都要顾及到的。”
回顾几十年来的经历,可以看到,李嘉诚以真诚善待下属,令下属对他也是忠心耿耿。因此,在他的身边永远是人才济济,新人辈出。例如,一直追随李嘉诚长达30年的盛颂声,直到1985年因为举家移民加拿大才离开长江实业,而身为集团公司副董事总经理的元老重臣周千和,至今仍追随在李嘉诚身边,继续为他出谋划策共守江山。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无疑是李嘉诚“信诺第一、真诚至上”的处世哲学及用人之道在起作用。
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对于一般百姓,你只剥削,而没有给予利益;只想百姓效忠你,而你从不关怀他们;只强迫大家为你做事,你不曾为百姓做实事,这样治理国家,结果只有一个可能,就是灭亡。”
从古代哲学思想中吸取精华,处处为他人的利益着想的李嘉诚,就是以这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统领他庞大的李氏企业。
当人们问起李嘉诚“统率群雄,最重要是哪一点”的时候,李嘉诚不假思索地说:“最重要的是了解你下属的希望是什么?第一,除了生活,他们一定要前途好;第二,除了前途好之外,到将来他们年纪大的时候,有什么保障,等等,很多方面都要顾及到的。”
李嘉诚感叹地说:“这方面我很幸运,每家公司都有些高层职员很忠诚地为公司服务,我自己也经常去想想他们所处的环境并不断进行改善,所以,我的机构内,行政人员的流失率很低,可以说,微不足道。这样一来,公司内一切事情,我虽然一直在百忙之中,但都可以很从容地应付得来,也很少因为公司上的事情而失眠。”
当然,用人以真诚待之,这是指用人的态度。而中西合璧的管理制度,这是指李嘉诚用人的方法。
李嘉诚谋事决策的成功,得益于多位顶尖智囊、高参、谋士的长期忠贞不渝地合作。杜辉廉是一位精通证券业务的专家,被业界称为“李嘉诚的股票经纪”,倍受李嘉诚青睐和赏识。李嘉诚多次请其出任董事均被谢绝,他是李嘉诚众多“客卿”中惟一不支干薪的人。但杜辉廉决不因为未支干薪而拒绝参与长江实业系股权结构、股市集资、股票投资的决策。我们无法知道杜辉廉这样做是怎样想的,但我们起码可以从这样的现象中,能够感觉到李嘉诚人格魅力在其中产生的巨大力量。为了回报杜辉廉的效力之恩,当杜辉廉与梁伯韬合伙创办百富勤融资公司时,李嘉诚发动连同自己在内的18路商界巨头参股,为其助威。在百富集团成为商界小巨人后,李嘉诚等又主动摊薄所持的股份,好让杜梁二人的持股量达到绝对的“安全”线。李嘉诚的投桃报李,知恩图报,善结人缘,更使得杜辉廉极力回报李嘉诚,甘愿为李嘉诚服务,心悦诚服地充当李嘉诚的“客卿”和“幕僚”。杜辉廉身兼两家上市公司主席的情况下,仍忠诚不渝地充当李嘉诚的股市高参。
李嘉诚认为,企业家用人,首先要有“海纳百川”的容才之量。“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企业家要有广阔的胸怀。企业家有容纳人才的心胸,才能吸引人才,任用人才,否则,人才就会离他而去。古言说得好,此处不容人,自有容人处。企业家应善于任用各方面的“能人”,不能搞“武大郎开店”。企业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手下的人才超过自己的越多,越说明你会培养人、使用人,越能够吸引人才;有众多人才凝聚在你身边,你的事业才会不断发展,成就才会不断扩大。
李嘉诚说:“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旷达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细流,又怎能成为长江?只有具有这样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美国《财富》杂志评论说:“李嘉诚极为重视与借助专业经理人才帮助他完成宏图大业。”
颇有战略眼光的李嘉诚,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敏锐感觉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互利性,他说:“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者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在进取方面是不够的。”
于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李嘉诚开始注意回避东方的家族化的企业管理,并在当时就开始大胆起用洋人。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江工业的规模更为庞大,厂房除了北角及柴湾,另外又在新界的元朗建有分厂,厂房的总面积有30万平方尺,员工人数发展到2000人。
李嘉诚聘请美国人Erwin Leissner任总经理,之后,又聘请美国人Panl Lyons为副总经理。这二人是掌握最现代塑胶生产技术的专家。长江实业公司董事局副主席麦理思是个英国人,更是一名优秀的经济管理专家,长江实业与香港本地洋行和境外财团打交道,多由麦理思出面。李嘉诚入主和黄洋行后,提升英国人李察信为行政总裁。李察信离职后,李嘉诚又聘用了另一位英国人马世民任董事行政总裁。在和黄、港灯两大老牌英资集团的旗下,李嘉诚留任的各分公司的董事长、行政总裁多达数十人。李嘉诚说:“我并没有想过用雇佣外国人来表现华人的经济实力和华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只是想,集团的利益和工作确确实实需要他们。”
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亡,这是企业的生存法则。人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提升自身的智慧,还在于凝练他人的智慧为我所用。善集众人之智慧于一身者,方能成大事、做巨人。
李嘉诚在商界以坦诚和守信著称。李嘉诚说:“以诚待人是我生活上坚守不移的原则。”正是李嘉诚那广为传颂的诚信美德,使得众多出类拔萃之才纷纷因他而来、由他而聚,心悦诚服地为李家商业王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不仅如此,李嘉诚在逐步实现企业管理国际化的同时,也不放弃对西方科学管理知识的吸纳,即使再忙他都会经常走出香港,到欧美各国巡回考察,从而既从理论上又从实践上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只有争取了解对方,争得同步,才有超越对方的可能,这就像军事家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建“感情银行”,留人先留心
李嘉诚说:“只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李嘉诚深谙用人之道,他宁亏自己,也不亏大家,使企业富有凝聚力。长江实业有起有落,但不管怎样,公司却很少有跳槽者,这不能不说是李嘉诚用人的成功。
跟随李嘉诚创业的“老臣子”盛颂声在1980年谈到长江实业成功的原因时说:“这主要是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同仁上下齐心的苦干。”“李先生每天总是8点多钟到办公室,过了下班时间仍在做事,公司同仁也都如此,这就使长江实业成为一家最有冲劲的公司。”“李嘉诚先生做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错过人,没有做过错误的决定。”“长江实业盈利近10亿港元。这么大的生意,公司的工作人员总数不足两百。”“事业有成之后,李嘉诚又尽量宽厚待人,使和他合作过的个人或集团,全赚得盘满钵满。这便奠定了长江实业今后做更大发展的基础。”
李嘉诚事业上的“信”与他对人的“诚”是分不开的,而诚信相合,即为“义”。这一点,他属下的员工感触颇深。
在李嘉诚的公司里,曾经有一个工作了10多年的中级会计,因为患了青光眼,而没有办法继续工作,此时公司规定限度的医疗费用都已用完了,人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李嘉诚知道后,说了两句话,“第一,我再支持你去看病;第二,不知道你太太的工作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的话,可以来这里工作,我可以担保她一份稳定的工作。你太太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你就不用担心收入和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