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经营哲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坚持:成功的原因是永不放弃 没有放弃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的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

——马云获“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发表感言

马云经营案例

先贤孟子告诫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说明一个人若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定要承受几番磨难。马云则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的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说明即便你承受了磨难,却不能坚持到底的话,一样会倒在黎明之前。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稍微有点“野心”的人都纷纷加入了创业者的大军之中,然而真正能够取得成功的又有多少呢?对于那些失败的创业者,创意或项目不够完善是一种理由,资金链断裂、投资跟不上也是一种理由,甚至竞争者太多都是一种理由。可这些艰难马云同样都经历过,为什么他就能够成功呢?无他,唯坚持耳!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看到阿里巴巴的成功,而这正是马云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步一步地走过了“今天”“明天”的残酷,才度过了漫长的黑暗,沐浴到了“后天”的阳光之中。坚持,是马云一往无前的法宝,是他始终怀揣的利器,我们且不说阿里巴巴从无到有的辉煌,单从他最早的创业经历中便可窥得一二。

马云在担任大学老师的时候,工作能力就非常出色,1995年的时候,马云还被评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如果继续留在教育岗位上,马云说不定能在教育领域取得一番成就,而且大学教师在很多人眼里也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但就在职业的上升期,马云却提出了辞职的请求。

实际上,马云早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但因为与就职的学校订立了“五年之约”,所以一开始他并未将创业付诸行动。但当时马云也已经意识到了基于英语学习的创业会很有发展前景。

一方面,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与其他国家的外贸交流越来越多,但国内懂英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人却十分稀少。当时,很多企业家听说马云的英语才能后都找他做翻译,但需求多了,一个人毕竟忙不过来,而且他还有大学教师的本职工作。

另一方面,他发现对英语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当他在西湖边成立第一个英语角之后,慕名前来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对英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因此,1994年马云就与朋友一起注册了杭州第一家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这一年,马云刚好三十岁,步入而立之年,也是他初次尝试创业,因此,翻译社取名“海博”,为英文“hope”一词的谐音,借以希望翻译社的业务能够蒸蒸日上,也希望能够给自己的人生注入新希望。翻译社一成立,马云就满怀激情地投入了进去。几乎每天他都会尽可能地参加各种活动,希望为翻译社接到更多的业务。但事与愿违,刚刚成立的海博翻译社由于没有资历和名气,生意很是冷清。所以,成立公司之后,马云能赚到的钱反而比之前少了。第一个月的时候,房租的费用为2000多元,但翻译社的收入仅为700元,这巨大的落差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创业的出师不利也影响了其他成员的情绪,他们纷纷劝说马云放弃翻译社,安心任教。但从小就不服输的马云并不想轻易放弃。

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就开辟新的收入来源,为了维持翻译社的运营,马云扛起了麻袋开始往返于义乌与杭州之间,做一些鲜花与礼品的小买卖,除此之外,他还卖过药品与医疗器材,总之,只要能够将翻译社维持下去,马云尝试了各种可能性。然而,随着卖礼品所得的收入越来越多,共同成立翻译社的同事仿佛发现了新的商机,于是开始游说马云关掉翻译社,专攻礼品市场。马云毅然拒绝了这个提议,因为他志不在此,所以无论前路多么艰辛,都要坚定地走下去,他坚信,熬过这片黑暗,光明必定会到来。

1995年,经过痛苦挣扎的海博翻译社情况转好,而与此同时马云也希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创业,于是向学校提出了辞职申请。对此举动,马云自己是这样解释的:“我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很想到实践中去辨明是非真假,所以我打算花10年工夫创办一家公司,再回到学校教书,把全面的东西再传授给我的学生们。”

由于翻译社已经进入正轨开始盈利,于是辞职之后马云就把翻译社的业务交给了其他成员,转而投身到新的创业项目中。直到今天,海博翻译社不仅依旧存在,而且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机构。对于自己的创业“处女秀”,马云在多年之后轻描淡写道:“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

马云的经营哲学

备受追捧的苹果“教父”乔布斯一手创办了如今称霸电子市场的苹果电脑,却在公司取得优异成绩之际被炒了鱿鱼,所幸他并未就此沉沦,而是坚持做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最终凭借新事业又“杀”回了苹果,继续了自己的传奇。

这,不也正是“永不放弃”所产生的力量吗?

在言必谈“互联网创业”的当下,许多年轻人都把马云当成了人生导师,研究他的创业之路以期复制他的成功。其实,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但你只需学到马云“永不放弃”的精神、坚持到底的信念,那么成功就在美好的“后天”等着你。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机会,年轻人要善于把握机会

我和金庸探讨过,我说你书里都是年纪越大武功越好,这是违背规律的。你要相信年轻人,你才会说未来是美好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机会,年轻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年轻人不要老抱怨社会,而应该想着怎么反省自己,找到创业机会;年轻人不要老想着改变世界,而应该从改变自己做起。未来的商机青睐更懂得分享、透明、担当等价值的人。

——2014年马云在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上的演讲

马云经营案例

马云和他带领的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都源于他在创业之初把握住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互联网。1995年,马云31岁,那时他所创办的海博翻译社刚刚步入正轨,他所在的城市杭州计划修建抵达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因为投资方中包括美国的一个投资机构,而该机构没有履行投资承诺,官方需要找一个英语水平比较高的人去与投资方协商,他们找到了马云,因为马云的英语沟通能力很强。

马云接受了官方聘用来到美国,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个投资机构当初根本不是出于投资的目的,而是想以投资为幌子从中非法牟利。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马云替他们保守秘密,合伙欺诈,并以经济利益来诱惑他。马云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后,被关了起来。为了逃脱,他假意投靠该机构,以外出工作为由才得以自救。

此次美国之行本可以到此收场,用他自己的话说:“简直就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我到了美国被黑社会追杀,我的箱子现在还在‘好莱坞’呢。”但已经到达机场的马云不甘心就这样回去,虽然那时候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出一趟国也不是说走就走那样简单,他记得自己的同事跟他说起过他的家人在美国这边经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他觉得这是个不应该错过的学习机会,又从机场折了回去。也正是这个临时起意的决定,开启了他后来的互联网创业道路。

为马云开启互联网大门的公司是坐落于美国西雅图的VBN公司,他敏锐意识到互联网能为人们带来便利,而国内的互联网领域尚未进行开发,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从美国回来之后,马云找来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朋友一起商讨关于互联网的问题,那个时候国内了解互联网的人并不是很多,杭州也还不能拨号上网,所以当他提出想要自己创办一家互联网公司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事实上,那个时候他自己对互联网的了解也十分有限。但是当他聘用一个专业人士为他的翻译社做了一个网页后,在短短的三个小时之内就有四个人通过邮件联系他们,这让他相信,互联网行业一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商机。

当时马云的想法是建立一个网站,用来发布中国各个企业的相关信息。不过当时他的这一构想并没有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但他还是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为了创办互联网公司,他与妻子跑了多个地方去借钱,并终于在1995年5月建成了国内第一家商业网站。

无疑,马云站在了国内互联网领域发展的前沿,因为那时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尚处于发展的探索期:1994年,“网络预言家”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出版;同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1995年4月12日,杨致远创办的雅虎于美国上市;而马云在认识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之后便迅速行动,最终铸造了今天的辉煌。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马云赶上了好时代,正好在互联网崛起的时候他在创业,所以他遇到了好机会。这个观点有两个明显的错误:

第一,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需要你主动去寻找、去发现的,如果当初马云没有从美国机场折回去,而是等着VBN公司的人来找他合作,怎么还会有后来的一系列发展?创业者不仅需要思考,还要有眼力,假如你能够发现某个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而且你比很多人都提前发现了这一点,那么,就算你当前没有多大的优势,你创业成功的机会仍然很大,因为你走在了时代前沿,抢得了先机,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

第二,正如马云所说,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机会,而当下就是年轻人发展的好时机,一大批90后创业者的成功,说明这个时代并不缺少机会,就看你怎么去把握。

马云的经营哲学

马云说:“走到今天,是时代给我机会,是社会、国家给我机会,也是朋友和同事给我机会。”他之所以这样说,正是因为马云自己牢牢把握住了机会!毕竟,在时代变革面前,机会永远是均等的。

如今,我国已进入传统经营模式的大变革时期,“互联网+”模式正在渗透各个领域,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农业……当人们都投身于“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你是否能够发掘别人忽视的领域呢?

如今的互联网依然以迅猛姿态向前发展,并逐渐蔓延到各个行业,有专业人士预测,2015到2018年,互联网会颠覆现存的一切商业逻辑,这意味着传统企业需要从头开始,一大批不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企业都将被淘汰出局,而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接替他们的位置了呢?

坚持做自己热爱、相信的事

坚持做自己。坚持做自己热爱、相信的事。看起来很难,其实做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看起来很容易。

——马云在来往“扎推”上的感悟与分享

马云经营案例

我们从众所周知的“奶酪故事”开始说起,星巴克的老板舒尔茨在英国出差时,看到伦敦最为繁华的地方有人在卖最便宜的奶酪,他好奇地问店主如何支付寸土寸金的房租,店主告诉他说,这街上几乎所有的豪华店铺都是他们家的,购买这些地产的资金都是来源于他家世代所卖的奶酪,而他之所以还在卖奶酪是因为他喜欢。

爱因斯坦接受访问的时候,曾被问过“你的成功是否是因为你的天赋”,他是这样回答的:“有天赋的人很多,而成功与否关键看你对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与勤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热爱并相信着的事情,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这件事情坚持下去,这其中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理由。有的是因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自己的坚持显得孤独而可笑;有的是因为自己热爱的事情无法创造出更多的物质价值,即便坚持也不会有所收益……

对此,马云的态度很明确,他认为人一定要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青年人创业大会”上,马云说过这样一番话:

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理想。1995年,我偶然有一次机会到了美国,然后我看见了、发现了互联网。发现互联网以后,我不是一个技术人才,我对技术几乎是不懂,到目前为止,我对电脑的认识还是部分停留在收发邮件和浏览页面上,我今天早上还在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搞不清楚该怎么样在电脑上用U盘。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想干什么。

1995年,互联网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当时的杭州甚至还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因此,当马云提出互联网创业的想法时,朋友们并不支持。但怀抱理想的马云利用自己的积蓄和四处借来的钱创办了中国黄页。

中国黄页上线以后,马云就成了“推销员”,希望别人能够认识到互联网的价值,花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中国黄页网站上。当然,在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互联网的情况下,中国黄页的前期推广可谓四处碰壁,马云本人也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认为他是一个“骗子”、“疯子”。

可以想见,当年满怀理想的马云其实是不无失意的,曾有人形容马云当时的样子:坐在露天大排档里,喝得醉醺醺的,对着一帮人侃侃而谈,并不像一个老板。

对于这段悲惨的境遇,如今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马云依然十分感慨:“那时候真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啊,就跟骗子似的。我们当时跟所有人都说,有这么一个东西,然后如何如何做。我后来觉得‘兔子先吃窝边草’,最初是给朋友做,他们知道我这么多年的信用还是不错的,然后就同意做了,最初做的是望湖宾馆,杭州的一个四星级宾馆,然后是钱江律师事务所,最后是杭州第二电机厂。”

在做望湖宾馆的业务时,马云需要首先将宾馆的资料用快件的形式寄到美国;美国那边的合作伙伴收到资料之后,再安排技术人员将其做成网页;最后,美国那边将网页的实际图片打印出来寄回国内。如果客户有疑问的话,可以打电话给美国公司,确定无误再进行付费。

望湖宾馆的资料刚刚放到网上,就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按照外国代表的习惯,他们想在参会之前订好宾馆,但上网查询之后,只看到了望湖宾馆的资料,于是代表们参会的时候就专门从北京飞到杭州的望湖宾馆住宿。

就这样一步一步,马云的互联网业务开始发展起来。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互联网的力量,相信中国黄页,马云在1995年7月上海开通互联网专线后,从杭州拨打长途电话到上海接通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将美国公司制作好的网页传到上海的电脑上。由于当时的网速还比较慢,所以这个如今看来非常简单的操作竟然花费了三个半小时才成功。

中国黄页在经历了最初的坎坷之后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而马云依然每天在四处奔波,跟人聊互联网,希望更多人成为自己的客户。马云说他当时认为“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所以他充满了激情和干劲。

1997年,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通过中国黄页成功发布,年底的时候,中国黄页的营业额也达到了700万元。

马云的经营哲学

当回顾马云的创业之路,我们会发现,他创办海博翻译社的初衷是为了填补市场的空白,同时解决老师们赋闲的问题,所以即便是看不到市场前景,也绝不改弦更张去专攻能即刻看到经济效益的礼品市场。因为,这是他想做并热爱着的第一份事业。

而在人们并不认识互联网的时候,如果马云对其没有足够的热爱,继续经营海博翻译社的他也许会走得更加简单而顺畅,但并不会成就一个商业帝国阿里巴巴。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当马云坚定地写下“坚持做自己热爱、相信的事”时,其实也是给自己的成功之道做了一个总结。此时,你还会因为坚持之路上的孤独而回头吗?你还会因为一时看不到经济效益而放弃吗?

95%的人已经倒下,凭什么你就是那个幸运的5%

做企业做商人很艰难,就像打仗一样,活着就是成功,从战场上回来的人就是成功的,不管他战场上怎么样。就是商人也一样,你走上这条路的时候,你应该想到,95%的人已经倒下,凭什么你就是那个幸运的5%。

——2014年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

马云经营案例

马云对于成功者有着很明确的定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成功者应当具有超越常人的坚持。

1995年4月,马云团队创建中国黄页,由此作为起步,马云和阿里巴巴终究缔造了一个电子商务王国。他们的成功显而易见,但是在成功的道路上,始终一帆风顺吗?

马云认为,创业其实算不上艰难,但是过程却很痛苦。成功者和失败者分别占5%和95%,前者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后者的失败同样如此。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在这起起伏伏中坚持下来。

当中国黄页被越来越人认可的时候,马云却看到了新的危机。因为公司在技术方面非常不成熟,难以摆脱对美国公司的依赖,而且此时的市场竞争也开始日趋激烈,所以他急需寻求出色的技术人员,获得新的出路。

不久之后,求贤若渴的马云就收到了一封简历,经过面试后马云让他尝试设计网页。一个星期后,网页设计出来了,虽然并不够美观,但马云依然很欣慰,因为与美国公司合作,每做成一个网页,需要将60%的收费交给美国公司,费用成本非常之高,而自己做网页就省去了这部分费用,意味着公司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更加独立的马云做出了离开杭州北上的决定。彼时,马云曾放出豪言:“我们打不死他们,不过他们也打不死我们。”

来到北京准备大展拳脚的马云意识到: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应该获得市场的认可,而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应该借助媒体的力量。因此,马云就与营销总监何一兵一起寻找媒体,为中国黄页在新市场的发展造势。

但20世纪90年代的媒体并不如今天这般活跃,而且对新闻的敏感度也不高。因此马云准备好的文章几乎毫无用处。万般沮丧的情况,马云的朋友介绍了一位司机给马云,说他可以帮忙发表,对此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的马云就把文章交给了这位司机,没想到很快在《中国贸易报》的头版刊登了其中一篇文章。

重新看到希望的马云带着忐忑的心情找到了《中国贸易报》的主编,与他谈论互联网。虽然这位主编并不特别了解互联网,但他依然被马云热情的演讲打动了,帮马云联系了媒体圈的朋友,召开推广活动。

但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在记者答应帮马云宣传中国黄页和互联网之后,却有文件出台禁止互联网的宣传,认为互联网不适合当前的中国国情。刚刚看到希望的马云此刻的心情已经跌落到了谷底,媒体宣传的道路似乎已经走不通了。但有记者给他支招说,如果能够让《人民日报》上线的话,事情就能有转机。

虽然听上去这是新的希望,但在当时让《人民日报》上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马云并不想就此放弃,他准备继续迎难而上。

1996年初,马云辗转得到了在《人民日报》做演讲的机会。《人民日报》的领导认为马云讲得非常好,于是上报给中央,申请让《人民日报》上线。

就这样,《人民日报》上线了,马云受到了巨大的关注,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此时前途看似已经一片光明,但正因为互联网瞬时受到热捧,众多的互联网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外企,这让马云意识到在北京发展的机会已经十分渺茫。于是,他撤回大本营杭州,思考新的发展计划。

其实,纵观马云的创业经历,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坦途还是坎坷,马云从来不会轻易放弃,他深知实现理想并不容易,成为“幸运的5%”更需要坚持。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有了一个理想之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承诺自己要把这件事情做出来。很多创业者都想想这个条件不够,那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具备。该怎么办?我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去创造条件,如果机会都成熟的话,一定轮不到我们。所以呢,一般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一般大家都觉得机会成熟的时候,我认为往往不是你的机会,你坚信事情能够起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承诺说,我准备干五年,我准备干十年,干二十年,把它干出来,我相信你就会走得很久。

马云的经营哲学

马云强调理想,也强调坚持。他曾笑言,他并不是最聪明的一个,也不是最努力的一个,但是最终他和他团队却成功了,而别人却没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了。很多人都在谈论未来,谈论理想,但是没有坚持的理想注定只是一种空谈,甚至是一种痛苦。毕竟在谈论理想的这一群人中,只有坚持下来的5%是成功者,剩下的95%都是失败者。

在坚持的过程中马云也始终保持理性。阿里巴巴的创业过程是在遇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度过的,能够面对问题不慌张,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马云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别人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人们一定要犯的。”马云曾这样坦言。创业的过程是不容易的,创业的道路上你会看到不断有人倒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去看看他们为什么倒下,然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一句话,总结95%失败者的教训,成为5%的成功者。

马云始终认为最初的自己和团队并不比其他人优秀,而他们能够走向成功,原因就在于坚持。他不止一次地指出,抱怨的人永远没有机会,很多人都在创业的道路上倒下,但是只要坚持,就总能找到走出来的机会。马云的坚持,让他踏过95%失败的人,站上了5%成功者的巅峰。

十年后的你,源于今天的思考和坚持

我相信一点,只有思考未来,只有关注年轻人,只有清楚世界,你才能把握未来。阿里巴巴不是这两年做成的,是十五年以前我们的思考,坚持了十五年,才走到了今天。你十年前的思考和十年的行动,铸就了今天的你。同样,十年以后的你,也是你今天的思考和今天的行动铸就的。企业如人,一个人的成长和一个企业的成长其实是相像的,大家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就是今天你想什么,今天你坚持什么,今天你放弃什么,将会铸造十年以后的你和你的企业。

——2015中国绿公司年会之马云演讲

马云经营案例

阿里巴巴自1999年诞生以来,马云及其团队始终坚持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道路上。

随着阿里的日渐壮大,关于马云及其团队后续发展方向的猜测也众说纷纭,有分析者指出,电子商务很可能只是马云的战场之一,等到他从中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就可能抽身而出,选择新的发展道路。

但事实上,马云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坚持着,不仅如此,他还立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角度,对阿里巴巴的未来走势有着确切的思考与规划。他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电子商务。“我觉得现在放弃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话,那是对很多人不负责任,也是有罪的。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人才和经验,不对中国中小企业做出贡献,那是负罪。”

马云一直在思考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之路,根据阿里巴巴的发展经验,结合社会总体发展趋势,他总结出阿里未来发展的重点,也对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给出了科学的预测及评估。

阿里的发展,历经了最初的B2B模式,到后来采用C2C模式的淘宝,再到如今已普遍应用的支付宝,再加上阿里涉足的金融业务、物流领域以及软件开发等都加入电子商务的大军。

在马云看来,正是由于网商的不断发展及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完善造就了阿里今日的成绩。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确实能够在短期内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当整个产业链发展到成熟阶段,电子商务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阿里巴巴在后续发展中会将产业链的建设作为重点,而马云计划拿出100亿用于商务产业链的改革与建设。

虽然电子商务在日本与美国的发展热度渐趋冷却,但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在高速上升时期,马云坚信电子商务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他在刚刚开始创业时就坚信电子商务最终能够成为一匹脱颖而出的黑马,虽然那个时候他也无法预料十多年后电子商务能够发挥出如此巨大的能量,但他始终相信这个行业能够不断进步,这也是他能够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

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并不是唯一一个抢得先机的人,正如马云自己所说,比他聪明的人大有人在,当然也有其他人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但是最终阿里巴巴在激烈的淘汰赛中将其他竞争者远远甩在身后,成为最大的赢家,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和世界第二大网络公司,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一路坚持着走到了今天。

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一亿元打造了个人网上贸易市场平台——淘宝网。据统计结果显示,六年后,淘宝网的交易而已经占到我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的80%,可见其发展态势的迅猛。而据阿里巴巴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双十一”,全天的交易规模冲破了900亿元大关。如此辉煌的业绩,着实令人羡慕,但事实上,淘宝的建立也并非一帆风顺,如果不是马云及其团队的坚持,根本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淘宝的建立时期正值非典疫情肆虐全国,运营团队刚刚组建两周的时间,在阿里工作的一个出差人员从广州返回后,就被怀疑携带病毒而实施隔离。阿里的员工也因此受到影响,职员们都纷纷回家。

为了不使阿里的运营就此中断,企业的技术部门采取了及时的应对措施,组建了网上互通工程,这样即使员工不能正常到公司上班,也可以在家里的电脑前进行操作。据说当时员工的家人听到电话铃声响后接起来都是“你好,阿里巴巴”。2003年5月10日,淘宝正式启动运营,但因为疫情蔓延,主创团队也无法悉数聚到一起庆功。不过,是阿里团队的努力坚持,才促成了淘宝计划的顺利实施而没有被搁置。

虽然淘宝上线后,又遭到了eBay联合知名网站的全面围剿,但他们最终都挺过来了。如今,当我们谈及网购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淘宝购物。

马云的经营哲学

同绝大多数创业者一样,马云的创业道路上也布满了坎坷,马云及其团队在北京做过项目,但项目进展并不顺利,所以马云最终做出回到杭州重新开始的决定。临走前一天晚上,团队成员相聚到一家小饭馆里,虽然不甘心,但大家都陷入了绝望,因为这已经不是马云第一次创业以惨败收场。不过最终,马云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向全世界人证明了自己,他没有在创业的这条道路上放弃。

决定创业后,十五年的付出与坚持造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也成就了今天的马云。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不可能一路平坦地走到巅峰,因此,每一个创业者都要做好准备,因为创业的战场上,不仅仅是智慧的较量,更是意志力的拼搏。

我的三个坚持:理想主义、担当精神、正能量

在变革的时代我也特别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前三十年我是坚持三样东西,我也希望大家去反思和思考这三样对你是否有用。就是三个坚持:第一永远坚持理想主义,第二要坚持担当精神,第三要坚持乐观的正能量。

——2014年马云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马云经营案例

阿里巴巴成功了,马云成功了,成功的同时马云也在把成功的经验分享给众人,三个坚持正是他希望人们能够认真反思和思考的。可以说,马云的三个坚持——理想主义、担当精神和正能量,帮助他的团队在市场激流中杀出重围,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超越。

◆坚持理想主义

对现代社会的企业而言,无论多快的发展速度都不能把理想主义抛在身后。马云就认为阿里巴巴是一家坚持理想主义的企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阿里巴巴不仅拥有年轻的团队,而且当时团队高管的60%(包括马云在内)都是教师行业出身,整个团队的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当然,阿里巴巴的理想主义更是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马云及其团队的观察可以发现,我国市场与欧美市场存在很多不同点,中小企业更加侧重的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此类思想的指引下,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企业使命的阿里巴巴诞生了。

此外,阿里巴巴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不忘记脚踏实地。马云认为,立足于本土是走向全球的基础,因此阿里巴巴以浙江为立足点,眺望全球。

对于企业来说,立足于哪里不意味着你就局限于哪里,目光所到之处皆是发展的前景。马云正是坚持了这样的理念,放眼全球,以互联网作为工具,帮助传统企业和个人利用互联网实现发展的飞跃,延长企业寿命,提高企业收益。

正是由于理想主义的支撑,阿里巴巴从不去惧怕困难。在马云眼中,困难背后都孕育着发展的机会。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一定要勇敢面对,冷静思考,相信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渡过难关。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更早之前的SARS,马云和他的团队都成功渡过难关并获得了新生。

阿里巴巴的成员以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主,年轻的成员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同时也带来与传统企业所不同的发展方式。马云希望阿里巴巴的客户以中小企业和个人为主,帮助他人实现成功。而这既是整个公司的经营理念,同时也代表了公司理想主义内涵。

◆坚持担当精神

2009年,美国当地时间3月12日上午7点30分,马云以“拥抱企业精神”为主题在美国亚洲协会(AsiaSoceity)进行了一场演讲。

在演讲中,马云着重强调了企业家的精神,他认为在危机来临之际或肆虐之后,与其等待政府的救援,不如发挥企业家的精神,承担起社会责任,进行自救和救人。这篇演讲受到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认可,美国亚洲协会的官方网站上刊登出了这样的消息:与中国电子商务巨人马云一起拥抱企业家精神。

2008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金融圈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席卷,时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的马云又一次提出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应当携手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企业家的精神和价值观,共渡难关。

在马云看来,等待政府救市是十分被动的行为,等同于放弃了一次在灾难中获得新生的机会。企业家应当学会透过金融危机来看到明天,明天的到来会很美好,同样过程也会很艰难,无论怎样,企业家都应该采取行动,如此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Google一般的企业巨头,不行动则注定淹没在经济危机中。

企业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敢于担当是其应具备的素质。除了扮演企业领导者的角色外,企业家还有承担者的角色。马云很清楚地认识到,一个遇到责任就想推却、遇到问题就想逃避的领导者必难服众。真正成功的企业领导往往敢于承担责任并有能力解决问题。如果整个管理层遇见问题一直在节节后退,最终问题的堆积会比最初更难解决。

◆坚持乐观的正能量

正能量在马云的处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还是一个社会公众人物,马云始终致力于积极倡导正能量。

马云在谈及公益时提出,公益的重点不在于资金的输出,而在于是否唤醒了人们心底的那份善良。无论社会的发展逐渐暴露出了多少问题,我们都应该相信人们的善良和爱心从未泯灭过,只不过有时可能沉睡在心底,而公益的任务就是唤醒它们。

2013年7月15日,阿里巴巴正式启动公益项目“天天正能量”,以每年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投入,用奖励的方式来挖掘、鼓励社会上有正能量的人和事。

为什么要采用奖励的方式呢?应该奖励什么样的正能量呢?阿里巴巴认为,正能量的激发需要奖励,这有利于参与者获得为善的乐趣。项目的设立旨在用正能量感动社会,引起人们对正能量的重视,唤醒这个时代看似缺失的一部分。

马云的经营哲学

在马云的带领下,阿里巴巴始终不是一家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企业,其对于信用体系构建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马云和阿里巴巴始终坚持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断挖掘社会的内在价值,力图让商业利用其优势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并不断付诸实践,真正做到服务大众,切实解决社会问题。

马云的三个坚持不仅是给从商者们的信条,也是对所有人的处世建议。在商业化节奏加快、物欲逐渐充斥的当下,很多人谈论成功,渴望成功,却没有理解到成功的真正含义,更不用说找到成功的途径。马云也说,他的这些理论在国内的很多场合讲出来根本没有几个人能听进去,但恰是如此,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才有无穷的潜力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