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经营哲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梦想: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只有被狠狠PK过,才会有出息

阿里巴巴习惯于谈论竞争,也不回避谈论竞争对手。阿里巴巴成立16年来也从来不缺竞争对手。我们不是一家被保护起来的企业,我们是在残酷市场的竞争中走过来的公司,16年来,我们学会了既保持理想主义和价值观,又顽强地生存下来,这并不容易。

——马云致股东公开信

马云经营案例

提到阿里巴巴,你会想到什么?一个市值230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一个“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创新先行者,一个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一个成就无数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的平台……毋庸置疑,无论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互联网格局中,阿里巴巴都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1999年,马云与他的创业团队筹集50万元,在杭州自己家中成立了阿里巴巴。创业之初这家公司仅有18个人,其中包括自己的妻子、当老师时的同事和学生、患难朋友。那时候,没有人知道这家公司是否会在明天倒掉——同一时期的创业者如过江之鲫,但绝大多数最终也没有逃过“昙花一现”的命运……

然而,谁也未曾料到:在短短16年间,这家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竟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商业成就,甚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商业格局的挑战者、颠覆者,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IPO首日收盘报93.89美元,创全球互联网公司融资之最。上市后的阿里总市值2314亿美元,意味着阿里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接近百度、腾讯之和,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一个商业帝国的诞生、崛起与荣耀展现在世人面前。而阿里巴巴的创业故事,也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追逐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阿里巴巴?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显然,任何一家新创企业要想在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在市场格局中奠定自己的领导者地位,靠的绝非只是运气!

事实上,回顾阿里巴巴的创业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阿里巴巴和马云而言,其风光荣耀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步步惊心的疯狂冒险、一局感性与理性的艰难博弈、一幅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灿烂篇章!简而言之可归结为八个字:梦想驱动、不惧竞争!

诚如马云所说:“阿里习惯于谈论竞争,也不回避谈论竞争对手。我们不是一家被保护起来的企业,我们是在残酷市场的竞争中走过来的公司。”2003年至2005年,淘宝与eBay之间的竞争就可以很好地佐证这一点。

2003年以前,国内的电商平台大多采用B2B、B2C模式,而在C2C市场上只有易趣网一家独大。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宣布成立,业务范围涵盖B2C与C2C两大模式,由此也必然与易趣网构成了直接竞争。

因此,淘宝网推出上线之后,就立刻遭到易趣的狙击。2003年6月,美国拍卖网站eBay以1.5亿美元全资收购易趣。eBay在当时是全球最大的线上拍卖及购物网站,而易趣则是中国C2C商务领域的佼佼者,因而此次收购也彰显出了eBay布局中国C2C市场的野心。对于尚处于孵化阶段的淘宝网,eBay全球总裁梅格·惠特曼(MegWhitman)曾不无轻蔑地说:“它最多能活18个月。”

然而,事实证明了惠特曼的轻敌以及后来导致的失败:淘宝运营六个月后,在全球电商网站中排名前100;12个月后,排名前20;2005年,淘宝在商品量、浏览量、成交额等指标上全面超越eBay,迅速占领了电商市场的半壁江山;2006年,市场份额日渐萎缩的eBay最终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作为“初生牛犊”的淘宝,究竟是如何战胜行业领先者eBay的呢?

面对强大对手的挑战和威胁,淘宝团队没有硬碰硬地正面对抗,而是采取了迂回作战的应对策略,通过清晰的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创新,打破既有的行业规则,从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在淘宝与eBay的“战争”中,免费策略是淘宝击败竞争对手的“杀手锏”。就当时的行业规则来说,C2C网站一律采取收费模式,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交易服务费,成交以后收取2%左右的服务费,不成交不收费;登录费,在线上传的商品都涉及到0.1元到8元不等的登录费;推荐位费(橱窗展示位),置顶或者排在首位等各种各样的推广费用。

而淘宝网则祭出了“免费”大旗。2005年10月20日,淘宝网总经理孙彤宇在京宣布,淘宝网将继续未来三年内执行免费政策,同时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对淘宝网追加10亿人民币的投资。对于网上卖家而言,淘宝的“免费模式”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而对采取收费模式的eBay来说,这却是致命性的打击,其网站用户数量急剧下滑,逐渐向淘宝平台迁移。

作为“淘宝缔造者”的马云深知,倘若缺乏公平、健全、完善的交易服务机制,免费模式也无法保障淘宝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因此,淘宝成立之初,马云就将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和价值观(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根植于淘宝的服务体系。比如,马云频繁地与淘宝会员进行沟通,挖掘和搜集用户的需求,致力于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除了运用“免费”策略,构建良好的平台服务体系之外,淘宝网的另一个重要战略就是打造了支付宝平台。与亚马逊、京东、当当等B2C平台模式不同,类似eBay、淘宝网等C2C网站只为买家与卖家提供交易平台,对买卖双方缺乏绝对的约束力。如果在交易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风险只能由买卖双方来承担。

卖家为了降低自身的交易风险,通常会采取“款到发货”的模式。这样一来,买家则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由于国内网络购物信任机制的不健全,这就导致了淘宝网初期成交量很高、但成交金额较低。

因此,支付风险问题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C2C网站的市场规模将很难有所突破。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买卖双方以及整个交易市场都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参与,从而确保平台各方能够顺畅地进行交易。

于是,2003年10月,淘宝网正式推出了支付宝平台:买家先将货款打入支付宝平台,在买家确认收到货物后,支付宝平台再将货款打入卖家账户。有支付宝平台作为风险承担者,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买卖双方的疑虑,因而淘宝网的用户数量、交易量、成交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马云的经营哲学

对于“淘宝与eBay的PK”,马云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eBay是海洋中的鲨鱼,而我们是长江中的扬子鳄。如果在海洋中对抗,我们将会失败。但如果在长江里对抗,我们将取得胜利。”

诚然,相比于eBay的“贵族范儿”,淘宝网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草根。然而,这并不妨碍鲨鱼与鳄鱼之间来一场轰轰烈烈的PK、贵族与草根之间的决斗。在不断与强大的竞争对手PK的过程中,淘宝体系才能得以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没有梦想比贫穷更可怕

人可以十天不喝水,七八天不吃饭,两分钟不呼吸,但不能失去梦想一分钟。没有梦想比贫穷更可怕,因为这代表着对未来没有希望。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有梦想就不在乎别人骂,知道自己要什么,才最后会坚持下去。有的时候希望自己能停下来,因为我觉得我还有更好的梦想,我做阿里巴巴十三年,如果不停下来,就会失去更多的梦想。所以要抓紧时间。

——2013年马云与周星驰的“天马行空”对话

马云经营案例

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不仅让马云问鼎“中国首富”,而且也让阿里的全体员工在这次上市狂欢中受益。据相关机构统计,阿里的上市造就了数十个亿万富豪及上百个千万富豪。

这不禁让许多人心生羡慕:为什么阿里巴巴这么有钱?为什么马云这么有钱?

是马云比别人勤奋吗?显然完全不是——比马云勤奋的人太多了。

是马云比别人聪明吗?似乎也不是——以前从来没有人夸过马云聪明。

既没有可借鉴的成功商业模式,也没有豪华的技术团队,更没有充裕的创业资金……与同一时期的搜狐、网易、百度等同行相比,阿里巴巴俨然是互联网行业中的一只“丑小鸭”。2000年,阿里巴巴获得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融资,媒体对“马云六分钟搞定孙正义”的故事津津乐道,似乎阿里巴巴一路走来都是顺风顺水、畅通无阻。然而,外界鲜为人知的是,当初怀揣创业梦想的马云来到美国,遍访美国东西海岸,希望能获得200万美元的融资,却惨遭30多家VC机构拒绝!

在阿里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马云及其创始团队每个月只领500元的薪水,员工们就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住,两三个人一起合租,甚至有员工索性住进了农民房,每天吃着3块钱的饭盒。据阿里“十八罗汉”之一、现小微金服CEO彭蕾称,戴珊(“十八罗汉”之一,现任阿里巴巴首席人才官)很喜欢吃梅干菜,有一次吃着盒饭,突然对大家说:“等我有钱了,我就去买一屋子的梅干菜!”

即使在如此困窘而艰难的环境下,马云和他的团队依然没有放弃梦想。正如马云在四壁萧然、只有一张破沙发的家中开第一次员工大会时,对阿里员工所阐述的梦想那样:“我们要做一个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克服了无数的挫折、坎坷和磨难,最终缔造出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商业奇迹。

2013年5月10日,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职位,而这一天正是淘宝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马云在“淘宝十周年”晚会上发表了卸任演讲,他在演讲中说道:

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人,我其实在想十年前的今天,是非典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信心,大家不看好未来,阿里人十几个年轻人一起,我们相信十年以后的中国会更好,十年以后,电子商务会在中国受更多人的关注,很多人会用。

但我真没想到,十年以后,我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这十年无数的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一个理想,为了一个坚持,走了十年。我一直在想,即使把今年阿里巴巴集团99%的东西拿掉,我们还是值得的,今生无悔,更何况我们今天有了那么多的朋友,那么多相信的人,那么多坚持的人。

我相信,马云在说出这番话时,内心肯定有许多感慨和心酸。公司创立初期,马云在谈及阿里巴巴的梦想和愿景时,总会招致诸多质疑、批评,甚至冷嘲热讽:

阿里巴巴最初成立时,马云对他的创业团队说“阿里巴巴在未来要成为市值50亿美金的企业”时,在场的同事都安静了下来,大家都觉得马云是痴人说梦;

2003年,马云提出了新的目标——阿里巴巴全年盈利1亿元,国内媒体一时哗然,认为这一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2004年,马云再次放出豪言:“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许多人批评马云“吹牛吹破天了”,甚至还由此引发了一轮口水仗。

骗子、疯子、狂人、创业教父、商界传奇、中国首富……马云身上的标签一直不断变换着。然而,无论外界对马云的评价如何变换,他始终都怀着强烈的信念和目标,实践着他的创业之路——他就像一个神奇的“造梦大师”,将每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都逐一变成了现实!

马云的经营哲学

2005年,马云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说:“我不知道该怎样定义成功,但我知道怎样定义失败。那就是放弃,如果你放弃了,你失败了;如果你有梦想,你不放弃,你永远有希望和机会。”

毋庸置疑,梦想是一个人获得事业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驱动力。很多人会说,马云的成功源于他有梦想。然而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梦想,谁没有呢?但为什么马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大多数人的梦想则变成了幻想、空想呢?

事实上,与其说马云所拥有的是“梦想”,不如说是一种“平常心”。如果一定要过分解读,我们不妨说成是一种“不忘初心的执着”,这种执着源自坚定而真实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全身心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事业中——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收获一个好的结果。这不是成功学,而是一种平常心。毕竟,任何人的“梦想”,都不是凭空演化出来的!

折腾,是对梦想的尊重

有人安于现状、涛声依旧;有人继续哀叹贫穷、麻木不仁;但也有人在使劲折腾中,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所以,不折腾,你永远都是——“做梦君”!折腾,是对梦想的尊重!

如果你不能飞,那就跑。如果跑不动,那就走,实在走不动了那就爬。记住,无论做什么,都要勇往直前。无论有多难,都要多坚持一下。折腾,才不辜负生命给予的上场机会!

——马云谈梦想

马云经营案例

创业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但对大多数人而言,似乎也只是“梦想”而已。他们总能找到很多外在的理由:没钱、没资源、没人脉……

不过,马云的三次创业经历却向人们证明:一无所有,你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要有一颗为了梦想敢于“折腾”的心!

◆第一次“折腾”:创办海博翻译社

任何创业行为都不会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源于对市场的敏锐感知。马云创办海博翻译社,也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不断兴起的众多外贸公司,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当时的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从事翻译工作的机构;自己兼职做翻译的订单过多,忙不过来。

1992年,28岁的马云还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一名普通的英文老师,每月只有不到100元的工资。不过,马云从不把梦想仅仅挂在嘴上,而是会立即付诸行动。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马云依旧联合了几个伙伴,创办了杭州第一家专业翻译机构。

初创阶段是坎坷的。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的总收入仅有700元,甚至都无法支付2400元每月的房租。很多朋友都劝告马云别再瞎折腾了,甚至几个合作伙伴都不再那么有信心。

不过,马云显然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收入不够,他就通过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小商品,来补贴翻译社的支出。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翻译社就靠着马云的这种坚持和“折腾”,艰难地存活了下来。

至1995年,翻译社终于柳暗花明,实现盈利。现在,正如人们看到的,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无法与阿里巴巴相比,不过作为马云的第一次创业成果,也反映了马云对梦想的尊重和坚持,体现了马云的创业经营之道。

◆第二次“折腾”:创办中国黄页

马云的这个想法,源于1995年初他在西雅图参观了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折服于互联网的神奇,马云意识到了这一领域的巨大前景,决定回国创办互联网。

这次创业,资金仍是最大问题。马云的所有家当也只有6000元,在东拼西凑和两个朋友的投资帮助下,才凑够10万元。1995年4月,专门为企业做主页的杭州海博网络公司成立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国内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虽然中国黄页在初创阶段也遭遇了资金困境。比如,由于业务较少,而开支又大,公司的账户上甚至一度只有200元的现金,可谓凄惨至极。不过,正如马云创办翻译社一样,不论有多少困难,他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断“折腾”,并相信梦想一定会照进现实!

而事实的发展也正如马云所期待的那样。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该网站就实现了500万元的盈利,并成为全国最优秀的建站软件。

也许很多人认为时代不同了,中国黄页创办时的市场环境,10万可以;但现在,没有几百万上千万,根本无法做互联网公司。显然,有这些想法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有所成就,因为他们一直被眼前的狂风暴雨所吓阻,无法想象雨后的彩虹和阳光!

◆第三次“折腾”: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一个市值230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的诞生,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奇迹,成就了马云创业教父的地位,也激励着无数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

阿里创建于1999年。那时国内的互联网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风投机构疯狂投钱,网络公司疯狂烧钱。阿里巴巴在18个创业团队成员的拼凑下,也只不过拥有50万元的全部身家。而这,仅仅相当于新浪、搜狐、网易等大型门户网站的一笔广告费用而已。

因此,阿里巴巴在初创阶段可谓举步维艰。特别是资金的短缺,使公司必须精打细算每一分开支。例如,有一次团队成员外出采购物品时,由于东西太多不得不打车。然而,在打车时,他们却拒绝了先到的桑塔纳,一直等到一辆夏利才上车,仅仅只是因为后者每公里的费用比前者低了2元钱。

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马云依然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激情和梦想。在第一次员工大会上,马云就宣言:“我们要做一个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在仅有50万初创资金,员工每月只有500块钱工资的时候,马云依然敢说:“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马云的经营哲学

阿里的崛起,也证明了马云“折腾”的价值。成立8年后的2007年,阿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估值200亿美元,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成立15年后的2014年,阿里在纽交所上市,市值2314亿美元,成为全球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晚上千条路,早上走原路”,这是国内很多创业人的状态。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比马云更加聪明、勤奋,也拥有很多优秀的创意和想法。然而,这些人依然平庸地生活着,因为他们总是有着太多的借口,缺乏马云那种坚持和“折腾”的精神。因此,对他们而言,想法仍然只是想法,梦想也永远无法照进现实。

正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的:“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不论是马云的三次创业经历,还是俞敏洪关于人生的看法,其实都在向那些有着创业梦想的人表明:“Todo, nottosay!”(去行动,而不是去说!)不要为自己找那么多的借口,有了梦想,就像马云那样勇敢地去做,去迈出第一步,坚持下去。只要肯努力、能“折腾”,梦想总会照进现实!

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

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

——马云谈激情

马云经营案例

与其他拥有强大资源的创业者不同,创业之初的马云既不懂互联网技术,更没有资金,但是多年以来,马云一直怀揣激情与梦想,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并且,他能将这种激情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激情澎湃的阿里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1995年,赴美担任商业谈判翻译的马云,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并被这种神奇的技术所震撼。当时,美国的互联网正处于蓬勃发展期,而国内接触互联网的人则少得可怜,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力量震撼着马云的心灵。因此,这一次的美国之旅,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马云收获了自己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激情与梦想。

回国后的马云,下定决心要创办国内首家互联网商业网站,他邀请了24个朋友前来商讨此事,结果有23人反对,仅有1人鼓励马云可以尝试一下。而马云并没有被这些反对的声音所影响,毅然走上了创业之路。

彼时,国内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发展正盛,互联网行业也被人们称为“烧钱”的行业,人们认为做互联网的都是一群疯子。可马云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怀着激情,不断奋斗。

马云后来对自己的这段经历进行评价时表示:刚开始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时,自己也不知道能否成功,但是无论成败,始终都要尝试。当时许多人都不懂互联网,打开一个网页要等很长时间,甚至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骗子。

1999年,在马云家里召开的阿里巴巴第一次员工大会上,马云难掩自己的激动:“就是往前冲,一直向前冲。十多个人手里挥舞着大刀,啊!啊!啊!无所畏惧地向前冲。”团队成员都被他的这种激情感染了。但当马云向大家描述未来的发展愿景,要将50万元创立的阿里巴巴发展成为市值50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巨头时,许多人听到后都笑了,认为马云是在白日做梦。

2001年,互联网行业迎来“寒冬期”,门户网站生存堪忧,8488网站甚至被法院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判处110多万元的处罚金。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马云深知此时更需要用持续的激情来激励自己,激励阿里巴巴的团队。可以说,阿里人能够坚持做阿里巴巴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有着多么诱人的发展前景,而是阿里巴巴承载着阿里人的激情,也只有持续的激情,才能让阿里巴巴的员工能拿着500块钱的工资共同奋斗,才能让阿里巴巴度过一个个“寒冬期”。

2002年,马云将阿里巴巴的发展目标定位为“活下去”,马云希望阿里人能够保持着激情与梦想,坚持下来,阿里巴巴能活着就是胜利。结果到了2002年底,阿里巴巴不但活了下来,还实现了盈利。在当年的年终大会上,马云将这一切归功为阿里人持续的激情和永不放弃的梦想。

2003年,马云在年终会议上,向员工表示下一年要实现每天盈利100万元,争取到2005年每天缴税金额达到100万元。

2004年,阿里巴巴五周年庆典上,马云提出:诞生于20世纪末的阿里巴巴要存活102年,成为横跨三个世纪的企业。

激情总是伴随着梦想,马云每一个梦想的提出,似乎都会遭受外界的质疑。但是马云激情不改,致力于将这些梦想一一变成现实。而再后来,马云提出10年内将阿里巴巴打造成世界三大互联网企业巨头之一、淘宝网的销售额超越沃尔玛等更大的梦想时,已经很少有人会去质疑了。一次次被阿里巴巴颠覆认知的人们,已经认可了阿里巴巴,相信阿里巴巴可以成就非凡的事业。

马云成功地将激情注入了阿里巴巴的基因,他曾经表示,年轻人都怀有激情,但是有些年轻人的激情就是三分钟热度,来得快去得更快,而只有持续不断的激情才是真正赚钱的激情。哪怕你失去项目,失去客户,但是你仍保持着最初的追求,这就是激情。即使失败了还能爬起来重新开始,这就是激情。

正如2004年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所说的:电子商务乃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会有众多的机遇,更会有巨大的挑战,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自己最初的激情永远地保持下去。

……

2014年,经过十多年沉淀的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而马云通过一封内部邮件提醒阿里人:在未来阿里巴巴将迎接更多的挑战,阿里巴巴走到今天,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努力,有多能干,我们应该感谢的是这个时代,感谢阿里巴巴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更感谢这些一路相伴的创业者以及追梦人。阿里人坚持相信未来,相信一群平凡人用持续的激情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

马云的经营哲学

马云,不只是一名务实的企业家,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造梦者。激情四射的马云感染着身边的阿里人,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最初的激情从未改变,在马云的带领下,阿里人不断追逐自己的梦想。

一位研究浙商的学者认为:阿里巴巴在美成功上市,其所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激励众多的创业者,带着创业的激情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一生。

追逐梦想的路上注定要充满挑战,马云与阿里巴巴的成功启示未来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激情,在众多的机遇与挑战面前,让激情成为自己前进路上披荆斩棘的强大武器,为了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努力、不断奋斗,只有持续的激情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如果梦想变不成现实,就是空想

千万别跟年轻人比远见,不要跟年轻人比创新,我只讲一些作为我们这些年轻人观察到、听到的一些事,如果梦想变不成现实,就是空想、瞎想,最近讲得最多的就是空谈误国。我不是学技术的,我对IT真不懂,我也不懂管理、不懂产品,但是我后来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个地方是可以做的,就是在管理、在领导力、在怎么样把梦想变成现实上,我估计我比绝大部分IT人花的时间更多。

——马云在2013年IT领袖峰会上的演讲

马云经营案例

马云的办公室中悬挂着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亲笔题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以警示自己:机遇从来都是留给真正去做的实干家,而不是空想家。有人将阿里巴巴的成功归结为“时势造英雄”,在他们眼中,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今天的阿里。

但是,阿里的发展过程中从来不缺少竞争者,即便是今天的阿里,不仅要面临以京东为代表的国内电商巨头,还要面临以亚马逊为代表的国际电商巨头的围攻。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怀有梦想的创业者,但是缺少如何将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实干家,有过三次创业经验的马云告诉我们:“在创业之初,创业者需要的不是指导,而是实干。”

阿里巴巴从一个“互联网丑小鸭”,发展到如今在全球拥有3万多名员工的巨头企业,其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马云的实干精神,以及阿里强大的团队执行力。

许多年轻人从来不缺创业的激情和梦想,然而马云在与年轻创业者的一次交流中告诫他们:创业不能停留在理念与幻想上,idea可以有无数个,action只能有一个。

现阶段,国内有很多企业家都喜欢讨论企业战略、讨论企业发展的方向,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执行力的重要性。在马云看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好的创意固然非常重要,但更为关键的则是将每一项工作都能具体地落到实处。

2007年马云曾担任《赢在中国》第二赛季的点评嘉宾,在对一名参赛选手的点评中透露出了他对执行力的重视。晋级赛中一位名叫石乐华的选手提出了通过将卫浴进行特色化整合,对原始设备的生产加工工艺进行控制,打造国内产业的标准,从而做成民族品牌的战略构想。马云对他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创业激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在他能够坚定自己的理念、坚持产业的特色化整合方面,马云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马云问到石乐华凭什么去整合其他企业时,石乐华给出了三个理由:首先,石乐华认为自己的企业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他所做的“一凡卫浴”品牌有五年的发展历史,在业内小有名气;再者,按照石乐华自己的设想,目前国内有很多中小卫浴品牌,但是能够进行产业的特色化整合,进而创造中国卫浴标准的企业则如凤毛麟角;最后,就是石乐华对自己有着充足的信心。

但是,马云认为进行产业特色整合的理念与信心并非是关键所在,真正重要的是创业者所能创造出来的实实在在的价值,是脚踏实地的结果。许多人可能认为,阿里巴巴成功的基础是马云先进的理念,而事实上马云却认为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所有能获得成功的企业都是创业者以及创业团队脚踏实地的结果。

马云希望石乐华能够更加务实,因为一个初创企业想要凭借自己的理念去整合市场是很难实现的,再好的理念也不一定能获得其他企业的一致认可,而通过努力做出结果进而让外界认可自己的理念,这样的效果则要好得多,毕竟理念与梦想很难被考量,但是脚踏实地做出的成绩却是可以被考量的。

马云的经营哲学

一项事业能有一定的结果未必说明这项事业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做不出结果的事业必然要走向失败。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跨界融合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市场中从来不会缺乏怀有梦想之人,初创企业更应该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做一家实干的企业而不是空有梦想的企业,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能力,企业所制定的战略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创业团队是否拥有强大的执行力,乃是衡量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阿里巴巴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执行力才能获得如今的成就,一流的执行力创造一流的企业,阿里成功的秘密就是如马云所说的“阿里巴巴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现在、立刻、马上’干出来的”。

本质上,企业作为一个以追求价值创造而存在的组织结构,其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这也正是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并长期发展的基础。企业为了要实现盈利,必须加强组织建设,使企业成员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此时,企业员工的实干精神与执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空有梦想的企业无法高效地完成商业价值变现。

阿里巴巴在马云的管理下,员工能够脚踏实地完成工作,从而使创意能够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地创造出来,进而抓住大量的市场机遇,在对接消费者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中,阿里也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