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FBI探究五官(2)
斜视则是一种含义更多的视角,它既可以表示感兴趣,也可以表示不确定、疑问,还可以表示反感和排斥。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对方在目光投向一侧的同时,做出了眉毛轻微上扬或者面露笑容的动作,那就表明,对方对其目光投向的事物是很感兴趣的,这种表情在女性身上最为常见。如果女性在微笑的时候,做出头稍微向一侧偏移,眼睛向同侧方向斜瞟的动作,会给他人传递出一种既俏皮又带着几分好奇的娇憨感,这个动作非常容易激发男性的保护欲望。心理学相关研究表示,斜眼微笑的女性是最有魅力的,戴安娜王妃就是用这种笑容征服了全世界。
一个人的视觉角度往往带有很多有效信息,与此同时,视觉角度的动向也代表着行为人内心正处于不同因素主导的状态之中。比如说,当我们用平行的目光也就是我们平行注视他人的时候,代表着我们和对方是处于平等的关系层面上的,同时也表示,我们会冷静、理智地处理彼此之间所要讨论的问题。这样的注视效果不仅会让我们彼此的沟通更加畅快、自然,也很容易让我们的讨论达成好的结果。
如果我们对某个人的关心和感兴趣的程度不断加深,那么我们的视觉角度就会逐渐从正视转变为斜视,这种转变往往代表着自己对对方开始感兴趣,既想多了解对方又怕被对方察觉的一种微妙心理。如果交流的两人关系再次升级,我们对对方感兴趣的程度开始转变为仰慕,那么我们就会丢掉所有的遮掩,正大光明不顾一切地仰视对方,以此来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喜爱、崇拜之情。
当然,如果对方没及时理解我们眼神中的含义,只感觉到我们是在斜着看他,那么这种注视方式可能还会引起他的反感,因为斜视会带给对方一种被审视的感觉,这种注视方式似乎是在表达对他人观点的怀疑和猜忌。事实上,斜视是一种很好的视觉角度,可以很好地观察到对方的面部特点,而且不容易被对方发现。生活中有很多销售人员就经常使用斜视这一视角来观察顾客,当然前提是不会被客人发觉。在日常交际中,如果不是女性,往往不能很好地隐藏视角,那么就尽量不要使用斜视的视角注视别人,因为这样的视角会让人感到不悦,从而影响交流效果。
第四节 视觉阻断
视觉阻断,是指人在受到威胁或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所做出的一些阻断视线的行为。相关实验表明,每当人们看到被自己主观意识所排斥的事物时,大脑会立刻发出视觉阻断的信号。而FBI也在相关研究中发现,现实生活中人的很多情况都属此例。比如,行为人做出眯眼睛、抬下巴等动作(抬下巴的时候人的眼睛会处于半睁半闭的状态),或者扶额头、眨眼睛的动作等,都属于人的视觉阻断行为。
通常情况下,当人处于高强度的压力环境中时,都会做出频繁眨眼的动作,而眨眼正属于视觉阻断行为中的一种。但很多时候,眨眼又有着一些特殊的含义,所以在本小节中,我们会对眨眼这个特别的视觉阻断动作专门做一个分析,以便于读者朋友们对眨眼这个动作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人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特别钟爱眨眼这个动作,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间,眨眼这个动作每天都会被我们重复无数次。研究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平均每分钟眨眼的次数约为30~50次,每次眨眼的时间约为1/10秒,而在内心紧张的情况下,眨眼的频率约为每分钟105次,也就是说,人类在紧张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加快眨眼频率,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开始频繁眨眼,可能就说明他正处于情绪紧张中。
FBI发现,有时候,当人说谎的时候眨眼的频率也会提高。这是因为,在行为人自己的内心中也认定,他在情急之下编造出来的谎言是拙劣的,甚至连他自己都能轻易找到破绽,所以,当他讲出这个谎言时,很害怕会被别人识破,自然也就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主导下,行为人就会产生紧张情绪,所以,他眨眼的次数就会有明显增加。
但是眨眼也有一种特殊情况——主动眨眼。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偏爱眨眼这个动作,当他们在主动眨眼的时候,往往透露出一种自信。比如知名歌手罗志祥就特别喜欢在表演时做眨眼的动作,他因此被广大粉丝称为“电眼歌手”。另外,很多明星在拍广告的时候也会使用眨眼的动作,这能传递出一种很强大、很直观的自信感,也从侧面增添了这些明星们的魅力。还有些时候,行为人会通过眨眼睛这个动作来向他人问好,如果对方报以微笑,那么行为人就会显得更加自信。
FBI研究发现,如果在眨眼的过程中,行为人眼睛闭合的时间超过1/10秒,那么这个动作就是明显的视觉阻断性动作。也就是说,这种动作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代表着行为人想要阻止眼前的一切事物进入眼帘。比如说,当我们很讨厌这个在自己眼前喋喋不休的人,可是又不好直接回绝对方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延长眼睛闭合时间来回应对方。
FBI认为,人们在缅怀某些事情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地增加眼睛闭合的时间。比如说,人在回忆一些事情的时候通常都会无意识地放空眼神,或者干脆闭上眼睛,以此来回避周围的干扰,使自己的思想沉浸到回忆中。通常我们会在老人身上看到这样的画面,他们躺在阳光下的藤椅中,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时光、过往。
FBI在审讯中是经常利用到视觉阻断这一微表情的。我们知道,视觉阻断行为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行为人想要回避、远离某些事物。所以,如果在审讯中,在一些关键、敏感的地方嫌疑人做出视觉阻断的动作,那就意味着他所交代的内容是有水分的。虽然如今在案件侦破环节中,嫌疑人的口供依然是案件侦破的重要证据之一,但明显地,嫌疑人也同样知道这一点,所以通常情况下,审讯过程就意味着警方和嫌犯之间的较量,在这个时候,FBI如果通过观察对方流露出的视觉阻断行为,识破了对方的谎言或者找到了对方内心的弱点,那对于案件的顺利侦破是非常有利的。
在一次审讯中,FBI在审讯现场放置了一台摄像机,随后,嫌犯走进了审讯室。在看到摄像机的一瞬间,他做出了一个扶额的动作,用这个动作来下意识地阻挡了一次视线,这说明,审讯室突然增添的摄像机让他感到了紧张。随后,FBI探员开始陈述警方已经掌握到的证据,此时嫌犯又做出了揉眼睛和低头等视线阻断动作,这说明,警方所掌握到的证据是很有力的。最终,嫌犯顶不住警方的压力,开始供认罪行,可是在最后的供认过程中,嫌犯因为担心罪行过重而隐瞒了大部分犯罪事实,只供认了小部分,企图蒙混过关。可他不知道的是,他在供认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又做出了闭眼和偏头的动作,因此,FBI断定他并没有坦白交代出所有的犯罪事实,因为,人只有在紧张和不安的时候才会做出视觉阻断行为,这意味着嫌犯在说谎。最终,在警方的细心观察和严厉审问下,嫌犯不得不将自己的罪行一一供认。
FBI表示,想要准确把握住视觉阻断所代表的意义,必须先了解视觉阻断的三种特性:第一,行为的瞬时性。通常情况下,行为人所做出的视觉阻断动作是非常快速的,比如闭眼睛、转头、扶额头等动作所用时间都很短,而且视觉阻断行为是潜意识的,不被行为人所控制,但当嫌疑人发觉自己做出了视觉阻断行为时,他又会马上制止这个行为,所以,假如我们不认真观察,很容易错过捕捉对方视觉阻断行为的机会。
第二,视觉阻断行为还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由于个体的习惯、受教育水平和生理特征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不同行为人在同样情况下,会做出各种不同的视觉阻断动作。但是这些动作的基本特征是相通的,目的也都是为了避免和刺激源发生目光上的接触。
第三,视觉阻断还有很强的伪装性。比如当行为人揉眼睛,我们可能会以为他的眼睛里不小心进了脏东西;当行为人闭眼睛,我们可能会觉得他很疲惫,需要休息;当行为人扶额的时候,我们又可能会觉得他不舒服,或者额头的皮肤有些痒,等等。
FBI提示我们,在观察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是视觉阻断行为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区分,视觉阻断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出现的时间很短,是不会长时间维持的。另外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判断视觉阻断行为的时候,还要尽量分析行为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彼此间所讨论的内容等,进行综合性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出对方的行为是否是视觉阻断行为。
第五节 特殊的眼部表情
在FBI的研究中,除了眼神、视线、瞳孔等几方面的眼部表情变化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眼部动作。通过研究这些特殊的眼部表情,FBI发现,人的眼睛不仅可以流露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他想要表达的心理内容,同时还可以传递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特殊的眼睛动态对于帮助我们探知他人的言行有着很大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从一个人的眼睛中看出对方是否说谎的方法已经被大众广为使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认为,在沟通交流时眼神飘忽闪烁、眼珠四处乱转、不正视对方、视线转移和频繁眨眼等动作,都代表着谎言。当然,上述情况通常是普通人在撒谎时的正常表现,而且不善于撒谎的人还会在讲出谎言的同时出现明显的脸红状况。但是FBI发现,如果在沟通中,对方敢于直视你的眼睛进行交谈,也并不代表着他说的就一定是真话。探员们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有很多善于欺骗、常常撒谎的人,在表述谎言的时候往往也会直视对方的眼睛,不仅不会流露出慌乱和胆怯,而且还会根据观察对方的反应适时在自己的言语中增加合适的情感。比如,当他们观察到对方在犹豫时,就会让自己显得更真诚;当观察到对方很胆怯时,就会让自己显得更和善等。
FBI的这种论断是有根据的。我们知道,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事业以及生活各方面的利益化、复杂化加强,谎言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是欺骗的手段,很多时候也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恰恰是这种情况,导致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倾向于说谎,频繁使用谎言,很多人甚至满嘴都是谎话,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人们的撒谎水平越来越高。再加上人性也不像最初那样单纯,很多人在说谎的时候不会出现脸红的现象,也不会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他们可以很轻松地直视对方,很轻松地做到“平淡”而“认真”地撒谎。
在这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判定对方是否在说谎呢?FBI通过多组实验数据发现,判定对方是否说谎还是要在对方的眼睛上下功夫。他们发现,在识别谎言的能力方面,理智的女性大多要比男性强。当她们察觉到对方可能在说谎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一种模糊的感觉——对方的眼睛有些“不对劲”,但她又不能具体说出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实际上,这就是因为女性的观察力比较细腻,所以她们的潜意识能够很好地运作起来,从而察觉出对方的眼部异常。
虽然现代社会中骗子的技术越来越厉害,行骗的时候也大都敢于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在沟通中添加情感,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主观上的思维模式,让骗子们在直视对方眼睛时持续时间过久,这种持久的注视会带给被注视人一种怪异的心理压力感,因为长久的注视通常表示对方要么对我们有其他想法,要么对我们有敌意或挑衅,要么是在撒谎,所以这种行为会引起被注视者的警觉心。
FBI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们发现,人在回忆一件真实存在的事情或者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时,眼珠通常都会做出先向上转动再向左转动的动作。而如果一个人试图虚构某件事物或者“创建”某个事情的过程时,他的眼珠就会做出先向上转动然后再向右转动的动作。所以FBI的探员在审讯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问疑犯“你有没有说谎”或者“你敢对你所说的话负责任吗”,而是对那个盯着自己的眼睛而且表现得很坦诚的疑犯,直接问一些需要他回忆的问题,比如:“周六晚上九点你在哪里?”或者“你当时在酒店都做了什么?”如果对方在回答的时候眼珠先向上转动然后再向左转动,表明嫌疑人讲的是真话,如果对方的眼珠是向上转动后向右转动,就表示嫌疑人是在编造谎言,意图欺骗。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说谎的时候伪装得如此高超,不经常说谎或者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如此“完美”的撒谎的。正常情况下,人们在撒谎的时候都会做出一些掩饰性或者安慰性的动作。比如擦眼睛、低头或者转头(属于视线转移,在本小节不做分析),通过这些动作来起到掩饰自己的谎言和安慰自己紧张内心的作用。在沟通交流中,如果我们看到对方做出这样的动作,那通常表示对方正在编造假象或掩盖事实,当然,我们首先得排除对方是因为眼睛痛或者其他一些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