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微表情:捕捉一闪而过的真相(2)
注意!表情也会表里不一
美国心理学家拜亚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让一些人表现愤怒、恐怖、诱惑、无动于衷、幸福、悲伤等六种表情,再将这些录制后的表情放映给别人看,让他们猜何种表情代表何种感情,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猜对的平均不到两种。这说明虽然表情对揭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取性,况且表情相对于语言来说更能传递一个人的内心动向,但要在瞬间通过表情勘破人心,实属不易。
人们在生活中无声无息地学会了很多方法来掩饰自己的内心,也知道了在何种情况下该掩饰什么样的表情,比如说在生意场上,最主要的就是要掩饰急躁、不耐烦的表情,如果你一旦被对方窥破,将会被认为你根本就没有诚心跟对方合作,因此你的信誉度将受到严重的伤害,可谁知道你仅仅是想早点结束会面去参加宴会。
因此在许多时候,人们都会“面无表情”地跟你对话、交流,轻易不肯露出自己的想法,通常这么做有三个理由:一是敢怒而不敢言;另一种是漠不关心;第三种是根本没有放心里去。也可能结果正好是相反,只是对方不愿让你看出来而已。
这就是脸上的表情跟内心的情绪正好相反,原因是人在潜意识里不愿让对方看出自己心理的变化,所以会以其他表情来阻止情感的“外泄”,刻意隐瞒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并不是说这些表情不能从脸部表现出来,而是真那么做的话,将会严重地影响正常的社会活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和对方探讨学术问题,双方观点不统一,如果这时你把个人情绪加进去,探讨的结果一定很糟糕,不是翻脸就是成死对头。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你不经过相当程度地对人们内心活动的研究,并不容易探视出对方的真实心理。但在高明者看来,也许不费吹灰之力,他们认为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精神状态的“海报”。你若能熟练掌握透过表情识人心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也就能无往而不胜。
人为什么会脸红
面部是人体中最容易被他人视线所关注的部位,是人类身体语言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线索。脸色也是人类面部表情的一部分,脸色的变化通常能反映出一个人内心情绪的变化。相比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观察脸色的变化要更容易。因为一个人的脸色是最不容易隐藏的,而且这种变化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
脸红是人类表达情绪最常见的一种颜色。脸红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示一个人害羞、尴尬、愤怒或者兴奋的情绪。
另外,不同情绪所产生的脸红,也存在细微的差别。在分析对方脸色,寻找脸红的根源时,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而定。比如,当人们初次相见或者到达不熟悉的环境时,由于对环境陌生或者是因为参加比较重要的活动,很多人都会不由地出现心跳加速,面部泛红的状况。这类人大多性格内向,脸红的原因很可能是焦虑或者激动,而这种刺激会引起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从而使人心跳加速,面部血液集中,毛细血管扩张,具体表现就是脸红。
当人们遭遇尴尬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脸红。有一次,国际巨星苏菲·玛索出席戛纳电影节时,意外走光,当时她的脸迅即变红,表情十分尴尬。当人们遇到意料之外的尴尬之事时,脸红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紧张所导致的脸红,通常还伴随着其他表情变化,比如脸上冒汗等。人因为害羞而脸红的时候,往往是双颊微红;愤怒时,通常是满脸通红,脸色较深,同时还伴随咬牙切齿的动作。
很多人在说谎时也会脸红。人们在说谎时之所以脸红,往往是因为心中道德底线在发挥作用。人在说谎的时候,心理上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内心的道德底线警告自己不能做出欺骗的行为,要真诚处事等。当说谎人为自己的言行而感到羞愧时,就会不自觉地脸红。脸红作为一种身体语言,表达了人们犯错时的羞愧心理。
“红”不是脸的唯一色彩
面部除了变红,还会因为不同的情绪而发生其他颜色的变化。
比如: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常常会面色灰白;对别人感到不满而即将要爆发怒气时,脸色就会发青;极度气愤时,脸色会在红色、青色之间不停徘徊,甚至还会变得苍白,让人毛骨悚然。当人们企图隐藏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或者是受到过度惊吓时,脸色大多会变得很苍白,所以,通过一个人的脸色来判断对方的情绪变化是很有效的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描述:“看他气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有些人脾气很急躁,容易被激怒,这样的人在被激怒的状态下,脸部的色彩往往是红一阵、青一阵,有时候又转为苍白。从医学角度来分析,这是因为肾上腺素一阵阵地大量分泌,促使血管收缩,出现交替充血、贫血或使血管较长时间地处于贫血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要保持平静,就像太极拳中讲到的“以柔克刚”一样,用平静来克制愤怒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在不同的情境下,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例如,有些脾气急躁的人在愤怒的时候,就需要别人用更加激烈的手段才能令其平静下来;而有的人则需要将体内的愤怒情绪转化为一种肢体的动作,如摔东西、撕废纸等;还有一种人是用外表的平静来掩饰内心的愤怒,除了脸色阴晴不定的变化,肢体上的微微颤抖之外,并没有其他外在的表现。
可以说,正确理解和分析别人脸上透露出来的颜色,是提高我们的交际效率,保护自己不受欺骗和伤害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然,保持一个好的、健康的脸色,也同样重要。
【第2章】头部:你的额头会说话
顾“头”不顾“尾”的奥秘
头部属于人体的“司令部”,是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指挥中心,情急之下顾“头”不顾“尾”的本能反应便形象而生动地印证了其重要地位。头部集中了所有表情器官,因此往往是人们关注、观察身体语言的重点。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除了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之外,头部的姿势、动作也能起到沟通的作用。因为人的头部会随着人们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它们能够很清楚地传递出人们自身蕴藏的丰富内涵与内心情感的变化。或许人们会质疑,我们的头部动作都是很随意的,怎么会泄露心里的秘密呢?对此,心理学家表示:人们头部的变化是根据人的心理变化而发生的自然条件反射,它是人们反映内心世界最直白的信号之一。
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同意别人的观点或者是对别人的话感兴趣时,通常会把头歪到一边以表达认同或者顺从的心理。在人们的普通对话中,如果发现在一个人讲话时,对方不知不觉将头歪向了一边,说明他正在认真地思考对方所说的内容,由此可断定他对这个人讲的话很感兴趣;但是如果在一场演讲中,大多数人都低下了头,那么这可以说是一次非常糟糕的演讲。因为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低头代表人们对某件事情表示否定和不满。
另外,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我们平时认为最容易理解的点头和摇头,其实在所有头部动作中,是最能表达人复杂心理的信号。
无论一个人的心思有多复杂,都能通过外在的肢体动作露出破绽。但是人的肢体动作是有一定规律的,尤其是头部的动作,它是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反应最迅速的部位。要想抓住人内心的变化情况,必须学习如何打开头部信息这扇大门,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有价值的信息。因为头部是人心最真实的体现。
读取头部动作中泄露的天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察头部所得到的信息是最准确的。留心读取头部动作中泄露出的天机,可以获得对方的各方面信息。
基本的头部姿势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抬头。当人们对谈话内容持中立态度时,往往会做出抬头的动作。通常,随着谈话的继续,这个姿势会一直保持,人们只是偶尔轻轻点头。而且,用手触摸脸颊的手势也常常伴随着抬头的姿势,表现出认真思考的态度。
如果把头部高高昂起,同时下巴向外突出,那就显示出强势、无畏或者傲慢的态度。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姿势刻意地暴露出自己的喉部,并且让自己的视线处于更高的水平,这样就能以强势的态度俯视他人。
第二是低头。这种压低下巴的动作意味着否定、审慎或者具有攻击性的态度。通常情况下,人们在低着头的时候往往会形成批判性的意见,所以,只要你面前的人不愿意把头抬起来或者向一侧倾斜,那么你就不得不努力处理这一棘手的问题。专业的演说家和培训师经常会遭遇这样的困境:观众们都低着头坐在椅子上,把手臂交叠在胸前。所以,一旦面临这种境地时,有经验的会议发言人会在发言之前采取一些手段,让台下的观众融入和参与到会议的议题之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们抬起头来,从而唤起积极投入的态度。如果发言人的策略得当,那么观众们接下来就会做出头部倾斜的动作了。
第三是头部倾斜。把头部向一侧倾斜是一种顺从的表示,因为这个姿势不仅暴露出人们的喉咙和脖子,还会让人显得更加弱小和缺乏攻击性。此姿势很有可能起源于婴儿时期把头靠在父母的肩膀和胸脯上休息的动作。大部分人,特别是女人,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这一姿势所传达的顺从与毫无威胁的意味。女人们经常使用这个姿势向心仪的男士表达自己对他的兴趣,因为她们明白一个毫无威胁感并且看起来非常温顺的女人,在大部分男人眼里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的头部姿势外,也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常见的头部动作,下面就简要罗列并解释这几种动作的内涵。
头部僵直:是心里觉得无聊、苦闷的表现。在商务谈判中,这一动作则表示中立的态度。
头部朝侧方移开:基本上属于一种保护性的动作,比如把脸部移开以回避对身体有威胁或者会造成伤害的事物。在特殊情况下,这个动作会伴随着掩饰脸部从而隐藏自己的身份和表情。
头部后仰:这是表示骄傲和自信的动作,像势利小人或非常有自信之人鼻子朝天的姿态。一个人会把头部向后仰,其情绪包括心态从沾沾自喜、自命不凡到自认优越的意识变化。这个动作基本上体现的是挑衅的态度,因此要尽量少用这个动作,因为骄傲的外表和挑衅的姿态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头部缩回:这是回避的动作,同时表示对事物的不满或者不认可。
头部猛然上扬,然后恢复正常:如果是初识或不熟悉的人,头部上扬表示很吃惊的样子;如果是在彼此熟悉的场合,则表示当事人突然明白了某事物的要旨而惊叹,是猛然醒悟的表现。
点头不只是向你赞同
在日常生活中,点头是一种常见的动作。而在大部分文化中,点头的动作都用来表示肯定或者赞成的态度。这个动作属于鞠躬的简化形式——就像一个人正准备鞠躬,然而动作只进行到头部就戛然而止,最后以点头的动作象征性地表示鞠躬这一姿势。鞠躬的姿势隐含着顺从之意,所以点头的动作也显示出我们对其他人的观点表示赞同。
“嗯!说的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电视访问时,主持人会以如此看似唯唯诺诺的应答方式来诱使对方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所以说,杰出的访问者是善于回答并能使他人关不住话匣子的。
上述的回答方式,除了语言外,还有一种身体语言,那就是点头。大部分人从来没有意识到点头这一动作的威力,事实上,恰当的技巧可以让点头的动作成为相当具有说服力的工具。研究显示,如果聆听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向说话人做出点头的动作——每次做这个动作时点头次数以三次为宜——就会激发说话人的表达欲望,能够让他比平时健谈三至四倍。
当一个公司举行面试时,主试官频频点头示意和极少点头的情形比起来,前者容易引起应征者谈话的兴趣。而点头的动作也具有回答的效果,也就是表示“我正在听你说话”或“请继续说”。这种意思一旦传递给应征者,对方便会有“对方已能明白我的话了”或“对方接受我的说法了”的想法,因此能觉得受到鼓励或欣赏,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了。相反地,如果听者吝于点头的话,那么说者便会觉得言论不受重视,索然无味而不愿继续下去,最终出现相对而无语的情况。
此外,同样是点头,若频率不同,意思还有所差异,通常点头的频率能够显示出聆听者的耐心程度。例如,在聆听对方讲话的时候,人们缓慢地点头表示对内容感兴趣,或者认为言论很有道理。所以当说话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我们应该向对方缓缓地点三次头,表现出认真深思的态度。而频繁急速的点头,则可能是人们感到不耐烦了,想让你认为他已经完全接受了你的观点,可以结束话题了,或者是催促说话人马上结束自己的发言,以便给你一个表达观点的机会。
点头的动作还具有相当的感染力,且能够激发合作与肯定的态度。如果有人对你点头,你通常也会向他回报以点头的动作——即使你并不一定同意这个人所说的话。因此,在建立友善关系、赢得肯定意见与协作态度等方面,点头的动作无疑是绝佳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