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祛寒湿看这本就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轻松掌握在家艾灸的方法和技巧

找准穴位艾灸才有效

艾灸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是要找准穴位。常用的取穴方法有同身寸取穴法和体表标志取穴法。

◆同身寸取穴法

拇指同身寸法

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中指同身寸法

以患者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多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横指同身寸法

横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法”,是将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伸直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以四指宽度作为3寸。

◆体表标志取穴法

固定标志法

固定标志是指毛发、五官、手指、足趾、肌肉隆起等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印堂穴位于双眉的正中央;膻中穴位于左右乳头连线中间的凹陷处;天枢穴在肚脐旁边2寸。

动作标志法

动作标志是指关节、皮肤、肌肉在活动时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有时还包括肢体的动作。如张口取耳屏前凹陷处即为听宫穴;两手臂自然下垂,大腿外侧中指尖达到处为风市穴。

精确找穴法

找最疼的一点。最疼的一点,即阿是穴。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不同灸法,祛寒除湿功效大不同

艾灸分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艾条灸有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不同种类,艾炷灸则有肤灸(直接灸)、隔物灸(间接灸)之分。温针灸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对于针刺的手法要求较高,本书不予详述。不同的灸法,其治疗作用各有特点。

◆艾条灸:温和刺激,最适合新手入门

艾条灸一般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大类。悬起灸是指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引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的方法,最适合新手入门。

艾条悬起灸根据其具体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种。

温和灸

方法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距离穴位或患病处上方2~3厘米处进行熏烧,使所灸部位有温热感,又不至于灼痛。

一般每穴应灸15分钟左右,至皮肤稍有红晕即可。施灸者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持艾条,另一手食指、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受热程度。

适用病症 适合大多数病症。

回旋灸

方法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保持2~3厘米的距离,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以局部出现深色红晕为宜。

适用病症 回旋灸能够带来大范围的温热刺激,所以比较适用于五官科病症、妇科病症、风湿、神经麻痹等。

雀啄灸

方法 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厘米处,对准穴位,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使被灸部位获得较强的温热感。

适用病症 雀啄灸的热感要强于其他悬灸法,具有温阳起陷作用,多用于灸治急性病、昏厥等需较强火力施灸的疾病,以及比较顽固的病症。

中医提示

艾灸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艾条的燃烧情况,适时弹掉艾灰,防止艾灰落下烫伤皮肤。

雀啄灸时要控制好艾条与皮肤的距离,近距为1厘米,远距为3厘米;控制好上下移动的节奏,近距停留1秒钟,或以能忍受为度,远距停留约2秒钟。

◆艾炷灸:热力十足,祛寒湿效果强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指搓捏成圆锥形状,称为艾炷。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称直接灸。直接灸分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

无瘢痕灸

方法 将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当艾炷燃烧过半,局部皮肤潮红,病人感到灼痛时,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3~5壮,使局部皮肤充血起红晕为度。

适用病症 本法适用于一般虚寒性疾患,如急性腹泻、滑精、急性乳腺炎、月经不调等。

瘢痕灸

方法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每炷必须燃尽方可继续加炷施灸,一般灸5~10壮。因施灸时疼痛较剧,灸后产生化脓并留有瘢痕,所以灸前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对施灸中的疼痛,可用手在施灸部周围轻轻拍打,以缓解灼疼。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术部位化脓(称“灸疮”),5~6周后,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留下瘢痕。

适用病症 本法一般用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胃病、肿瘤等。

中医提示

无瘢痕灸艾炷的大小宜介于隔物灸与瘢痕灸之间,一般以绿豆大至花生米大为宜。具体治疗时须因人因病而选。

一般情况下,无瘢痕灸后,灸处仅出现红晕。如出现小水疱,不要挑破,禁止抓搔,应令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注射针具吸去泡液,用龙胆紫药水涂抹。

间接灸

间接灸即艾炷不直接放于皮肤上,而用药物隔开施灸。通常有如下几种。

隔姜灸

方法 把鲜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约4~6毫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处,上面再放艾炷灸之。

适用病症 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外感表证、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等。

隔附子饼灸

方法 将附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2~3厘米、厚5~8毫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处,上面放艾炷灸之。

适用病症 隔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作用。可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遗精、阳痿、早泄等。

隔盐灸

方法 用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连续施灸,至证候改善为止。

适用病症 隔盐灸有温中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可用于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虚脱、产后血晕等。

隔蒜灸

方法 用鲜大蒜切成约3毫米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处,上面再放艾炷灸之。

适用病症 隔蒜灸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可用于疗肿疮疡、毒虫咬伤,对哮喘、脐风、肺痨、瘰疠等也有一定疗效。

方便实用的各种辅助器具

◆艾罐

艾罐大多为银器、竹器、陶器制品,大小如面碗。中央是一个拥有十多个孔的小筒,放置艾粒;罐的底部也设有许多小孔。当罐筒中的艾粒被点燃之后,热量就可经过筒内和罐底的小孔,传导至皮肤表面的穴位上。

◆温针

温针又名热针、烧针尾、传热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操作时将针具刺入腧穴,并提插捻转得气,给予适当的补泻手法;最后留针时,再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部,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将其点燃施灸。当艾绒或艾条燃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

◆灯心草

用一根灯心草,以麻油浸之,燃着后,于应灸的腧穴上爆之。若听到“叭”的一声,即为1壮。主要功能为疏风解表、行气化痰、醒神止搐。多用于治疗小儿腹痛、胀满等。

◆现代温灸器

现代温灸器灸,是采用无烟艾条或艾油,通过微电子技术熏烤加热,将艾的气味和热量输送到经络穴位处。有的温灸器配有红外线、激光等发射装置,将光针和温灸相结合,可将体表温度控制在42~50℃。

◆艾灸盒

艾灸盒又叫温灸盒,是通过艾火的热力来刺激人体穴位。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温经止痛,平衡阴阳,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自己动手做艾条、艾炷

在艾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艾条和艾炷,一般药店都能买到成品,但自制艾条、艾炷也相当简单,容易操作。

◆艾条的制作方法

1先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软硬适度利于燃烧的长条形。

2然后将其置于质地柔软疏松,但又较坚韧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

3再将其搓卷成圆柱形状,用糨糊或胶水将纸边黏合,两端纸头压紧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清艾条。

◆艾炷的制作方法

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瓷盘内,用食指、中指、拇指将其捏紧,捻成上尖下圆柱状的艾炷。

手工制作艾炷要求搓捻紧实,耐燃而不易爆。此外,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艾炷器中铸有锥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将艾绒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中,另用金属制成下端适于压入洞孔的圆棒,直插孔内紧压,即成为圆锥形小体,倒出即成艾炷。用艾炷器制作的艾炷,艾绒紧密,大小一致,更便于应用。

根据治疗的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为三种规格。小炷如麦粒大,可直接放于穴位上燃烧(直接灸);中炷如半截枣核大、大炷如半截橄榄核大,常用于间接灸(隔物灸)。一般临床常用中型艾炷,炷高1厘米,炷底直径约0.8厘米,炷重约0.1克,可燃烧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