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设计心理学的发展
设计心理学的孕育
从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见图1-6),心理学理论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心理学流派和分析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为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图1-6 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
1879,莱比锡大学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用于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受到认可,同时也开拓了尚未被探索过的新的研究领域。
与设计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源起于20世纪的早期。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D·斯科特(Walter Dill Scott,1869~1955)首次将心理学运用到广告、人员选拔和管理上。1903年,斯科特出版的《广告学原理》(The Theory of Advertising)是第一本讲述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商业问题的书籍,它开辟了消费心理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的研究先河。1908年,他继续出版了《广告学理论与应用》(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dvertising)。斯科特首次提出了广告内容应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要提高广告与消费者之间的接触次数,以感情诉求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等观点。他认为,人类的经济行为通常建立在感性或情绪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理性或逻辑的基础上。所以,广告应该激发消费者的情绪,诱导消费者的感知,而不是给消费者算明细账,更不是给消费者讲逻辑(见图1-7)。
图1-7 沃尔特·D·斯科特(Walter Dill Scott)及他的广告学理论出版物
1913年,哈佛大学一位德国心理学教授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1863~1916)出版了《工业效能心理学》(Psychology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一书,提出使用心理学测量员工的技能,以此为依据,让员工从事最适合的职位(见图1-8)。芒斯特·伯格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的著作、研究和咨询活动为工业组织心理学的发展推波助澜,而他也成为了当时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这两位心理学家的贡献为工业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图1-8 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及他的出版物
工业心理学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活动,以及劳动作业的内容、方式、方法与人的工作效能的关系问题。工业心理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主要用于选拔合适的军官、飞行员、特殊兵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些心理测试被改为民用,大量运用于工业、手工业、学校和其他各组织机构选拔和录用员工之中。1924年,工业心理学由于一系列的霍桑实验(Hawthorne Studies)研究而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实验不再仅仅为了选拔和人员配置安排,而是涉及更复杂的人际关系、行为动机和组织动力等问题(Roethlisberger & Dickson,1939)。研究直接考察物理工作环境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包括车间照明强度、温度和湿度是否会影响工人的产量;工人的休息间隙对效率的影响等。霍桑实验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开辟了新的领域(见图1-9、图1-10)。
图1-9、图1-10 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委员会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实验,是心理学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
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迎来了工程心理学的诞生。工程心理学是以人机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系统中人的行为,以及人与机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战争中,心理学家与机械工程师紧密合作。心理学家提供有关人类操作高速飞行器、潜水艇等设备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从而完善工程师对设备的设计。同时,他们也肩负测试、安置和培训士兵,使其能够操作尖端技术武器的任务。尽管当时并未正式提出设计心理学的概念,但这却是人类早期将心理学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历史事件。由于工业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指导工业产品或工作环境等设计,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为设计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设计心理学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商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出现,社会对工业组织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学家参与了工业机器人和自动操作平台的设计工作,也在加强企业管理和提高绩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时,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心理现象学者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1916~2001)被公认为设计心理学形成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最早提出设计活动的本质是一个人在复杂环境下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根据有限条件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他认为,一切人工事物创作过程中的关键点在于人的决策过程。设计可以作为一门人机科学的心理学,从而使心理学领域开始将设计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加以关注。尽管在他的理论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设计心理”,但这些理论都以人的思维过程和方式为基础(见图1-11)。
图1-11 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及他的出版物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1935~)被公认为设计心理学的重要领军人物。他先后出版了《日用品设计》(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如何管理复杂》(Living with Complexity)、《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未来产品的设计》(The Design of Future Things)等书,为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诺曼与人机交互专家杰克博·尼而森(Jakob Nielsen)创建了尼而森诺曼集团(Nielsen Norman Group)咨询公司,他们有意识地将认知心理学、人机交互理论运用于产品设计、交互界面设计,系统地阐述人与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开创性地提出新的设计理论。例如,设计应关注产品的可用性、可视性;设计需考虑人的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应符合操作与反馈、人的心理模式、人的情绪情感等,详细地从人类心理层面阐释如何设计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见图1-12)。
图1-12 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的理论出版物
唐纳德·A·诺曼为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计算机工程师、工业设计家,认知科学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现任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心理学教授。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产品设计的人性化及可用性;2002,诺曼获得了由人机交互专家协会(SIGCHI)授予的终身成就奖。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苏珊·魏因申克(Susan Weinschenk,1953~)致力于将成熟的心理学原理和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网络交互界面的设计,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提出了许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设计原则。2011年,她出版了《设计师要懂心理学》(100 Things-Every Designer Needs to Know About People)受到世界各地设计师的关注和好评,并于2015年出版了《100 More Things-Every Designer Needs to Know About People》。她提示,每位设计师都应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见图1-13)。
图1-13 苏珊·魏因申克(Susan Weinschenk)的理论出版物
苏珊·魏因申克是一个行为心理学家,一直致力于设计和用户体验研究。
此外,除了以上提到的致力于设计学的心理学家,在其他相关学科,比如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工程顾问、生态环境等领域,心理学家提出关于如何引导设计发展的新观点与新思路。
设计心理学在我国
21世纪初,我国学者开始对设计心理学进行系统性的研究。2001年,江南大学的李彬彬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设计心理学教材,并直接提出设计心理学的概念。此后,大量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设计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大量设计心理学著作相继出版,对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内容、分类不断优化和完善。目前不少院校已在设计教学体系中加入心理学课程。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引起越来越多学者和设计师乃至外界相关从业人士的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掌握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设计心理学对设计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促进设计行业向科学性、客观性、验证性的方向发展。设计心理学分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包括工业设计心理学、交互界面设计、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近年来,建筑学、环境与景观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动画设计等专业也逐步致力于设计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对于优美的城市环境、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给予越来越多的期望。设计行业的各个领域对于设计的整体认识水平也逐步提高,设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设计心理学在设计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际上,心理学基础理论被大量应用于经济学与管理学,因此,对设计心理学的探索在设计学和经济学之间也架起一座隐形的桥梁,为设计从业者提供必备知识、资源和设计方法,全面提升设计师的个人能力(见图1-14)。
图1-14 我们应该如何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心理学能否提供依据或创造一些情境,使得人们更好地使用产品?
目前,从总体上说,大多数设计领域尚未引入完整的设计心理学理论作为设计指导的核心部分。许多设计和生产建设单位仅仅把它当作理论性的研究成果予以参考借鉴。这使得它在整体设计水准和效能方面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然而,随着各行各业对设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于掌握和了解设计心理学的需求将得到不断扩大和加强,而设计心理学也将必然成为许多设计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设计中的具体事件和问题都是由各种相关联的多种因素构成的,使用任何单一原理或方法是难以很好地解决复杂问题,因此,设计心理学作为理论工具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当被放置在系统性的背景中加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