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如何让自己“听上去”与众不同?
当我们开口说话的时候,如果想要吸引听者的注意,语言的趣味性和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你千万不要指望别人会对你冗长、乏味、平淡的谈话感兴趣。要使你的语言听上去与众不同、能够吸引人,必然要更生动、更丰富,能够引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所以,我们有必要使用一些技巧,让自己的言语一鸣惊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延伸阅读】
希望你不是这样说话的人!
【绝招6:有魔力的语言听起来都很生动】
你说话的力量,远比你想象中更强大。大家如果听过乔布斯、奥巴马等牛人的演讲视频,就会看到,他们能够召唤、鼓动听众,随着自己的思路时而惊呼,时而赞叹,时而大笑,时而震撼。大家如果看过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视频,就能感受到,什么叫有魔力的语言,什么叫摄人魂魄的气场。正因为这样,这些语言,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我们可能暂时做不到这样用语言颠倒众生,但我们谁都免不了要跟人交流,没有谁会对一成不变、呆板、枯燥的语言保持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注意遣词灵活、生动形象,不断给别人新颖的刺激,这样才能引人注目。
像打扮自己一样打扮语言,就要内外兼修。在内,要让语言的内容生动、深刻、引人注意,这取决于你的语言能力、知识的丰富程度以及品位的高低。这就要求大家多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语言就不会肤浅,更容易吸引人。
这里给大家两个建议,第一,描述、讲述的时候,要尽量具体。比如,你说自己想要买辆车,肯定没有说想买一辆明黄色2016款甲壳虫效果好,因为后者会让人有画面感,不自觉地在脑海中想象它的样子。所以,印象也就更深刻。
第二,可以增加自己语言的表演性。如果讲话的时候能利用肢体语言,在声音、语调、手势、体态上模仿和再现所讲的情节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声情并茂,听者就会身临其境,大受感染。
比如下面这段话:“那天晚上我正睡得香呢,突然一阵电话铃‘呤呤呤’地就响了,把我吓了一大跳。我惊得差点没从床上翻下来……”在这里,说电话铃响的时候,就模仿了铃声;再说“吓了一大跳”的时候,还可以做出吓一跳的动作,例如快速抖一下肩膀;最后说“差点没从床上翻下来”时,也可以做出模仿翻下床的动作。这样说下来,一段描述就会显得丰满、生动、富有画面感,仿佛让听者身临其境。
由于平铺直叙的语言,显得过于平淡。所以我们得努力让它有起有伏,这样才会富有感染力,唤起对方的兴趣。比如,“你不知道,我听到他的话,整个人都凝固了!两秒钟后我才反应过来,那汗啊,噼里啪啦往下淌!”这种形象的语言,是不是会让人印象更深刻呢?
而在外,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音量等外在包装。它能把一句最普通不过的话语变得掷地有声,也能让原本平淡的语气变得抑扬顿挫,牢牢抓住听众的耳朵。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美剧《白宫群英》,有一集的内容是如何训练总统候选人演讲技巧的,对大家可能有不少启发。
比如,你可以不断变化音调,用抑扬顿挫的变化传达情感;用恰到好处的停顿,引起人们对重点内容的深入关注和思考;呼吁、号召时提高音量,增强戏剧效果,等等。
针对语言的力量这个问题,我曾让学生们做过一个情景实验。
我的角色是跟大家在同一个公司的同事,不在同一个部门,所以也不是经常见到。这天见面了,跟你打招呼,问你:“嗨,最近过得还好吗?”你会怎么回应呢?
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挺好的”“哦,一般般”“就这样”“还活着”“还不错”“还行吧”。我相信,你的答案估计也和这个差不多。
但是,其中有两个学生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充满干劲地回答:“非常好!”“棒极了!”现场的所有人都对这两个人印象深刻,他们的那种热情也感染了大家。
的确,所有人都知道“过得还好吗”是一句寒暄,别人根本不关心你是不是过得好,过得不好他们也不会帮你忙。所以,基本上所有人对这种问题的答案都是中规中矩,毫无特色。但是假如你遇到一个人,对这种无须认真回答的问题都这么有力地回应你,一定会让你印象深刻,觉得他与众不同。
所以,想让自己的语言有魔力,一方面,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是与众不同的、生动传神的;另一方面,我们要让它充满热情、富有感染力。试着从这两方面做起,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的语言越来越有力量。
【绝招7:会使用幽默的人更受欢迎】
虽说喜剧往往都没有悲剧更深刻,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那么喜欢看喜剧。为什么呢?它能让人快乐。幽默也一样,它能让人开心。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朋好友,幽默都有助于营造融洽友好的人际氛围,让人轻松快乐。
所以,一个幽默的人,往往都是特别受欢迎的,也是在人群中特别显眼的。幽默不会叫你由矮变高,或由胖变瘦。它也不会帮你付清账单,不会替你工作,更不会让别人对你一见钟情。可是它却可以增添你的魅力。
有一位年轻人,想要应聘一个职位,简历寄去后,对方将抱歉未能录用的E-mail发给了他。可能是由于系统错误,对方发了两封抱歉信给他。他毫不犹豫地回了一封信:“既然您对未能录用我如此遗憾,为什么不给我一次面试机会呢?”不知是不是这封信起的作用,后来他得到这个公司另一个更好职位的面试机会。这就是幽默的作用。
在并不总是美好的生活中,幽默是一道阳光,总能让人心花怒放。而谈吐幽默的人,更被认为是聪明的、机智的,因为诙谐风趣常常是应景脱口而出的,事先无法准备。这样机灵且能给人带来开心的人,怎能不让人印象深刻?怎能不讨人喜欢?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都熟悉的姚明,除了篮球打得好,口才也是相当不错。
我们看两个例子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名记者问姚明:“泰格·伍兹对高尔夫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篮球在中国比高尔夫球影响要大得多,你认为这其中你的个人影响力有多大?”姚明狡黠地称:“我想,那是因为篮球比高尔夫球大一点点吧。”
一名记者问:“你将来如何对待媒体的围追堵截?”姚明又是幽默地说:“尽可能跑得快一些。”记者接着追问:“在这里最害怕什么?”“希望大家不要将我逼进厕所。”姚明说完自己也笑了。
对此,美国一家媒体幽默地评价道:“姚明大概是我们除了烤鸭酱外,从中国进口的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姚明能够成为世人瞩目的偶像,除了专业技能出众,他充满智慧的大脑和口才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想让自己拥有这种能力吧?可是很多人会觉得苦恼:我也很想幽默啊,可是自己就没那个细胞怎么办?
我往往会告诉他们,幽默不是天生的,它不是某些人的专利,而是人人都能掌握的语言艺术。但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它属于乐观的人。而且,幽默的谈吐是建立在说话者思想健康、情趣高尚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心胸狭窄、思想颓废的人很难有幽默感。
有了心态做基础,接下来大家可以学习一些技巧。首先是多积累素材。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多看笑话、喜剧片、相声小品,或是多看一些名人轶事中的幽默,并且记住适合自己的那些幽默语句,合适的时候就可以模仿、挪用。
然后,大家慢慢地可以学着自己创造幽默,下面有一些技巧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也是最常用的要数相声中的抖包袱。很多话,实话实说,平铺直叙就缺乏吸引力,而如果前面做了很多铺垫,最后来个出其不意的结果,效果就非常好。就像说相声的人抖包袱,前面的引子越多,步入抖包袱的过程越长,越容易逗乐。
比如,一位顾客到一家理发店去理发,碰巧遇到的又是上回那位不太认真的理发师。他灵机一动,大声说道:“太好了,上次也是你给我理发。”边说着边竖起了大拇指:“上次理得太好了!”理发师略感意外,但还是很高兴地说:“哦,谢谢,谢谢。”顾客这时候走近理发师,压低嗓音说道:“好就好在我老婆不要我陪她逛街了!”
第二个是移花接木。有些词在修饰不同的对象时,意思是大相径庭的。例如有人说:“我工作不突出,人缘不突出,就腰椎间盘突出。”这种幽默表达,就是移花接木。
第三个是比喻。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言谈话语既形象生动,又风趣幽默。例如:“电视最大的弱点就是广告太多,使节目柔肠寸断。”这就幽默地表达了对广告太多的不满。
第四个是曲解。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巧妙地加入到原先叙述的事物中,从而得出新的知识、体验和结论,造成诙谐可笑的情趣。比如老师问:“古代女人为什么要裹脚?”小明大声回答:“怕她们逛街。”老师接着问:“那么为什么现在不裹了?”小明继续回答:“现在有了网购,裹脚也没用。”
第五个是夸张。夸张会用奇妙无比的谐趣,带来幽默效果。比如,马克·吐温外出,火车开得很慢。有人来查票,马克·吐温干脆递给他一张儿童票。查票员说:“你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答道:“现在不是了,但在买票上车时是的。”
除了这些,还有一语双关、褒词贬用、拟人、巧借话题、自我解嘲等很多幽默手法可以运用。事实上,真正的幽默要以智慧和理性为内核,以契机为催化剂。它不仅含有笑料,更重要的,是它的含蓄、深沉和犀利,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智慧的启迪。只要你以一颗乐观的心看待世界,开动你的脑筋,往往就会有出人意料的妙语。所以,试着开发属于自己的幽默能力吧,它会让你的生活充满更多乐趣和笑声。
当然,玩笑也不能过分,幽默不当可能就变嘲讽了,所以我们使用幽默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要不分场合、场所而开玩笑;不要刺伤别人的心,可能伤人的玩笑不能开,比如不可用玩笑来蔑视别人的职业、缺陷,不要挖苦女性的体重、容貌;不要不顾对方的性格特点。在这些方面多留心,才能避免把幽默变得低俗,从而让幽默真正发挥效用。
【绝招8:玩转褒贬,反弹一把琵琶】
想要让自己听上去与众不同,很简单,跟别人不一样就可以。从常规的反面入手,独辟蹊径,往往会别有洞天。比如,大家都在骂的时候,你开口去夸,但大家细细品味后,发现你这是绕着圈子在骂。这样说话,就能让你显得更与众不同。
简单来说,这就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语言表达方法。也就是,在表达某种意思或说明某个问题时,你不从正面说,而从反面说起,用同本意正好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字面上是肯定的,实际是否定的,形褒实贬;或者字面上是否定的,而实际上是肯定的,形贬实褒。
这是一种拐弯抹角的迂回表达方式,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可以让你的话语更耐人寻味、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很多时候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尴尬。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看看吧,这样体会更深刻。
比如,日本有一家名叫美津侬的体育用品公司,它在自己生产的运动衣口袋里,放了一张这样的说明书:“在日本这件运动衣是用最优质的染料、最优秀的技术来染色的,但我们仍觉得遗憾的是,染色还没有达到完全不褪色的程度,还是会稍微褪色。”
没有一家公司想要自曝其短吧?可是它们就是这样做了,表面上看起来很傻,但实际上很聪明。衣服褪不褪色,是隐瞒不了的。倒不如自己先诚恳地指出来,并且道歉,反倒让人印象更深刻,也更容易原谅:“你瞧,人家已经努力了,都不容易,那就算了吧。”
还有一家卖保险柜的生产厂家,它的广告是这样做的:“我们的保险柜最大的缺点就是必须用密码开锁。不然的话,要用焊枪切开,这是唯一的办法。记密码有困难的人,请不要使用本款保险柜,免得麻烦。”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在暴露自己产品的缺点,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明贬暗褒。它所谓的“缺点”,正是优点所在。只有密码才能打开,这不是正说明这款保险柜的保险性能异常好吗?想买保险柜的人,谁愿意它能轻易打开呢?
所以,用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会比“王婆卖瓜”更真实,更能让人听进去,从而收到以退为进的效果。
而反话正说,则可以更加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批评,听起来会更顺耳一些,以免对方面子挂不住,让气氛降到冰点。所以,那些难以启齿或者不便直说的话,就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正话反说,这样会让你言语中的棱角,显得不那么伤人。
比如,有一则宣传戒烟的公益广告是这样说的:“抽烟有四大好处:一省布料,因为吸烟易患肺痨,导致驼背,身体萎缩;二可防贼,抽烟的人常患气管炎,通宵咳嗽不止,贼以为主人没睡,就不敢行窃;三可防蚊,浓烈的烟雾熏得蚊子受不了,只得远远地避开;四可永葆青春,不等年老便可去世。”
这就是典型的反话正说,表面上句句在说好处,实际上每一条都是害处。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所以你列举出它的坏处,不足为奇,也引不起大家的重视。而这样说,会让人感到特别新奇,读完以后,会心一笑,印象特别深刻,效果当然也就更好。
再比如,有一位网友是这样投诉手机质量问题的:“这款手机绝对独一无二——节约:每隔五小时就自动关机;安静:有电话进来也不响铃;忠诚:我找到手机领导,想退掉它,换掉它,它愣是不肯走。”跟上面一个例子异曲同工,都是妙用褒贬的例子。
再比如,郭德纲有一个相声叫《梦中婚》,里面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发财了,什么好吃我吃什么,拣贵的吃!吃削面;拉面,一碗宽的一碗细的;牛肉面;方便面;买俩肉串、一个大腰子;吃龙虾,上簋街,来一个麻辣小龙虾,我带着饼就着吃;买一斤西瓜……花钱如流水一般……”
这就是反话正说,这本来是一个人发财后的自我吹嘘,口口声声拣贵的吃,但列出来的食物,没有一种是贵的,他居然还认为这样就是花钱如流水。这种强烈的对比,就可以产生喜剧效果,对人的讽刺也更入木三分。
大家如果想让自己的言语更吸引人,就得让它新颖,让人意想不到。所以,不妨试试这种反话正说、正话反说的方法,把褒贬运用得炉火纯青,就可以产生无限的谐趣。那些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之中的言语,会让人回味无穷,也会让你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绝招9:让自己听上去很有见解】
跟人交谈的时候,你肯定希望自己听上去是很有见解的,这样别人才会重视你说的话,同时也会对你高看一眼。在你自己特别擅长、而别人并不那么了解的领域里,要做到这样没问题。可是,你不一定擅长所有领域,有些话题你并不是很了解。或者,在人人都能发表意见的一些话题方面,你怎样说话,才能让自己显得有见解、引人注目呢?
首先可以试试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经形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当然也就与众不同了。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如,大家都知道,孟尝君是战国四君子之一,他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天下的贤士很多人归附他。他手下的食客,常常达数千人,所以,以“好养士”著称。尤其是他身陷暴秦,被鸡鸣狗盗之徒救出的事,更是家喻户晓,为此孟尝君一直受到赞扬。
然而王安石不这样想。他写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这样说的:“世上的人,都说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他的原文,仅仅九十个字,却充满了力量,被誉为“文短气长”。别人都说“孟尝君能得士”,王安石偏不这样想,他别出新见,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通过对“士”的标准的鉴别,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的行列,让人耳目一新,印象特别深刻。所以,这篇文章也赢得了极高的赞誉,被评为“千古绝调”。
像这样的文章,是不是看起来就特别有见解?所以,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的时候,你抓住某一个点,偏偏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一来,一般都会产生新颖而独到的见解。
比如,大家都说“开卷有益”,开卷读书必有好处。但你可以说,如果只顾开卷读书而不进行思考,那么“学而不思则罔”,也会带来害处;还可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行要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有益的。这样,你听上去就是很有见解的。
其次,我建议大家可以多掌握一些术语。专业人士跟业余人士的很多差别,就在于术语。理论上,大白话更容易听懂,但术语能让你显得更专业、更权威、更有见解。所以,大家可以根据场合和目的,选择用不用术语。
比如,有一次,一个人跟我抱怨,说他女朋友特别喜欢吃提子,每次都买特别多,可是又吃不完,老是吃一半扔一半,太浪费了。可是说她也不管用,下一次还是买特别多。而且,不仅仅是提子,凡是她自己喜欢的,就老觉得别人也喜欢。他抱怨了一大堆,我接了一句:“这很正常,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虚假同感偏差’,人总是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老是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认为别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喜欢玩电脑游戏就会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
他一听,眼神立马变成很崇拜的样子:“对对,就是这样。老师您总结得太到位了。”这肯定不是我总结的,只是我对心理学的一些术语略有了解,所以拿出来讲了讲罢了。
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别人讲述的某个现象或者观点,他们需要用一大段话来描述清楚,而你只用一个术语、一个成语或者一句精辟的话就能概括。那么,一定会让别人肃然起敬,对你刮目相看。
我给大家的第三个建议是,多读书,多看一些别人的观点。即便是创新,也往往要建立在借鉴与模仿的基础上,观念创新、语言创新也一样。很多独到的见解,无非是一个别人想法的拼接物。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这些创意的来源是什么。爱因斯坦说:“创造的一大秘诀是要懂得如何隐藏你的来源”,说话也一样。
但是不管怎样,想让你自己的话听起来更有见解,就不要试图去糊弄别人,以免被戳穿后无比尴尬,我们要让自己有渊博的知识,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有根据、有说服力,而不是完全的主观臆断。同时,也要善于分析、勤于思考,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以及看到的事,多去琢磨,时间久了,你说出来的话,才更可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绝招10:你的经历是你最闪亮的“名片”】
我有一位朋友,曾经借给自己一位刚上班的下属10万块钱。大家都说他傻:“他才刚上班,你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就敢借给他这么多钱?万一他不辞而别了呢?你这钱不就打水漂了?”
朋友是这样回答的:“我家女儿墙上的照片里有他。他是女儿做义工小分队的领队。他每周组织活动,其他队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不定期参加活动。这个年轻人做了那么久义工,也没有向任何同事吹嘘,这么踏实善良,人品一定不会差。”大家听了,都表示赞同。
我想说的是,不管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不管好的坏的,都是你的名片。所以,大家在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千万不要低估周围人的判断力,也许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已经递出了名片,被人贴上了标签。这些名片有好的,也有坏的。对我们来说,要努力递出去好的,让它成为你最闪亮的名片。
除了给自己的形象增色,你的经历还可以为口才增色。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或者讲某些问题的时候,想要一鸣惊人或者与众不同,大家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入手。
比如,假如现在要你去做一次演讲,讲讲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因为每一滴清水都是非常宝贵的。毫无疑问,这个话题已经被讲了太多太多遍,很难讲出什么新意来了。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样讲的,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经过联合国的统计,每分钟在非洲就有一个小孩子因为水的问题而死亡,这也意味着我们很轻松地拧开水龙头的时候得到的这一盆清水,有很多人必须要用生命去换取它。
“我对水有那么深的感悟,来自于一个孩子。有一天我跑在50℃的撒哈拉沙漠上,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他枯坐在撒哈拉沙漠的正中央,旁边没有任何东西,只有一个一个破旧不堪的塑胶桶,里面装着污水。因为好奇,我走向前,原来这个小男孩在等他的父母。他父母远去70千米、来回140千米的地方,去取水给他喝。我们算了一下,这个路程大概要3天的时间,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小男孩必须要喝3天污水来生存。我没有想太多,留下了3升的水给他,还给了他一盏夜灯,我希望这个小男孩晚上的时候,在撒哈拉沙漠不会感到害怕、寂寞。
“有些人问,那为什么小男孩他们不住在水源地的旁边,这样取水多方便。因为在沙漠水源地旁边,有很多的蚊虫会传染疾病。在沙漠里面也没有医生,更没有医疗设备,当然也没有可以救命的药丸。所以,当地的沙漠居民宁愿选择住在离水源地几百千米以外的地方。这个小男孩就蹲在撒哈拉沙漠的正中央,等着父母回来。父母回来了吗,还是父母回来之后这个小男孩已经不在了,我们不得而知。
“对你们来说有没有感觉到原来一滴清水有如此的珍贵,而且期待无比。你们知道吗,这个地球上还有10亿人没有清洁用水可以使用,但超过一半的淡水资源被我们大量地破坏、开发,如果我们再不珍惜现在、再不珍惜每一滴水,很有可能,我们未来的子孙,就像这小男孩一样,蹲坐在沙漠里面等着父母回来。”
这个故事,是不是瞬间就把这样一个老掉牙的话题讲得无比生动,让人印象极为深刻了呢?讲这个故事的人,名叫林义杰,是台湾一个长跑者,他曾经获得世界四大极地超级马拉松总冠军,他的双脚曾经跑过北极、南极,穿越过撒哈拉沙漠,也闯过亚马逊丛林。
他的演讲技巧其实没有多炫目,语言也没有多么精彩,但是,就是这样娓娓道来,却感人至深。那是因为他的故事内容本身已经非常有价值了,对他来说,他的经历本身,就是无比重要的财富。
我们的人生,可能没这么传奇,但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在讲述这些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情时因为有切身感受,所以往往会更生动、会加入更多细节和心理描写,也就显得更真实,更引人入胜。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素材,多讲自己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