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方式决定了我们会获得怎样的照片
·摄影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看”
·分为3个阶段的摄影式观看
·观察是解密的过程
·与明察秋毫的眼睛合作,相机才能发现并复制隐藏的美丽
◎何星(以下简称何):许多摄影爱好者认为您是最有活力的摄影家,您与大家分享的不是冰冷的摄影技术,而是充满激情的创作方式。
●李少白(以下简称李):感谢大家对我有如此高的评价。
◎何:我想请问您,想要拍出好照片,在需要掌握的摄影知识与技术之中,您认为哪些最关键?
●李:当然是观察、构图和用光。
◎何:它们之中是否也有轻重之别呢?
●李:有。我个人认为,想要拍出好照片,最重要、最难掌握,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就是观察与发现。说得通俗点,就是要学会“看”。“看”在摄影中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看不见,即使拥有再好的器材,具备卓越的构图能力,非常善于运用光线也都白搭!
◎何:您的观点会不会有些绝对呢?
冰水之间的残阳·f/8·1/400s·ISO1000·+0.3EV·自动白平衡
雾中的树·f/11·1/500s·ISO320·+0.7EV
●李:那么你认为,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人喜欢摄影?
◎何: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家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数码单反的价格也越来越“平易近人”,拥有一台理想的相机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其次,摄影入门容易,数码单反的各种“自动”功能越来越强大,只要手中有台相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能拍出像模像样的照片来。再次,在这个网络时代,照片的欣赏和传播非常方便,容易获得成就感。
●李:如此说来,摄影之所以大众化,主要是因为易入门、易操作、易出成果,而且容易获得成就感。可是为什么影友们自认为不错的作品,常常会被人讥笑为“美丽的垃圾”呢?
◎何:原因不外乎题材千篇一律,拍的都是人们熟知的美景;采用的手法多为大家熟知的套路,没有新鲜感。因此熟知导致麻木,麻木导致无趣,无趣导致贬值。
●李:你认为如何才能突破这种瓶颈呢?
◎何:如果只是把摄影当做一种个人爱好或娱乐方式,那流于俗套也无伤大雅;但如果想在这一领域,将摄影水平提升至艺术层面,的确需要另辟蹊径。那您认为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有所突破或提高呢?
●李:如果你想在摄影中进行艺术的探求,就只有华山一条路——通过镜头认真地看、智慧地看、痴迷地看……直到看出面前事物的名堂,并有所发现为止。
◎何:您所谓的“发现”是指……
●李:就是“别人看不见,你却看到了”!
◎何:您为何如此强调“看”与“发现”呢?
一朵与一角·f/11·1/1000s·ISO400·自动白平衡
●李:因为相机最本质的功能是复制与记录,凡是人眼所能见到的事物,相机都可以复制下来;而艺术的本质则是创造与创新,排斥简单地复制与记录。当你想利用具有复制功能的相机去追求艺术时,显然很矛盾。如何克服这种矛盾呢?在摄影实践中,人们找到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方法和品格,就是依赖训练有素的眼睛去看。近看、远看、横看、竖看、观看、察看……直至有所发现,再通过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将“发现”物化成照片。此时,相机虽然仍然是复制工具,但它复制的已不再是大家都能看见的事物或现象,而是去除伪装形式后事物的美好本质。
◎何:为什么说事物美好的本质隐藏在伪装的形式下?
●李:真正的美,很少赤裸裸地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造物者不喜欢目空一切的人,他往往将最美好的东西隐藏起来,以待那些喜欢探索、喜欢追寻和喜欢深究的人发现,并获得意外的惊喜,从而体验宇宙中无穷无尽的神秘。
◎何:您的话让我有所领悟,原来复制与创造并不是始终对立的,如果能复制出上帝隐藏的秘密,就是解密;而解密对于不知密或不识密的人来说,就意味着创造。我的理解对吗?
●李:我认可你的理解。尽管相机是机械工具,但是它一旦与明察秋毫的眼睛合作,就能发现并复制由上帝创造,却又隐藏起来的美丽秘密。自从摄影这种新的观看手段出现之后,人类的视觉能力和潜力获得了进一步地开发;而人类视觉潜力的充分开发,也令摄影释放出更美丽的光华。
非梦·f/7·1/20s·ISO1000·-1EV·自动白平衡
◎何:其实有不少摄影书也曾强调过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老调重弹呢?
●李:虽然有些摄影家也曾就观察对于摄影的重要性进行过阐述,甚至还介绍了一些如何观察的套路和方法。例如,加拿大摄影家弗里曼·帕特森的《摄影与观察艺术》,美国摄影家布莱恩·彼得森的《学会创造性观察》等。但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还有更实际且更具体的思路和方法。
◎何:摄影爱好者一定会对您提出的“更实际且更具体的思路和方法”感兴趣,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李:摄影离不开看,离不开观察,我认为在摄影过程中,“看”是分阶段进行的。
◎何:这种观点我还是头一次听说,愿闻其详。
●李:我个人认为,在摄影过程中,“看”应当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用眼睛看;第二阶段,通过镜头看;第三阶段,看拍摄完成的照片。只有经过这3个阶段的“看”,摄影式观察才算圆满。
◎何:那就循序渐进,从“用眼睛看”谈起吧!
●李: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是拿起相机就拍,而是先观察,看见引起拍摄兴趣的事物后,才会进行拍摄。所以我们必须先探讨一下用眼睛看的学问。
◎何:用眼睛看还有学问?难道人与人看到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吗?
●李:说“看”有学问,是因为在摄影领域里,“看”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要经过学习、训练,并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获得。虽然人眼的生理构造与机能都是相同的,但是它反馈给大脑的信息却截然不同。例如,摄影新手拿着相机寻找拍摄目标时,往往是从概念出发,重内容而轻形式。在他们眼中,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花就是花,草就是草,看到打架就是打架,看到放牛就是放牛……
井盖·车轮·骑车人的影·f/11·1/500s·ISO1000·-0.3EV·自动白平衡
◎何:您把我说糊涂了,难道要指鹿为马不成?
●李:这是日常生活中的“看”,如果你想成为摄影家,尤其是想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摄影家,这样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看”法就行不通了。
◎何:那应该怎样“看”呢?
●李:法国画家塞尚说:“如果你想画好一个苹果,就应该忘记它是苹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指艺术家在观察事物时,要尽量避免从概念出发,才能使构成事物的形式进入你的视觉世界,而形式恰恰是构成美的要素。近代文艺理论宗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可见,若想拍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照片,必须透过事物的内容,看到构成此内容的形式,再从中提炼出符合审美的形式。
蝴蝶·麦穗·野花·f/16·1/100s·ISO100·-1EV·手动白平衡
◎何:您所说的形式是指……
●李:简单地说,是指我们经常提到的色彩、影调、线条、空间、质感、动感、量感、均衡、和谐、对比、节奏和韵律等。
◎何:原来摄影式观看,是要看到事物的色彩、线条、对比和节奏等因素。我想,正是凭借这种不落俗套的观看方式,才令您能在众人认为没啥可拍的时刻,收获真正的好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