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与品词入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九、功夫在词外

陆游《示子遹》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词也是功夫在词外。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诗如其人,词亦如其人。故其为人若何,乃诗词创作的根本。

笔者冒昧提几点意见共勉:

第一,重修养。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上。”“词人者,赤子之心者也。”(《人间词话》)没有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襟怀,纯洁的心灵,真切的感情,是写不出感人的佳作的。有什么样的胸襟,才有什么样的笔墨。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则是血。吴梅先生在评论苏轼词的时候,赞曰:“公天性豁达,襟抱开朗,虽境遇迍邅,而处之坦然,即去国离乡,初无羁客迁人之感,惟胸怀坦荡,词亦超凡入圣。后之学者,无公之胸襟,强为摹仿,多见其不知量耳。”(《词学通论》)

第二,厚学养。填词要有一定的诗文基础。如小令多与近体诗的绝句、律诗相近,长调如《水调歌头》《满江红》《贺新郎》等有五七言古诗的句法,《望海潮》《满庭芳》《沁园春》等有接近骈俪的体格。所以,沈祥龙《论词随笔》说:“词于古文、诗、赋,体制各异,然不明古文法度,体格不大;不具诗人旨趣,吐属不雅;不备赋家才华,文采不富。”对学词来说,厚养学,不仅要学古典诗词文赋,还要学习现当代诗词、民歌和歌曲及网上新作。

第三,广实践。众所周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诗词作品,不过是人生体验的记录而已。没有被贬到黄州的经历,怎么能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千古绝唱;没有多年的戎马生涯,怎么能在马背上哼出那六首词,又怎么会写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那样苍凉雄壮之句。所以,广实践,深体验,广涉猎,深思索,博古通今,纵横捭阖,乃是积累创作素材之本。通过抒发个人之情,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风貌,这就是滴水见太阳。

第四,勤耕耘。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这是就经济学而言,于诗词创作同样适用。才华是人的成就之母,勤奋是人的成就之父,二者缺一不可。诗词都关乎性情,一有灵感,即应奋笔疾书,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可以先有立意中的某一好句,这种好句,乃是思想火花,往往稍纵即逝,应及时记下,以便孕育成篇,尔后再修改成一首好词。有些词作,当时因才力不足,未能成篇,只写出了断句,而后补作,往往鲜有成佳作者。正如王羲之写《兰亭序》,当时只是草稿,但率性自然,后来多次重写,再写不出初稿的风采了,就是因为时过境迁,再没有那时的心境和气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