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饮食用药调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癌症概述

一、癌症的概念与简介

癌是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的总称。但人们通常将癌症作为一切恶性肿瘤的俗称。它是机体组织细胞在一些内在因素的基础上受到外界致癌因素的刺激导致异常分化和过度增生而形成的一种新生物或组织。这种组织不受机体正常控制,无比例无限制地增生,夺取机体各种营养物质,侵蚀重要器官并使其丧失正常生理功能。恶性肿瘤一经形成,即使致癌物质(因素)消除,也会继续生长。若把肿瘤细胞移到体外培养,其特性犹存。

癌是一类全球性疾病,且有地域性、种族性差异。中国河南林县、新疆,伊朗里海沿岸和南非等是食管癌高发区。绒毛膜上皮癌在东南亚国家较多见,我国长江以南,沿海各地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在全球的癌发病率中除原发于性腺的恶性肿瘤外,女性甲状腺癌、胆囊癌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他恶性肿瘤均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小于5岁的小儿主要发生白血病、神经系统肿瘤和胚胎性肿瘤。恶性淋巴肿瘤发病高峰年龄段分别为20~30岁和50岁以后。睾丸恶性肿瘤多在20~40岁发率。由于环境、水源和食物污染和恶化,肺癌、肝癌、白血病的病死率明显上升。我国肝癌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世界各国,预计我国肺癌、肠癌、女性乳腺癌等未来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随着人类对肿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的提高,人们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注重健康饮食防癌治癌,加之合理有效的综合防治,肿瘤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也大幅度提高。就目前而言,大约有1/3的肿瘤通过定期健康体检是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治愈的;重视环境自然保护、注重健康饮食、坚持适度锻炼(劳动)、保持健康生活和心理等可以预防约1/3的肿瘤;约1/3的肿瘤经过合理治疗则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并能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肿瘤并非不治之症,可通过现代基因预防技术,基因诊断和治疗技术,通过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力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早原则),提倡综合检查、综合诊断,以获得最佳效果。

二、致癌相关因素

癌症的发病因素分为内外两种。内在因素是指人体内抗肿瘤能力的降低、家族性遗传等;外界因素指物理、化学、生物、生活环境(水源、大气污染、食品污染)等长期慢性刺激,简述如下。

1.生物性致癌因素

如病毒、细菌、支原性、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阿米巴、疟疾、杜氏利什曼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类圆线虫、旋毛虫、丝虫、蠕虫蚴等)感染。如黄曲霉毒素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2.物理因素

如慢性机械刺激、紫外线、放射性物质、烧伤以及核爆辐射伤等。

3.化学因素

多环碳氢化合物(如煤焦油、沥青、粗石蜡、矿物油、燃料、苯并芘、亚硝胺)、农药及其在食品中的残留物、灭鼠药污染;其他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如氧化亚砷、镍、铬化合物、六氯苯、多氯联苯、氯仿以及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等)。

4.日常生活相关因素

①吸(嗜)烟(一支烟的致癌危险性相当于0.01~0.04毫戈的放射线,每天吸30支纸烟,相当于1.2毫戈的放射线剂量),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大城市,居民每天吸入空气中苯并芘量超过20支纸烟的含量,并增加纸烟的致癌作用,每1000立方米大气中苯并芘含量每增加1~6.2克,肺癌的死亡率可增加1%~15%。②酗酒,可增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患肝癌的危险性。③水源和大气污染;农作物如粮食、蔬菜、水果以及花卉等农药残留量超标;禽蛋、肉、鱼类的饲料添加剂、生长激素超标。④过烫食物、腌制食品、熏制食品、烤制食品、油炸食品、霉变食品、高脂食品或过氧化食品等。⑤性生活不卫生、性传播疾病等。据临床研究,患癌的1/3与吸烟有关,1/3与饮食有关,1/3与感染和水源大气及环境污染有关。不良生活习惯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除家族遗传因素外,防治癌症要靠综合措施,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不能只靠一种食物、药物、保健品能达到目的。应定期健康体检,综合防治才有效。

三、癌症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是指患某种癌症的危险性相对较高的人群,但并非所有高危人群都会患癌症,也不是非高危人群就不会患癌症。由于某些原因,在这些人群中,某种(类)肿瘤的发生率可高于普通人群的若干倍,例如以下人群。

(1)长期生活于特殊地区或生活在特定地区的居民,如河南林州(原名林县姚村)为食管癌高发区;广西扶绥和江苏启东为肝癌高发区;青海、宁夏和甘肃胃癌患病率相对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2)长期从事下列工作或与其他致癌物质接触频繁者(时间长、机会多),如长期接触石棉、苯、铬、镉、镍、砷、木屑、油漆、放射线、紫外线、烷化剂、芳香胺、多芳环烃、己烯雌酚、氯乙烯、4-氨基联苯、双氯甲醚、煤烟、煤焦油、农药杀虫剂、橡胶的工作者以及从事冶炼业、家具制造工作的人群。

(3)有癌症家族史者和现有癌前疾病者。

(4)长期大量吸烟者、被动吸烟者,嗜酒酗酒者及有某些其他特殊嗜好者。

(5)其他情况:如患有乙型和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肥胖症、不育等疾病,不哺乳;性交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同性恋,有长期不洁性生活史;患有寄生虫病,如慢性血吸虫病等。

四、癌症的早期症状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总会有危险信号,只要早发现,就可以早诊断、早治疗,将癌症消灭于萌芽状态。有人总结了癌症的七大警报信号。

(1)大小便习惯的改变。

(2)经久不愈的溃疡、息肉。

(3)异常的出血和分泌物。

(4)乳房或其他部位组织增厚,或出现肿块。

(5)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难。

(6)疣或痣发生明显的改变(增大、发亮、疼痛等)。

(7)持续性的咳嗽或声音嘶哑。

据临床观察,癌症可有如下的早期症状。

(1)出现较长时间的烧心(胃烧灼感)、积食、胃不舒服、食欲差、胃脘痛、消瘦等情况,应警惕胃癌。

(2)如进食、饮水吞咽时胸内有食物停滞或噎塞感,必须及早排除食管癌。

(3)便稀与便秘交替,便血与黏液混杂,腹痛,要怀疑结肠或直肠癌(统称大肠癌)。

(4)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应怀疑是否患了肺结核或肺癌。

(5)排尿困难、尿中带血、无痛血尿、腰痛,要排除是否患了肾、膀胱和前列腺疾患。

(6)乳房触及肿块,硬而不光滑,移动性差,乳头回缩,要怀疑乳腺癌。

(7)舌和(或)皮肤的溃疡长期反复,边缘隆起,疼痛难以治愈,应怀疑舌癌、皮肤癌。

(8)白带不断、有恶臭味,子宫异常出血,小腹疼痛应怀疑子宫癌、卵巢癌。

(9)有乙肝病史或肝硬化者,有长期酗酒、吸烟史者,当甲胎蛋白升高或影像学上有肿块(阴影)、肝区疼痛等表现时,患上临床肝癌或小于2~5厘米的“小肝癌”的可能性大。

(10)长期不明原因的头痛、偏头痛或者固定的局限性头痛,癫,尤其是长期不易控制的癫,部分患者有认识、情感等脑功能微细的改变或人格障碍,这些脑功能异常症状提示有患颅内肿瘤的可能。

当出现以上1种或数种情况或其他不明原因的症状时,应保持警惕,及时就诊。

五、确诊癌症的主要措施

1.常规检测

常规体格检查和常规化验,病理检查,包括甲胎蛋白测定等,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约有75%以上的肿瘤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故可经常检查而及早发现。

2.特殊检查

对于某些难以确诊的肿瘤,可利用以下现代诊断技术进行检查。

(1)普通X线摄片 广泛用于头、颈、胸、胃肠、肝、肾、乳腺、泌尿系统以及四肢骨科肿瘤的诊断,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浸润周围组织的范围,诊断准确率较高。

(2)CT(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 也属X线检查的范畴,可发现1厘米大小的病变组织,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诊断效果好,对肿瘤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3)磁共振成像(MRI) 成像分辨率高,尤其在胸、脑、肺、肝、胆等部位的成像清晰度超过CT,还能观察到人体化学或生理变化。

(4)干板照相(静电摄影) 对软组织,特别是乳腺,其清晰度和对比度均超过普通X线平片,对乳腺癌及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5)放射性同位素诊断 对甲状腺、脑、肺、肝等处的肿瘤的部位、大小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6)超声波 常用于检查脑、眼、乳腺、肝、胆、胃、子宫等器官的占位性病变,及对胸水、腹水、血管腔肿物、斑块的判断,对身体无损伤、无痛苦,通常直径2厘米的肿瘤即能探测出来。

(7)热像图 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8)纤维电子内镜检查 可直视人体内食管、胃、肠、子宫等内膜病变部位、大小、性质。

(9)癌细胞检查 包括脱落细胞检查(如痰中找癌细胞)和肿瘤组织切片检查,对肿瘤诊断有直接的生物学、组织学意义。

(10)35岁以上女性乳腺癌高危人群每年1次常规钼靶检查。年度健康体检应鉴别甲状腺结节是否癌变。

六、癌症防治要点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针对癌症发表了一个著名的3个1/3的论断,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大量分析资料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认为就目前而言,全球所有的癌症患者有1/3完全可以预防而根本就不应发生;有1/3的患者利用现有的医疗技术和手段完全可以早期诊断而达到彻底的根治;还有1/3的患者,也就是中晚期患者,这些患者也完全可以运用现有的科技手段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治疗癌症应重视靶向治疗,同时应注意非肿瘤位点保护及癌症末期患者姑息治疗。

1.可预防的22种致癌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

吸烟(吸烟10年,每天2包或更多)——肺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癌;长期大剂量应用雌激素——子宫内膜癌。

高饱和脂肪饮食的摄入——肺癌,大肠癌。

低叶酸饮食的摄入——宫颈癌。

过度饮酒、酗酒(任何酒精饮料)——口腔癌。

杀虫剂中的滴滴涕(DDT)——乳腺癌。

经常大量食用牛肉(或“红肉”)——结肠癌,直肠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十二指肠炎、溃疡和癌。

低维生素E饮食的摄入——结肠癌。

低维生素C饮食的摄入——宫颈癌。

口服避孕药(在40~44岁时)——乳腺癌。

长期使用黑色染发剂——淋巴癌。

膳食中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肺癌。

慢性肥胖症——结肠癌。

低糖摄入——结肠癌、直肠癌。

厨房油烟和被动吸烟(22年以上)——肺癌。

低硒饮食——肺癌。

低纤维饮食——结肠癌、直肠癌。

未生育过孩子——乳腺癌。

低豆类饮食——肺癌。

30岁后生第一个孩子——乳腺癌。

除了部分癌症与家族遗传因素相关外,约84%的癌症与生活方式相关,如饮食习惯、吸烟、酗酒、嗜酒及新鲜水果、蔬菜摄入减少等,人们如对以上22种致癌因素有更多的了解,对各种致癌因素(包括生物性致癌因素,物理环境因素,化学因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致癌因素)认真防范,许多癌症是可防可治的。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花生、玉米、大豆或其他豆类,面粉、植物油(酸败)等霉变后,可产生黄曲霉素等强烈致癌(尤其是肝癌)物质。

(2)不吃或少吃熏制或腌制食品,包括熏肉、咸肉、腊肉、火腿、咸鱼、烧烤牛羊肉、腌酸菜、腌咸菜等,这些食物中含有致胃癌、食管癌的化学物质,如亚硝胺、亚硝酸盐等。

(3)不吸烟(嗜烟)或被动吸烟,香烟(纸烟、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是导致肺癌、胰腺癌及宫颈癌的重要致癌物质,最好戒烟;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防止被动吸烟。

(4)不酗酒,不饮或少饮烈性酒,浓度高的烈性酒(乙醇)会刺激口腔、食管和胃壁、肠壁黏膜的上皮细胞,诱发其癌变,若同时吸烟(被动吸烟)和酗酒(饮酒),会大大增加致癌机会。

(5)不接触或少接触工矿企业大烟囱冒出的黑烟、黄烟以及炊事油烟和车辆尾气;被污染的空气含有少量的致癌物质。

(6)不用洗衣粉、含氯清洁剂擦洗餐具、茶具或洗食品(蔬菜、瓜果等)。

(7)不用有害、有毒的塑料制品(聚氯乙烯)、含铅报纸或印刷品包装食品。

(8)不吃被农药污染或农药残留超标的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不吃用“生长激素”“激素”“膨胀剂”催生的禽类、畜类、鱼类及各种农作物制成的食品。

(9)饮用新鲜清洁水,不喝过烫的开水、汤、粥,不吃过热、过硬、烧焦和过咸的食品,更不能饮用甄脚水、锅底水,因为反复煮沸过的水中含亚硝酸盐较多,可诱发癌症。

(10)不要过度晒太阳,强光下的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癌,并可降低人体免疫力。

(11)多吃未污染的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控制猪、羊、牛等畜类肉的摄入量,适当增加禽类和水产鱼类食物的摄入比例,保持体重在合理水平。

正常体重(千克,kg)=身高(厘米,cm)-110

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kg)/身高(米,m)2

西方人的BMI在18.5~24.9,中国人的BMI<24,应控制在23以内。

(12)不要经常吃有可能致癌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大剂量的维生素E。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激素替代疗法须遵医嘱,有子宫的女性在服用雌激素的同时,还要遵医嘱用孕激素,防止诱发子宫内膜癌。

(13)有子宫糜烂的妇女,应定期及时检查和治疗,防止癌变。

(14)不论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否装有空调设备,封闭式环境的空气污染都很严重,经常通风换气对健康有益,没有安装空调的房间,宜每天开窗通风1~2个小时,使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15)房屋修建和装修,不要用放射性超标的岩石、矿砂作为建筑材料,不用苯、四氯化碳、甲醛、二氯甲烷含量超标的材料装修房间。装修完毕后,一般通风约1个月才能安全入住。

(16)炒菜或油炸食品时,食用油温不宜太高、太烫,为减少油烟对人体的损害,最好在厨房安装抽油烟机,尽量少用煎、炒、油炸、熏烤等烹饪方法。提倡多用蒸、煮、炖、凉拌(必须保证清洁卫生,基本无污染)、水汆、汤菜等烹调方法。

(17)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炊事员应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不要把工作服穿戴(带)回家中。炊事员应定期体检,确保无传染病。

(18)新添衣物、床上用品,尤其内衣内裤,应注意所含甲醛等有害物质是否超标,购买纺织品服装、床上用品或其他生活用品应清洗干净后再用。保持衣服(尤其内衣裤)清洁干净。

3.尽可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病期越晚,治疗越困难,预后越差,故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肿瘤早期常无特殊症状,甚至毫无症状,因而一般人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检查。一旦症状明显时,往往已是癌症晚期。应定期(每年1~2次)到正规医院进行健康体格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肿瘤。

如果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将肿瘤检查出来,可在“无病”状态下治愈。事实上已经存在肿瘤但未出现症状即进行治疗,无论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患者及其亲属心理的伤害,还是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比在出现临床症状后才治疗为好!目前手术治疗仍是对许多实体肿瘤带有根治希望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治疗是以牺牲部分器官组织来取得疗效,这种牺牲自然越小越好。肿瘤体积增大,需切除的范围增大,手术风险亦随之加大,所以手术治疗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时肿瘤分期早晚。放射治疗(包括伽玛刀、适形刀、聚焦刀、细胞刀甚至激光)、变频刀治疗等,亦要求早期固定病灶,照射面积越大,放射反应越大,对正常器官或组织侵袭和损伤也越大,患者越难以接受,若癌症全身广泛转移、播散,则失去了手术和放射根治治疗的机会。化学药物(包括中医药)治疗也以早期应用为好,早期肿瘤细胞数目相对较少,变异增殖细胞对抗癌药物比较敏感。晚期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明显,生物治疗的效果也不理想。即使服用中药,亦需要患者胃肠尚能接受且吸收良好,有些注射用中成药也有辅助抗癌作用,但仍以正气未衰者为佳。食物疗法无论对满足机体摄取营养需要,还是辅助治疗,都是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或基因治疗无法取代的。

根据临床资料统计,Ⅰ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90.9%,Ⅰ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92.5%,宫颈原位癌和宫颈癌Ⅰ期行手术、放射药物、食疗等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99.1%,早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90.3%。鼻咽癌早期放疗治愈率达90%以上。

早期发现肿瘤的措施,包括肿瘤普查、健康体格检查、对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随访以及对肿瘤早期症状的警惕等。每年定期体格健康检查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早期发现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