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单叶、叶分裂
(1)羽状裂叶、叶互生
诸葛菜
【识别】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50厘米。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羽状深裂,叶缘有钝齿;上部茎生叶长圆形或窄卵形,叶基抱茎呈耳状,叶缘有不整齐的锯齿状结构。总状花序顶生,花为蓝紫色或淡红色,随着花期的延续,花色逐渐转淡,最终变为白色;花期4~5月。长角果圆柱形,具有四条棱,内有大量细小的黑褐色卵圆形种子;果期5~6月。
【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
【食用】春季采集未开花的嫩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炒食、凉拌。
诸葛菜
蔊菜
【识别】直立草本植物,高20~50厘米。叶形多变化,基生叶和茎下部叶片通常大头羽状分裂,顶裂片大,边缘具不规则牙齿,上部叶片宽披针形或匙形,具短柄或耳状抱茎,边缘具疏齿。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小,花瓣4,鲜黄色,宽匙形或长倒卵形。长角果线状圆柱形。
【分布】生于潮湿处。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药用】5~7月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有祛痰止咳、活血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喘、感冒发热、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疔疮痈肿、黄疸。煎服,10~30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食用】春季或夏季采集幼苗,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炒食、凉拌、煮粥。
蔊菜
播娘蒿
【识别】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70厘米,全体被柔毛,茎上部多分枝,较柔细。叶互生,2~3回羽状分裂,最终的裂片狭线形。总状花序顶生,花瓣4,黄色,匙形;花期4~6月。长角果线形;果期5~7月。
【分布】生于田野间。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
【药用】夏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种子。种子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主治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煎服,3~9克。
【食用及毒性】全株有毒,大剂量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强心苷中毒症状。不建议食用,更不能大量、长期食用。
播娘蒿
荠菜
【识别】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50厘米。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具长叶柄,叶片大头羽状分裂,顶生裂片较大,卵形至长卵形;茎生叶狭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瓣倒卵形,4片,白色,十字形开放。短角果呈倒三角形,扁平,先端微凹。花、果期4~6月。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
【药用】春季采集带根全草,晒干,生用。有利水消肿、明目、止血的功效。主治水肿、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血热出血证。煎服,15~30克;鲜品加倍。
【食用】采集未开花幼苗,用沸水焯熟,可凉拌、炒食、做汤、做馅。
荠菜
防风
【识别】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茎单生,2歧分枝。基生叶丛生,有扁长的叶柄,三角状卵形,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条形至披针形;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花瓣5,白色。双悬果卵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于草原、丘陵和多石砾山坡上。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地。
【药用】春、秋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晒干。味辛、甘。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煎服,4.5~9克。
【食用】春季采摘嫩芽,用沸水焯熟,可凉拌、炒食或做汤。
防风
蛇床
【识别】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80厘米,茎表面具深纵条纹。根生叶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茎上部的叶和根生叶相似,但叶柄较短。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花瓣5,白色,倒卵形,先端凹。双悬果椭圆形,果棱成翅状。花期4~6月,果期5~7月。
【分布】生于低山坡、田野、路旁、沟边、河边湿地。分布几遍全国各地。
【药用】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成熟果实(蛇床子),晒干。味辛、苦,有小毒。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的功效。主治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湿痹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内服,3~9克;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食用及毒性】3~6月采摘嫩茎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凉拌、炒食、做汤。种子有毒,采摘嫩茎叶时勿混入。
蛇床
小花鬼针草
【识别】一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茎下部圆柱形,有条纹,中上部常为钝四方形。叶对生,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第1次分裂深达中肋,裂片再次羽状分裂,小裂片具1~2个粗齿或再作第三回羽裂,最后一次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上部叶互生,二回或一回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单生,无舌状花,花冠筒状。瘦果线形,略具4棱,两端渐狭,有小刚毛,顶端芒刺2枚,有倒刺毛。
【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
【药用】夏、秋间采收全草,鲜用或切段干用。有清热、利尿、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腹泻、小便涩痛、风湿痹痛、跌打瘀肿、痈疽疮疖、毒蛇咬伤。煎服,10~30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食用】同鬼针草。
小花鬼针草
白花前胡
【识别】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120厘米。基生叶有长柄,基部扩大成鞘状,抱茎;叶片三出或二至三回羽状分裂,第一回羽片2~3对,最下方的1对有长柄,其他有短柄或无柄;末回裂片菱状倒卵形,边缘具不整齐的3~4粗或圆锯齿;茎生叶和基生叶相似,较小;茎上部叶无柄,叶片三出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花瓣5,白色,广卵形至近圆形。双悬果卵圆形,背棱线形稍突起,侧棱呈翅状。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分布】分布于山东、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药用】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根,晒干。味苦、辛。有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的功效。主治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煎服,3~10克。
白花前胡
【食用】春季采摘嫩茎叶,先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凉拌、炒食或做汤。
紫花前胡
【识别】多年生草本,高1~2米。茎直立,圆柱形,紫色。根生叶和茎生叶有长柄,基部膨大成圆形的紫色叶鞘,叶片1~2回羽状全裂,1回裂片3~5片,再3~5裂,叶轴翅状,顶生裂片和侧生裂片基部连合,基部下延成翅状,最终裂片狭卵形或长椭圆形,有尖齿;茎上部叶简化成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卵形,紫色;花瓣深紫色,长卵形。双悬果椭圆形,背棱和中棱较尖锐,呈丝线状,侧棱发展成狭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分布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台湾等地。
【药用】【食用】同白花前胡。
紫花前胡
藁本
【识别】多年生直立草本。茎表面有纵直沟纹。叶互生,三角形,2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3~4对,卵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羽状深裂,茎上部的叶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花小,花瓣5,白色。双悬果广卵形,分果具5条果棱。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野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或润湿的水滩边。分布河南、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山东、云南等地。
【药用】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根茎,晒干或烘干。味辛。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痹痛。煎服,3~9克。
【食用】春季采摘嫩茎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凉拌、炒食或做汤。
藁本
辽藁本
【识别】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茎短。茎直立,通常单一,中空,表面具纵棱,常带紫色。基生叶在花期时凋落;茎生叶互生,在下部和中部的叶有长柄;叶片全形为广三角形,通常为3回3出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广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少数缺刻状牙齿;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鞘状,2回3出羽状全裂。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6~19个;花瓣5,白色,椭圆形。双悬果椭圆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于山地林缘以及多石砾的山坡林下。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药用】【食用】同藁本。
辽藁本
川芎
【识别】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70厘米,全株有浓烈香气。茎下部的节膨大成盘状,中部以上的节不膨大。茎下部叶具柄,基部扩大成鞘;叶片三至四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顶端有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花瓣白色,倒卵形至椭圆形。幼果两侧扁压。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分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多为栽培。
【药用】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根茎,晒后烘干。味辛。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煎服,3~10克。
【食用】春季采摘嫩叶,先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凉拌或做汤。
川芎
野胡萝卜
【识别】二年生直立草本,高20~120厘米,全株被白色粗硬毛。基生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形;茎生叶近无柄,末回裂片小而细长。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多数,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双悬果长卵形具棱,棱上有翅,棱上有短钩刺或白色刺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药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味苦、辛;有小毒。有杀虫消积的功效。主治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煎服,3~10克。
【食用】春季未开花前采集嫩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凉拌、炒食。秋季挖掘根,可腌制酱菜。
野胡萝卜
祁州漏芦
【识别】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5~65厘米。茎不分枝,具白色绵毛或短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羽状全裂呈琴形,裂片常再羽状深裂,两面均被蛛丝状毛或粗糙毛茸;中部及上部叶较小。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总苞宽钟状,总苞片多层;花冠淡紫色。瘦果倒圆锥形,棕褐色,有宿存之羽状冠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药用】春、秋二季采挖根(漏芦),晒干。味苦。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的功效。主治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煎服,5~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食用】采摘未开花前嫩茎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冲洗,可凉拌、做汤、炒食或做馅。
祁州漏芦
鬼针草
【识别】一年生直立草本,高40~85厘米。中、下部叶对生,2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不规则的细尖齿或钝齿;上部叶互生,较小,羽状分裂。头状花序,总苞杯状;花杂性,边缘舌状花黄色,中央管状花黄色。瘦果黑色,条形,顶端芒刺3~4枚,具倒刺毛。花期8~9月。果期9~11月。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药用】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鲜用或晒干。味苦。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湿热泻痢、黄疸尿赤、风湿痹痛、肠痈腹痛、疔疮肿毒、蛇虫咬伤、跌打损伤。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于患处,或煎水熏洗。
鬼针草
【食用】4~5月采集幼苗、嫩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泡,可炒食、凉拌、做汤。
菊
【识别】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140厘米。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羽状浅裂或半裂,两面密被白绒毛。头状花序顶生成腋生,单个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舌状花位于边缘,白色、黄色、淡红色或淡紫色;管状花位于中央,黄色。瘦果矩圆形。花期9~11月。
【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药用】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花序,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味甘、苦。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煎服,5~9克。
【食用】秋季采摘嫩茎叶,用沸水焯熟后可凉拌或煮粥;花晒干后可以泡茶、炖汤、泡酒。
菊
野菊
【识别】多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茎直立或基部铺展。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羽状分裂或分裂不明显;顶裂片大;侧裂片常2对,卵形或长圆形,全部裂片边缘浅裂或有锯齿。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或不规则的伞房花序;舌状花黄色。花期9~10月。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药用】秋、冬季花初开放时采摘花序,晒干,或蒸后晒干。味苦。有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的功效。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
【食用】3~5月采集嫩叶及茎芽,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1~2小时,除去苦味,可凉拌、炒食、做馅、做汤。花晒干后可以泡茶。
野菊
野茼蒿
【识别】直立草本,高20~120厘米。叶膜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重锯齿,或有时基部羽状裂。头状花序数个在茎端排成伞房状,花冠红褐色或橙红色。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有肋,被毛;冠毛极多数,白色,绢毛状,易脱落。花期7~12月。
【分布】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
【药用】夏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有清热解毒、调和脾胃的功效。主治感冒、肠炎、痢疾、口腔炎、乳腺炎、消化不良。煎汤服,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
【食用】未开花前采摘嫩叶,用沸水炒熟,可凉拌、炒食。
野茼蒿
茵陈蒿
【识别】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5~1米,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营养枝上的叶2~3回羽状裂或掌状裂,小裂片线形或卵形,密被白色绢毛;花枝上的叶无柄,羽状全裂,裂片呈线形或毛管状,基部抱茎,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圆锥状;花淡紫色。瘦果长圆形。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药用】春季幼苗高6~10厘米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地上部分(茵陈),晒干。味苦、辛。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主治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煎服,6~15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食用】于11月至翌年4月采集幼苗、嫩叶,4月以后不可食用。用沸水焯3~5分钟,清水浸泡3~5小时,去除异味,可炒食、凉拌或制干菜。
茵陈蒿
艾蒿
【识别】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5~120厘米,茎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密布腺点,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复总状;花红色,多数。瘦果长圆形。花期7~10月。
【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药用】夏季花未开时采摘叶,晒干。味辛、苦,有小毒。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外用祛湿止痒。主治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煎服,3~10克。外用适量。
【食用及毒性】全株有小毒,大剂量可引起胃肠道急性炎症。建议不要食用,更不可大量及长期食用。
艾蒿
泥胡菜
【识别】二年生直立草本,高30~80厘米。基生叶莲座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提琴状羽状分裂,顶裂片三角形,较大,侧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下面被白色蛛丝状毛;中部叶椭圆形,无柄,羽状分裂;上部叶条状披针形至条形。头状花序多数,有长梗,花紫色。瘦果椭圆形,具纵肋,冠毛白色,羽毛状。花期5~6月。
【分布】生于路旁、荒草丛中或水沟边。我国各地大都有分布。
【药用】夏、秋季采集全草,鲜用或晒干。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痔漏、痈肿疔疮、乳痈、淋巴结炎、风疹、外伤出血。煎服,9~15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食用】12月至翌年4月采集幼嫩苗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挤出汁液,可凉拌、炒食。
泥胡菜
菊蒿
【识别】多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仅上部有分枝。茎叶多数,二回羽状分裂。一回为全裂,侧裂片达12对;二回为深裂,二回裂片卵形、线状披针形、斜三角形或长椭圆形。下部茎叶有长柄,中上部茎叶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稠密的伞房或复伞房花序。总苞片3层,外层卵状披针形,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浅褐色狭膜质,顶端膜质扩大。全部小花管状,边缘雌花比两性花小。花果期6~8月。
【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及新疆。
【毒性及应用】全草有毒。茎及头状花序含杀虫物质,可作杀虫剂。
菊蒿
青蒿
【识别】一年生直立草本,高40~150厘米,全株具较强挥发油气味。茎生叶互生,为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短细。头状花序细小,球形,多数组成圆锥状;管状花,黄色。瘦果椭圆形。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药用】秋季花盛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味苦、辛。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的功效。主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煎服,6~12克,不宜久煎。
【食用】春季采摘嫩茎叶,用沸水焯熟后,再用清水浸洗,可凉拌、做汤。
青蒿
续断菊
【识别】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纺锤状或圆锥状。叶互生,下部叶叶柄有翅,中上部叶无柄,基部有扩大的圆耳,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圆形,不分裂或缺刻状半裂或羽状全裂,边缘有不等的刺状尖齿。头状花序在茎顶密集成伞房状,舌状花黄色。瘦果长椭圆状倒卵形,压扁,两面各有3条纵肋,冠毛白色。
【分布】生于路边、田野。分布于全国各地。
【药用】春、夏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味苦。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效。主治疮疡肿毒、小儿咳喘、肺痨咳血。煎服,9~15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食用】春、夏季采集嫩茎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泡去苦味,挤出汁液,可凉拌、做馅、做汤、煮粥或腌制咸菜。
续断菊
关苍术
【识别】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70厘米。茎下部叶3~5羽裂,侧裂片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刺齿平伏或内弯,顶裂片较大;茎上部叶3裂至不分裂。头状花序顶生,下有羽裂的叶状总苞一轮;花冠白色,细长管状。瘦果长圆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
【药用】春、秋季采挖根茎,晒干,撞去须根。味辛、苦。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眼目昏涩。煎服,5~10克。
【食用】采摘嫩茎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凉拌或炒食。
关苍术
苦苣菜
【识别】多年生草本,全株有乳汁。茎直立,高30~80厘米。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耳状抱茎,边缘有疏缺刻或浅裂,缺刻及裂片都具尖齿。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形;花全为舌状花,黄色。瘦果长椭圆形,具纵肋,冠毛细软。花期7月至翌年3月。果期8~10月至翌年4月。
【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药用】春季开花前连根拔起全草,洗净,晒干。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疮疖肿毒、痔疮、急性菌痢、肠炎、肺脓疡、急性阑尾炎、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煎汤服,9~15克;鲜品30~60克;或鲜品绞汁。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鲜品捣敷。
【食用】3~8月采摘嫩苗或嫩茎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漂洗,可炒食、凉拌或煮粥。
苦苣菜
抱茎苦荬菜
【识别】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80厘米。基生叶多数,长圆形,基部下延成柄,边缘具锯齿或不整齐的羽状深裂;茎生叶较小,卵状长圆形,基部耳形或戟形抱茎,全缘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舌状花黄色。瘦果黑色,纺锤形,冠毛白色。花、果期4~7月。
【分布】生于荒野、山坡、路旁及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和华东。
【药用】5~7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味苦。有止痛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头痛、牙痛、胃痛、手术后疼痛、跌打伤痛、阑尾炎、肠炎、肺脓肿、咽喉肿痛、痈肿疮疖。煎服,9~15克;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捣敷。
【食用】春、夏季采集幼苗,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凉拌、炒食。
抱茎苦荬菜
蒌蒿
【识别】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厘米。叶互生,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密集,羽状深裂,侧裂片1~2对,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边缘有疏尖齿;上部叶3裂或线形而全缘。头状花序近球形,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花黄色。瘦果卵状椭圆形。花、果期8~11月。
【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
【药用】春季采收嫩根苗,鲜用。有利膈开胃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煎汤服,5~10克。
【食用】春季采摘嫩茎去叶,用沸水焯熟后炒食。
蒌蒿
莨菪
【识别】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臭味。茎高40~80厘米,上部具分枝,全体被白色腺毛。基生叶大,叶片长卵形,呈不整齐的羽状浅裂;茎生叶互生,排列较密,无柄,卵状披针形,每侧有2~5个疏大齿牙或浅裂,叶渐上渐小,最上部的叶常呈交叉互生,成2列状。花腋生,单一;花冠漏斗状,5浅裂,浅黄色,具紫色网状脉纹。萼管基部膨大,宿存,内包壶形蒴果。花期5月,果期6月。
【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西藏等地。
【药用】夏、秋二季果皮变黄色时,采摘果实,曝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有解痉止痛、安神定喘的功效。主治胃痉挛疼痛、喘咳、癫狂。煎服,0.06~0.6克。
【毒性】全草有毒。
莨菪
大蓟
【识别】多年生宿根草本。茎高100~150厘米,有纵条纹,密被白软毛。叶互生,羽状分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斜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向上逐渐变小。头状花序,单生在枝端;总苞球形,苞片6~7列,披针形,锐头,有刺;全部为管状花,紫红色。瘦果扁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药用】夏、秋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晒干。味甘、苦。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主治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煎服,10~15克,鲜品可用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食用】4~5月采集嫩茎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凉拌、炒食、做汤、晒干菜或腌制咸菜。秋季末挖掘肉质根,水煮后可腌制咸菜。
大蓟
白屈菜
【识别】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含橘黄色乳汁。茎直立,多分枝,有白粉,具白色细长柔毛。叶互生,一至二回奇数羽状分裂;基生叶裂片5~8对,裂片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缺刻;茎生叶裂片2~4对,边缘具不整齐缺刻。花数朵,排列成伞形聚伞花序;花瓣4枚,卵圆形或长卵状倒卵形,黄色。蒴果长角形,成熟时由下向上2瓣。花期5~8月,果期6~9月。
【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江苏、江西、四川等地。
【药用】盛花期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有镇痛、止咳、利尿、解毒的功效。主治胃痛、腹痛、肠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咳嗽、黄疸、水肿、腹水、疥癣疮肿、蛇虫咬伤。煎服,3~6克。外用适量,捣汁涂。
【食用及毒性】全株有毒,虽有有关文献记载嫩叶可食用,但不要食用。
白屈菜
紫堇
【识别】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直立,自下部起分枝。基生叶,有长柄;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狭卵形。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疏着花5~8朵;花冠淡粉紫红色。蒴果条形。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药用】春、夏季采挖全草或根,除去杂质,洗净,阴干或鲜用。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疮疡肿毒、聤耳流脓、咽喉疼痛、顽癣、秃疮、毒蛇咬伤。煎服,4~1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
【毒性】全草有毒。
紫堇
小花黄堇
【识别】一年生草本,高10~55厘米,具恶臭。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叶2~3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7~9枚,末回裂片卵形,先端钝圆,边缘羽状深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黄色。蒴果条形,种子扁球形。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
【药用】夏季采收全草或根(黄堇),洗净,晒干。有清热利湿、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目赤肿痛、聤耳流脓、疮毒、疥癣、毒蛇咬伤。煎服,3~6克,鲜者15~3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毒性】全草有毒。
小花黄堇
北苍术
【识别】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叶无柄;茎下部叶匙形,多为3~5羽状深缺刻,先端钝,基部楔形而略抱茎;茎上郜叶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3~5羽状浅裂至不裂,叶缘具硬刺齿。头状花序,基部叶状苞披针形,边缘长栉齿状;花冠管状,白色,先端5裂,裂片长卵形。瘦果密生向上的银白色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分布】生长于山坡灌木丛及较干旱处。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药用】【食用】同关苍术(见162页)。
北苍术
白术
【识别】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3裂或羽状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叶缘均有刺状齿,先端裂片较大;茎上部叶柄渐短,狭披针形,分裂或不分裂。总苞钟状,总苞片7~8列,覆瓦状排列;花多数,着生于平坦的花托上;花冠管状,淡黄色,上部梢膨大,紫色,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外展或反卷。瘦果长圆状椭圆形,密被黄白色绒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分布】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分布。
【药用】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根茎,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煎服,6~12克。
【食用及毒性】未查到有关毒性及食用方法的文献记载。
白术
虞美人
【识别】一年或二年生植物,高30~90厘米。全体被伸展刚毛。茎直立,有分枝。叶互生;下部的叶具柄,上部者无柄;叶片披针形,羽状分裂,下部全裂,边缘有粗锯齿,两面被淡黄色刚毛。花单朵顶生,颜色鲜艳,未开放前下垂;花瓣4,近圆形,紫红色,边缘带白色,基部具深紫色的小紫斑。蒴果阔倒卵形,花盘平扁,边缘圆齿状。花期4~5月,果期5~7月。
【分布】我国各地庭园有栽培。
【药用】夏、秋季采集全草或花,晒干。有镇咳、镇痛、止泻的功效。主治咳嗽、偏头痛、腹痛、痢疾。煎服,花1.5~3克;全草3~6克。
【毒性】全草有毒。
虞美人
龟背竹
【识别】茎绿色,粗壮。叶柄绿色,长常达1米,腹面扁平,背面钝圆,基部甚宽,对折抱茎;叶片大,轮廓心状卵形,厚革质,表面发亮,淡绿色,背面绿白色,边缘羽状分裂。佛焰苞厚革质,宽卵形,舟状,近直立,先端具喙。肉穗花序近圆柱形,淡黄色。雄蕊花丝线形,花粉黄白色。雌蕊陀螺状,线形,纵向,黄色,稍凸起。浆果淡黄色,柱头周围有青紫色斑点。花期8~9月。
【分布】我国各地有栽培供观赏。
【食用】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果序味美可食,但常具麻味。
【毒性】汁液有刺激和腐蚀作用,皮肤接触可引起疼痛和灼伤。
龟背竹
芸香
【识别】多年生木质草本,高可达1米。全株无毛但多腺点。叶互生,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至深裂;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匙形,全缘或微有钝齿。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性,金黄色花瓣4~5,边缘细撕裂状。蒴果4~5室;种子有棱,种皮有瘤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我国南部多有栽培。
【药用】7~8月生长盛期收割全草(臭草),阴干或鲜用。有祛风清热、活血散瘀、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小儿高热惊风、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热毒疮疡、小儿湿疹、蛇虫咬伤。煎服,3~9克,鲜品15~3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塞鼻。
【毒性】全草可致流产,挥发油对皮肤有烧灼作用,使皮肤发红、起疱。
芸香
蓍草
【识别】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100厘米。叶互生,无柄,叶片长线状披针形,栉齿状羽状深裂或浅裂,裂片线形,排裂稀疏。头状花序多数,集生成伞房状;总苞钟状,总苞片卵形,3层,覆瓦状排列;边缘舌状花,雌性,5~11朵,白色,花冠长圆形,先端3浅裂;中心管状花,两性,白色,花药黄色,伸出花冠外面。瘦果扁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甘肃、河南等地。各地广泛栽培。
【药用】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有祛风止痛、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头风痛、牙痛、风湿痹痛、血瘀经闭、腹部痞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毒。煎汤服,10~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
【毒性】全草有毒。
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