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效验秘方(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处初起出现红斑,继而出现成群簇集的粟粒与绿豆大的丘疱疹,很快变成水疱。皮损多出现于人体的一侧,沿周围神经呈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一般不超越身体的前后中线。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身免疫,但亦有反复发作者。

中医称其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蛇串疮”。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其病因病机是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总之,本病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是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所以初期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体虚者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一、治疗方

(一)内治处方

1.龙胆泻肝汤

【组方】 龙胆6g,黄芩、地黄各15g,栀子、板蓝根、柴胡、赤芍、牡丹皮、当归、车前子、泽泻各10g,生甘草6g。

【方解】 方中龙胆泻肝胆之湿热,柴胡为肝之使,甘草缓肝之急;佐以黄芩清三焦湿热,栀子苦寒泻火,板蓝根清热解毒;热盛必竭阴液,故以地黄滋阴养血;车前子、泽泻清热利湿;当归、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止痛。

【功效主治】 清利肝胆湿热。主治带状疱疹,症见皮肤红斑,水疱明显。多发生于肝胆经脉循行的部位,患处灼热疼痛,伴有口苦咽干,烦渴纳呆,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稀烂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加减】 疼痛严重者,加延胡索、徐长卿各10g,乳香、没药各6g,蜈蚣2条。

【制法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7剂为1个疗程。

【处方来源】 编著者经验方。

2.排毒活血汤

【组方】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当归、紫草、茯神各15g,龙胆9g,蓼大青叶20g,柏子仁、制没药、制乳香各10g,赤芍20g,板蓝根50g,穿山甲6g,太子参30g,甘草15g。

【方解】 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龙胆、蓼大青叶、紫草、甘草清热、泻火、解毒;用当归、赤芍、乳香、没药、穿山甲活血化瘀、凉血;不通则痛,络干而涩亦痛,故佐以柏子仁润络通络,茯神养心宁神;邪火久郁必耗气,乃加太子参益元气以护诸脏之津液。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制法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处方来源】 刘慕松,刘学义.排毒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82例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05,23(10):84-85.

3.加味三黄汤

【组方】 黄连、柴胡、栀子、黄芩各15g,黄柏、蛇床子、延胡索各30g,苦参、七叶一枝花(重楼)各20g,龙胆、白花蛇舌草、川芎各18g,车前草、丹参各30g,土茯苓15g,甘草6g,细辛3g,冰片2g。

【方解】 方中黄柏、黄连、黄芩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尤其善于疗疔毒,黄芩兼可凉血、止血;栀子清热泻火;龙胆泻火除湿;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车前草清热利湿;蛇床子性辛温味苦,能燥湿杀虫;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止痛;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川芎活血行气;丹参活血化瘀、安神宁心;柴胡疏肝解郁行气;土茯苓利湿解毒;冰片清热止痛、解毒;延胡索、细辛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功效主治】 清除肝胆湿热,疏达肝胆经气,辅以活血行气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制法用法】 水煎,取头汁口服,二汁温敷外洗。每日1剂。

【处方来源】 王全胜,程长有.加味三黄汤治疗带状疱疹108例.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73.

4.升降散加味

【组方】 僵蚕、蝉蜕、姜黄各10g,大黄5g。

【功效主治】 表里双解,清肝泻火。主治带状疱疹。

【加减】 病发于头面者,加菊花10g,金银花20g,连翘、蓼大青叶各15g;发于下肢者,加薏苡仁20g,牛膝、赤芍各15g;发于胸胁腹背者,加柴胡10g,川楝子15g,丹参20g;疼痛剧者,加全蝎10g,延胡索15g。

【制法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

【处方来源】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王鸿根医师经验方。

5.瓜蒌红花甘草汤

【组方】 瓜蒌45~60g,红花(后下)3g,生甘草3~6g,板蓝根30g。

【方解】 瓜蒌性寒味甘,清热而不伤阴,润燥而不滞气机,故方中重用瓜蒌以疏理宣通气机,润肝缓急止痛;配以红花活血止痛,燥润互用,以增强瓜蒌活血止痛之功;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加用板蓝根以增强凉血解毒之力。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润燥止痛。主治带状疱疹,疗效卓著。

【制法用法】 每天1剂,水煎服。重者可每天服2剂。

【处方来源】 梁玉瑛,张淑娥.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带状疱疹31例.新中医,2005,37(4):79.

6.当归饮子加味

【组方】 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川芎、黄芪各12g,当归、何首乌、蒺藜15g,荆芥、防风、甘草各3g,延胡索9g,乳香、没药、全蝎各6g。

【方解】 方中当归、白芍、生地黄、川芎养血活血;熟地黄、何首乌补益肾气;黄芪益气固表;蒺藜平肝疏肝;延胡索、乳香、没药、全蝎活血通络止痛;由于血虚日久风燥,用荆芥、防风以疏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既可活血,又可养血补肾,与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机甚为切合。

【功效主治】 养血,通络,止痛。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制法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验案】 某男,74岁,2001年11月2日初诊。半年前,因患“带状疱疹”而在西安某医院住院治疗,皮疹消退后,患处仍剧烈疼痛难忍,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患者除患处剧烈疼痛外,还伴夜卧难安、身疲乏力。舌淡苔少,脉细无力。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辨证属于阴血亏损,气血失和。治以养血、通络、止痛为大法。方予当归饮子加减方,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4剂后疼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守方续服1个月后诸症皆愈。

【处方来源】 编著者经验方。

7.黄精秦艽汤

【组方】 黄精、秦艽各30g,玄参、地黄、菊花、地骨皮各15g,红花、蒺藜、僵蚕各9g,延胡索12g。

【功效主治】 滋阴,通络,止痛。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制法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总结】 考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为老年患者,而老年人相对是阴血亏虚、血脉凝滞,故以滋阴、通络、止痛立法。

【处方来源】 编著者经验方。

8.芍甘通络汤

【组方】 白芍30~60g,赤第芍15~30g,甘草12g,蜈蚣1条,全蝎5g,乳香、没药、川楝子、枳壳各9g。

【功效主治】 通络,缓急,止痛。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制法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处方来源】 邹桃生.芍甘通络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广西中医药,1990,13(3):19.

9.全蝎粉

【组方】 全蝎30g。

【功效主治】 剔解毒邪,通络止痛。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症。

【制法用法】 上药共研为末,分为10包,早晚各服1包。

【处方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老中医经验方。

10.重镇止痛法

【组方】 忍冬藤、板蓝根、生薏苡仁各30g,黄芩、白术、川芎、川楝子各10g,当归15g,延胡索、磁石(先煎)、珍珠母(先煎)、赭石(先煎)、紫贝齿(先煎)各30g。

【功效主治】 重镇止痛。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制法用法】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总结】 重镇止痛法具有镇惊安神、降逆止呕及平肝息风的作用。北宋徐之才归纳为“重可镇怯”。夏少农老中医最早将重镇止痛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显著疗效。编著者经验:重镇止痛法与活血通络法合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比单用重镇止痛法更显著。

【处方来源】 王兴.重镇止痛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江苏中医药,2006,27(7):48.

11.止痛汤

【组方】 丹参、当归、木瓜各15g,白芍60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大血藤30g,伸筋草30g,甘草6g。

【方解】 白芍、当归、丹参、大血藤、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活血,解痉止痛;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活血止痛;木瓜、伸筋草舒筋止痛。

【加减】 热盛者,加板蓝根、黄芩;上部疱疹者,加川芎、白芷;胸胁部疱疹者,加柴胡、香附;下部疱疹者,加川牛膝、土茯苓;痛甚者,加乳香、没药。

【功效主治】 柔肝缓急,理气治气,通络解痉止痛。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制法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总结】 用此方治疗60例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48例、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9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3例。

【处方来源】 四川省简阳市中医医院陈邦强医师经验方。

(二)外治处方

1.地龙糖浆

【组方】 新鲜地龙数条,白糖适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主治带状疱疹。

【制法用法】 取新鲜地龙数条,用清水洗净体外脏泥,擦干水分,置清洁容器内,加适量白糖(2份地龙、1份白糖)。由于白糖的作用,蚯蚓逐渐自溶分泌出白黄色黏液。然后用筷子向一个方向用力搅拌,即成糊状蚯蚓糖浆,装瓶备用。用时用棉签蘸此糖浆直接涂于疱疹创面上,面积应大于疱疹部位,再用纱布覆盖固定。每2~3h换1次,以保持患处湿润为度。每次换药前须先用冷盐开水清洗皮肤,一般5~10天可愈。

【处方来源】 丁丽丽.地龙糖浆治疗带状疱疹.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73.

2.马齿苋膏

【组方】 新鲜马齿苋1000g,冰片6g。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主治带状疱疹。

【制法用法】 将马齿苋洗净切碎,与冰片共捣成糊状,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每日换药2次,每次用药膏150g。

【处方来源】 刘艳.马齿苋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中国民间疗法,2000,8(12):17.

3.紫草油

【组方】 紫草、鱼肝油各适量。

【功效主治】 凉血活血。主治带状疱疹。

【制法用法】 将适量紫草加入鱼肝油中浸透,冬季7天,夏季3天,备用。使用时以紫草油外敷,每日换药1次。

【处方来源】 王丽新,佟志刚.紫草油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2007,27(12):33.

4.青黛外敷

【组方】 青黛粉适量,新鲜鸡蛋(取蛋清)。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痛,解疮毒。主治带状疱疹。

【制法用法】 将适量青黛粉加入新鲜鸡蛋清中,再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数次。

【处方来源】 肖桂芹,邢念丽.青黛外敷治疗带状疱疹23例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4):343.

5.蜈蚣败毒散

【组方】 蜈蚣1条,白矾5g,冰片1g,雄黄3g,香油适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早期带状疱疹,热毒灼盛痛痒,或丘疱疹或水疱疹未破,或水疱破裂后结痂而痛痒剧者。

【制法用法】 共研细末,用香油调匀涂敷患处。

【处方来源】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王鸿根医师经验方。

6.解毒止痛膏

【组方】 藤黄45g,乳香、没药各15g,花椒10g,蜂蜡120g,香油(或菜油)500g。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制法用法】 用油将前4味药炸枯后,去药渣,加入蜂蜡熔化成膏。外用,每日换药1次。

【处方来源】 编著者经验方。

7.红升丹

【组方】 红升丹。

【功效主治】 拔毒。主治早期带状疱疹。

【制法用法】 常规消毒患处,刺破疱疹,取少许成药红升丹涂搽。

【总结】 带状疱疹初发的簇集成群水疱常规消毒后,将水疱一一挑破,再涂搽红升丹粉末,其止痛效果好,水疱干缩结痂快。

【处方来源】 湖南省中医院欧阳恒老中医经验方。

8.雄黄冰片酊

【组成】 雄黄10g,蜈蚣1条,冰片1.5g,75%乙醇(酒精)100ml。

【功效主治】 解毒止痛。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制法用法】 将前3味药共研碎后溶于75%乙醇内,即成雄黄冰片酊。用生理盐水洗患处后,外涂雄黄冰片酊,每日4~6次。

【处方来源】 编著者经验方。

(三)针灸处方

1.针刺配合棉花灸

【取穴】 疱疹局部、夹脊、合谷、曲池为主穴;肝胆火盛者,配太冲、支沟;脾胃湿盛者,配血海、三阴交。

【操作】 疱疹局部用围刺法,用1寸毫针朝疱疹方向斜刺,每针间距1~1.5寸;夹脊穴取疱疹皮损同侧夹脊,以1寸毫针斜向脊柱刺入约0.8寸,使针感沿神经线路传导;其余穴位均采用泻法;每天1次,每次留针30min,7次为1个疗程。将消毒药棉撕成均匀菲薄的棉花网,将其覆盖在疱疹处,用手轻压使其与疱疹贴紧,用火柴点燃,每次针刺后灸2贴。

【主治】 带状疱疹。

【总结】 针刺和棉花灸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疗程。

【处方来源】 张宏荣.针刺配合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32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4,36(1):50.

2.芦荟汁外擦配合火针

【取穴】 疱疹局部。

【操作】 把多头火针放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待红中发亮,迅速刺入疱疹中央,立即出针。将洗净的新鲜芦荟剖开,用棉签取中间黏胶汁液涂搽患处,每日2~3次,一般2~3天或5次后评定疗效。

【主治】 带状疱疹。

【总结】 共治疗25例,其中22例治愈,2例有效,1例无效。外用芦荟时一定要剥去外皮,利用胶状部分,因生叶的表面有刺激素,会引起皮肤发痒。使用多年生的芦荟比1年生植物的芦荟效果更佳。火针操作时必须掌握“红、准、快”三要素。“红”是指烧针时针体一定要烧至通红;“准”是指对准预刺部位;“快”指进针要快,这样才能提高疗效。治疗5天内禁用烟酒,避免辛辣刺激性及色素类食物,避免洗澡。结痂脱落时,局部避免搔抓。

【处方来源】 钱月萍.芦荟汁外擦配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25例.海峡药学,2005,17(5):154.

3.盘龙三头针

【取穴】 疱疹局部。

【操作】 取盘龙三头针1支,三针头同时在酒精灯火焰峰点上烧至通红发亮,对准带状疱疹的水疱高点或疱疹高出皮肤之处及疱疹硬结之处,以雀啄方式迅速下针,点到即止,迅速收回,水疱溃破处以棉签吸干渗出液。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带状疱疹所发之处均匀布满盘龙三头针的针头点痕迹。操作结束后,以棉签蘸取聚维酮碘(碘伏)在盘龙三头针行针之处进行消毒。每日1次,溃破处结痂及皮肤红肿处皮色退红并消肿即可停止治疗。

【主治】 带状疱疹。

【总结】 带状疱疹大多属于火毒,亦有属于阴毒者,以盘龙三头针攻之,有以毒攻毒之意,无论阳毒、阴毒均可实行。

【处方来源】 唐胜修,徐祖豪,唐萍,等.盘龙三头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94.

4.刺络拔罐法

【取穴】 疱疹局部及阿是穴。

【操作】 选取水疱间正常皮肤,即阿是穴,用三棱针叩刺加以闪火拔罐,令放血6~8ml,留罐4~6min,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

【主治】 带状疱疹。

【处方来源】 王岫岩,张佳宾,邢国利.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42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2,18(9):29.

5.电针 

【取穴】 病变在头面部,取患侧风池、太阳、攒竹、下关、合谷、外关;病变在胸胁部,取该胁间同侧相应之夹脊或背俞、支沟、阳陵泉、太冲;病变在腰腹部,取腰部同侧相应之夹脊或背俞、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疼痛甚者,再在局部取阿是穴。

【操作】 患者平卧或侧卧,进针得气后,接上电针仪,用疏密波,刺激30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主治】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处方来源】 刘岩红.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6例.四川中医,2003,21(4):78.

6.刺血拔罐加耳穴点刺 

【取穴】 患处周围、耳部风溪和相应部位敏感点。

【操作】 先针刺患处周围,后针刺耳穴。充分暴露患处皮肤,聚维酮碘(碘伏)消毒后,术者左手拇指、示指绷紧患处周围皮肤,若局部小红点(水疱)散在且少,可提捏局部皮肤,右手握七星针后端,示指压在针柄上,使用手腕之力,快速叩刺患部周围皮肤,使皮肤隐隐出血。术后视叩刺面积大小选适当型号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以患处为中心吸附于叩刺部位,使罐内出血数毫升至十几毫升不等。起罐后用纱布将污血擦净。再用按压法找出耳部相应部位敏感点和风溪(该穴位于耳轮结节前方指区和腕区之间),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用干棉球拭去。每日1次,耳部穴位左右轮换。

【主治】 带状疱疹初期。

【总结】 共治疗31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1次治愈7例,3次治愈2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

【处方来源】 江苏无锡中国人民解放军73031部队医院丁向荣医师经验方。

二、调理方

1.胡青粥

【组成】 蓼大青叶15g,柴胡12g,粳米30g,白糖适量。

【制法用法】 先把蓼大青叶、柴胡加入1500ml水中,煎至约1000ml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白糖调味。每日1剂,早晚分食,可连服数日。

【说明】 有清泻肝火之功,可作为早期带状疱疹的调理方。

2.柴归陈皮蛋

【组成】柴胡10g,当归15g,陈皮9g,鸡蛋1个。

【制法用法】 以上四味加适量水,一同煮至蛋熟。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说明】 有行气活血、健脾和胃之功,可作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调理方。

3.马齿苋薏苡仁汤

【组成】 薏苡仁、马齿苋各30g,红糖适量。

【制法用法】 先将薏苡仁和马齿苋加中水煎、煮,再加红糖调味。每日1剂,连用7日。

【说明】 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可作为带状疱疹的调理方。

4.解毒饮

【组成】 豨莶草6g,野菊花6g,蒲公英6g,金银花6g。

【制法用法】 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说明】 用于治疗早期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