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利水渗湿药
【含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功用】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湿温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注意】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茯苓
利水渗湿用茯苓,心脾肾经甘淡平,
健脾安神皆可用,心悸失眠诸水停。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用】
1.利水消肿——水肿。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配泽泻、猪苓、白术、桂枝;脾肾阳虚水肿,配附子、生姜;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之水肿,配滑石、阿胶、泽泻。
2.渗湿健脾——痰饮。痰饮之目眩心悸,配桂枝、白术、甘草;饮停于胃而呕吐者,配半夏、生姜。
3.利水消肿——脾虚泄泻。脾虚湿盛泄泻,配山药、白术、薏苡仁;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配人参、白术、甘草。
4.宁心安神——心悸、失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配黄芪、当归、远志;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配人参、龙骨、远志。
【用法】煎服,10~15g。
【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薏苡仁
苡仁性味甘淡凉,归入脾胃与肺经,
健脾渗湿兼利水,清热排脓湿痹除。
【性能】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用】
1.健脾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脾虚湿胜之水肿腹胀、小便不利,配茯苓、白术、黄芪;水肿喘急,配郁李仁汁煮饭服食;脚气浮肿,配防己、木瓜、苍术。
2.健脾渗湿止泻——脾虚泄泻。脾虚湿盛之泄泻,配人参、茯苓、白术。
3.渗湿除痹——湿痹拘挛。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者,配独活、防风、苍术。风湿久痹,筋脉挛急;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头痛恶寒、胸闷身重者,配杏仁、白豆蔻、滑石。
4.清热排脓——肺痈、肠痈。肺痈胸痛,咳吐脓痰,配苇茎、冬瓜子、桃仁;肠痈,配附子、败酱草、牡丹皮。
【用法】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注意】津液不足者慎用。
猪苓
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利水养阴用,功效不应轻。
【性能】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用】
利水消肿渗湿——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妊娠从脚至腹水肿,小便不利,单用一味猪苓为末,热水调服;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配泽泻、茯苓、白术;肠胃寒湿,濡泻无度,配肉豆蔻、黄柏;热淋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配生地黄、滑石、木通。
【用法】煎服,6~12g。
泽泻
泽泻味甘其性寒,归经肾与膀胱全,
渗湿利水兼消肿,下焦湿热尤为善。
【性能】甘,寒。归肾、膀胱经。
【功用】
1.渗湿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泽泻能利小便而实大便。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配茯苓、猪苓、桂枝;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配厚朴、苍术、陈皮;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昏眩,配白术。
2.泄热——淋证、遗精。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湿热淋证,配木通、车前子;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配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
【用法】煎服,6~10g。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车前肺肾肝小肠,利尿通淋性甘寒,
渗湿止泻能明目,清肝清肺可化痰。
【性能】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用】
1.利尿通淋——淋证、水肿。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沥涩痛者,配木通、滑石、瞿麦;水湿停滞之水肿、小便不利,配猪苓、茯苓、泽泻;病久肾虚,腰重脚肿,配牛膝、熟地黄、山茱萸、肉桂。
2.渗湿止泻——泄泻。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尤宜于小便不利之水泻,可单用本品研末,米饮送服;脾虚湿盛泄泻,配白术;暑湿泄泻,配香薷、茯苓、猪苓。
3.清肝明目——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翳障。目赤涩痛,配菊花、决明子;肝肾阴亏,两目昏花,配熟地黄、菟丝子。
4.清肺化痰止咳——痰热咳嗽。肺热咳嗽痰多,配瓜蒌、浙贝母、枇杷叶。
【用法】煎服,9~15g。宜包煎。
【注意】肾虚遗滑者慎用。
滑石
滑石性寒味甘淡,归于肺胃膀胱经,
清热利尿能通淋,收湿敛疮能解暑。
【性能】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功用】
1.利尿通淋——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热淋及尿闭等,配木通、车前子、瞿麦;石淋,配海金沙、金钱草、木通。
2.清热解暑——暑湿、湿温。暑热烦渴,小便短赤,配甘草;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配薏苡仁、白蔻仁、杏仁。
3.清热收湿敛疮——湿疮、湿疹、痱子。湿疮、湿疹,可单用或与枯矾、黄柏等为末,撒布患处;痱子,配薄荷、甘草外用。
【用法】煎服,10~20g,宜包煎;外用适量。
【注意】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
木通
苦寒有毒关木通,归心小肠与膀胱,
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用之良。
【性能】苦,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用】
1.利尿通淋——热淋涩痛、水肿。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漓涩痛,配车前子、滑石;水肿,配猪苓、桑白皮。
2.清心火——口舌生疮、心烦尿赤。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下肠而致的心烦尿赤等症,配生地黄、甘草、竹叶。
3.通经下乳——经闭乳少。血瘀经闭,配红花、桃仁、丹参;乳汁短少或不通,配王不留行、穿山甲;湿热痹痛,配桑枝、薏苡仁。
【用法】煎服,3~6g。
【注意】本品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忌服,内无湿热者、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慎用。现临床多用通草代替木通。
通草
通草甘淡性微寒,归入肺经与胃经,
利尿通淋消水肿,通气下乳此药良。
【性能】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功用】
1.利尿通淋——淋证、水肿。热淋,配冬葵子、滑石、石韦;石淋,配金钱草、海金沙;血淋,配石韦、白茅根、蒲黄;水湿停蓄之水肿,配猪苓、地龙、麝香。
2.通气下乳——产后乳汁不下。配穿山甲、甘草、猪蹄。
【用法】煎服,3~5g。
【注意】孕妇慎用。
瞿麦
瞿麦苦寒心小肠,利尿通经消肿胀,
诸癃经闭痈肿痛,破血通经服安康。
【性能】苦,寒。归心、小肠经。
【功用】
1.利尿通淋——淋证。热淋,配萹蓄、木通、车前子;小便淋沥有血,配栀子、甘草;石淋,配石韦、滑石、冬葵子。
2.破血通经——闭经、月经不调。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尤宜,可配桃仁、红花、丹参、赤芍。
【用法】煎服,9~15g。
【注意】孕妇忌服。
海金沙
甘咸寒来海金沙,归入小肠与膀胱,
利尿通淋能止痛,煎服此药宜布包。
【性能】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功用】
利尿通淋止痛——淋证。海金沙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热淋,以本品为末,甘草汤送服;血淋,以本品为末,新汲水或砂糖水送服;石淋,配鸡内金、金钱草;膏淋,配滑石、麦冬、甘草;水肿,配泽泻、猪苓、防己、木通。
【用法】煎服,6~15g,宜包煎。
【注意】肾阴亏虚者慎服。
石韦
石韦甘苦性微寒,利尿通淋入膀胱,
清热止咳是肺经,凉血止血用之良。
【性能】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用】
1.利尿通淋——淋证。血淋,配当归、蒲黄、芍药;热淋,配滑石为末服;石淋,配滑石为末,用米饮或蜜冲服。
2.清肺止咳——肺热咳喘。肺热咳喘气急,配鱼腥草、黄芩、芦根。
3.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尤为适合,可单用或随证配伍侧柏叶、栀子、丹参。
【用法】煎服,6~12g。
萆薢
萆薢苦平归胃肾,利湿祛浊除风痹,
湿盛膏淋与白浊,风湿痹痛用之宜。
【性能】苦,平。归肾、胃经。
【功用】
1.利湿祛浊——膏淋、白浊。萆薢为治膏淋要药。膏淋,小便浑浊,白如米泔,配乌药、益智仁、石菖蒲;妇女白带属湿盛者,配猪苓、白术、泽泻。
2.祛风除痹——风湿痹痛。偏于寒湿者,配附子、牛膝;湿热者,配黄柏、忍冬藤、防己。
【用法】煎服,9~15g。
【注意】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茵陈
茵陈辛苦性微寒,归于脾胃与肝胆,
利湿退黄之要药,解毒疗疮其效专。
【性能】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用】
1.利湿退黄——黄疸。茵陈为治黄疸之要药。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之阳黄证,配栀子、黄柏、大黄;黄疸湿重于热者,配茯苓、猪苓;脾胃寒湿郁滞,阳气不得宣运之阴黄,配附子、干姜。
2.解毒疗疮——湿疮瘙痒。可单味煎汤外洗,也可配黄柏、苦参、地肤子等同用。
【用法】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注意】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金钱草
甘咸微寒金钱草,归入膀胱肾胆肝,
利湿退黄与通淋,解毒消肿用之安。
【性能】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用】
1.利湿退黄——湿热黄疸。可配茵陈、栀子、虎杖。
2.利尿通淋——石淋、热淋。尤宜于石淋,可单用大剂量金钱草煎汤代茶饮,或配海金沙、鸡内金、滑石;热淋,配车前子、萹蓄;消胆石,配伍茵陈、大黄、郁金。
3.解毒消肿——痈肿疔疮、毒蛇咬伤。鲜品捣汁内服或捣烂外敷,或配蒲公英、野菊花。
【用法】煎服,15~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虎杖
虎杖苦寒肺肝胆,利胆退黄清热毒,
活血祛瘀止痰咳,泻下通便作用著。
【性能】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用】
1.利湿退黄——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湿热黄疸,可单用本品煎服,或配茵陈、黄柏、栀子;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涩痛、淋浊带下等,单用即效。
2.凉血清热解毒——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而致肌腠灼痛或溃后流黄水者,单用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地榆、冰片共研末,调油敷患处;湿毒蕴结肌肤所致痈肿疮毒,以虎杖根烧灰贴,或煎汤洗患处;毒蛇咬伤,可取鲜品捣烂敷患处,亦可煎浓汤内服。
3.活血散瘀止痛——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经闭、痛经,配桃仁、延胡索、红花;癥瘕,配土瓜根、牛膝;跌打损伤疼痛,配当归、乳香、没药、三七。
4.化痰止咳——肺热咳嗽。单味煎服,或配贝母、枇杷叶、杏仁。
5.本品还有泻热通便作用,可用于热结便秘。
【用法】煎服,9~15g;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