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中医处方手册(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六节 蛔虫病

【概要】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可影响人体肠道功能和营养吸收。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有时也可出现上腹部或脐周阵发性疼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等,当肠道蛔虫误入邻近脏器或幼虫移行至其他器官时,还可导致胆道感染、胰腺炎、阑尾炎、胆道蛔虫病、机械性肠梗阻等。本病中医学称“虫踞”或“蛔虫病”等。①虫踞肠腑型,患者时有脐周疼痛和轻微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物;②虫厥型,患者突然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呈钻顶样绞痛、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舌淡、苔薄白、后转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处方1 乌君汤

【方药与用法】 乌梅20g,使君子15g,花椒、生姜各6g,黄连、大黄各9g,槟榔、川楝子各12g。每剂水煎2次,混匀后分3次口服,每日1剂。

【功能与主治】 驱蛔,行气,止痛;主治蛔虫感染性急性腹痛。

【简释】 方中使君子有小毒,过量服食易引起呃逆、头晕、精神不振,重者可导致恶心、呕吐;儿童应用剂量斟减。腹痛消失后可维持服用西药驱虫药治疗。

处方2 安蛔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 乌梅30g,槟榔15g,川楝子、使君子各12g,细辛6g,花椒、生大黄(后下)各10g,苦楝皮9g。上药加水煎2次,每日1剂。

患者发生厥逆时,须重用花椒、细辛,加半夏;伴胸闷腹胀、恶心呕吐、痛连胸背、脉弦或沉实者,应重用槟榔、川楝子,加佛手;伴高热、便秘尿黄、皮肤黄染、口苦而干,舌红苔薄、脉滑数者,应重用大黄、苦楝皮,可加竹茹等;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功能与主治】 安蛔、温经止痛;主治胆道蛔虫症、胆囊炎,症见汗出肢冷、呕吐清水、口不渴饮、苔薄白、脉沉弦或紧。

【注意事项】 方中苦楝皮有小毒,不可过量或连用;合并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胃溃疡者应予慎用;妊娠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苦楝皮用量过大可致患者头晕、呕吐,须立即停药观察。

处方3 贯众汤

【方药与用法】 贯众、苦楝皮、土荆芥、紫苏叶各10g。上药加水略泡,水煎2次,混汁后1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2~3剂即可。

【功能与主治】 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主治虫踞肠腑型蛔虫病。

处方4 米醋承气汤

【方药与用法】 厚朴15g,枳实12g,生大黄(后下)25g,茵陈、玄明粉(冲服)各30g,米醋5ml(注意小儿宜酌减)。先取厚朴、枳实、茵陈、大黄一起煎汤,注意便溏者,要在煮沸后续煎5~8min,玄明粉以药汤冲服即可,每日1剂;治疗时,应先饮米醋每次0.5~0.7ml/kg,接下来另服汤药100ml,每日3次,连用2~3剂。

【功能与主治】 通下泄热,安蛔;主治胆道蛔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