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学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桂学研究发展态势(2)

(三)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桂学研究瞭望”专栏平台

2009年,《广西教育学院学报》率先开辟“桂学研究瞭望”专题栏目,由容本镇担任主持人,他在“开栏语”中阐明创办专栏宗旨:“就是要为桂学研究提供一个成果展示与学术交流的窗口和平台。我们希望,透过这个窗口和平台,人们能感知到广西文化的悠远与厚重,倾听到桂学研究奋力前行的铿锵之声!”[53]这一学术专栏从2009年第6期开办至今,已连续出版20多期,每期都发表相关论文4—6篇,共有近百篇桂学研究论文发表。广西桂学研究学者专家潘琦、吕余生、容本镇、陈洛、黄健、韦苏文、过伟、江建文、陈学璞、蒋钦辉、汤松波、郑超雄、胡大雷、李建平、张利群、黄伟林、王建平、过竹等相继在这一专栏发表桂学研究论文,形成该刊及其专栏特色与优势,也以之形成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及其成果载体,真正使之成为桂学研究的“窗口和平台”,达到“桂学研究瞭望”的目的,成为桂学研究重要的支撑力量。2014年,经教育部社科司批准开展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桂学研究瞭望”荣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在全国高校社科期刊217种特色栏目中排在第46位,跻身前50强。

除此之外,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梧州学院、贺州学院、河池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桂林图书馆等科研院所、高校、文化单位也纷纷组成桂学研究团队,形成桂学研究蓬勃发展之势。

桂学从提出到兴起,再到崛起,与近年来研究平台建设密切相关,也与长期以来的文化学术积淀、积累、孕育、培育、建设密切相关。总体观之,桂学研究平台建设初见成效,为桂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与雄厚条件,其意义在于:一是通过平台建立起桂学发展及其桂学研究的组织、制度、体制、机制、政策保障体系与运行机制,提供了广西文化学术发展的优良环境与条件;二是通过平台建设有效整合资源、聚集人才、优化结构、协同创新,形成跨学科、多学科、交叉学科综合与整体力量,是继文学桂军崛起之后,形成文化桂军崛起、学术桂学崛起之势;三是通过平台建设更好发挥桂学研究的科研创新、学术创新、理论与实践创新作用,有利于获得重大科研项目及其重大学术研究成果的突破,更有利于扩大桂学研究的影响力、传播力、辐射力。

二、桂学研究项目建设

桂学研究以项目研究为龙头,建立起强有力的学术研究机制;广西桂学研究会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建立起桂学研究的制度、体制、机制、政策保障体系。桂学研究的项目规划、建设、培育的指导性意义,以及项目所产生的激励、规范、保障学术研究的导向性作用,成为桂学研究的一个鲜明特色和优势。

(一)国家重大招标项目“桂学研究”申报成功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大雷主持“桂学研究”获得2012年国家重大招标项目申报成功,这是广西首个人文社科基础研究类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也是桂学研究国家社科项目申报零的突破。该项目开题报告会邀请了全国著名学者专家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詹福瑞,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蒋述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张国星等,他们对项目设计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中肯建议。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潘琦作为开题报告会专家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桂学研究”国家重大招标项目申报成功,标志着桂学研究进入国家社科发展战略范围,也标志着广西师范大学社科研究进入了高水平行列,是广西社科研究的大事。[54]该项目申报成功的原因和理由在于:一方面申报者具备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及其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区整合资源构成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再一方面是项目申报书内容材料丰富、思路清晰、论证严谨,获得评审专家认定及其国家社科规划办批准。依据项目申报书材料,将其重点撮要进行概述,以期总结项目申报经验,实现其示范借鉴作用。

项目总体思路:以构建桂学体系的总体框架、探索桂学在当代的应用为主体展开,服从于“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总目标,以发现、总结桂学在中华地域之学中的特殊性为总体思路。桂学研究特别着重广西在中华地域的边疆位置、广西在中华民族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各民族的和谐融通、广西在对外开放中面向东南亚的地位这三大特殊性来进行。一方面通过对桂学历时性纵向学术史及其历代文献资料、文化现象等的学术研究,探索桂学学术发展规律、性质、特征、功能、价值、意义,达到建构桂学学术史观、史料、史论、史鉴的学术史体系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对桂学共时性横向的文化学术形态、类型、结构、构成要素、关系等的学术研究,探索桂学特质、内涵、传统、精神及其理论构成和结构系统及其应用价值,达到建构桂学理论体系、知识结构、学科体系、学术范式的目标。形成桂学理论科学完整的框架,确立桂学的学科性质,使桂学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独立品格和特色的地方学问、专业学科、专门学术。[55]

项目总体框架:总体框架为桂学的“学”、“源”、“本”、“魂”、“用”研究。最关键是“桂学之魂”,是桂人精神、各民族的民族精神;“桂学之魂”系于“桂学之源”,“桂学之魂”是由一系列文化活动表现出来的;“桂学之本”立于“桂学之源”,“桂学之源”被记载在一切形态的桂学文献中。在桂学研究总体框架中,以“桂学之学”为高,它是整体性的桂学研究的理论概括与规律总结;在桂学研究总体框架中,又以“桂学之用”为先,桂学研究的落脚点就在于“桂学之用”。由此,突出了广西地域特殊的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了桂学的诞生、构成、成长及发挥作用的过程,突出了桂学不同于其他地域之学的特性。

项目研究方法:一是“鉴之各专门之学”,即立足于桂学研究,而又借鉴各专门之学,把新的学术视野与各专门之学的理论结合起来。二是“较之各地域之学”,在桂学研究中,尽可能与岭南学、徽学、湘学、楚学、藏学等地域学术做比较,在比较中得出中华文化的共同点与桂学的特殊点。加强桂学研究的严谨性论证,必须遵循学术研究的自身规律,秉持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严谨负责的态度,实现对桂学研究真理性的追求。提升桂学研究的学术品位,使其步入系统化、理论化、整体化的学术轨道。三是“考之诸学术之学”,以学术研究引领桂学诸领域的研究,尤其是“桂学理论研究”、“桂学应用研究”,以历史与逻辑的方式理解、阐释广西诸学术的脉络、理论原型的系统,注重历史描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宏观考察与个案探究相结合,融通多门学科,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上宏观地审视广西学术的发展衍变轨迹,进而凸显出广西学术在桂学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四是“助之以科技之学”,发挥当代科学技术优长,特别是强大的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功能、博物馆之实物和图像,在文献资料上,取得远超古人的海量信息,然后从容选择,谨慎释读。五是“证之以实物之学”,考察诸民族民间文化的构成与实际运用,还原其仪式、程序;充分利用广西出土文物,把石刻文献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考察这些实物形态在现实中的作用,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文化信息。

项目内容具体表现在六项子课题中,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其一,桂学理论研究。奠定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确立桂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学科理论与方法论依据,以其纲举目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六方面:一是桂学本体论的元研究,指针对桂学自身的研究,即桂学研究的研究,包括桂学研究对象、范围、渊源、内容、性质、特征、(学术特质研究)价值、意义等系统构成等内容;二是桂学建构论的历史渊源研究,包括古代桂学源流、过程阶段、发展脉络的学术史论内容;三是桂学构成论的学科体系研究,包括地方学学科与跨学科形态、类型、要素构成、学术范式等内容;四是桂学方法论的理论方法研究,包括学科与跨学科理论方法、比较文化学理论方法、人类学理论方法、民族学理论方法等内容;五是桂学资源论的文献资料研究,包括文献资料形态、类型、发掘、整理、保护与利用等内容;六是桂学价值论的评价体系研究,包括桂学研究功能、价值、地位、特色、优势及其学术与应用效益。

其二,桂学文献研究。桂学基本文献,是桂学研究的文本依据,桂学基本文献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秀的传统。从时间上说,桂学文献自西汉至当今,包括桂学古代文献、现代文献、当代文献;从地域上说,虽然大部分保存于我们广西,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亦有大量桂学古代文献、现代文献;而且,近代以来,海外亦有很多人研究广西,亦保存有很多研究广西的文献;从材质上说,包括手抄本、印刷本、石刻、出土文物文献等。桂学研究文献内容丰富。本研究对其进行规范、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内容为二:一是将在广泛而深入的文献调研、摸清桂学文献家底的基础上,以“综述”概略桂学历代文献,尤其是编制桂学研究最有特色的、与喀斯特地貌相一致的文献载体——广西石刻文献资料集与广西石刻目录等,使人们对广西文献的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种类、特点、特色、存佚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认识。二是从众多的桂学文献中遴选精华要籍,以提要方式加以介绍、推评。

其三,桂学学术史研究。桂学学术史的梳理,既是对已有桂学成果的清理,追溯桂学的来龙去脉,同时又希望从桂学的历史发展中吸取智慧和经验,总结出桂学研究的规律与特色,为桂学理论及桂学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桂学研究史上主要的研究者及其思想;二、桂学研究历史上的主要著作及其内容、特色与贡献;三、桂学研究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起因;四、桂学研究与中华民族学术研究的关系;五、桂学研究发展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特点;六、桂学研究的总体特色、规律与成就。

其四,桂学与广西古代知识分子研究。广西古代知识分子,既是桂学传统的主要创造者,又是桂学传统的主要传承者。包括以下五大部分:一是广西古代知识分子的构成,遭贬谪而来的中原知识分子、本地知识分子,他们如何对待科举。二是广西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研究,如地处贫瘠而造福桑梓安享民风,处用兵之地而多忠义气节,“律己之廉、莅政之公、恤民之仁、体国之忠”的为官风度,开书院、设教席、编教材的兴办教育、传承文化,采风与向少数民族诗歌学习并得“江山之助”的诗学精神。三是广西古代知识分子的家族传统,即其家学、家训,其读书成业之道、治家如治国之道、人生做事之道、为人谦让之道、为家忠孝之道、为邻和睦人心之道等。四是广西古代知识分子对广西历史上重大事件的看法,如对少数民族问题,对护边安国等。五是广西古代知识分子在本土文化建设与发展中承担的重任,如在其努力下东汉时期交趾升格改为交州,外籍人士远赴粤西任职为宦者与本土少数民族“酋领”的共同努力下的文化建设,整理本土人士著作及撰作地方志,广西古代文学集团、流派如何领全国风气之先等。

其五,多民族文化共存中的桂学精神研究。桂学产生于广西,这是一个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各民族都有自身特征、自身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各民族文化精神构成桂学之魂,即桂学的人文精神。一是探索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探索从对广西各民族各自特殊性的文化现象的研究入手,进行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和搜集诸如实物、口述、抄本等民族民间文献,又对壮族的壮锦、苗族的蜡染、侗族的建筑、水族的编织、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侗族大歌、花山壁画以及丰富的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生命力的民族民间戏剧、民歌、曲艺形式等,探讨其特有的文化精神。二是探索广西各民族文化精神的共同性。如桂南采茶戏、桂剧、壮剧、邕剧、壮族舞蹈、彩调剧以及各地的多声部民歌,既有各自特点,但共同性也是明显的,这种共同性构成、体现出怎样的桂学人文精神;各具特点的各民族文化,怎样构成着桂学和谐的共同体;这种各民族和谐而构成的精神是桂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本区域最该传承而发扬光大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