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佛罗伦萨:外派意大利教学那一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教学研究

第一章 华校作文教学方法浅谈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技术的一种载体。因此,它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海外的华侨子女虽然可以学习所在国的语言跟别人交流,但如果能学好中文,学会表达,则会更好的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其作用不可低估!所以对于海外华人子女来说,学会表达尤其重要。那么何谓表达?表达指的是,把脑子里固有的印记,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外界展示或向他人流露。表达的方式很多,可以用眼神,用表情,用肢体,更多的则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就是说话,书面表达就是作文。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我这段时间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重视写前指导:

(一)重视课本原有素材,以读促写,以写促写。

作文教学不可剥离课文,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学生最熟悉的恰恰是课文,在课文教学中“春风化雨”般地把好词好句“润”入学生心田,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七年级《汉语》第一册课本第一单元有一篇课文《我的旅行》,写一颗小小的豆瓣,跟同伴们离开了豆芽筐子,先来到一口锅里,又来到一个盘子里,接着被送进一个小孩的嘴里,在那个小孩的身体里白白旅行了一趟的故事。该课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得幽默风趣。之后,我布置学生仿写,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展示一篇学生的仿写文。

我的旅行

胡余雷

我是一条小鱼,我出生在九龙江里。我家的周围全是大山、森林,那儿,泉水叮咚响,从山上一泻而下,那泉水清澈见底,我们在水中游来游去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一天,我突然觉得有一点儿闷,在这儿待得有点厌烦了,外面的世界应该会很精彩吧?好,我决定要出去外面闯一闯。于是,我就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旅行。我的朋友问我:“我们要去哪里玩呢?”正当我在想的时候,有一只小鸟向我们飞了过来。它说:“如果你们想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就去厦门特区吧,那里有很多工厂,人又多又热闹。”我说:“好的,谢谢!”我们按照鸟儿的指点,顺着九龙江往下游去。

路上,我们看见的人越来越多,有几艘小船在水面上游荡,还有的在来回穿梭,这样的景象实在太棒了!鱼儿们都赞不绝口地夸这幅景象,过了一会儿,水变得越来越浑浊,还散发出一种怪怪的味道,一问领路的小鸟才知道原来是从工厂排出来的脏水。

这脏水把水污染成了黑色,我们渐渐感觉到非常难受,甚至都呼吸不了了,可是为了看到厦门特区的美丽景色,我们咬紧牙关,游啊游……一路上船越来越多了,我回头一看,发现我跟同伴们分散了,我掉队了。我难过极了,就浮出水面,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可是谁知我一探出头来前面就是岸边了,我努力地往后游,可是,水流得很急,把我甩出了水面。

就这样,我白白旅行了一趟。


(二)写一个人物方法指导。

第一次试写,发现会写作文的学生很少。第二次写作便用一天时间进行专门指导。

主要分三步指导:第一步,指出一篇文章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如下图,这幅图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白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步:用1+1写好人物。前面的“1”是指人物形象,这里所说的形象是指被描写的人物在作者心中的形象。在写人记叙文中,人物形象在作者心中总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或是外在的形象,或是内在的品格,抑或二者都有。文章正是要把这种形象展示给读者。

在写人记叙文中,作者该怎样展现人物形象呢?学习了一种方法,先外在,后内在,即先对人物进行外貌展现或品行介绍,再用事迹证明。

第三步:求新颖,写好细节。主要针对写人记叙文的材料选择。

写人记叙文的材料选择,根本的原则是能够表现人物的外貌、思想、性格、阅历、精神状态和精神品质,也就是说,一切材料都必须为表现人服务。上述这些同学们在写作中都或多或少能够注意到,既然是都能够注意到,因此,它不构成写好记叙文的关键,那么关键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人物的个性化,就是在文章中要能够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什么是人物的个性?人物的个性就是这个人物独有的性格。人物在外貌、语言、行为、心理、身份、地位、职业、阅历、知识以及从事某项工作表现出的细节都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千差万别的具体细节构成了人物的个性化特征,写好人物的关键就是写好这些个性化特征。通过指导,每位学生进步都很大,特别是程仁恩、项鑫贺、戴道磊等同学,他们原本作文几乎不会,可是通过指导后也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很欣慰。如:

我的好朋友程大义

戴道磊

我要写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叫程大义。

我跟他认识了很多年,有时我会忘记带钱,他会慷慨的帮我付钱,当他忘记带钱时我也会替他付钱,对我来说朋友是不可以拿金钱来衡量的。他的性格跟我一样,爱笑,爱玩,爱开玩笑,不爱学习,常常抄同桌的作业。业余时间我跟他有时会去看恐怖的电影或者动画片。还会跟他去游泳。我游泳虽然不是很厉害但是他不会游泳,所以我有时会故意的害他把他推到水里。我们常常会比速度跟力气。他跑步比我快,我力气比他大,我们常常会闹来闹去,当我想打他的时候,他就跑得比兔子还快。玩游戏的时候他常常玩不过我。我跟他常往对方家跑,他来我家吃饭玩游戏,我也会去他家吃饭玩游戏。

跟他在一起的日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我回想起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三)提供描写景物的词句作参考,辅助写作。七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有篇课文是《巨人的花园》。课文描写了巨人花园的美丽景色,优美语句较多,我就让学生把描写景色的句子找出来,进行朗读积累。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佛罗伦萨的冬天(或春、夏、秋)景色的文章。再提供一系列有关四季的词语和句子给他们,提供例文两篇,写冬天一篇;春天一篇。利用现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QQ给班长,让班长打印给同学学习。学习成绩好的就可以以此激发思维自己写,成绩差的可以用他们的语句组成自己的文章。

个别同学写得较好,把摘录的词语和句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了。如:

1.佛罗伦萨的春天像一个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公园里开着五颜六色的花,长出一棵棵茂盛的树木,桥下的小河叮咚叮咚的唱着歌,似乎在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温作豪)

2.佛罗伦萨的冬天很美丽,尤其是下雪的时候。(付梦迪)

3.佛罗伦萨有着美丽的四季。这里春天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夏天骄阳似火、夏树苍翠;秋天红叶满山、秋意浓浓;冬天玉树银花、雪花飞舞。其中最美丽的还是春天。(郑美静)

4.郑建斌的文章。

佛罗伦萨的冬天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城市,是托斯卡纳区的首府。佛罗伦萨也是欧洲著名的艺术中心。

佛罗伦萨的冬天是美丽的,佛罗伦萨的冬天也是寒冷的。

初冬,它像一位美丽的、高贵的公主,舞动着她那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冰冷的寒风。寒风像刀子似的刮在树叶上,树叶就慢慢地变成各种各样的颜色,有黄的、红的、黑的、紫的——这些树叶经不起寒风的冷酷,都缓缓的掉在地上,一层薄薄的树叶,把大地装饰得像一条轻软的羊毛毯似的。

佛罗伦萨的冬天,偶尔也会下起了雪。在那茫茫苍苍的天空中,飘洒着亮晶晶的雪花,雪花飘洒到房顶上,给房顶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衣;雪花飘洒到大树上,大树就会变成一个高大的巨人;雪花飘洒到大地上,大地就披上了美丽的银装。

在冰天雪地下,在羊毛毯子上,孩子们正在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玩得可开心了。在花园里,一切的花草树木都被冰雪笼罩,只有青松迎着刺骨的寒风傲然挺立。青松四周挂满了冰条,犹如一朵朵银色的梨花。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这些冰条上,反射出夺目的亮光,美丽极了,简直令人陶醉了!

我爱你——佛罗伦萨的冬天。

二、让作文课堂充满乐趣

开拓学生课堂作文的新形式新渠道:

(一)通过游戏作文。如吹气球比赛、贴鼻子游戏、人生五样等游戏;游戏结束后写成作文。

(二)接龙作文、合作作文。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和工作)效率,所以合作作文让学生很有兴趣。

(三)听讲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视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刚才看到的文字写下来。

(五)扩写、缩写、改写。向学生提供一个素材(可以利用让他们听写、视写的材料),组织学生扩写、缩写、改写等。

(六)“课外生活作文”则让学生去写“放胆文”。

我们希望让儿童在作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我们不能改变孩子人生的起点,但要努力改变其发展的起点和轨迹,以及人生的终点;我们不能增加孩子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寻找生命的意义。让儿童成功就是我们赠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三、重视积累与批改

前三次写的作文叫学生打字发到我的邮箱,我把它们打印出来,然后分组点评。每组四五位同学一起评议这篇文章,要能指出好在哪里?哪里还可以修改。然后让学生回去修改自己的文章,而那些差的没有作文的同学,就让他把这篇作文拿回去仿写,改几个人名,改一下例子,然后写到作文本上,此举主要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他明白自己也能写作文。而且,我们知道作文创新的第一步就是先从仿写开始的。这样先“仿写”后“改写”再“撰写”,实实在在地做到因材施教。

至于积累,“阅读是作文的父亲”。要写好作文,必须大量阅读。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老师教学生识字,积累词汇,掌握各种句型、句式,熟悉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即:听、说、读、写。阅读课上,要有十足的语文味。要讲“字、词、句、篇”,要练听、说、读、写。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更要讲作者是用哪些词汇和句子来描写事物的,作者是怎样调遣句子来表情达意的,作者又是怎样布局谋篇来表达中心思想的。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作文,说到底,是儿童作文。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一项练习,也是他们学会做人的一份记录。教学生作文,就是教会他们做人。因此,对教师而言,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对学生来说,学作文就是学做人。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明确。除了让学生进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懂得做人的道理外,还要培养他们多读、多写、多思、多改的习惯。作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作家,作文与创作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作文,是孩子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练习;创作则是作家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我们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同样,我们也不要“硬逼”学生作文。要顺其自然,要启迪孩子。设法让孩子愿意写、乐意写,把作文当作自己生活的一个部分。

叶圣陶先生教孩子作文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先生介绍,他小时候叶老是这样教授他作文的:叶圣陶先生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自己决定。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他们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调遣词句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


其实叶老的这种教法正是教学生“自能作文”最好的注脚。他给了我们两个启示。

启示一:作文首先要文通句顺。“通”则“懂”, “懂”则“通”, “不通”则“不懂”, “不懂”则“不通”。道理似乎就这么简单。

启示二:学写作文必须大量阅读。读书是基础,读书是积累,读书是吸收。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学写作文还必须每天“写一点”。写好之后,要多读,多思,多改。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修正思想的过程。久而久之,自然会写作文了。

叶老这样教子女作文,也体现了他多年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我们再来看看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是怎么教他的孙女写作文的。


我孙女爱听故事,我便讲故事给她听,讲完了,让她复述,一遍,两遍……当她讲得通了,讲得顺了,便让她用文字记录下来,再读给我听。久而久之,在她读二年级的时候,便能写上好几百字的作文了。

当她具有能组织文字的本领之后,我就教她去独立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在生活中寻觅作文的材料。

生活中处处都是作文的材料,我见她高兴得手舞足蹈时,便提示把它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我见她情绪低落、垂头丧气时,便对她说,把这记下来,别人一定爱看。有一次,她来探望我,我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眼镜还架在鼻梁上,手头还捏着报纸。她没有吵醒我,只是吻了一下我的额头,便端坐在一边看起书来。我知道了,便让她把这一生活情景描述下来。没花多大工夫,她就写下了《深深的吻》。

她的父亲整日地忙,天南地北地跑,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父女俩只能通过电话聊上几句。她埋怨道:“我的爸爸在电话里。”我听了,感到这是一个好题材,我就让她写了《电话里的爸爸》。习作情真意切,颇为感人。

我让她每天写日记,把一天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日子长了,养成了习惯,记日记成了她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像她所说:“作文就像玩一样。”对孩子来说,作文是一种游戏;对青少年来说,作文则是一种需要。每个人仅有一个短暂的童年,抓住了,什么都有了;抓不住,则可能会铸成“千古恨”。


总之,对于学生来说,学写作文主要碰到两个问题:一,没有东西写;二,有了东西也不知道怎样去写。第一个是如何搜寻材料的问题;第二个是如何表达事物与情感的问题。

我认为,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要倒过来操作:先教会他们如何表达,然后指导孩子在生活中寻觅作文的材料。我的作文教学实践的体会是:作文训练应该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即课内训练作文与课外生活作文。“课内训练作文”是必需的,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命题,教师提供作文素材,教师指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目的是多方面地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然而,事物有其两面性,这样的训练往往会有局限性,会抑制学生的写作热情,因为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去写不熟悉的,乃至不喜欢的东西。而“课外生活作文”则让学生去写“放胆文”,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天马行空”, “我行我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只要“有所感”都可以收于笔下。因为没有了束缚,学生的写作热情可能被激发。学生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可能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真实生活的感受。因此,会“有看点”。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题材新颖别致,内容真实可信,语言鲜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