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与答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很多疑问,让我看看能不能帮你解答一部分。
问题:如果人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并已经证明自己是聪明或有天赋的,为什么他们还要不断进行证明呢?毕竟,当王子证明了自己的英勇,他就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他并不需要每天都出门杀一条龙。为什么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能在证明过自己之后从此幸福地生活呢?
因为每一天都会有一条新的、更大的龙出现,随着事情越变越难,可能他们昨天证明过的能力并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也许他们足够聪明,能解代数题,但未必解得了微积分。也许他们在美国职业棒球小联盟比赛中是一个足够好的投手,但在大联盟中还不是。也许对校报来说,他们是很好的作者,但对《纽约时报》来说还不是。
所以他们像赛跑一样,一遍又一遍地证明着自己,但他们最终跑到哪里去了呢?在我看来,他们经常原地踏步,积累着数也数不清的肯定,但最终不一定会跑到他们原本想去的地方。
你知道,在有些电影里,主人公有一天醒过来,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生活毫无价值——他总是把别人踩在脚下,没有成长,不去学习,也从不去关心他人。在这样的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土拨鼠之日》(Groundhog Day),之前我差点因为这个名字错过这部电影。不管怎么说,在《土拨鼠之日》里,比尔·默里(Bill Murray)并不是在某一天醒过来就突然意识到这一点的,他是被迫一遍又一遍重复同一天的生活后才最终意识到。
默里饰演的菲尔·康纳是匹兹堡当地电视台的一名气象播报员,他被派遣到宾夕法尼亚州的庞克瑟托尼镇,去报道他们的“土拨鼠之日”典礼。每年2月2号,一只土拨鼠会被人们从洞里捉出来,如果人们认为它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说明冬天还会持续六个星期。如果看不到,那么说明今年春天会早早到来。
菲尔,一个优越感极强的人,很鄙视这个庆典活动、这个镇子和这里的人(“乡巴佬”和“白痴”),在毫不掩饰地表露出自己的想法后,他准备尽快离开庞克瑟托尼镇,却没能离开。一场暴风雪袭击了这里,他被迫留宿一晚,第二天早上他醒来后,发现居然还是土拨鼠之日。来自桑尼和雪儿(Sonny and Cher)的同一支歌《你是我的宝贝》从广播中响起,将他唤醒,同样的庆典正在准备进行。这样的一天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一开始,他利用这一点计划每天的行程,去愚弄他人。因为他是唯一一个重复经历这一天的人,他可以今天和一个女人搭讪,明天利用他前一天了解的信息去欺骗她,打动她并勾引她。他活在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天堂中,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证明自己的优越性。
但是经过数不清的重复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这么做是没有出路的,于是他尝试自杀。他撞车,尝试电死自己,从教堂顶上跳下,站在卡车前面,依然没有用。他有一天终于想通了,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他去上钢琴课,读大量的书,学习冰雕。他会去发现在这一天里需要帮助的人(一个男孩从树上掉了下来,一个男人被牛排噎到)并去帮助和关心他们。很快,这一天的感觉不再那么漫长!只有在完全改变了他的思维模式后,他才走出了这个死循环。
问题:思维模式是天性中固定不变的一部分吗?我们可以改变它吗?
思维模式是个性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你是可以改变它的。在知道存在两种思维模式后,你就可以开始考虑用一种新的方式应对问题。人们告诉我,一旦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痛苦中,他们会在各种消极时刻埋怨自己:错过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被失败贴上标签,或者因为事情仍需努力而感到泄气。然后他们切换到成长型思维模式:确保自己会抓住挑战之机,从失败中学习,并继续努力。在我和我的研究生发现思维模式这件事的一开始,他们也会在我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时候当场“逮住”我,并责备我。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即使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也并非永远陷在这种思维模式中。事实上,在我们的很多项研究中,我们会将人们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告诉他们能力是可以学习的,这个任务会给你学习的机会。或者让他们读一篇关于科学研究的文章,教给他们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些文章描述了没有天生才能的人们在后天开发出了独特的技能。这些做法让参与我们研究的人转变成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至少在当时发生了转变——他们也会像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一样表现。
之后,我会用一个章节来专门讲述思维模式的转变。我会在那一章讲到一些改变了思维模式的人,以及我们开发出的可以改变人们思维模式的项目。
问题:我有没有可能是一半一半的?我发现自己拥有两种思维模式。
很多人都发现他们拥有两种思维模式的要素。为了更简单地说清两者的区别,我将思维模式说成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
人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我可能认为自己的美术才能是固定的,但智力是可以发展的。或者我的个性是固定的,但创造力是可以发展的。我们发现在某一个领域里,人们是哪种思维模式,那么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影响他在这个领域内的表现。
问题:基于你对努力的看法,你是不是认为人们的失败永远都是他们自己的错,因为他们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
不!虽然努力确实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可以不努力就取得长久的成功,但努力绝不是唯一的因素。人们有着不同的资源和机会。比如,富人(或者富二代)就如同拥有一张安全网,他们可以承担更多风险,拥有更充裕的时间去获得成功。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在交际圈中很有影响力、知道如何在对的时间出现在对的地方的人都更容易让努力得到回报。富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再加上努力,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就算付出了最多努力,资源不足的人的生活相比之下更容易脱离正轨。你工作了一辈子的家乡工厂突然关门了,你怎么办?你的孩子病了,你陷入了繁重的债务。接下来是家里的事,你的另一半花光了所有积蓄,留下孩子和一堆账单离开了你。就别再提什么去夜校学习了。
在评价别人之前,要记住努力并不代表所有,而且每个人的努力也并非建立在同样公平的前提之上。
问题:你一直说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将人们变成第一、最好的、最成功的。难道成长型思维模式不是关于个人发展的吗?它并不是为了胜过其他人吧?
我用攀上顶尖位置的人举例子,是为了证明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带领你走到多高多远的地方:相信才能可以拓展的信念,可以让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另外,选择一个对事情不计较并随遇而安的人作为例子,对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不够有说服力,无法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题,因为那看上去是让他们在乐趣和出类拔萃之间二选一。
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成长型思维模式确实会让人们爱上自己做的事——即使面对困难也会继续热爱。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CEO、音乐家或者科学家都热爱着自己的事业,然而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却不是这样。
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甚至没有想过要攀上顶峰。他们能达到这个高度,是因为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讽刺的是:顶峰是很多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渴望到达的地方,却是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工作激情带来的副产品。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结果。如果你失败了——如果你不是最好的,那一切都是白费力气。成长型思维模式能让人们在不计成果的情况下去评估自己所做的事。他们会着手处理问题,计划新课题,致力于重要的工作。也许他们没有找到治愈癌症的方法,但是他们的研究工作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曾经有一名律师花了7年时间,代表那些认为自己被欺骗了的人去和全美最大的银行打官司。在打输了官司之后,他说:“我凭什么认为我花了7年时间去做一件事,成功就必须属于我?我做这件事是为了成功,还是因为我觉得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正确的?我不后悔我做的事。我必须去做。即使重新来一次,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问题:我认识很多晋升很快的工作狂,他们看上去应该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他们总想证明自己有多聪明,但是他们工作很努力,也愿意接受挑战。但是按照你说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总是不够努力并喜欢挑简单的事做,你怎么解释这样的现象呢?
总体来说,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更喜欢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得到的成功,这是能证明他们天赋的最好方法。但是你说得对,也有很多高层的人认为自己的个人能力是固定的,但还是不断想要证明自己。可能这些人的人生目标是获得诺贝尔奖,或者成为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达成目标。我们会在之后的商业和领导能力一章讲到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可能并不认为付出大量努力等于能力低下,但他们依然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其他特征。他们可能会经常炫耀自己的天赋,认为自己的天赋让他们高人一等。他们也可能难以忍受错误和批评,或者挫折——难以忍受这些妨碍他们前进的事。
偶尔,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可能也想获得诺贝尔奖或者变得富有,但他们并不认为这些目标可以肯定自己的价值,也不会以此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问题:如果我喜欢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呢?如果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才能是什么,就可以了解自己目前的情况和未来能拥有些什么。为什么我要放弃这种思维模式?
如果你喜欢固定型思维模式,当然可以继续保持下去。本书是想通过阐述两种思维模式及其创造的不同世界,让人们知道自己可以进行选择。重点是,人们可以选择他们想住在哪种世界里。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人感到,你可以真正了解自己永远不变的真实情况。这种想法令人感到很欣慰:你不用去尝试做这样或那样的事,因为你没有那个天赋。你也肯定可以在这样那样的事中取得成功,只因为你确实具有这份天赋。
然而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思维模式的缺点。可能在第一个领域,你因为低估了自己的才能而剥夺了自己的好机会。或者在第二个领域,由于自认为天赋可以带领自己走向成功,反而破坏了成功的可能。
顺便说一下,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会强迫你去追求某件事,它只是告诉你可以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且想不想拓展也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问题:是不是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被改变,是不是我们应该去改变所有可以改变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但它并不能告诉你你能改变多少,或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改变,而且这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事,包括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都可以被改变。
有一次,我在出租车里,司机正在收听歌剧。因为想聊一聊,我说:“你喜欢歌剧?”“不,”他回答,“我讨厌歌剧。我一直都很讨厌歌剧。”“我不是想打听,”我说,“那为什么你要听呢?”他后来告诉我,他的父亲是一名歌剧爱好者,一有机会就会听古董唱片。这名已经中年的出租车司机这么多年一直在试着培养自己对歌剧的兴趣,放唱片、研读乐谱——都没有任何用处。“饶了你自己吧,”我建议他,“有很多有教养、高智商的人都欣赏不了歌剧,为什么你就不能把自己当成其中一个呢?”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意味着每一件可以被改变的事都应该被改变。我们都需要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之处,特别是那些并不会给我们自己或别人的生活带来危害的。
固定型思维模式妨碍人们发展和改变。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改变的起点,但人们也必须做出判断,对什么样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
问题:是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一定会缺乏自信?
不。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一样自信——在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之前是这样的。但是你应该可以想象,他们的自信心非常脆弱,因为挫折甚至付出努力的事实都可以削弱他的自信心。
约瑟夫·马尔托奇奥(Joseph Martocchio)对一些参加短期计算机培训的员工进行了一项研究。一半员工被放入固定型思维模式,他告诉这些员工,这个培训里的一切都关系到他们能力的强弱;另一半员工则被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他告诉他们,计算机技能是可以通过练习不断提高的。所有人沉浸在各自的思维模式中,开始了培训课程。
虽然这两组人在开始时对自己的计算机技能拥有同样的自信,但在课程结束时他们看上去却非常不一样。在学习时,被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信,尽管他们不可避免地犯了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在学习中丧失了对自己计算机技能的信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伯克利的学生们身上。理查德·罗宾斯(Richard Robins)和珍妮弗·帕尔斯(Jenifer Pals)对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们进行了追踪,观察他们上大学期间的表现。他们发现,当学生们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时候,他们在不断遇到并战胜挑战后获得了更多自信;然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面临同样的挑战时,自信心却逐渐丧失。
这就是为什么固定型思维模式者需要照顾和保护他们的自信心。这也是约翰·麦肯罗找那些借口的原因:为了保护他的自信心。
年仅十几岁时,高尔夫球员魏圣美(Michelle Wie)决定与比她年长的男子球员比赛。她参加了索尼公开赛,这是只有世界级男子球员才能参加的一项美国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角度看,大家都警告魏圣美,如果她表现得不好,她会严重损害她的自信心——他们说:“与高级别球员比赛,过早吃太多苦头,不利于她的长期发展。”巡回赛中的杰出球员维杰·辛格(Vijay Singh)也警告她说:“输掉比赛总是令人郁闷的。”
但魏圣美不这么认为。她去参加巡回赛并不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一旦你赢得了青少年锦标赛,想再赢几次是很容易的。我现在要做的是为了未来做准备。”她追求的是学习的经历——想知道在巡回赛中与世界最佳高尔夫球员们比赛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比赛过后,魏圣美的自信心没有受到一点损害。她得到了她想要的。“我想我了解到了,我可以在大赛中有所作为。”想要赢得巡回赛,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现在她了解她的目标是什么了。
几年前,我收到了一名世界级游泳运动员的来信。
亲爱的德韦克教授:
我一直不太自信。我的教练总是告诉我要百分百相信自己。他们告诉我不要让怀疑的念头进入大脑,要去想自己比别人优秀。我做不到,因为我一直很了解自己的缺点,以及我在每次比赛中犯的错误。尝试着去想象自己是完美的,会让我感觉更糟。后来我读了你的书,知道了专注于学习和提高是多么重要,这彻底改变了我。我的缺点是可以通过努力去弥补的!现在对我来说,一个错误看上去没那么重要了。我想写这封信给你,是因为你教会了我如何拥有自信。谢谢你。
您真诚的
玛丽·威廉姆斯
此外,我从我的研究中认识到一件很不同寻常的事,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你并不一定时刻需要自信心。
我的意思是说,即使你认为自己不擅长某件事,还是可以全心地投入其中并坚持下去。事实上,有的时候你投入一件事,恰恰是因为你不擅长做这件事。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一个非常好的特征。你并不一定要觉得自己对某件事很在行才会想去做这件事,并享受做这件事的乐趣。
写这本书是我做过的最难的事情之一。我阅读了数不清的书籍和文章,信息量大到让我难以招架。我之前没有写过这种大众读物,这让我感到很害怕。写这本书对我来说看上去很容易吗?在以前,我确实希望你们这么想。但是现在我想让你们知道我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以及它带给我的乐趣。
塑造你的思维模式
每个人都天生对学习拥有热情,但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可以让这种热情消失。想象你很享受做某件事——比如做一个填字游戏、进行一项体育运动或者学习一种新的舞蹈。后来事情变得越来越难,你开始想放弃。也许你突然间感到很累、头晕、无聊或者很饿。下一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要欺骗你自己,这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在作怪。将你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想象你的大脑在遇到挑战的时候正在形成新的神经元连接,然后再继续学习。坚持下去。
创造一个世界,让我们自己在当中表现得完美无缺,这个想法确实很吸引人。(啊,我想起上小学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感觉。)我们可以在选择配偶、交朋友以及聘用员工时都选择那些让我们显得完美无缺的人,但是想象一下——你永远都不打算成长了吗?下一次你想让自己被崇拜者环绕的时候,去教堂吧。在你人生中的其他时刻,还是去追寻有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吧。
在你过去的生活里,你是否觉得有什么对你进行了评判?一次考试成绩?一次不诚实或者昧着良心的行为?被老板辞退?被拒绝?集中精力去想这些事,感受一下这些事当时带给你的感觉。现在让自己站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角度。认真看你自己在事件当中扮演的角色,但要明白这些事不会给你的智力水平或者个性下定义。问自己:我曾经从这件事中(或者我能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我怎么才能借此成长?保持这种想法,用它代替之前的想法。
你感到抑郁的时候会怎么办?会更加努力去工作还是放任不管?下一次你感到情绪低迷的时候,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考虑一下如何学习、挑战以及勇敢地面对障碍。把努力想象成一种积极、有建设性的力量,而不是一个大累赘。尝试一下。
有没有什么你一直想去做,但是因为自己不够擅长而不敢去做的事?设置一个计划,去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