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云计算平台实战:IaaS与PaaS应用详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Oracle云计算的演进历程

世界上的所有行业几乎都在应用Oracle技术,且《财富》100强中75%以上的公司都采用Oracle云。Oracle公司是第一个跨整个产品线(数据库、应用中间件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与决策支持工具)开发和部署100%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软件的公司。

甲骨文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与其持续创新及高瞻远瞩的收购密不可分,众所周知,甲骨文带给客户最为深刻印象的就是Oracle数据库。自1977年公司成立,Oracle数据库技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如图1-2所示),从最初的关系数据库雏形Oracle 2版,不断推陈出新,发布了一系列多元化的产品解决方案(Database Options,数据库选件),让企业客户可以用按需配置的方式,实现基于Oracle数据库平台的生产效益最高和投资回报最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业务的创新发展。

图1-2 Oracle数据库技术发展历程

□ 1985年,推出了可支持Client/Server模式下运行的Oracle 5.0版。

□ 1986年,发布了Oracle 5.1版,支持分布式查询,允许通过一次性查询访问存储在多个位置的数据。

□ 1988年,发布了Oracle 6版,引入了行级锁这一重要特性,同时还引入了联机热备份、Parallel Server等功能。

□ 1992年6月,推出了Oracle 7版,对内存、CPU和I/O的利用方面作了许多体系结构上的变动,引入了SQL×DBA工具和database角色,增加了分布式事务处理功能、增强的管理功能、用于应用程序开发的新工具以及安全性方法。

□ 1997年6月,推出了Oracle 8版,支持分区技术、面向对象的开发及新的多媒体应用,并且开始具有同时处理大量用户和海量数据的特性,这个版本也为后续支持Internet、网络计算(Grid)等奠定了基础。

□ 1998年9月,发布了Oracle 8i版,提出了虚拟专用数据库(Virtual Private Database),添加了大量为支持Internet而设计的特性,同时还为数据库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Java支持;成为第一个完全整合了本地Java运行时环境的数据库,用Java就可以编写Oracle的存储过程。

□ 2001年6月,发布了Oracle 9i版,在诸多新特性中,最重要的就是实时应用集群(Real Application Cluster, RAC),此外还包含闪回查询、集成的商务智能(BI)功能、自动管理、数据库容灾(Data Guard)等高可用方面的特性。

□ 2003年9月,推出了Oracle 10g版,其中最大的特性就是提供了网格计算的功能及自动存储管理技术(ASM)。

□ 2007年11月,推出了Oracle 11g版,该版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sLifecycle Management)等多项创新,同时,还引入了两个典型的新特性:允许Standby节点在Apply的同时支持只读数据库的Active Data Guard,并引入高级压缩技术(Advanced Compression)。

□ 2013年7月,发布了翘盼已久的Oracle 12c版,这是一款专门为云计算(Cloud)而设计的数据库,增加了500多项新功能,其最主要的两个新特性是云端数据库整合的全新多租户架构和支持行式存储与列式存储并存的内存数据库(Database In-Memory)。

需要指出,Oracle的产品版本具有信息化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8i/9i的Internet时代,10g/11g的Grid(网格计算)时代,直到12c的Cloud(云计算)时代。在Internet时代,Oracle数据库集Java程序、Web站点和Internet内容为一体,从根本上简化了基于Internet的应用程序的开发、部署和内容管理工作,为广大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了最完整的Internet开发环境,并为Internet和企业应用提供了成本低廉的部署平台。在网格计算时代,Oracle数据库通过Internet把分散在各处的硬件、软件、信息资源联结成一个巨大的整体,使得广大客户及合作伙伴可以利用地理上分散的资源,完成各种大规模、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处理任务。网格计算的核心内容就是把计算发展成为一种公共设施,就像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水和电一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格计算可以看作云计算的前身。进入云计算时代后,甲骨文革命性地引入了多租户架构。该架构允许在一个容器数据库中容纳多个可插拔数据库,提供了真正的数据库内虚拟化。它通过简化整合、供应以及升级等过程,帮助客户降低IT成本,使得Oracle数据库成为私有云和公有云部署的理想平台。多年来积极不断地对Oracle数据库进行技术完善与创新,使得甲骨文始终保持了在全球数据库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

为了进一步丰富Oracle在云计算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堆栈,甲骨文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收购活动,如表1-1所示。自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后,甲骨文就一直有条不紊地对业内具有云计算概念的优秀软件、硬件厂商进行卓有成效的收购(如表1-1所示),精心布局前景广阔的云计算市场。这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企业绩效管理软件供应商Hyperion、实时数据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GoldenGate、Web商务与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Endeca、基于云的客户服务提供商RightNow、基于云的人力资本管理(HCM)软件提供商Taleo、基于云的营销自动化管理软件商Eloqua、网络设备制造商Acme Packet、企业级B2C云营销软件供应商Responsys、私有云(IaaS)软件提供商Nimbul、基于云的酒店及零售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Micros Systems、移动营销云创业公司Maxymiser、公有云透明迁移服务提供商Ravello Systems、云ERP厂商NetSuite……然而最值得称道的是2008年对BEA Systems和2009年对Sun Microsystems的收购,成为这11年共计91次收购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两笔。Microsystems。这一结果使得甲骨文不仅拥有了服务器和存储硬件,同时还获得了两项软件资产——Java和Solaris。Java是IT业最知名的品牌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甲骨文有史以来收购的最重要的软件技术。此外,开源数据库软件MySQL也顺理成章地纳入Oracle旗下。Oracle收购Sun Microsystems之后,不仅在自上而下整合应用软件以及操作系统上获得了极大的竞争力,而且还对后续精心打造的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IaaS平台产生了深远影响。

表1-1 甲骨文历次收购活动

□ 2008年1月16日,甲骨文宣布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电子商务应用基础架构软件厂商BEA Systems。实践证明,将BEA的WebLogic Java应用服务器软件和拥有开放性“热插拔”架构的Oracle 融合软件套件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大大加强和丰富了甲骨文融合的中间件软件产品,而且也为后续打造融汇贯通的PaaS平台,全面进军私有云、公有云及混合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2009年4月20日,甲骨文宣布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世界著名硬件厂商Sun

经过多年来在IT市场的深耕细作,从产品与服务堆栈中不难发现(如图1-3所示),甲骨文目前已经拥有全面的产品线,从底层硬件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直至最顶端的业务应用软件,从开发、测试,到针对私有云、公有云及混合云关键业务的工作负载,提供横跨SaaS、PaaS和IaaS三层的云服务,以满足广泛的企业需求。云作为甲骨文产品的核心基因,已经深深植入到业务应用软件、平台软件以及基础设施技术和产品领域。

图1-3 Oracle产品与服务堆栈

□ 在业务应用软件层面,甲骨文拥有众多100%开放标准的业务应用解决方案,包括Oracle HCM及人才管理、Oracle销售、Oracle营销、Oracle客户服务、Oracle社交、Oracle财务报表、Oracle项目组合管理、Oracle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等,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全面覆盖几乎所有业务流程。

□ 在数据库与中间件层面,甲骨文提供了基于业界标准、共享且易于扩展的企业级组件,包括Oracle数据库平台、开源数据库软件MySQL,应用网格Oracle WebLogic、集成套件Oracle SOA Suite、流程管理套件Oracle BPM Suite、实时数据同步Oracle GoldenGate、安全性组件Oracle Identity Management和用户交互组件Oracle WebCenter等。这些平台和套件能够让客户和合作伙伴在一个共享的通用架构上整合现有应用,并利用该架构提供的共享服务构建新的应用。

□ 在服务器、存储、网络与操作系统层面,甲骨文提供了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所需的完整性选择,包括Oracle SPARC和X86服务器、ZFS存储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虚拟化软件(Oracle VM VirtualBox)、最佳的操作系统(Oracle Solaris, Oracle Enterprise Linux),这些基础架构硬件和软件组件足以支持繁多的应用程序需求。

纵观甲骨文4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以数据库起家的甲骨文公司经过对其核心数据库产品的不断技术创新与升级换代,以及一系列战略性收购、整合,目前已经成功蜕变成为一家全面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平台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