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数字货币技术就一直是研究的热门,前后经历了几代演进,比较典型的成果包括e-Cash、HashCash、B-money等。
1983年,David Chaum最早在论文《Blind Signature for Untraceable Payments》中提出了e-Cash,并于1989年创建了Digicash公司。e-Cash系统是首个匿名化的数字加密货币(anonymous cryptographic electronic money或electronic cash system),基于David Chaum自己发明的盲签名技术,曾被应用于部分银行的小额支付系统中。e-Cash依赖于一个中心化的中介机构,这导致它最终失败。
1997年,Adam Back发明了HashCash,来解决邮件系统中DoS攻击问题。HashCash首次提出用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机制来获取额度,该机制后来被随后出现的数字货币技术所采用。
1998年,Wei Dai提出了B-money,将PoW引入数字货币生成过程中。B-money同时是首个面向去中心化设计的数字货币。从概念上看B-money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很遗憾,其未能提出具体的设计实现。
上面这些数字货币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一个第三方的信用担保系统。直到比特币的出现,将PoW与共识机制联系在一起,首次从实践意义上实现了一套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系统。
比特币依托的分布式网络无需任何管理机构,自身通过数学和密码学原理来确保所有交易的成功进行,并且,比特币自身的价值通过背后的计算力进行背书。这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在越来越数字化的世界中,应该如何发行货币,以及如何衡量价值。
目前,除了像比特币这样完全丢弃已有体系的分布式技术之外,仍然存在中心化代理模式的数字货币机制,包括类似PayPal这样的平台,通过跟已有的支付系统合作,代理完成交易。
现在还很难讲哪种模式将会成为日后的主流,未来甚至还可能出现更先进的技术。但毫无疑问,这些成果都为后来的数字货币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而站在巨人们肩膀上的比特币,必将在人类货币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