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士人生活掠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战国士人大表演

我们把中国历史的册页翻到周赧王五十七年(公元前258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以赵国首都邯郸为整个历史舞台的中心,以秦兵包围攻打邯郸为主要节目,来自几个国家的士人在这里纷纷粉墨登场,演出一幕幕极其精彩的令人惊心动魄的人生戏剧。许多最本色的“大腕演员”,在这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我们分别看一看。

一、吕不韦巧护异人

秦兵包围攻打赵国首都邯郸,是其欲横扫六合、吞并天下的一种必然要求,但为何选在这个时候,则有特定的政治背景。

这次突如其来的战争,有政治阴谋在后面,其目的是想要异人的性命。

异人是秦始皇的父亲,在赵国首都邯郸做人质,处境很惨。由于吕不韦的大力帮助,从中斡旋,异人改善了生活待遇,并谋得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嫡子之位。

此时,秦昭王已老,活不了几年。昭王一死,太子便顺理成章而为新秦王,嫡子便可成为太子。等到新秦王再死,嫡子便可再成为又一个新秦王。这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因此,在太子的二十多个儿子中,争夺嫡子之位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太子正妃华阳夫人没有亲生子,便没有真正的嫡子。这样,如果从血缘关系看,诸子的地位相等,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种情况下,年龄便是最重要的因素。立嫡立长是中国古代社会在继承权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若从年龄看,子傒最大,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子傒也一直瞪大眼睛紧紧盯着嫡子的位置。他把注意力全都放在身边的那些弟弟身上,万万没有想到远在邯郸的异人异军突起,突然占了先手,被破格立为嫡子。他曾试探着要改变这种事实,但没有取得任何实际的效果。

作为秦昭王长孙,子傒不甘心失败,于是鼓动大臣劝说昭王对赵国用兵。攻打赵国,是昭王战略部署中的一步棋,但子傒的活动使这一步棋提前走了。

安国君想要阻止已来不及。因为昭王对异人的安全问题根本就没考虑过,他有几十个孙子,光太子便有二十几个儿子,一个异人算得了什么?

异人立即陷入险境,吕不韦更加焦虑,因为这涉及他投资的成功与否,如果异人出问题,以前的一切花销全部泡汤。商人的投资就是要赚钱,因此他要拼命保护异人。

吕不韦安排赵姬带领异人的儿子小嬴政赶快回娘家躲藏起来。他用早就准备好的两套楚国商人的服装和异人迅速化好装,装扮成两个楚国客商。他们俩连忙来到南城门,用准备好的六百金贿赂守门的军官,趁乱混出城去。

异人脱险,回到秦国,小嬴政母子得到保全,这些事对于中国历史来说,都具有世人尽知的重要意义。

二、鲁仲连义不帝秦

秦兵包围邯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并请求妻弟信陵君从中帮助。魏王表面答应,也派军队前去,但明确命令带兵大将晋鄙,将军队驻扎在中途,不得与秦兵接触。晋鄙率领军队,刚一出魏国国境,到达荡阴(今河南汤阴)地区便原地不动,坐山观虎斗。

同时,魏王派一位有将军职衔的客卿辛垣衍暗中潜入邯郸,想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邯郸被围的窘境。辛垣衍希望通过平原君游说赵王,说道:“秦所以急围赵国,其意图是想称帝号。如果赵国派大使前去尊秦国为帝,秦王一定高兴,就会撤兵。”平原君犹豫不决。

这时,齐国人鲁仲连恰巧来到这里,听说辛垣衍劝赵尊奉秦王为帝,便求见平原君,愿意替平原君驳斥打发辛垣衍。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沉默不语。辛垣衍以为鲁仲连胆怯,便先开口道:“我看住在这城中之人,都有求于平原君。我观察先生玉貌,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为何长时间住在围城之中而不离开?”鲁仲连道:“社会上很多人认为鲍焦是因为心胸狭窄才抱树而死,那是错误的。如今众人不理解他,都以为仅仅是为其一身。秦国是抛弃礼义而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术来使用士人,对待百姓好像奴隶。假如秦国肆无忌惮而称帝,用过恶的政治来统治天下,那我鲁仲连便只有赴东海而死,不忍心生活在这样的世道里。我之所以要见将军,是想要帮助赵国。”

辛垣衍问:“先生将怎样帮助赵国?”

鲁仲连道:“我将使梁国和燕国助赵,齐国和楚国则必定助赵。”辛垣衍道:“燕国,我认为可以听从您的意见。至于梁国,我就是梁国人,先生怎样能使梁国帮助赵国呢?”

鲁仲连道:“梁国是没有看到秦国称帝的害处。如果使梁国看到秦称帝的害处,则一定会帮助赵国。”辛垣衍问:“秦称帝有何害处?”

鲁仲连道:“从前齐威王曾做过仁义之事,率诸侯朝见周王。当时,周既贫穷又微小,诸侯没有朝拜的,只有齐国前去朝拜。过一年多,周烈王死了,诸侯都去吊唁,齐国后到。周派人到齐国报丧说:‘天崩地裂,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到则斩之。’田婴齐是齐威王的名,竟被直接称呼,他十分生气道:‘嘿!嘿!你妈是个婢女,竟如此作威作福。’最后竟被天下耻笑。周烈王活着时就朝拜,死后就斥责,实在是因为无法忍受其苛求!作为天子,这样做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辛垣衍道:“先生您没有看到仆人吗?十个人而跟从一个人,难道是力量不如主人吗?还是智慧不如主人呢?都不是,是畏惧主人。”鲁仲连道:“然而梁国与秦国相比,难道好像是仆人吗?”辛垣衍答道:“是这样。”鲁仲连道:“如果这样的话,我将会使秦王油烹刀切梁王。”辛垣衍一听,很不高兴道:“嚇!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吧!”鲁仲连道:“必然如此,听我说这个道理。”于是鲁仲连便讲了下面的几件事。

商纣王时,鬼侯、鄂侯和文王为三公。鬼侯有个女儿很漂亮,便献给纣王。纣王觉得不好看,就把鬼侯剁碎。鄂侯为其争辩太急,也被杀死晒成肉干。文王只叹了一口气,被拘押在牖里的仓库里一百多天,纣王还想要他的命。纣王为何能如此,不就是有天子名分吗?

齐闵王也曾称过几天“帝”号,后来打败仗逃跑,将要到鲁国避难。还没有进城,特使夷维子先问鲁国怎样接待。鲁国大臣说用最隆重的礼节来招待。结果夷维子还不满足,竟要求鲁国君臣回避,把城门钥匙交出来,因为齐王是帝,等于天子巡狩,诸侯都要以臣子之礼相见。鲁国大臣一听,把城门一关,没有让齐国君臣进城。齐闵王称帝几天,就如此作威作福。如今秦国是万乘之国,国君称王,梁国也是万乘之国,国君亦称王,为什么看秦国打一个胜仗,便要尊称为帝而俯首称臣呢?

见辛垣衍不吭声,鲁仲连进一步指出尊秦为帝的害处道:“况且秦国一旦称帝,就要变动诸侯国的大臣,将要罢免他们认为不好的人而任用他们所谓的贤人。他们又会派自己的子女姬妾到梁国的宫中,梁王还能自己作主吗?将军还能像现在这样受宠吗?”

听到这里,辛垣衍满脸是汗,连连拜谢道:“开始时我以为先生是个庸才,现在才知道是天下之士。我服了,立刻离开,不敢再提尊秦为帝之事。”辛垣衍称呼鲁仲连为“天下之士”,是对于士人的最高称谓。

秦将听到鲁仲连的事,退军五十里。正在这时,信陵君率领魏国军队到来。秦军退走。鲁仲连大义凛然,使秦军为之胆寒,对赵国有大功。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战国策·赵策》)

鲁仲连的义举嬴得后人的高度赞美。

三、窃符救赵

赵国首都被围,所有的赵国人都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来。作为赵国政治要人的平原君赵胜,保卫国家更义不容辞。要想击退秦兵,光靠本国的军事力量是不够的。于是平原君几次派人到魏国去,请求魏国的信陵君动员魏王发兵前来解围。

信陵君的大姐嫁给了平原君,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二人与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名,时称“四公子”,都以行侠仗义、能够解救危难著称。这种社会角色要求信陵君要竭尽全力,何况他与平原君又是这种关系,怎能坐视不管?但兵权在国君手里,信陵君没有调动军队的能力。平原君几次派人送来紧急信件,请求信陵君救援,信陵君陷入窘境。出于无奈,他把自己的门客和心腹组织起来,共有一百多人,准备到邯郸以死相拼,报答平原君,也好对世人有个交待。临行前,他去夷门向一位七十多岁的看门人侯嬴辞别,侯嬴只简单应酬几句,也未相送。

信陵君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便折回来,重见侯嬴。

信陵君为何在临行前要向一个守大门的人辞行?这是有前因后果的。信陵君礼贤下士,听说夷门即东城门监者侯嬴是个聪明智慧而又特别豪爽仗义的人,于是在一次大宴宾客时,特意亲自去请。侯嬴也不推让,穿着旧衣戴着旧冠直接登上华贵的车,信陵君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之牵马缰绳。当路过市场时,侯嬴又特意要去见一位朋友,让信陵君牵马等他。整个市场的人都感到惊讶。其后,信陵君对侯嬴尊敬有加,经常馈送钱物,恩情很重。侯嬴豪爽仗义,受信陵君大恩,而信陵君将去赴死侯嬴却很冷淡,这使信陵君费解。于是他便返回来,向侯嬴求教。

侯嬴预料到信陵君必定回来,便把信陵君拉到僻静处,给他出谋划策道: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48]

信陵君茅塞顿开,按照侯嬴的计策去办,果然得到虎符。又听从侯嬴的意见,带领侯嬴的朋友朱亥同行。晋鄙有所怀疑时,朱亥用大铁锤将晋鄙打死,信陵君夺得兵权,率领军队迅速赶往邯郸,解救了赵国之围。

在送走信陵君和朱亥之后,为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估计信陵君已到军队之时,年过古稀的老义士侯嬴实现诺言,向着信陵君所去的方向自刎而死,留下千古佳话,王维的《夷门歌》便是专门为赞颂侯嬴而写的。

四、毛遂自荐

在魏国军队到来之前,邯郸城形势很紧急,赵王不得不做第二手准备。他派平原君到楚国去,与楚国建立军事同盟,当时叫“合纵”,实际是向楚国求救。赵王让平原君挑选20名文武兼备的能人组成一个代表团。平原君认为,此行主要职责就是动员楚国出兵,不可能靠武力解决,于是提出只带领自己的门客即可,不需要其他人。赵王同意了。

平原君回到自己家中挑选人材,但左挑右选,只有19人够条件,还差一人。正在平原君为难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从众人中走出来,向平原君道:“听说君将到楚国去合纵,约定带领门下食客20人前往,不需要外人。如今还少一个人,您就用我充那个数吧!”

平原君对毛遂没有印象,便问道:“先生在我的门下当食客几年了?”毛遂答道:“已三年。”平原君说:“贤士处在世间,好像是装在口袋里的铁锥子,锥子尖马上就会露出来。如今先生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我左右的人从来也没有人称颂您,我也没有听说过您,这恐怕是因为先生您没有什么特长吧?先生不能参加此次行动,还是留下吧。”

毛遂说:“请求您今日就把我装在口袋里吧!如果让我毛遂早日处在口袋中,早就脱颖而出了,岂止是锥子尖露出来而已。”平原君听到这句话,没有反对,答应了。另外19个人看看毛遂,笑了。

一路上,19名食客与毛遂交谈议论,对毛遂的见识和胆量大为赞叹。

在楚国,平原君与楚王开始谈判,从早晨太阳刚出来一直谈到过中午,下面这二十人等得不耐烦了。有几人怂恿毛遂说:“先生,上。”

毛遂手按宝剑登台阶而上,到堂上对平原君道:“合纵的利害,两句话就可以说得明明白白。日出就开始说合纵,到日中还不能决定,为什么?”楚王问平原君:“客人是什么人?”平原君道:“是我的舍人。”楚王很生气地斥责道:“还不赶快下去!我正在和你的主人谈话,你算干什么的?”

毛遂不但没有下去,反而手按宝剑往前走了几步,厉声对楚王道:“大王之所以斥责毛遂,是因为楚国国大兵多。如今在十步之内,大王不得仰仗楚国兵多,大王的性命就悬在我毛遂的手心里。我的主人在这里,你凭什么斥责我?况且我听说汤以七十里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使诸侯称臣,哪里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众多?他们真正能够凭借形势而发挥自己的威风。如今楚国土地方圆五千多里,手持戈矛的士兵百万,这本是霸王的基业,以楚国的强大,天下无以抵挡。白起,一个竖子,率领几万人,兴师而与楚国交战,一战而攻破鄢陵和郢都,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先人。这是百世的冤仇,我们赵国人都感到耻辱,而大王您却不知道仇恨。合纵是为了楚国,不是为赵国。我的主人在前面,你凭什么斥责我?”说罢,怒目圆睁,手按宝剑。于是,下面的情况是:

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捧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49]

于是楚国派春申君带领军队北上援救赵国。此时,信陵君也采纳侯嬴的计策夺得晋鄙的军队前来救援。秦兵见两个大国的军队到来,解围而退。

毛遂的大智大勇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显露出来,从而留下“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两个成语,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佳话。

以上几则故事发生在同一年的同一事件当中,吕不韦虽是商人,但他在当时的所作所为,可算是策士。而侯嬴、朱亥、毛遂、鲁仲连等人更都是以士的身份出现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如果我们有能力将这些故事都真实地再现出来,那将是怎样动人的情景啊!只要把许多真实的历史故事的原貌表现出来,就足以令人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矣。因此,笔者总想创作一个反映历史真实的电视剧,或者是电影,题目就叫《周赧王五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