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珠江三角洲城镇化与城镇发展路径,一直扮演着探索者的角色。同样,它在近30年国内外城市地理学术研究领域中,也一直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我国学者对城市密集地区的研究,始于90年代。我所胡序威先生开展了专题研究,并邀请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城市地理学者承担了城市地理学领域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并出版了《城镇密集地区集聚与扩散机理研究》。此后,城市密集地区的研究呈现井喷式的发展,相关的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
随着GIS分析方法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广泛应用,探讨城镇密集地区内部地域类型与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提供了可能。在国家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属于优化开发地区范畴。在优化的发展背景下,这类地区内部会地域类型是如何发展变化?集聚的空间效应会怎样体现?这些地域类型如何分类和判读?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就成为王开泳博士这本论著的出发点和选题依据。
关于都市经济区的概念和内涵,是在《全国国土规划前期研究》编制过程中,由陆大道院士提出并让我对它的内涵、条件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界定。在这本专著中也引用了这个定义。根据这个概念界定,珠江三角洲是发育较为成熟、较为典型的都市经济区。2006这一年,我带着作者又全程参加了由樊杰研究员主持的《广东省国土规划研究》课题调研,对珠三角地区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我们认为,珠三角地区的发展面临空间利用过于粗放和多方面的发展瓶颈,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因此,比较准确地掌握该地区的地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思路,就成为这本专著重点思考的一个科学问题。
作为导师,深知这个选题的难度,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王开泳博士能够沉得住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基础信息的采集和矢量化工作,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解释。总体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难能可贵的是,王开泳博士能够在一个研究领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博士论文进行了珠三角都市经济区空间格局的研究,在读博士后期间,继续从事演化过程和机理以及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由此将地理学经典的格局—过程—机理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了本书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可喜的是,王开泳博士结合博士论文选题,先后获得了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特别资助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这本专著的面世,作为导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它见证了王开泳在博士、博士后期间学习和工作的成长过程。这其中,浸透了他太多的心血,成为他学术成长路上一段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阶段。
科学无止境。我经常对学生讲,一个好的博士论文选题至少可以支撑他未来5—10年持续研究,这本专著的选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对于正在读博或今后可能读博的读者应该有很多参考。
2015年11月28日于天地科学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