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十国留学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教育交流: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桥梁

任钢建

中国和东盟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人文相通、商缘相连、利益相融,是天然的合作伙伴。2000多年前开启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人民经贸、文化、情感交流的纽带。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每次都到访东南亚国家,传播和平与友谊的种子。千百年来,中国和东南亚人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相知相交,互通有无,传递情谊,许多历史佳话传诵至今。从1991年双方建立对话关系,特别是200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双方关系从全面对话伙伴、睦邻互信伙伴成长为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的战略伙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开启了中国-东盟交流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大发展、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地区局势加快演变。中国和东盟国家仍是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双方都认识到,在参与和推动区域合作中,进一步发挥人文交流尤其是教育交流的综合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作用,有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升地区竞争力。正因为如此,中国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从2008年以来连续在贵州举办8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得到了双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民间的热情参与,逐步建立起教育领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教育互补协作、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交流发展道路,形成了深度开放与务实合作的新常态。目前,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基础更加牢固、主体更加多元、覆盖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远。教育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三大支柱。

如今,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已从“黄金十年”步入了起点更高、内涵更广、合作更深的“钻石十年”,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李克强总理提出“2+7合作框架”。这是一个传承历史、面向未来、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东盟共同发展愿望的重大战略构想,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纳入了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一条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一条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必将为双方发展创造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和经济增长点,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增加新的契合点。从地缘政治上看,东盟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从经济联系上看,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经贸与投资总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发展前景上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路基金的相继成立,无疑使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中国与东盟国家应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围绕合作共赢的目标,不断深化教育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之亲在于心相通”。教育交流是沟通各国人民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中国-东盟教育交流立足当前,惠及长远,是一件关系19亿人口未来的大事。历史启示我们,民众的广泛支持是国家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都应增强这一意识,积极主动创造条件,通过人与人的直接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通过不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促进社会进步,通过人民相知和互信奠定国家关系的民心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国-东盟关系就不容易受一时一事的影响和羁绊,长期友好的大局就不容易动摇。实践已经、正在、还将继续证明,中国和东盟教育交流越频繁,经贸联系就更加紧密,政治互信就更加牢固。中国人历来认为,要成就大事,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进入快车道,又赶上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可谓“天时”;中国与东盟毗邻而居,方便人员交流和贸易往来,可谓“地利”;中国与东盟文化相近,人脉关系密切,可谓“人和”。面向未来,构建中国-东盟更有深度、更加持久的合作共赢关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有赖于夯实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础。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双方对各方面人才,特别是熟悉对方国情和文化、熟悉自贸区知识、适应多领域合作需要的专门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使得双方加强教育交流成为新热点,合作前景更加广阔。据此,我们组织编著了信息丰富的《东盟十国留学指南》一书,并决定在第9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期间推出。此书的宗旨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的发展,以东盟国家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依据,重点介绍东盟十国主要院校的留学信息。为保证这一著作的质量,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中国-东盟教育培训联盟、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outheast Asian Ministers of Education Organization, SEAMEO)、东盟大学联盟(ASEAN University Network, AUN)等机构作为资料来源的主要支持单位。同时,我们还邀请一些在东盟的中国留学生(或在中国的东盟留学生)参与到本书的编撰工作中,他们既亲身感受了东盟教育的发展,又比较熟悉留学东盟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希望《东盟十国留学指南》能成为有意赴东盟留学人士的重要参考书,为推动中国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尽绵薄之力。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