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政治参与路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本课题的基本假设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方法路径较为滞后,既无法适应现在以“90后”为主体的本科大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要求,其主要体现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乏味、新兴网络媒介影响的无序零散、文化环境熏陶的责任主体缺失等,这样,培育路径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因此,选择一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培育路径成为提高公民意识水平的必然选择。依据对大学生长期观察与多次交谈的经验和结果来看,目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式则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与积极参与的行为选择,由此,本文提出通过政治参与的方式来培育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这一假设。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课题将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法拟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数量与质量、参与广度与深度以及参与方式与平台三个层面的六个变量来分别考察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水平的影响,并发现不同参与变量对公民意识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及规律等。在获得基本调查结果与规律的基础上,并结合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政治参与路径的经验借鉴,进一步提出适合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政治参与路径的具体措施与方法。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研究由以下几个部分所组成。

第一章,导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从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路径的反思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并结合公民意识的特点与时代的背景提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践路径对培育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价值。第二,研究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学界已有成果对本课题进一步进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发展动向。第三,简述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第四,总结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及目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二章,内涵与关系:公民意识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一章主要涉及公民意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大学生政治参与这三个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厘清。本研究认为,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独立自主意识与公共理性意识的统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在认同现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依法的、理性的、自主的、适度的对社会公共事务或影响政治决策、政治执行及政治监督等政治运行过程而进行的各种有秩序的个人或集体意愿表达的行为;而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种概念,具有其特殊性内涵,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身份的独特性、参与时间的阶段性、参与范围的特定性、参与工具的现代性与时代性四个方面。从一般意义讲,公民意识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一个共生、共存,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状态;而具体来看,公民意识构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的人文基础、非制度要素及内生变量,另一方面,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既是公民意识培育的制度性保障与价值诉求,也是其觉醒与发展的实践场域及内在驱动力。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相关理论依据。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公民意识培育的提出是从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分离和拓展出来的一个具体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学术相关研究需要发掘已有的理论资源,而推进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的实践则更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两方面的需求都说明了对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理论来源与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的追溯与梳理是必要的。其中,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学者关于公民与公民社会理论、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理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培育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内容结构。这一章主要解决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路径对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内在规定性。从公民意识的结构体系出发,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路径的主体性、有序性、公共性、实践性等内在特点决定着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为公民权责意识、包容互惠意识、法律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完善以及公民认知、情感、价值观与技能的综合协调发展。

第五章,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内在机理。此章主要是在第四章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理上分析究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哪些特点和功能可以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起到促进作用,其内在的培育机制或机理到底是什么。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可以看到其公共空间与参与情境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场域,情感体验与行为训练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实质,交往活动与对话协商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方式,而增权与扩散则是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效应,这些共同构成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培育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内在逻辑。

第六章,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影响程度的实证调查。此章首先提出研究假设,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数量与质量、广度与深度、方式与平台对其公民意识的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其次,基于文献回顾,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分为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认知、对法律规则的认同、对公共政治事务的关注以及对公共政治事务的参与意向这四个测评维度,并通过问卷设计与调查,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发展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按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是:最低(0~9)、偏低(9~19)、中等(19~29)、较高(29~39)、很高(39~49);最后,采用STATA11.5统计软件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水平与政治参与的六个考察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数值的具体描述与比较,最终得出关于此二者关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结论。

第七章,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推进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理论探讨。在对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政治参与路径的实证性调查分析与对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具体做法考察的基础上,本章将依据其调查分析的规律性结论和西方先进经验的借鉴,并针对目前我国通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路径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来进一步提出当代我国大学生通过政治参与这条路径来培育其公民意识的发展思路与具体做法,以为实践的探索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理论指导和某些经验借鉴。

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回顾。结合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反思克服传统公民意识教育路径中民主参与实践育人的不足,探索建构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的民主参与实践路径必将极大地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立志于尽可能比较客观地掌握和了解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现状及水平,探究大学生政治参与内在各因素对其公民意识发展水平的影响特点及规律,并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在此方面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目前我国大学生在参与公共政治事务活动中形成和提高其公民意识提供有效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其研究难度比较大。因此,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尤为重要。本课题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除了使用社会科学中比较常用的文献解读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之外,还结合本课题研究要旨和需要采用了两个适合本论文研究的特色方法。

第一,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实证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非常重要。为此,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集体访谈法对全国三个城市的三所综合性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客观确切的相关材料,并采用恰当的统计方法加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期能客观地描述事实、发现问题和某些规律或趋势,作为改进当前我国高校公民意识培育的实际依据。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主要在上海市的同济大学与贵阳市的贵州大学展开,或碰到某位大学生与之交谈,或委托个别辅导员组织部分学生进行集体交谈。这里主要对本文所用的问卷调查法作简单说明和介绍。

1.调查地点的选取与样本的抽取

考虑到调查的可行性和时间、资金方面的限制,本次调查选取了东部、中部、西部各一个省会城市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展开问卷调查,即东部的同济大学、中部的山西大学和西部的贵州大学。在样本的抽取方面采取了整群和随机的抽样方法,先在同济大学、山西大学、贵州大学以整群抽样法在各学院本科班级中随机抽取,共抽取了36个班级的135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涵盖了14个学院不同学科的学生;对于整群抽样余下的问卷则进行随机发放,两项总和共计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262份,经严格复核后,有效问卷11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各学校的发放数、回收数、有效率如表1-1所示。

表1-1 三所高校问卷数统计表

所调研大学生的性别、民族、年级、政治面貌、学科专业以及家庭所在地等基本信息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2 调查问卷样本特征统计表 单位:个、%

2.问卷设计与资料收集

本课题的实证材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问卷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问卷的第1题至第6题为第一部分,主要了解所调查对象的基本个人信息,此部分全部为单项选择题;第7题至第22题为第二部分,主要了解所调查对象当前的公民意识发展水平,此部分的题目设计也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其中大多数题目的设置是为大学生所熟悉和比较感兴趣的具体情境和话题,让所调查对象在各种具体情境中选择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统计分析中以百分比的大小作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水平高低的指标;第23题至第30题为第三部分,主要掌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数量与质量、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参与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并将这六个变量与第二部分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揭示不同的政治参与变量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特点和规律;第30题至第40题为第四部分,主要了解所调查大学生对他所在大学的民主参与管理情况满意的程度与建议,了解学校在此方面工作的一些实际情况及缺失和不足。统计分析中以百分比的大小作为学校工作状况的指标。本问卷是根据课题的需要和特定标的,在参阅大量理论文献及相关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并经过两次预调查而逐步修正和完善,问卷的效度和信度都达到了基本要求。

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此次问卷所获得的调查数据采用双机录入,以尽量降低录入数据误差和减少数据的出错,尽量避免数据失真。经过数据的复核,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要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六个变量对其公民意识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特点和规律,并发现问题,做出适当解释。

第二,比较分析的方法。公民意识的教育和政治参与都是西方国家民主化进程中的产物,就此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及一些民主化发展较早的国家对此都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时期,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些经验并不只是反映了这些国家的特殊国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因此有些经验对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为此,本课题准备充分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一些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机制、特征、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其对中国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