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四十要动心
孟子尝曰:我四十而不动心。后进儒生不敢违逆,争相效法,就好比现在一些明星跟着某些大师绝食以为寻到了养生之道一般,美其名曰“辟谷”,饿得头昏眼花而终不悔。据说明代大儒王阳明的学生罗近溪据此而修行,差点要了命。看经典,须看看原文,这句话的原文出处为《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1]
公孙丑问孟子:“如果您有做卿相的机会,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道德主张,而且可以成就霸业,您会不会心动呢?”
孟子说:“不,我从四十岁以后,就不再动心了。”
公孙丑说:“这么看来,您比大力士孟贲强多了。”
孟子说:“这个不难,告子不动心比我还早呢。”
人家孟子说四十岁以上对功名就不太动心了,古代人四十岁已经是高寿了,后面的人不管这个,也跟着糊里糊涂地“不动心”了。
不动心则心脏不给力,心脏不给力则血脉不畅通,血脉不畅通则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则体弱多病,所以,宋明以降,才有“文弱书生”的概念,岂知儒学鼻祖孔夫子教授的六艺中,礼乐射御书数,骑马射箭可是必修课啊!那时的书生可都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帅哥,可惜的是,孟子的一句“不动心”便将后世的书生们纷纷拉下马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气息奄奄的罗近溪一日幻梦中遇一老者,对话曰:“人之心体出自天常,随物感通,原无定执。”[2]意思是说,人之内心和人之身体都与自然中万物一样,鸢飞戾天,鱼翔浅底,杂花生树,群鸦乱飞,本无定法,何必过度压抑呢?一语惊醒梦中人,罗惊出一身冷汗来,疾病遂无。
告子曾与孟子有一段辩论,告子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3]他还说:“食色,性也。”[4]至宋明理学,农耕文明到了全盛,就开始拘泥于规矩了,好修心,取法自然,不动心,无妄念,存天理,灭人欲,但不免走火入魔。
最近与友人论及建设生态和低碳城市之事,有一说法,舍弃现代建筑,回归原始之状态,这样碳减排肯定达标。高,实在是高!照此法,那还不如人类直接回到原始社会得了,那样必定蓝天白云,没有任何污染。
遇美女而不动心者,伪;遇美景而不动心者,俗;遇美食而不动心者,弱。万事皆有美,不动心者,自非人,归于草木之列。
注释:
[1]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2]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四,泰州学案三。
[3]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4]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孔子在《礼记》里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生不外两件大事——饮食、男女,即生活和性,饮食是生存之本,性乃繁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