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是训练出来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章 怎样写好通讯

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通讯和消息一样,是报刊、广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两者在写作上都要求内容生动、真实具体,反映及时迅速,用事实说话。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在形式上,消息写作的程式性较强,一般都是由标题、导语、主体(有时要穿插背景材料)和结尾几个部分组成;通讯则较灵活,不太拘泥于上述固定格式。在内容上,消息通常只要求准确、概括地叙述一件事;通讯可以详尽地叙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或写比较多的人和事。在表现手法上,消息一般只是采用概括叙述加举例的方法介绍所要报道的内容;通讯则可采用多种方法,在叙述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描摹人物,刻画细节,渲染气氛,以增强报道效果。在时效上,通讯不及消息那样及时、严格;发消息要求抢时间,越快越好。通讯因报道更为详细、完整,篇幅较长,采访、写作的时间也就长一些,往往对同一题材,总是消息在前,通讯在后。但发得太晚的通讯也就失去了新闻的效应。

通讯的种类,从内容上,一般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通讯的结构包括哪些

通讯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因为生活的千姿百态,人物的复杂多样,而要反映这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讯就不能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结构形式。通讯的结构形式只是要求作者取材得当,结构严密,布局巧妙,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通过某种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通讯的结构和新闻大体相同。但通讯的标题很少用引题,多数通讯仅有主题。有些通讯的标题由主题和副题构成。通讯的导语往往演化为序,在题头之下就是序。序往往要交代事件的起因、缘由,或者人物的概貌,或人物、事件的概况。也有的通讯没有序,直接进入主体的描述。

在主体部分,比较短的通讯不分小节,比较长的通讯,根据内容的需要分为若干小节,各小节用数字标出,各小节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有些通讯的小节还标出小标题,以突出本部分的内容或主题。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主体部分不分小节。文章写了三件不相连续的事情,作者用过渡段将它们连缀在一起,把它们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更有力地突出了全文的主题。文章的第一件事写的是松谷峰战役,表现了志愿军对敌英勇作战的顽强勇敢精神。这件事写完之后,用了过渡段:“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仁义,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从而转入第二个典型事例的描写:志愿军战士马玉祥在烈火中拯救朝鲜小孩。这段写完之后,又用一过渡段写道:“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想的呢?”从而又转入第三个典型事例的描述:志愿军蹲防空洞,雪中吃炒面,却一心想着祖国和人民。通过这三件事反映了志愿军是对敌人恨,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有着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的钢铁战士,他们是世界上一群最可爱的人。最后由一个感情炽烈的小结道出文章的主旨,感人至深。

总之,通讯的结构要求达到:突出主题;波澜起伏,跌宕多姿;首尾照应,完整一体。在这种前提下,作者要尽力把文章写得新颖生动,不要一味步他人后尘。

提炼通讯灵魂——主题

一篇通讯,通过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宣扬一种精神、宣传一种理念、弘扬一种行为,这就是作者的思想结晶,就是作品的主题。主题是通讯的灵魂。有了灵魂,我们取舍材料、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就有了依靠。

一篇通讯,立意是否深刻,是否具有时代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的成败。举凡优秀的、为读者喜爱的通讯,其主题必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的精神,代表时代的主流;必定紧紧扣住人民群众的心弦,与人民群众的脉搏一起跳动。《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每读此文,总会把人们带到那血与火纷飞的朝鲜战场,重新激发起人们爱与恨的感情。它震撼人心的力量就在于作者把握了1951年举国上下高唱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齐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时代脉搏,喊出了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通讯提炼主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集中

通讯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不要企图在一篇通讯中说明和解决许多问题。主题不集中,通讯就没有生命力。通讯的主题应集中在事物的本质特点上,集中在报道的目的性、针对性上,才能反映出时代的气息、精神。

2.新鲜

通讯要有新意,要立意明确,观点鲜明。通讯的作者要以一种不满足现状、不断探索的精神,紧紧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发掘出新人、新事、新思想、新追求,以及切中时弊的新问题、新矛盾。

3.深刻

通讯的主题还要求深刻,就是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不就事论事,而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事物的特点和本质、事物所蕴含的意义理解得透、开掘得深。

通讯选材要典型生动

鲁迅说过:“开掘要深,选材要严。”开掘,主要是指主题思想的开掘,主题确定之后,紧接着的工作就是必须搜集大量材料,并从中精心挑选出既具有典型性又有充分说服力的材料来。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主题。

通讯与文学创作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通讯所报道的每一个事实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通讯的巨大感染力也就在于它是用真人真事进行宣传教育的。因此,选材时一定要选择确实、可靠的材料,不能夸张、不能虚构,即使是一个细节,有时也可以从侧面来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描写时不能随心所欲。

通讯在选材上还要做到典型、生动,最好能使材料“以一当十”。所谓典型,就是那些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点,有着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件和材料。人们通过典型,能够举一反三,由个别见出一般,由现象认识本质。如魏巍的著名“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选取了朝鲜战场上最壮烈的松谷峰战斗中的14名烈士的英雄事迹。烈士们在汽油弹的火焰把阵地烧成一片火海的危急情况下,不顾自己身上已经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猛扑过去,搏斗了整整8个小时。当14名烈士英勇牺牲后,人们在战场上看到,他们有的还紧紧抱着敌人的腰,有的掐着敌人的脖颈把敌人按倒在地,有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个耳朵……这是朝鲜战场无数次战斗中最足以表现志愿军英勇顽强的一个典型。人们读完这个令人振奋的战斗故事,对烈士们肃然起敬,对残暴的敌人切齿仇恨,必然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结论。

精心安排通讯主体结构

通讯主体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选择哪一种结构方式,要根据内容和主题表达的需要而定,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匀称和谐的结构之美,来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吸引读者。

通讯的主体结构,一般有纵式、横式和纵横结合式三种。

1.纵式结构

纵式结构就是按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或时间的发展顺序来安排正文的层次。这类通讯在写作过程中,事件的发展和文章的展开相一致,容易为读者理解和接受。但是,这种结构易流于拖沓、平铺直叙,所以要注意剪裁得当,详略有致,不记“流水账”。

2.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按事物的逻辑关系归类,将主体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分为几个部分横向排列起来,各部分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主次关系、点面关系等,各个部分之间,或列小标题,或标以序码,层次非常清晰。横式结构有利于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产生较强的说服力。

3.纵横结合式结构

在一些篇幅较长、事件复杂且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中,常常采用纵横结合式结构。有时整体上采用横式结构,其中某个问题又可按纵式结构,即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写,这就是“横”中有“纵”。同样,也可以“纵”中有“横”。这种纵横式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可以取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使得文章的结构更为合理。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长篇事件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这篇通讯从总体上看是纵式结构,写的是抢救61个食物中毒民工的过程,从2月2日民工中毒开始,到2月5日民工被抢救脱险为止。而在同一时间内,北京、山西、河南的多个不同单位和无数的工作人员,都在为抢救民工奔忙。作者多次用“在同一时间内”做小标题,分别表现不同地方人们的行动,因而文章的局部出现了空间并列的结构形态。

通讯表达方式要灵活多样

通讯实际上就是一种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也可灵活运用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但通讯是新闻作品,要迅速而真实地反映现实,因此,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

1.叙述的具体性

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地报道人物和事件,事实的叙述应当具体、形象、生动,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事情的原委交代清楚,忌抽象、笼统。

2.描写的直观性

通讯是新闻体裁,其描写不能靠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的修饰和夸大的形容,而应深入现场,亲自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3.议论的情感性

通讯中的议论是作者借助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和叙述所夹带的感慨,它可以是感情上的抒发,也可以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评说。精辟的说理,犀利的见解,借情表达,在通讯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有人比喻说,议论是通讯的“眼睛”,既传神又传情。当然,这种议论要恰到好处,不可冗长,要与描述结合得天衣无缝,不可故做文章,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

【例10-1】

“太旧精神”耀三晋

杜五安

山西,曾被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称作“表里山河”,它内凹外凸,四周被群山环抱,自古多以栈隘与域外相通。

“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全封闭、全立交的太旧高速公路的兴建,不但揭开了山西公路建设乃至山西经济建设史上的崭新一页,同时,工程建设者们在实践中,也为世人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太旧精神”。

新春佳节前夕,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在全省干部、群众当中,开展学习“太旧精神”活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中共山西省委总结的“太旧精神”,体现出改革开放的90年代山西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辉煌业绩。

知难而上

太旧高速公路西起太原,东止晋冀交界处的旧关,全程144公里。路虽不算长,但沿线地貌变化大,地质情况复杂,80%的路段都蜿蜒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为施工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工期短,要求高,投资少,速度快,质量上必须创全国一流水平。

面对这样的条件,这样的要求,络绎不绝的外国投资者们虽屡经辗转、考察、概算,但最终都一个个地退缩了。他们啃不下这硬骨头,也不敢冒这天大的风险!怎么办?靠我们自己干!

山西省委、省政府下了这决心,全省人民下了这决心!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修建太旧高速公路,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工程1993年5月动工。高速公路建设初期,遇到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还是优柔寡断、知难而退?在这重大抉择关头,胡富国同志带领省“五大班子”的领导赴太旧路现场办公,调查研究,统一了思想,坚定了自力更生、咬紧牙关、勒紧裤带、知难而进的决心。全省人民心系“太旧”,以不同的方式大力支持太旧路的建设,踊跃捐资捐物,在很短的时间里捐资达2.3亿元,缓解了资金困难。公路沿线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像革命战争年代支前一样支援太旧高速公路建设,他们拆新房、迁祖坟、砍果园、献良田,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顾全大局

征地拆迁,常常是施工前的一大难题。但太旧路工程却是一个例外。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隶属于3地(市)10个乡(镇)的18个村庄的成千上万个拆迁户,便拆迁完毕。他们就像战争年代支援前线那样全力以赴地支援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只要筑路需要,他们拆新房不犹豫,迁祖坟不忌讳,献良田不心痛,砍果树不留恋。他们说:“太旧高速公路是咱省的经济大命脉,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小复兴服从大复兴,舍小家为大家嘛!”太旧路工程共征地1.39万亩,拆迁房屋1058户,总面积10.8万平方米,砍掉果树12万株,迁坟4240座。拆迁户们谁也不现难色,谁也没有怨言,谁也不计得失,表现出了识大体、顾大局的崇高精神!

无私奉献

太旧路工地,就像一座大熔炉,任何人,只要一投入这太旧路工地,其灵魂就会得到铸冶,其精神就会得到升华,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得到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与飞跃。讲政治、讲志气、讲拼搏、讲奉献,已经成为太旧人民心中的火炬和追求的目标。工地上,时时都有捷报频传,时时都有动人的事迹出现。施工项目负责人庞成,为了抢时间浇筑桥桩,竟冒着大雪在工地上坚守了三天两夜。高级工程师高德生除完成监理任务外,还分外为一项设计修改图纸,节约工程费用100余万元。

为了给太旧高速公路作奉献,长期病体的司机开起了砼灌车,新婚燕尔的夫妇把家安在工地的窝棚里,患病的操作手一边输液一边坚持施工,已经退休的老工程师重新走上了施工第一线。即使在病榻上即将告别人世之际,他还要给工程指挥部写信表述自己的心迹:建设好太旧高速公路是我的最大心愿,但是不能自始至终地参加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又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在太旧高速公路建设中,副总指挥刘俊谦被省委树为全省领导干部的楷模,8位党员受到省委组织部的表彰,8支突击队被评为“三项建设”优秀青年突击队,100名优秀干部、工人被火速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多奋战在第一线的干部被提拔。

“太旧精神”正在三晋大地发扬光大。


【即学即练】

参照以上通讯范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一份通讯,自拟题目,字数8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